轮胎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444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充气装置。
以往各类型之轮胎充气装置,不论是以脚踩,或是在自行车行最常见的缸体直立,而以手按压握把以带动活塞之充气装置等,其活塞于往复行程中,仅有“往”行程作功,得压缩气体而将之注入轮胎,而“复”行程却无法如此,终究会给人一种充气效率不佳而有作虚功之感觉。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在往复行程中皆能进行充气作业而使充气之效率得以增加。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括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括一缸体;一活塞,设于该缸体内;一活塞杆,其一端枢接于该活塞;一端盖件,套设于该活塞杆,密封该缸体一端;一握把,枢接于该活塞杆之自由端;一轮胎气阀接头,设于该缸体另一端,其内部设有一流道;一接头组件,设于该流道,用以与轮胎气阀嘴衔接;其特征在于该缸体包括一外管;一内管,其容设于该外管内,其外径较该外管内径小而与该外管内壁间形成一容室,该内管并于一端缘之管壁设至少一通孔,以与该容室相通;该活塞是容设于该内管而将该内管内部分隔成二空间,其径向设有一贯穿之进气孔,邻近该进气孔二侧之周面分别环设有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该二凹槽靠近该进气孔之侧面均形成一密实平面,而远离该进气孔之另一侧面各设有至少一缺口;二弹性止漏环分别设于该二凹槽,而密封接合于该内管管壁;该活塞杆轴向设有一中空气道,其一端自该缸体内管管壁设有通孔之端侧枢接于该活塞,以使该中空气道与该进气孔相通;该轮胎气阀接头枢设于该气缸外管之另一端;包括有一单向阀,其密封配合于该缸体管壁内,且与该气阀接头及该内管密接,其内部设有二通道,该第一通道导通该内管内部与该接头装置之流道;该第二通道导通该容室与该流道;二单向阀瓣,分别设于上述二通道内以控制气体只得单向流入该轮胎气阀接头之流道。
为对本实用新型目的、功效及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于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收合时之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之平面示意图,显示该握把往外旋转90度供人手握持之状态。
图3为沿第二图3-3线之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动作示意图,显示活塞压缩第一空间之气流流向。
图5类似图4,显示活塞压缩第二空间之气流流向。
首先请参阅图1、2和3所示,其中示出本实用新型之轮胎充气装置10,包括有一缸体20,包括一外管22,呈中空圆筒状。
一内管24,亦呈中空圆筒状,并同轴容设于该外管22内,其外径较该外管内径小,因而与该外管22内壁间形成一容室26,该内管24右端缘之管壁设一通孔28与该容室26相通。
一活塞30,呈圆柱状,设于该内管24内,而将该内管24内部分隔成一第一空间241与一第二空间242,其径向设一透空之进气孔32,该活塞邻近该进气孔32二侧之周面上各环设有一第一凹槽34与一第二凹槽36,该二凹槽34、36临近该进气孔32之侧面各自形成一第一密实平面341与一第二密实平面361,其远离该进气孔32之侧面各设有二缺口342、362,一第一弹性止漏环38与一第二弹性止漏环39分别设于该二凹槽34、36内,并密封接合于该内管管壁。
一活塞杆40,其轴向设有一中空气道42,其一端固定于该活塞30右端面预设之枢接孔301,使该中空气道42与该进气孔32相通。
一端盖件50呈圆筒状,其一端凹设有一容纳空间52,以其轴向之贯穿孔54密封套设于该活塞杆40,该容纳空间52之内壁则螺纹连接于该外管22右端,以封闭该缸体20右端。
一握把60,包括有一枢接件62,呈长筒状,是以其轴向之螺纹孔621连接于该活塞杆40之自由端,其周面设有一通孔622与该活塞杆40之中空气道42相通。
一本体64,呈长筒状,其轴向依序设有一筒形凹室641与一长形凹槽642,以容纳该枢接件62与活塞杆60;一插销66枢连该本体64与该枢接件62,使该二者得相对收折成一长形件,或展开便于人手握持。
一单向阀70,其密封接合于该外管22管壁,且其右端与该内管24管壁密接,其内部设有二通道72、74,该第一通道72与该第一空间241相通,该第二通道74呈L形,与该容室26相通;二单向阀瓣76、78,分别设于该二通道72、74之阶样部721、741,每一单向阀瓣76各包含有一弹簧761、阶梯形杆762与一小弹性止漏环763,该弹簧761之弹力使弹性止漏环763弹性地密封该阶梯部721,使气体只能单向地自内部流出外界。
一轮胎气阀接头80,系呈L形之圆锥体,以其凸伸之螺纹部82螺固于该外管22内壁,其一端面并与该压力控制阀70左端密接,以顶持弹簧761,该气阀接头80设有一L形之流道84,该流道84之一端与该二通道72、74相通,其另一端设有一接头组件86,该组件86包括一销861与一弹性接头862;一压紧件88,其可旋入于该气阀接头80一端之螺纹部801,使其可沿轴向调设,使该接头组件86枢接于轮胎之气阀嘴时,该压紧件88可以向上调整,而压迫该弹性接头862,使该弹性接头862横向弹性变形,而密封住该轮胎气阀嘴,以使气体免于外漏。
关于本实用新型之动作说明书请参阅图4、图5所示。
如图4所示,该气阀接头80枢接于轮胎之气阀嘴后,得进行充气,该活塞30于“往”之行程中压缩该第一空间241,该空间241之气体受压缩而产生压力,该第一弹性止漏环(38)受该第一密实平面341顶特密封接合于内管24管壁,而阻隔高压气体穿越,因此高压气体得进入该第一通道72,推动该第一阀瓣76,使之于该通道72,推动该第一阀瓣76,使之于该通道72之阶梯部721产生间隙,而得流通至该气阀接头80之流道84,进而注入轮胎产生充气作用。
在此同时,该第二空间242内容积增加,使其单位体积之气体分子数减少,形成内部气压小于大气压力,因此空气得由该握把60之透孔622进入,经由该活塞杆之中空气道42到达该进气孔,进入该进气孔32之气体会往气压小之部位补充,因而压迫该第二弹性止漏环39,该止漏环受压迫后,其位于该二缺口362之部位未受顶持而产生形变,使气体流过而补充该第二空间242之气压,因此该第二空间242内之气压可保持常压状态。
该第二通道74与该容室26及该第二空间242形成一密封气室,于该第一空间241内之气体受压缩形成高压状态,而压缩该第一单向阀瓣76时,其内部形成真空状态以待外界大气补充气压,并不会有压力压缩该第二阀瓣78,因此该第一阀瓣76受压缩时,该第二阀瓣78仍能密封第二通道74。
再如图5所示,该活塞30实行“往”之行程后,便行“复”之行程压缩该第二空间242,因此该第二弹性止漏环(39)受该第二密实平面361之顶持,阻隔高压气体流通,高压气体无处渲泄,将通过该通孔28流至该容室26而使压力传达至该第二通道74,推动该第二阀瓣78,流通至该气阀接头80之流道84,而注入轮胎。
当然,在此同时,该第一空间241亦因容积增加而使内部气压小于大气压力,大气得再次经由该握把之透孔622,并藉该中空气道42之传导,进入该进气孔32,大气为补充气压压力小之部位,而压迫该第一弹性止漏环38,使其相对于该二缺口342之部位弹性变形,而流通进入该第一空间241,使之内部气压保持常态。而该第一空间241内之气压并无法压缩该第一阀瓣76,使该阀瓣76仍能密封该第一通道72。
由上述之动作说明可知,该充气装置10于往复之行程中皆能进行轮胎充气作业,因而每一行程皆有实质之充气效率产生。
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括一缸体;一活塞,设于该缸体内;一活塞杆,其一端枢接于该活塞;一端盖件,套设于该活塞杆,密封该缸体一端;一握把,枢接于该活塞杆之自由端;一轮胎气阀接头,设于该缸体另一端,其内部设有一流道;一接头组件,设于该流道,用以与轮胎气阀嘴衔接;其特征在于该缸体包括一外管;一内管,其容设于该外管内,其外径较该外管内径小而与该外管内壁间形成一容室,该内管并于一端缘之管壁设至少一通孔,以与该容室相通;该活塞是容设于该内管而将该内管内部分隔成二空间,其径向设有一贯穿之进气孔,邻近该进气孔二侧之周面分别环设有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该二凹槽靠近该进气孔之侧面均形成一密实平面,而远离该进气孔之另一侧面各设有至少一缺口;二弹性止漏环分别设于该二凹槽,而密封接合于该内管管壁;该活塞杆轴向设有一中空气道,其一端自该缸体内管管壁设有通孔之端侧枢接于该活塞,以使该中空气道与该进气孔相通;该轮胎气阀接头枢设于该气缸外管之另一端;包括有一单向阀,其密封配合于该缸体管壁内,且与该气阀接头及该内管密接,其内部设有二通道,该第一通道导通该内管内部与该接头装置之流道;该第二通道导通该容室与该流道;二单向阀瓣,分别设于上述二通道内以控制气体只得单向流入该轮胎气阀接头之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单向阀瓣包含有一弹性元件、一阶梯形杆以及一弹性止漏环,该弹性止漏环装设于阶梯形杆上,该弹性元件提供弹力,以使该弹性止漏环封闭对应之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握把包括一枢接件,其枢设于该活塞杆之自由端;一本体,其轴向凹设一容室以容纳该枢接件;一插销,枢接该枢接件及该本体,以使该二者得以枢接部位为支点展开收折。
专利摘要一种轮胎充气装置,包括一缸体,其包括一外管与一内管,该内、外管间形成一容室,以一通孔连通;一活塞枢设于该内管内,其径向设一进气孔,并设有二弹性止漏环;活塞杆设中空气道与该进气孔相通;一握把枢设于该活塞杆自由端;一轮胎气阀接头枢设于该缸体一端,内有一流道;一单向阀密封接合于该缸体内壁,其第一通道导通该缸体内部与该气阀接头之流道,其第二通道导通该流道与该容室;二单向阀瓣分别设于该二流道。
文档编号F04B33/00GK2154921SQ9320223
公开日1994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日
发明者王罗平 申请人:丰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