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自动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998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自动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的充气装置,特别是涉及实现轮胎的自动充气的装置,尤其是适合于自行车、三轮车及人力车内胎的自动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大家知道,目前轮胎的充气装置有手工的打气筒或是电动的充气装置。人工打气筒打气,一是费力,二是不卫生,打气时经常被打气筒上的油污弄脏手或衣服;电动打气省力,也较卫生,但在停电时或没有电的地方就没法实现充气,给人们带来不便。CN2124828V,申请号922091331·1公开了一种自动充气装置,此装置实际上是把一个微型打气筒加一个安装在车轴上的偏心轮和一个调压阀组成,利用活塞连杆沿一个偏心轮外缘滑动一周,完成打气筒一上一下的推拉打气动作,实现自动打气。当轮胎充足气后,自动充气装置仍继续充气时,其压缩空气通过调压阀放掉。这种自动充气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实施,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只要骑上自行车,不管需要不需要打气,活塞总在工作,骑车人感觉费力。同时活塞长时间工作,磨损快,寿命短,须经常更换,又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不好用,所以也给实施普及带来困难,CN2216008Y,ZL94209685·1和CN2255509Y,ZL96214123·2,ZL00207282·3自动充气装置,其工作原理和上面专利大同小异,其缺点是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不容易实施。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设计出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寿命较长的轮胎自动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自动充气装置,含有偏心轮、连杆、活塞、弹簧、筒体、单向阀、气囊、密封接头和导气管,筒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在上筒体中装有活塞,活塞两边装有打气弹簧和复位弹簧,连杆一端装有托盘穿出上筒体端盖,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轮与安装在轮轴上的偏心轮滚动配合,气囊安装在下筒体中,气囊一端套装固定在上、下筒体隔板与上筒体连通的密封接头和单向阀上,另一端通过密封接头与导气管相接,导气管与轮胎单向阀密封连接,使内胎和气囊连通。
在复位弹簧靠近活塞一端固定有柔性拉丝,穿过上、下筒体隔板中的密封胶垫后绕在气囊外侧固定在气囊与导气管连接的密封接头上,密封胶垫镶嵌在上、下筒体内隔板一侧,在上筒体的筒盖上开有通气孔。
在连杆左右两侧设有定位轮甲、乙,甲、乙定位轮通过支杆固定在端盖、筒体或幅条上,上、下筒体上装有夹具,可将筒体固定在自行车的幅条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比较简单,可用注塑成型,生产工艺较简单,容易实施。充气时,内胎气压不断增加,气囊逐渐膨胀,扯动缠绕在其外侧的柔性拉丝,复位弹簧缓缓被柔性拉丝拉紧压缩,直到没有复位能力为止。这时,活塞相对静止在复位弹簧一侧,连杆随着打气弹簧做往复空运动。当内胎气压下降,气囊逐渐收缩,柔性拉丝渐渐失去牵引力,复位弹簧推动活塞缓缓复位,打气弹簧被逐渐压缩,直至极限,从而与连杆恢复钢性连接,进入充气状态。由于活塞充完气后能较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工作时间短,寿命长,使用者感到骑车省力、舒服,容易被人接受,开拓市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点是当车内胎慢泄气时,仍能继续骑车行走,适应于广大农村使用,将给外出骑车旅游、农村、偏远地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方便。


图1为轮胎自动充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中1为偏心轮安装在轮轴2上,3为连杆轮,轮缘有凹槽与偏心轮1的外缘滚动配合,4为连杆,一端安装连杆轮3,另一端穿过上筒体带有通气孔6的端盖进入上筒体11中,其连杆端部装托盘8,上筒体11中,装有活塞9,活塞两端装有打气弹簧7和复位弹簧12,打气弹簧7一端靠挨托盘8,活塞9由活塞体和O型圈10组成,活塞体两端为圆盘,中间是圆柱体,圆柱体外为环形槽,槽中安装O型圈10,靠近打气弹簧7一端凹槽为环形平面,靠近复位弹簧12一端凹槽的平面上有四条凸出的棱边,能架起O型圈,使空气能通过架起的O型圈的空隙进入增压室21,下筒体17与上筒体11之间有隔板连接,下筒体17中装有气囊18,气囊一端与密封接头14连接,密封接头14端部装有单向阀16,单向阀可套装气门芯,安装在气囊内,气囊18另一端通过密封接头19与导气管20相连,导气管20另一端与轮胎单向阀密封连接,内胎与气囊相连通,增压室与气囊通过密封接头和单向阀连通,柔性拉丝15一端固定在复位弹簧12靠近活塞9一端,另一端穿过固定在隔板中镶嵌的密封胶垫后缠绕在气囊外侧并固定在气囊与导气管连接的密封接头上。定位轮5通过支杆安装在上筒体端部,定位轮5外缘有凹槽与连杆3滚动配合。
其自动打气的工作过程如下连杆轮沿偏心轮外缘向轮轴最小距离旋转时,打气弹簧受到压缩,直至极限,继续旋转,连杆开始推动打气弹簧和活塞压缩复位弹簧,此时增压室不断增压,当升压到一定压力后,单向阀自动打开向气囊及内胎充气,一直充气到连杆轮沿偏心轮外缘旋转到轮轴的最大距离时,复位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充气结束。连杆轮继续转动,复位弹簧开始伸长复位,活塞往回运动,O型圈紧贴靠近复位弹簧另一面,被四条凸棱架起,外面空气通过上筒体端盖通气孔进入上筒体,并通过O型圈被架起的空隙流进增压室,复位弹簧完全复位,打气弹簧仍被完全压缩,直到连杆轮沿偏心轮外缘旋转到轮轴最小距离为止,继续转动又重复原来的打气、增压、充气过程,如此往复运动不断增压充气,直到内胎达到充气要求,气囊膨胀一定程度后,复位弹簧完全被柔性拉丝拉紧压缩,没有复位能力为止,这时活塞相对静止在复位弹簧的一侧,连杆随着打气弹簧作往复空运动。
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自动充气装置,含有偏心轮、连杆、活塞、弹簧、筒体、单向阀、气囊、密封接头和导气管,其特征是筒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在上筒体中装有活塞,活塞两边装有打气弹簧和复位弹簧,连杆一端装有托盘穿出上筒体端盖,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轮与安装在轮轴上的偏心轮滚动配合,气囊安装在下筒体中,气囊一端套装固定在上、下筒体隔板与上筒体连通的密封接头和单向阀上,另一端通过密封接头与导气管相接,导气管与轮胎单向阀密封连接,使内胎和气囊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在复位弹簧靠近活塞一端固定有柔性拉丝,穿过上、下筒体隔板中的密封胶垫后绕在气囊外侧固定在气囊与导气管连接的密封接头上,密封胶垫镶嵌在上、下筒体内隔板一侧,在上筒体的筒盖上开有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在连杆左右两侧设有定位轮甲、乙,甲、乙定位轮通过支杆固定在端盖、筒体或幅条上,上、下筒体上装有夹具,可将筒体固定在自行车的幅条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自动充气装置,含有偏心轮、连杆、活塞、弹簧、筒体、单向阀、密封接头、柔性拉丝、导气管。在上筒体中装有活塞,活塞两边安装打气弹簧和复位弹簧,连杆一端装有托盘穿出上筒体端盖,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轮与安装在轮轴上的偏心轮滚动配合,气囊安装在下筒体中,气囊一端与固定在上、下筒体隔板上并与上筒体连通的单向阀连接,气囊另一端通过密封接头与导气管相接,导气管与轮胎单向阀密封连接,并使内胎和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文档编号B60C23/12GK2522278SQ0127722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0日
发明者蔡庆 申请人:蔡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