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592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入利用环形带驱动汽车用的空气调节装置所使用的压缩器等辅机的机构、利用同步带在固定于曲柄轴的端部的曲柄带轮和固定于凸轮轴的端部的凸轮带轮之间传递旋转力的机构等带传动机构而使用的导向带轮、张紧带轮等带轮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装入带传动机构而使用的导向带轮、张紧带轮等带轮装置,为了谋求重量减轻和成本降低,以往以来一直使用在由轴承钢等金属材料形成的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带轮的带轮装置。图9表示装入有日本特开平10 - 122339号公报所公开的合成树脂制的带轮的带轮装置的构造。带轮装置I由用于在外周面架设带的合成树脂制的带轮2、和用于将该带轮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支承轴等上的、作为单列深槽型的径向滚珠 轴承的滚动轴承3构成。其中该滚动轴承3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单列的内圈轨道4的内圈
5;在内周面具有单列的外圈轨道6的外圈7 ;以及滚动自如地设于上述内圈轨道4与外圈轨道6之间的多个滚动体8。此外,在内圈5的两端部外周面与外圈7的两端部内周面之间设置密封板9,防止填充于设置有滚动体8的内部空间的润滑脂向外部泄漏,并且防止外部的尘埃等进入内部空间内。在这样地构成的滚动轴承3的外圈7的外周面固定设置有带轮2。带轮2具有彼此同心地设置的内径侧圆筒部10和外径侧圆筒部11。内径侧圆筒部10的中间部外周面与外径侧圆筒部11的中间部内周面由圆环状的连结部12连结,在连结部12的两侧面,分别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各多个加强肋13。通过注射成形,将这样的带轮2的内径侧圆筒部10固定设置于构成滚动轴承3的外圈7的周围。S卩,带轮装置I通过以下的步骤而获得,即,在将外圈7的靠近外周部分模制于带轮2的内周侧的状态下,在具有与设于模具内的带轮2的外形相对应的内形的模腔内,注入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在该热塑性树脂冷却并固化后,打开模具,将带轮2与滚动轴承3 —起,从模腔内取出。这样地构成的带轮装置I被使用为装入驱动汽车的辅机等的带传动机构的导向带轮、张紧带轮。即,在固定设置于发动机的缸体等固定的部分的支承轴上,外嵌固定构成滚动轴承3的内圈5。然后,在带轮2的外周面架设环形带。随着该环形带的移动,带轮2旋转,从而确保环形带卷绕角度、张力。在外圈7的外周面固定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带轮2的带轮装置I的情况下,由于外圈7是轴承钢等金属材料制,所以外圈7与带轮2的线膨账系数不同。因而,由于使用时的温度上升,外圈7与带轮2的贴紧性降低,有时在外圈7与带轮2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打滑)。为了防止这样的打滑的技术被公开于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 一 148550号公报。在其中的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所公开的带轮装置中,如图10所示,在外圈7a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压花(锯齿形突起)14,在合成树脂制的带轮外嵌于外圈7a的状态下,通过使压花14陷入带轮的内周面,防止打滑的产生。
此外,在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所公开的带轮装置中,如图11所示,在外圈7b (7c)的外周面形成在圆周方向上轴向的宽度不同的凹槽15a (15b),并且在外圈7b(7c)的外周面通过注射成形固定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带轮。在该注射成形时,在凹槽15a(15b)内填充有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由于凹槽15a (15b)的轴向的宽度在圆周方向上不同,所以通过凹槽15a (15b)的内侧面与在凹槽15a (15b)内固化的合成树脂的啮合,防止在外圈7b (7c)与带轮之间的打滑的产生。此外,在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公开的带轮装置中,如图12所示,在外圈7d的外周面,以互相不平行的方式,遍及整周地形成相对于轴向倾斜的I对凹槽15c,并且在外圈7d的外周面通过注射成形固定设置有合成 树脂制的带轮。由于I对凹槽15c相对于轴向倾斜,所以防止在外圈7d与带轮之间的打滑的产生。在该构造中,通过使I对凹槽15c的倾斜方向互相相反,使随着带轮的旋转而产生的轴向载荷互相抵消,防止使带轮装置产生扭转的力矩载荷产生于外圈7d。在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能防止在带轮与外圈7a 7d之间产生打滑,但是分别存在尚要解决的问题。即,在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遍及外圈7a的整个外周面形成压花14,所以形成了压花14之后,在对外圈7a实施热处理时,有时由于残留应力,夕卜圈7a变形。此外,在外圈7a的内周面形成外圈轨道6时,难以高精度地支承外圈7a的外周面。因此,有时外圈轨道6的加工性和加工精度降低。另一方面,在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在外圈7b 7d的外周面残留有圆筒面,所以外圈轨道的加工性和加工精度不会降低。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汽车的高性能化,存在架设于带轮的带的张力、带轮的转速增大,在带轮与外圈之间欲产生打滑的力增大的倾向。在欲产生打滑的力增大的情况下,在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需要增大凹槽15a (15b)的轴向的宽度尺寸的差地形成,在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需要增大凹槽15c的倾斜角度地形成。这样,在增大凹槽15a 15c的宽度尺寸的差或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在外圈7b 7d的外周面上的加工区域变大。此外,在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残留在外圈7b 7d的外周面的圆筒面的宽度方向的形状遍及圆周方向地变化。因此,形成了凹槽15a 15c之后,在对外圈7b 7d实施热处理时,由于残留应力,外圈7b 7d有可能变形。图13和图14表示日本特开平11 - 14855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在构成滚动轴承3a的外圈7e的外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上设置卡定槽16,在该卡定槽16的底面,设置通过遍及整周地交替配置由滚花加工形成的凹部17和凸部18而构成的、平纹的滚花花纹19。然后,使构成带轮2a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形成于外圈7e的卡定槽16的底面的凹部17,在带轮2a的内周面,分别形成在轴向上较长的突条20。通过这些突条20与外圈7e的滚花花纹19的卡合,防止在带轮2a与外圈7e之间产生打滑。在日本特开平11 - 14855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残留在外圈7e的外周面的圆筒面的宽度方向的形状遍及圆周方向是相同的,所以在外圈7e的外周面形成了滚花花纹19之后,即使对外圈7e实施热处理,也能够防止外圈7e因残留应力而变形。可是,对于该构造,滚花花纹19的凹部17和凸部18的数量、形状和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因此,若凹部17的底面的周向长度过短、或凹部17的径向深度过深,则构成带轮2a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有可能不遍及整个凹部17内地在带轮2a的内周面与外圈7e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空隙)。特别是凹部17的周向长度变短(实质上为0),突条20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情况下,带轮2a的内周面与外圈7e的外周面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其结果,有可能无法充分地确保带轮2a与外圈7晃动、或带轮2a与外圈7e的结合强度。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0 - 12233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昭61 - 3821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实开昭50 - 20043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实开昭50 - 235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11 - 1485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如上述那样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地防止在合成树脂制的带轮与金属材料制的外圈之间产生打滑的带轮装置。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的带轮装置包括带轮和滚动轴承。其中的滚动轴承具有在外周面具有内圈轨道的内圈、在内周面具有外圈轨道的外圈和滚动自如地设于上述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的多个滚动体。此外,上述带轮具有用于架设带的外周面和用于外嵌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内周面。另外,本发明较佳地应用于上述内圈轨道和外圈轨道分别是单列深槽型,上述滚动体是滚珠的带轮装置。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的带轮装置中,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设有至少I个具有该外圈的宽度的1/20 1/2的范围的宽度的卡定槽,在该卡定槽的底面,形成有滚花花纹,该滚花花纹遍及整周地交替配置有由滚花加工形成的沿宽度方向伸长的凹部与凸部。并且,这些凹部和凸部的数量、形状和尺寸被限制为满足以下的(I)
(3)的全部的条件。 (I)在这些凹部中,在底面的周向两侧,与相邻的凸部的顶端部连续的2个内侧面彼此的交叉角度Θ为45度 120度的范围内,将其形状形成为梯形状。(2)上述凸部的顶端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与上述凹部的底面的周向长度L满足O. OlD ^ L ^ O. 03D 的关系。(3)上述直径D与上述凹部的径向深度h满足O. 004D ^ h ^ O. 015D的关系。并且,在上述带轮的内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形成有沿宽度方向伸长并与上述凹部卡合的多个梯形状的突条,通过使这些突条与上述凹部卡合,上述带轮被保持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周面。优选的是,上述带轮通过注射成形固定设置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在该注射成形时,通过构成该带轮的熔融树脂被填充固化于上述卡定槽中,形成上述突条,从而形成这些突条与上述凹部卡合的构造。优选的是,上述滚花花纹的凹部和凸部以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状态设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带轮装置也包括滚动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多个滚动体,该内圈在外周面具有内圈轨道;该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外圈轨道;该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设于上述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以及带轮,具有用于架设带的外周面和用于外嵌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内周面。并且,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设有至少I个具有该外圈的宽度的1/20 1/2的范围的宽度的卡定槽,在该卡定槽的底面形成有滚花花纹,该滚花花纹遍及整周地交替配置有由滚花加工形成的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伸长的凹部与凸部,这些凹部分别包括底面和在该底面的周向两侧,与邻接的凸部的顶端面连续的2个内侧面,且是梯形状。并且,在上述带轮的内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伸长并与上述凹部卡合的多个梯形状的突条。在该技术方案中也优选上述带轮通过注射成形固定设置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在该注射成形时,通过构成该带轮的熔融树脂被填充固化于上述卡定槽中,形成上述突条。优选的是,上述卡定槽形成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轴向的2处位置,形成于这些卡定槽的底面的滚花花纹的凹部和凸部以相对于轴向向互相相反方向按相同的角度倾斜的状态设置。 另外,能够在第I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应用第2技术方案的结构。此外,也能够在第2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应用与第I技术方案中的凹部以及凸部的数量、形状和尺寸相关的条件。在本发明的带轮装置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限制形成在外圈的外周面的滚花花纹的凹部以及凸部的数量、形状和尺寸,能可靠地防止在合成树脂制的带轮与金属材料制的外圈之间产生打滑。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能够将随着上述带轮的旋转,施加于形成在该带轮的内周面的突条的周向侧面和上述滚花花纹的内侧面的抵接部的力抑制得较小。


图I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例的带轮装置取出滚动轴承而表示的立体图。图2是从径向观察图I的滚动轴承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a — a剖视图。图4是在外圈的外径侧固定设置有带轮的状态下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例的带轮装置的、与图3相同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带轮装置的局部切断立体图。图6是从径向观察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带轮装置的滚动轴承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带轮装置的局部切断立体图。图8是从径向观察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带轮装置的滚动轴承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带轮装置的I例的局部切断立体图。图10是表示以往的带轮装置中的用于防止打滑的构造的第I例的、滚动轴承的半部剖视图(A)和一部分被省略的滚动轴承的概略侧视图(B)。图11是表示以往的带轮装置中的用于防止打滑的构造的第2例(A)和第3例(B)的、从径向外侧观察滚动轴承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带轮装置中的用于防止打滑的构造的第4例的、从径向外侧观察滚动轴承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以往的带轮装置中的用于防止打滑的构造的第5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b — b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I、带轮装置;2、2a 2d、带轮;3、3a 3c、滚动轴承;4、内圈轨道;5、内圈;6、外圈轨道;7、7a 7h、外圈;8、滚动体;9、密封板;10、内径侧圆筒部;11、外径侧圆筒部;12、连结部;13、加强肋;14、压花;15a 15c、凹槽、16、16a 16c、卡定槽;17、17a 17c、凹部;18、18a 18c、凸部;19、19a 19c、滚花花纹;20、20a、20b、突条;21、底面;22、顶端 面;23、内侧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的第I例]图I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例。另外,本例的特征在于,为了实现可靠地防止在带轮与外圈之间产生打滑的带轮装置,研究了设于该带轮装置的外圈7f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滚花花纹19a的凹部17a和凸部18a的形状以及尺寸。因为其他的部分的构造和作用与以往的带轮装置相同,所以省略或简略与同等部分相关的图示和说明,以下,以本例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构成本例的带轮装置的滚动轴承3b的外圈7f的外径是35mm 60mm、宽度尺寸是8mm 20mm,在外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卡定槽16a。在该卡定槽16a的底面,形成通过遍及整周地交替配置由滚花加工形成的凹部17a与凸部18a而构成的滚花花纹19a。通过使构成带轮2b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填充并固化于凹部17a,在带轮2b的内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上分别形成在轴向上较长的突条20a。通过突条20a与外圈7f的滚花花纹19a的卡合,防止带轮2b与外圈7f之间的打滑的产生。另外,滚花花纹19a的宽度W19在外圈7f的宽度为W7的情况下,被限制成为O. 05ff7 ( W19 ( O. 5ff7的关系。在W19 < O. 05ff7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支承施加于带轮2b与外圈7f之间的打滑扭矩,是不好的。另一方面,在W19 > O. 5ff7的情况下,难以通过滚花加工形成滚花花纹19a。凹部17a的数量合计为50个 150个。在凹部17a的数量、即突条20a的数量不到50个的情况下,突条20a的数量是不充分的,有可能无法支承施加于带轮2b与外圈7f之间的打滑扭矩。相对于此,若凹部17a的数量超过150个,则即使欲使构成带轮2b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该凹部17a,也有可能合成树脂不遍及整个凹部17a内地在凹部17a的底面21与突条20a的顶端面之间产生间隙。此外,由于突条20a的周向长度变小,突条20a的强度降低,所以有可能无法支承施加于带轮2b与外圈7f之间的打滑扭矩,或无法确保带轮的耐久性。此外,在构成凹部17a的内表面中,设置与凸部18a的顶端面22连续的、在周向上互相相对的内侧面(台阶面)23,将相互相邻的内侧面23彼此的交叉角度Θ限制为45度 120度的范围内。在该交叉角度Θ小于45度的情况下,即使欲使构成带轮2b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凹部17a,也有可能合成树脂不遍及整个凹部17a内地在凹部17a的底面21与突条20a的顶端面之间产生间隙。另一方面,在该交叉角度Θ超过120度的情况下,不仅难以充分地确保凹部17a的数量,内侧面23与突条20a的抵接面的压力角也变小。因此,带轮2b的内周面相对于外圈7f的外周面变得容易滑动,无法充分地获得打滑的防止效果。此外,凹部17a的径向深度h与凸部18a的顶端面22的外接圆的直径(凸部18a的最大直径)D满足O. 004D ^ h ^ O. 015D的关系。在h > O. 015D的情况下,即使欲使构成带轮2b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凹部17a,合成树脂也难以遍及整个凹部17a内,有可能在凹部17a的底面21与突条20a的顶端面之间产生间隙。另一方面,在h < O. 004D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确保凹部17a与突条20a的结合强度,有可能无法支承施加于带轮2b与外圈7f之间的打滑扭矩。另外,凹部17a的底面21的周向长度L与凸部18a的顶端面22的外接圆的直径D满足O. OlD ^ L ^ O. 03D的关系。在L < O. OlD的情况下,难以充分地确保突条20a的强度,有可能无法支承施加于带轮2b与外圈7f之间的打滑扭矩。另一方面 ,在L > O. 03D的情况下,难以充分地确保凹部17a的数量。[实施方式的第2例]图5和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在本例的情况下,将滚花花纹19b的凹部17b和凸部18b以相对于滚动轴承3c的轴向倾斜的状态设置。这样的滚花花纹19b能够利用例如斜纹花纹用滚压成形滚花辊在卡定槽16b的底面实施滚花加工而形成。然后,与实施方式的第I例的情况相同,通过使构成带轮2c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并固化于凹部17b,在带轮2c的内周面形成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突条20b。通过突条20b与外圈7g的滚花花纹19b的卡合,防止带轮2c与外圈7g之间的打滑的产生。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将凹部17b和凸部18b以相对于滚动轴承3c的轴向倾斜的状态设置,所以能够减小随着带轮2c的旋转,从突条20b的周向侧面施加于滚花花纹19b的台阶面的力。凹部17b和凸部18b的形成方向与滚动轴承3c的轴向所成的角度(扭转角)α限制为0度< α彡10度的范围内,优选O度< α彡3度的范围内。扭转角α的范围的下限值从将自突条的周向侧面施加于凹部17b的内侧面(台阶面)的力抑制得较小的方面规定。另一方面,扭转角α的范围的上限值从防止突条的周向侧面与凹部17b的内侧面(台阶面)的卡合部的切线方向的力变得过大的方面规定。随着带轮2c的旋转而产生于外圈7f的轴向载荷通过突条20b的宽度方向端面与凹部17b的宽度方向内端面的卡合而被支承。在本例的情况下,将凹部17b的宽度方向内端面沿相对于外圈7f的轴向的垂直方向设置。但是,也能够将凹部17b沿卡定槽16b的宽度方向(在使凹部17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开口于卡定槽16b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的状态下)形成,或形成相对于凹部17b和凸部18b的形成方向垂直方向的面。其他的部分的构造和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I例相同。另外,在本例中,优选应用与第I例中的凹部和凸部的数量、形状和尺寸相关的条件,但是也未必一定要全部应用上述条件。[实施方式的第3例]图7和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外圈7h的外周面的2处位置,将滚花花纹19b、19c相对于外圈7h的轴向中央部对称设置。即,在外圈7h的外周面的轴向上隔离了的2处位置,分别形成卡定槽16b、16c,在卡定槽16b、16c的底面,将滚花花纹19b、19c的凹部17b、17c和凸部18b、18c在轴向上,以向互相相反方向按照相同的角度倾斜的状态形成。但是,关于凹部17b、17c和凸部18b、18c的周期(节距),未必一定要相同,例如也能够相对于一侧的滚花花纹1%的周期,使另一侧的滚花花纹19c的周期错开半个周期。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外圈7h的外周面的2处位置将滚花花纹19b、19c相对于外圈7h的轴向中央部对称设置。因此,使随着带轮2d的旋转而产生于外圈7h的轴向载荷彼此互相抵消而相抵。其他的部分的构造和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2例相同。实施例
以下说明为了确认实施方式的第I例的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准备了在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合计2种的具有彼此不同的凹部和凸部的数量、形状和尺寸的滚花花纹的、内径17mm、外径40mm、宽度12mm,JIS的编号为6203的单列深槽型滚珠轴承,上述2种滚花花纹为表I所示的、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I种(实施例)和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I种(比较例)。另外,卡定槽的宽度尺寸均为2. 4_,滚花花纹的宽度尺寸均为I. 6mm。表I
凹部的数交叉角度凹部的深度尺凸部的顶端面的外凹部的底面的周
__量(个) Θ (度) 寸h (mm ) 接圆的直径D( mm) 向长度L (mm)
实施例 76__95__OJ__38__1,6
比较例 200800,2 _39__0,6在表I所示的各例的外圈,注射合成树脂,在这些外圈的外周面形成带轮,制成了带轮装置。作为构成带轮的合成树脂材料,使用了尼龙66,带轮的外径尺寸为70mm,宽度尺寸为24mm。将这样获得的各自的带轮装置,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带轮,对外圈施加了旋转方向的力。在该状态下,测量了 3次在带轮与外圈之间产生打滑(该外圈相对于该带轮相对旋转)时的扭矩的大小。表2
__产生了打滑的扭矩(N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实施例__m__92__Π0__104 3
比较例 _120__85__86__97_表2表示上述的实验结果。打滑产生时的扭矩的大小的标准偏差,相对于比较例是16. 3,在实施例中为8. 7,大致抑制了一半。这表示在不适当地限制滚花花纹的数量、形状和尺寸的情况下,有时在滚花花纹的凹部的底面与突条的顶端面之间产生间隙,无法充分地确保带轮与外圈之间的结合强度。此外,可以看出,关于打滑产生时的扭矩的大小的平均值,相对于比较例,在实施例的情况下大致提高10%。通过以上的实验能够确认到,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日本特开平11 - 148550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带轮装置中,可靠地提高了能够在带轮与外圈之间进行支承的打滑扭矩的大小。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轮装置,包括 滚动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多个滚动体,该内圈在外周面具有内圈轨道;该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外圈轨道;该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设于上述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以及带轮,具有用于架设带的外周面和用于外嵌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内周面,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设有至少I个具有该外圈的宽度的1/20 1/2的范围的宽度的卡定槽, 在该卡定槽的底面形成有滚花花纹,该滚花花纹遍及整周地交替配置有由滚花加工形成的沿宽度方向伸长的凹部与凸部,这些凹部分别包括底面和在该底面的周向两侧,与邻接的凸部的顶端面连续的2个内侧面,通过该内侧面彼此的交叉角度0被限制为45度 120度的范围内,凹部成为梯形状,并且,在上述凸部的顶端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D,上述凹部的径向深度为h,这些凹部的底面的周向长度为L的情况下,满足0. 004D ^ h ^ 0. 015D且0. OlD彡L彡0. 03D的关系, 在上述带轮的内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形成有沿宽度方向伸长并与上述凹部卡合的多个梯形状的突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轮通过注射成形固定设置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在该注射成形时,通过构成该带轮的熔融树脂被填充固化于上述卡定槽中,形成上述突条。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滚花花纹的凹部和凸部以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状态设置。
4.一种带轮装置,包括 滚动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多个滚动体,该内圈在外周面具有内圈轨道;该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外圈轨道;该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设于上述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以及带轮,具有用于架设带的外周面和用于外嵌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内周面,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设有至少I个具有该外圈的宽度的1/20 1/2的范围的宽度的卡定槽, 在该卡定槽的底面形成有滚花花纹,该滚花花纹遍及整周地交替配置有由滚花加工形成的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伸长的凹部与凸部,这些凹部分别包括底面和在该底面的周向两侧,与邻接的凸部的顶端面连续的2个内侧面,且是梯形状, 在上述带轮的内周面的轴向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伸长并与上述凹部卡合的多个梯形状的突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轮通过注射成形固定设置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在该注射成形时,通过构成该带轮的熔融树脂被填充固化于上述卡定槽中,形成上述突条。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定槽形成于上述外圈的外周面的轴向的2处位置,形成于这些卡定槽的底面的滚花花纹的凹部和凸部以相对于轴向向互相相反方向按相同的角度倾斜的状态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能可靠地防止在带轮(2b)与外圈(7f)之间产生打滑的构造的带轮装置。使外圈(7f)的滚花花纹(19a)的各凹部(17a)的两侧的内侧面(23)的交叉角度(θ)为45度≤θ≤120度,将凹部形成为梯形状。此外,凹部(17a)的径向深度(h)与凸部(18a)的顶端面(22)的外接圆的直径(D)满足0.004D≤h≤0.015D的关系,且将凹部(17a)的底面(21)的周向长度(L)限制为0.01D≤L≤0.03D的范围。
文档编号F16H55/48GK102853058SQ20121022446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市川智也, 田原稔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