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727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流体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对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其配套产品的体积、重量的减小对于提升燃油经济性重量的减轻在提高性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位四通直动式电磁换向阀在流体控制系统中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然而,由于采用电磁铁直驱的形式,传统的直动式电磁阀对电磁铁的驱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电磁铁的体积重量也较大,从而增大了整阀的外形尺寸与重量。

因此,对电磁阀进行小型化,轻质化设计,对于飞行器性能提升非常关键。而常规的电磁阀设计形式无法满足较小尺寸和较小驱动输出下正常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能够避免阀芯在壳体中受到的卡滞作用,实现隔磁-密封的一体化设计,减轻电磁阀的体积重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铁组件、隔磁元件、壳体、端盖、衔铁、顶杆、密封圈、阀芯、复位弹簧;衔铁安装于电磁铁组件内部,上方有端盖密闭,电磁铁组件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磁元件,阀芯位于壳体内部的主孔中,与壳体主孔底部之间装有复位弹簧;衔铁与阀芯通过顶杆连接。

所述隔磁元件内部设有密封圈,隔磁元件与电磁铁组件、壳体接触处密封。

所述壳体内部开有两个通油孔,分别通往工作腔a与工作腔b。

与阀芯相通的供油通道设有y形通油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在供油通道的供油口位置,设计y型供油孔,油液由直孔进入,通过两条分流孔流入滑阀供油腔,高压流体形成环绕阀芯杆的流动,使供油的高压流体对阀芯杆的冲击分散于阀芯杆周围的环腔部位,减少阀芯杆受到的侧向冲击,从而避免了阀芯在壳体中受到的卡滞作用;

(2)对壳体与电磁铁连接部分采用隔磁元件,减小壳体材料对电磁铁性能的影响,并在隔磁元件上集成了对外密封设计,利用电磁铁与阀芯之间的隔磁板形成密封槽,实现隔磁-密封的一体化,大大节约了产品的体积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剖视图;

图2为y型供油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磁铁组件、2-隔磁元件、3-壳体、4-端盖、5-衔铁、6-顶杆、7-密封圈、8-阀芯、9-复位弹簧、10-y形通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铁组件1、隔磁元件2、壳体3、端盖4、衔铁5、顶杆6、密封圈7、阀芯8、复位弹簧9;

衔铁5安装于电磁铁组件1内部,上方有端盖4密闭,电磁铁组件1与壳体3之间设有隔磁元件2,密封圈7安装在隔磁元件2内部,阀芯8位于壳体3内部的主孔中,与壳体3主孔底部之间装有复位弹簧9;衔铁5与阀芯8通过顶杆6连接;壳体3内部开有两个通油孔,分别通往工作腔a与工作腔b。

如图2所示,与阀芯8相通的供油通道设计y形通油孔1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电磁阀由螺管式电磁铁和两位四通式滑阀组成,通电时,衔铁5与电磁铁组件1吸合,推动顶杆6,驱动阀芯8向下端运动,工作油从y型通油孔10进入,与工作腔a连通,工作腔b与回油连通;当电磁铁断电时,复位弹簧9使阀芯8向上运动,使流体流动方向与通电时相反,实现换向目的。

在电磁铁组件1与壳体3连接处安装隔磁材料制成的隔磁元件2,在隔磁元件2上加工容纳密封圈7的结构,并使电磁铁组件1与壳体3上下端面的加工精度满足密封设计要求;

在供油通油孔出安装加工好的y形供油孔10,直孔与供油入口连通,分流孔与滑阀供油腔连通,使高压流体由单通道流入,由两条分支通道流出,使液流导向顶杆6周围的环形区域,减小对顶杆6的冲击。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轻型低内漏电磁换向阀。本发明中,衔铁安装于电磁铁组件内部,上方有端盖密闭,电磁铁组件与壳体之间设有隔磁元件,阀芯位于壳体内部的主孔中,与壳体主孔底部之间装有复位弹簧;衔铁与阀芯通过顶杆连接。本发明能够避免阀芯在壳体中受到的卡滞作用,实现隔磁‑密封的一体化设计,减轻电磁阀的体积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轩;陈祖希;王书铭;周宣;宁振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6.10.20
技术公布日:2018.04.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