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453阅读:1095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充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器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目前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最多的是液力式减震器,减震器包括缸筒、设于缸筒一端的密封圈,以及穿设于密封圈的连杆,减振器中的缸筒活塞阻尼力、减振油及弹簧能够降低车辆悬挂衰减程度,其中,由于阻尼力大小跟缸筒内的氮气量相关联,因此,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使得减振器的阻尼力符合标准,需要向缸筒内充入一定的氮气量,以满足减震器的反弹力值。而目前在减震器生产制造工艺中,需用手动将插针插设于密封圈唇口,使缸筒内外连通,这样,在利用充气模具,将减震器的密封圈唇口置于充气模具的充气腔中,利用高压氮气将氮气充入缸筒内,其中,在缸筒内的氮气气压达到预定值后,需要打开充气模具,此时,缸筒内的气压大于缸筒外的气压,这样,插针受到向外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插针从密封圈唇口冲出,导致插针存在容易丢失的问题。

此外,反复地手动将插针插接至密封圈唇口,还存在需要耗费大量工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器充气装置,其旨在解决插针容易丢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震器充气装置,与一插针配合使用,包括充气模具、贴合组件、驱动组件,以及给所述充气模具内供应高压气体的供气组件,所述充气模具包括一对子模,两所述子模有合模状态和分模状态,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充气腔、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并供减震器的连杆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并供减震器的缸筒穿过,所述贴合组件设于所述充气腔内并与所述插针固定连接,且在两所述子模合模时使所述插针贴合至所述连杆外壁面,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一所述子模,并在两所述子模合模时用于驱动所述贴合组件以将所述插针插至或拔离减震器的密封圈唇口。

可选地,所述贴合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连接块、与所述插针固定连接的贴合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贴合块和所述连接块并具有弹性恢复的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在两所述子模合模时通过弹性恢复使所述贴合块带动所述插针贴合至所述连杆。

可选地,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的连接杆,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螺旋压缩弹簧,所述贴合块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滑动配合的滑孔,所述螺旋压缩弹簧设于所述连接块和所述贴合块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滑孔;

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块的端部并用于限制所述贴合块脱离所述连接杆的限位件。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性机构设有两个。

可选地,所述贴合块于朝向所述连杆的侧面开设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贴合块于所述限位槽槽底设于用于与所述插针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渐扩设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槽型与所述连杆相匹配。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该减震器充气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插针固定至贴合组件,以及将减震器至于可与充气模具配合的预定位置,其次,驱动两子模合模,此时,贴合组件将随一子模运动,并将插针贴合至连杆的外壁面,然后,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贴合组件,并让插针插至密封圈唇口,这样,在插针的作用下,密封圈于唇口处出现缝隙,缸筒内与充气腔连通,此时,再通过供气组件向充气腔供应高压气体,从而实现向缸筒内冲氮气,并在完成冲气后,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贴合组件,并让插针拔离密封圈唇口,最后,再驱动两子模分模。

基于上述可知,在贴合组件和驱动组件共同作用下,由于插针固定于贴合组件,插针不会被缸筒内的气压冲出密封圈,从而解决了插针容易丢失的问题。此外,基于此结构,无需反复地手动将插针插接至密封圈唇口,节约了大量的工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充气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充气装置分模状态立体图;

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局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器充气装置中充气模具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器充气装置,与一插针50(参见图1至图3)配合使用,用于给减震器40(参见图1至图3)充气,使得减震器40的阻尼力符合标准,减震器40包括缸筒41、设于缸筒41一端的密封圈42,以及穿设于密封圈42的连杆43。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减震器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模具10、贴合组件20、驱动组件30,以及给充气模具10内供应高压气体的供气组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该气体为氮气,充气模具10包括一对子模11,两子模11具有合模状态和分模状态,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充气腔(图中未标注)、第一穿孔101以及第二穿孔(图中未标注),其中,第一穿孔101与充气腔连通并供连杆43穿过,第一穿孔101的孔壁与连杆43的外壁面密封配合,第二穿孔与充气腔连通并供缸筒41穿过,第二穿孔的孔壁与缸筒41的外壁面密封配合,这样,在两子模11合模时,充气腔才能形成密封腔。贴合组件20设于充气腔内并与一插针50(参见图1至图3)固定连接,且在两子模11具合模时使插针50贴合至连杆43外壁面。驱动组件30固定于一子模11,并在两子模11具合模时用于驱动贴合组件20以将插针50插至或拔离密封圈42唇口。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为气缸。

基于上述结构,该减震器充气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插针50固定至贴合组件20,以及将减震器40至于可与充气模具10配合的预定位置,其次,驱动两子模11合模,此时,贴合组件20将随一子模11运动,并将插针50贴合至连杆43的外壁面,然后,在通过驱动组件30驱动贴合组件20,并让插针50插至密封圈42唇口,这样,在插针50的作用下,密封圈42于唇口处出现缝隙,缸筒41内与充气腔连通,此时,再通过供气组件向充气腔供应高压气体,从而实现向缸筒41内冲气,并在完成冲气后,先通过驱动组件30驱动贴合组件20,并让插针50拔离密封圈42唇口,最后,再驱动两子模11分模。

基于上述可知,在贴合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共同作用下,由于插针50固定于贴合组件20,插针50不会被缸筒41内的气压冲出密封圈42,从而解决了插针50容易丢失的问题。此外,基于此结构,无需反复地手动将插针50插接至密封圈唇口,节约了大量的工时。

当然,在具体实施例中,该减震器充气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两子模11合模和分模的驱动器,具体可参加现有,在此不展开细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贴合组件20包括与驱动组件30连接的连接块21、与插针50固定连接的贴合块22以及用于连接贴合块22和连接块21并具有弹性恢复的弹性机构23,弹性机构23在两子模11具合模时通过弹性恢复使贴合块22带动插针50贴合至连杆43。这样,通过弹性机构23的设置,有利于确保插针50与连杆43具有较好的贴合关系,且确保插针50与连杆43具有较好的贴合关系的情况下,也能避免连杆43受到刚性推压,防止连杆43因受刚性挤压而损坏。具体地,两子模11合模过程中,贴合组件20将随一子模11运动,其中,在两子模11完成合模前,插针50将先抵触到连杆43的外壁面,此时,连杆43对插针50产生反作用力,并让弹性机构23收缩,并直至两子模11完全合模。

更具体地,弹性机构23包括一端与连接块21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31,以及套设于连接杆231的螺旋压缩弹簧232,贴合块22开设有与连接杆231滑动配合的滑孔2202,螺旋压缩弹簧232设于连接块21和贴合块22之间。基于此,该弹性机构23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其中,将螺旋压缩弹簧232直接套设于连接杆231,并于连接块21和贴合块22之间,这样,通过连接块21、贴合管和连接杆231的通常作用下,螺旋压缩弹簧232只能沿连接杆231压缩和伸展,而不需要再另设其他结构来防止螺旋压缩弹簧232弯曲和位移。

进一步地,连接杆231穿过滑孔2202,弹性机构23包括连接于连接杆231远离连接块21的端部并用于限制贴合块22脱离连接杆231的限位件(图中未示出)。这样,通过限位件的设置,可防止贴合块22从连接杆231上脱离。

更具体地,限位件与连接杆231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其中,螺纹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生产制造工艺成熟等优点,能够极大简化限位件与连接杆231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提高限位件和连接杆231的装配效率。

而连接块21与连接杆231也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其中,螺纹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生产制造工艺成熟等优点,也能够极大简化连接块21与连接杆231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提高限位件和连接杆231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弹性机构23设有两个。基于此,通过两个连接杆231来与贴合块22配合,有利于减少单个连接杆231的承受力,避免连接杆231容易出现弯曲或折断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贴合块22于朝向连杆43的侧面开设限位槽2201,限位槽2201的开设方向与连杆43的延伸方向相同,贴合块22于限位槽2201槽底设于用于与插针50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这样,通过限位槽2201的设置,可以防止贴合块22与连杆43发生垂直与连杆43延伸方向的相对位移,有效地避免因贴合块22与连杆43发生垂直与连杆43延伸方向的相对位移而导致插针50无法插入密封圈42唇口。

进一步地,限位槽2201的槽口渐扩设置,基于此结构,贴合块22在渐渐靠近连杆43的过程中,该限位槽2201的槽口无需完全对准,这样,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具体地,限位槽2201的槽型与连杆43相匹配,在限位槽2201与连杆43配合后,能够更好地限定贴合块22与连杆43之间的位置关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