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513发布日期:2018-08-31 21:3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蜗轮。



背景技术:

蜗轮是蜗轮蜗杆机构中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部件,蜗轮一方面承受蜗杆较大的径向扭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承受齿轮啮合的磨合力,为保证传动的精确度,蜗轮的轮齿与轮芯必须紧密固定,但是现有蜗轮的轮齿和轮芯的固定方式,其可靠度低,装配精度低,且现有的蜗轮在传动过程中的润滑效果较差,易产生磨损,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蜗轮,有效的提高了轮体和轮芯的固定可靠度,同时能够较好的排除蜗轮运行中产生的杂质和粉尘,并使得轮齿部能够得到有效润滑,有效减少了轮齿部的磨损,提高了蜗轮运行稳定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蜗轮,包括轮体和轮芯,所述轮体包括轮齿部和环体部,所述环体部上设置有多个锥形孔,所述轮芯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轴孔,轴孔上设置有键槽,筒体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多个锥形凸块,所述筒体穿入所述环体部且所述锥形凸块插接在所述锥形孔中,所述环体部上还设置有环形槽和多个导向槽,导向槽和轮齿部的齿槽一一对应,每个导向槽的一端和相应的轮齿部的齿槽相连通,每个导向槽的另一端和环形槽相连通,所述轮齿部的齿面上均设置有油槽。

所述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条状凹槽和凹坑。

所述条状凹槽自轮齿部的齿顶向齿根延伸。

多个所述锥形凸块沿连接盘的周向呈均匀布置。

所述锥形凸块的锥度为30°~100°。

多个所述导向槽沿环体部的周向呈均匀布置。

所述导向槽的槽宽小于轮齿部的齿槽宽。

所述导向槽的槽宽为轮齿部的齿槽宽的0.2~0.6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蜗轮,能够简化轮体和轮芯的固定方式,并有效的提高轮体和轮芯的固定可靠度,同时能够较好的排除蜗轮运行中产生的杂质和粉尘,并使得轮齿部能够得到有效润滑,有效减少了轮齿部的磨损,提高了蜗轮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轮齿部上一个轮齿上的油槽布置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轮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体,11、轮齿部,111、条状凹槽,112、凹坑,12、环体部,121、环形槽,122、导向槽,123、锥形孔,124、环孔,2、轮芯,21、筒体,22、轴孔,23、键槽,24、连接盘,25、锥形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蜗轮,包括轮体1和轮芯2,轮体1包括轮齿部11和环体部12,环体部12上设置有多个锥形孔123,轮芯2包括筒体21,筒体21的内部设置有轴孔22,轴孔22上设置有键槽23,筒体21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盘24,连接盘24上设置有多个锥形凸块25,筒体21穿入环体部12且锥形凸块25插接在锥形孔123中,可以理解的,环体部12上设置有环孔124,筒体21穿入环体部的环孔124中且使得锥形凸块25插接在锥形孔123中,环体部12上还设置有环形槽121和多个导向槽122,导向槽122和轮齿部11的齿槽一一对应,每个导向槽122的一端和相应的轮齿部11的齿槽相连通,每个导向槽122的另一端和环形槽121相连通,轮齿部11的齿面上均设置有油槽。

其中环形槽121主要用于集尘和排尘,导向槽122用于将齿槽内的粉尘或其他杂质颗粒引入环形槽,环形槽121随轮体转动时会将粉尘或其他杂质排出。通过该设计,能够很好地排出轮齿部的杂质,有效保护轮齿部,减轻轮齿部11的磨损。

通过锥形凸块25和锥形孔123相插接的形式来固定轮体1和轮芯2,既使得固定更加简单可靠,同时也能较好的保证轮体1和轮芯2装配时的同轴度,提高装配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条状凹槽111和凹坑112,用于储存润滑油,保证润滑效果,有效降低轮齿部与蜗杆运动时的摩擦热,有效保护轮齿部并提高蜗轮蜗杆的传动效果。

条状凹槽111自轮齿部11的齿顶向齿根延伸,凹坑112位于靠近轮齿部11的齿根处,条状凹槽111可以对润滑油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起到更好地润滑效果,同时润滑油经条状凹槽111进入凹坑112,在凹坑112处暂时储存,然后在轮齿部11转动时,使得部分润滑油从凹坑112再次进入条状凹槽111中流动。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锥形凸块25沿连接盘24的周向呈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锥形凸块25的锥度为30°~100°,可较好的增强楔紧效果,提高轮体1和轮芯2的固定可靠度。

进一步地,导向槽122沿环体部12的周向呈均匀布置,以增强集尘效果。

进一步地,导向槽122的槽宽小于轮齿部11的齿槽宽,以避免导向槽122的槽宽过大而影响轮齿部11的强度。

进一步地,导向槽122的槽宽为轮齿部11的齿槽宽的0.2~0.6倍。

本实施例的蜗轮通过锥形凸块25和锥形孔123的配合设计,使得轮体1和轮芯2的固定更加简单化,并有效的提高了轮体1和轮芯2的固定可靠度,通过环形槽121和导向槽122的设计而较好的实现排尘,通过油槽的设计提高了轮齿部的润滑效果,有效减少了轮齿部11的磨损,提高了蜗轮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