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用于车辆传动系的减振组件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2645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连的并且彼此并联起作用的第二减振元件单元¢8 ;68a),并且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 ;56a)的数量或/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单元(68 ;68a)的数量相对于所述偏移质量组件(75 ;75a)的偏移质量(74 ;74a)的数量的比例在0.6至1.7的范围中,优选在0.8至1.3的范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 ;54a)的刚度与所述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 ;66a)的刚度的比例小于1.2,优选小于I。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 ;54a)的最大扭矩与所述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 ;66a)的最大扭矩的比例在0.8至1.2的范围中、优选在0.9至1.1的范围中、最优选地约为1,其中,减振元件组件(54、66 ;54a、66a)的最大扭矩为该减振元件组件在所述减振元件组件(54、66 ;54a、66a)的弹性有效性的范围中最大能够传递的扭矩。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或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 ;54a)的最大扭矩与能够从驱动机组导入到所述减振组件(32 ;32a)中的最大驱动扭矩的比例在1.1至1.4的范围中,优选在1.15至1.35的范围中,最优选地在1.2至1.22的范围中。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和所述第一次级侧(52 ;52a)之间以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相对于所述第一次级侧(52 ;52a)的中间相对转动位置为起点在至少一个相对转动方向上、优选以从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至所述第一次级侧(52 ;52a)的扭矩流方向的最大相对转动角度相对于至少一个偏移质量(74;74a)从中间相对位置相对于所述偏移质量支架(70 ;70a)的最大偏移角(a)的比例在1.3至10的范围中,优选在1.5至7.5的范围中。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联结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与所述驱动机构的离合器组件(46 ;46a)的平均摩擦半径(Rr)与在中间相对位置处至少一个偏移质量(74 ;74a)的质量重心(M)相对于转动轴线(A)的径向间距(Rm)的比例大于0.8,优选大于0.95。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中间相对位置处至少一个偏移质量(74 ;74a)的质量重心(M)相对于转动轴线(A)的径向间距(Rm)与包含所述减振组件(32 ;32a)的液力联结装置(10 ;1a)、优选变矩器的液力回路⑶的外径(Dh)的比例在0.3至0.5的范围中。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减振组件(32 ;32a)的液力联结装置(10 ;1a)、优选变矩器的液力回路(H)的轴向宽度(Bh)与至少一个偏移质量(74 ;74a)的轴向宽度(Ba)的比例在2.5至7.5的范围中,优选在2.75至6.9的范围中。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 ;54a)的刚度在10至25Nm/°的范围中,或/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6 ;66a)的刚度在10至55Nm/。的范围中。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 ;54a)在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相对于所述第一次级侧(52 ;52a)在至少一个相对转动方向上、优选以从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至所述第二次级侧(62 ;62a)的扭矩流方向的全部相对转动角度范围中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刚度, 或/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6 ;66a)在所述第二初级侧(60 ;60a)相对于所述第二次级侧(62 ;62a)在至少一个相对转动方向上、优选以从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至所述第二次级侧(62;62a)的扭矩流方向的全部相对转动角度范围中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刚度。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 ;54a)具有取决于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相对于所述第一次级侧(52 ;52a)在至少一个相对转动方向上、优选在具有从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至所述第二次级侧(62 ;62a)的扭矩流的情况下的相对转动角度的刚度, 或/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6 ;66a)具有取决于所述第二初级侧(60 ;60a)相对于所述第二次级侧(62 ;62a)在至少一个相对转动方向上、优选在具有从所述第一初级侧(42 ;42a)至所述第二次级侧(62 ;62a)的扭矩流的情况下的相对转动角度的刚度。12.根据权利要求1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 ;54a)的刚度与所述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6 ;66a)的刚度的比例,至少一个刚度为平均刚度。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 ;54a)包括多个在周向方向上接连的并且彼此并联起作用的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 ;56a),所述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66a)包括多个在周向方向上接连的并且彼此并联起作用的第二减振元件单元¢8 ;68a),并且所述偏移质量组件(75 ;75a)包括多个在周向方向上接连的偏移质量(74 ;74a)。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56a)的数量相当于所述第二减振元件单元(68 ;68a)的数量, 或/和所述偏移质量(74 ;74a)的数量相当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 ;56a)的数量或/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单元(68 ;68a)的数量。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级侧(52a)或/和所述第二初级侧(60a)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a)或/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单元(68a)的优选盘状的扭矩传递元件(83a),并且所述偏移质量支架(70a)包括至少一个扭矩传递元件(83a)。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质量(74;74a)的数量不同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 ;56a)的数量或/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单元(68 ;68a)的数量。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级侧(52)或/和所述第二初级侧(6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或/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单元¢8)的、优选盘状的扭矩传递元件,并且所述偏移质量支架(70)与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元件分开地构造并且与该扭矩传递元件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54a)和所述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 ;66a)之间的中间质量组件包括所述第一次级侧(52 ;52a)、所述第二初级侧(60 ;60a)和所述偏移质量摆动组件(36 ;36a)。19.一种减振组件,具有以下特征: 支撑构件(86a、86b),其用作用于沿径向外置的减振元件组件(54a、54b)的至少一个减振元件单元(56a、56b)的径向外部的止挡,其中,所述支撑构件(86a)具有自由的端部结构(87a、87b),所述端部结构在轴向方向上比所述减振元件单元(56a、56b)延伸得更远。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组件,其中,在所述支撑构件(86a、86b)的自由的端部结构(87a)和贴靠区域(89a、89b)之间构造有半径,该半径在2mm和20mm之间的值域中。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减振组件,其中,所述自由的端部结构(87a、87b)与所述支撑构件(86a、86b) —件式地构造为板材件。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中,所述自由的端部结构(87a、87b)平行于轴向方向延伸。23.一种减振组件,具有以下特征: 沿径向外置的减振元件组件(54a、54b),所述减振元件组件布置在盘状构件(83a、83b)处,和 支撑构件(86a、86b),其用作用于所述减振元件组件(54a、54b)的至少一个减振元件单元(56a、56b)的沿径向外部的止挡, 其中,所述支撑构件(86a、86b)在所述支撑构件(86a、86b)的端部(87)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盘状构件(83a、83b)的外径。24.一种减振组件,具有以下特征: 沿径向外置的减振元件组件(54a、54b),所述减振元件组件布置在盘状构件(83a、83b)处,和 支撑构件(86a、86b),其用作用于所述减振元件组件(54a、54b)的至少一个减振元件单元(56a、56b)的沿径向外部的止挡,其中,所述支撑构件(86a、86b)与所述盘状构件(83a、83b)通过连接结构(85a、85b)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处在和所述减振元件单元(56a、56b)的中点可比较的径向高度上。25.一种减振组件,具有以下特征: 用于沿径向内置的减振元件组件(66;66a)的至少一个减振元件单元(68a、68b)的盖盘元件(100c),其中,所述盖盘元件(10c)具有带有自由的端部(120c)的减振元件单元操控桥接部(1lc) ο26.一种减振组件,具有以下特征: 为了扭矩传递而与驱动机构联结的或能够与之联结的初级侧(42b);和 能够克服沿径向外置的减振元件组件(54b)的回位作用围绕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初级侧(42b)转动的次级侧(52b),其中,所述初级侧(42b)和所述次级侧(52b)构造成在一些运行状态中在轴向方向上彼此贴靠,以防止所述次级侧(52b)接触壳体外罩(12b)。27.一种液力联结装置,具有以下特征: 减振组件(32a、32b),该减振组件与涡轮(22a、22b)在沿径向可比较的高度上连接,沿径向内置的减振元件组件^6b ;66a)的减振元件单元^8a、68b)的中点位于该高度上。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力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轮(28a、28b)中在轴向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器件(102a、102b)的凹部(45a、45b),所述连接器件使所述减振组件(32a、32b)和所述涡轮(22a、22b)连接。29.一种液力联结装置,具有以下特征: 锁止离合器(46b),其包括离合器活塞(48b),所述离合器活塞具有大于一个半径的径向伸展,偏移质量(74b)的沿径向外置的外缘(IlOb)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位于该半径上。30.一种液力联结装置,优选变矩器,其包括利用流体填充的或能够利用流体填充的壳体(12 ;12a)、泵轮(18 ;18a)和涡轮(22 ;22a)以及与传动组件联结或能够与之联结的从动机构(50 ;50a),其中,在所述壳体(12 ;12a)和所述从动机构(50 ;50a)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32 ;32a)。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液力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级侧(42;42a)能够借助于锁止离合器组件(46 ;46a)与所述壳体(12 ;12a)联结,或/和所述涡轮(22 ;22a)与所述从动机构(50 ;50a)不能相对转动。32.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其包括驱动机组、传动组件和在所述驱动机组和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32 ;32a)或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力联结装置(10 ;10a)。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组件,其优选用于车辆传动系,该减振组件包括-扭转减振器组件(34),其包括:第一扭转减振器(38),其具有为了扭矩传递而与驱动机构联结的或可与之联结的第一初级侧(42)和可克服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的回位作用围绕转动轴线(A)相对于第一初级侧(42)转动的第一次级侧(52);以及第二扭转减振器(40),其具有与第一次级侧(52)连接的第二初级侧(60)和可克服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6)的回位作用围绕转动轴线(A)关于第二初级侧(60)转动的并且为了扭矩传递而与从动机构(50)联结或可与之联结的第二次级侧(62);-偏移质量摆动组件(36),其包括偏移质量支架(70)和偏移质量组件(75),该偏移质量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可从中间相对位置偏移地支撑在偏移质量支架(70)处的偏移质量(74),其特征在于,第一减振元件组件(54)包括多个在周向方向上接连的并且彼此并联起作用的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或/和第二减振元件组件(66)包括多个在周向方向上接连的并且彼此并联起作用的第二减振元件单元(68),并且第一减振元件单元(56)的数量或/和第二减振元件单元(68)的数量与偏移质量组件(75)的偏移质量(74)的数量的比例处在0.6至1.7、优选0.8至1.3的范围中。
【IPC分类】F16F15/123, F16H45/02, F16F15/14
【公开号】CN104981627
【申请号】CN201480008126
【发明人】C·威克尔, M·克拉姆, D·皮特纳, P·哈默
【申请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4年2月6日
【公告号】DE102014202138A1, WO2014121969A1, WO2014122201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