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圆柱滚子轴承装配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13782阅读:来源:国知局
工作台2上对应装滚子装置6设置有补压装置7,工作台2上对应装滚子装置6设置有模具搬运装置8、第一外圈搬运装置9a和第二外圈搬运装置%,工作台2上对应轴承内圈运输装置3和轴承外圈运输装置4分别设置有轴承内圈检测装置10和轴承外圈检测装置11,工作台2上对应轴承内圈运输装置3设置有轴承内圈搬运装置76。
[0009]工作台上下滚子装置5和/或装滚子装置6与轴承内圈检测装置10间设置有第一排料装置12,工作台上下滚子装置5和/或装滚子装置6与轴承外圈检测装置11间设置有第二排料装置13 ;工作台2上对应第一排料装置12和第二排料装置13分别设置有料库14、15,将检验不合格的轴承内圈或轴承外圈分别通过第一排料装置或者第二排料装置排出,检验合格的轴承进入料库中等待后续的安装。
[0010]见图1、图2、图3、图4,轴承内圈检测装置10包括轴承外圈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4,第一支架24上设置有轴承内圈沟道检测装置16和轴承内圈内径检测装置17,轴承内圈沟道检测装置16和轴承内圈内径检测装置17间设置有第三排料装置18,工作台2上对应所述轴承内圈沟道检测装置16、轴承内圈内径检测装置17和第三排料装置18设置有第一叉料装置19。
[0011]轴承内圈沟道检测装置16包括第三支架25,第三支架25设置在第一支架24上,第三支架25上设置有第一气缸26,第一气缸26连接轴承内圈沟道检测头27 ;
轴承内圈内径检测装置17包括轴承内圈内径检测头28,轴承内圈内径检测头28设置在第一支架24上端,第一支架24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支撑座29,第一轴承支撑座29通过第一滚轴丝杆30连接伺服电机31。
[0012]轴承内圈通过第一叉料装置输送到轴承内圈沟道检测装置和轴承内圈内径检测装置中进行轴承内圈沟道和轴承内圈内径进行检测,同时将轴承内圈内径不合格的轴承内圈通过第三排料装置排除自动排除,实现了轴承检测和次品排除的自动化。
[0013]见图1、图2、图5、图6,轴承外圈检测装置11包括第二支架32,第二支架32上设置有轴承外圈沟道检测装置20和轴承外圈外径检测装置21,轴承外圈沟道检测装置20和轴承外圈外径检测装置21间设置有第四排料装置22,对应轴承外圈沟道检测装置20、轴承外圈外径检测装置21和第四排料装置22设置有第二叉料装置23 ;
轴承外圈沟道检测装置20包括第四支架33,第四支架33上设置有第二气缸34,第二气缸34连接轴承外圈沟道检测头35。
[0014]轴承外圈外径检测装置21包括轴承外圈外径检测头36,轴承外圈外径检测头36设置在第二支架32上端,第二支架32上设置有第二轴承支撑座37,第二轴承支撑座37通过第二滚轴丝杆38连接伺服电机39。
[0015]轴承外圈通过第二叉料装置输送到轴承外圈沟道检测装置和轴承外圈外径检测装置中进行轴承外圈沟道和轴承外圈外径进行检测,同时将轴承外圈沟道不合格的轴承外圈通过第四排料装置排除自动排除,实现了轴承检测和次品排除的自动化。
[0016]第一叉料装置19和第二叉料装置23分别包括叉料板40,叉料板40分别连接横向气缸41和纵向气缸42,叉料板40上设置有叉料槽43,叉料槽43分别移动对应轴承内圈沟道检测装置16或轴承外圈沟道检测装置20、轴承内圈内径检测装置17或所述轴承外圈外径检测装置21、第三排料装置18或所述第四排料装置22,通过叉料板上叉料槽的运动实现内圈、夕卜圈的横向和纵向送料。
[0017]轴承内圈搬运装置76包括叉料板,叉料板分别连接横向气缸和纵向气缸,叉料板上设置有叉料槽,其结构与第一叉料装置和第二叉料装置结构相同,只是布置的位置不同,轴承内圈搬运装置设置有在工作台2上对应第二外圈搬运装置9b的位置,检验完成的轴承内圈通过轴承内圈搬运装置76输送到轴承合套的位置,检验完成的轴承外圈通过第二外圈搬运装置%输送到轴承合套的位置进行内外圈合套,完成圆柱滚子轴承的合套装配。
[0018]见图7、图8、图9,下滚子装置5包括支架77,支架77上设置有转筒78,转筒78内设置有转盘卡口 79,转筒78外设置有下滚子口 80,转盘卡口 80连接下滚子口 80,下滚子口80连接装滚子装置6,支架77上设置有三个转筒78,转筒78下端设置有取滚子块82,取滚子块82通过滚轴丝杆83连接支架77,取滚子块82设置有与滚子通孔84,下滚子口 80与滚子通孔84通过弹簧管连接,三个转筒分别装有不同规格的滚子,取滚子块82通过滚轴丝杆83移动到所需要的滚子规格的转筒下,滚子通过下滚子口 80、弹簧管、取滚子块82滚子通孔84进入装滚子装置中,实现了滚子的自动选择运送。
[0019]见图1、图10、图11、图12、图13、图17,装滚子装置6包括装滚子压头44和与装滚子压头44对应的底模45,装滚子压头44上设置有滚子入口 81,底模45设置在底模支撑座46上,装滚子压头44通过直线导轨47连接第五支架48,第五支架48设置在工作台2上,第五支架48上设置有第三气缸49,第三气缸49连接装滚子压头44,装滚子压头44包括旋转拨盘50,旋转拨盘50连接滚子入口 81,底模45上设置有与旋转拨盘50对应的外圈支撑座51,底模45包括底模外壳52,底模外壳52内设置有滑块53,滑块53通过压簧54连接底模外壳52,滑块53包括定位头55,定位头55贯穿底模外壳52与外圈支撑座51对应,定位头55与轴承内圈配合,定位头52上设置有一缺口 56,轴承滚柱通过下滚子装置进入装滚子装置的滚子压头内,滚子通过滚子入口进入旋转拨盘中,通过旋转拨盘上的滚子槽将滚柱排列到轴承外圈内侧的沟道内,通过定位头上缺口的支撑,实现了轴承滚柱的初步排列,实现了轴承滚柱排列的自动化。
[0020]见图14、图15,补压装置7包括第六支架57,第六支架57上设置有伺服电机58,伺服电机58通过滚轴丝杆59连接第七支架60,第七支架60通过导柱61和导套62连接第六支架57,第七支架60上设置有补压头63,补压头63包括滚柱压头64,滚柱压头64与定位头55对应,滚柱压头64侧设置有弹性凸块65,通过凸块与定位头上缺口的配合把缺口上未进入外圈沟道内的滚柱压入外圈沟道内,完成了滚柱的安装排列,实现了滚柱安装的自动化。
[0021]见图1、图2、图16、图17、图18、图19,模具搬运装置8包括模具横向搬运装置66和模具纵向搬运装置67,模具横向搬运装置66设置在底模支撑座46下端,模具横向搬运装置66包括底座68,底座68上设置有三个叉料板69,底座68通过导轨73连接工作台2,底座68连接第四气缸70 ;模具纵向搬运装置67包括设置在底模支撑座46两侧上的推拉气缸71,两个推拉气缸71分别连接拉板72,通过模具横向搬运装置中的叉料板将底模横向运动,通过模具纵向搬运装置中的拉板将底模纵向运动,实现了整个底模的循环运动,从而完成了轴承的装滚子、压滚子、搬运轴承外圈。
[0022]见图1、图2、图20、图21、图22,第一外圈搬运装置9a和第二外圈搬运装置9b分别包括第七支架73,第七支架73设置在工作台2上,第七支架73上设置有第五气缸74,第五气缸74通过直线导轨76连接第七支架73,第五气缸74连接轴承外圈夹头75,将安装好滚柱的轴承外圈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