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装置以及密封部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29658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周面Illb和外周面112a的边界部分是在第一外周凹部114外径最小的第一最小外径部114a。第一外周凹部114也具有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形状。
[0072]第三外周凸部113具有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形状。第三外周凸部113在与该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具有外周面113a,在该堵塞部88侧具有外周面113b。外周面113a是在密封轴方向上越远离堵塞部88越成为小径的锥面。外周面113b是在密封轴方向上越接近堵塞部88越成为小径的锥面。外周面113a和外周面113b相连。它们相连的部分构成在第三外周凸部113外径最大的第三最大外径部113c。第三最大外径部113c具有圆环状的形状。
[0073]第二外周凸部112的外周面112b和第三外周凸部113的外周面113a相连。包括第二外周凸部112的外周面112b在内的部分和包括第三外周凸部113的外周面113a在内的部分,构成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二外周凹部115。外周面112b和外周面113a的边界部分是在第二外周凹部115外径最小的第二最小外径部115a。第二外周凹部115也具有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形状。
[0074]在第三外周密封部103,形成有由将第三外周凸部113的外周面113b和外周密封94的外周面94a相连的圆筒面构成的外周面103a。在第三外周密封部103,由外周面113b和外周面103a形成有密封轴方向上的堵塞部88侧相比与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位于径向内侧的台阶部116。
[0075]第一最大外径部111c、第二最大外径部112c以及第三最大外径部113c的直径相同。第一最大外径部111c、第二最大外径部112c以及第三最大外径部113c,与在组装状态下接触的外筒13的内周面67a相比,与过盈量相应地成为大径。第一最大外径部111c、第二最大外径部112c以及第三最大外径部113c是密封环89中的最大外径部。因此,密封环89的外径比外筒13的内周部67的内周面67a的内径大。都向外周侧凸出设置的第一外周凸部111、第二外周凸部112以及第三外周凸部113,与外筒13的内周部67接触而将第一内周抵接部104、第二内周抵接部105以及第三内周抵接部106向径向内侧推压。第一最小外径部114a以及第二最小外径部115a的直径相同,相比外筒13的内周面67a成为小径。
[0076]在第一内周抵接部104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一内周凸部(凸部)117。在第二内周抵接部105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二内周凸部(凸部)118。在第三内周抵接部106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三内周凸部(凸部)119。在第一内周抵接部104,遍及其密封轴方向上的整个部分形成有第一内周凸部117。在第二内周抵接部105,遍及其密封轴方向上的整个部分形成有第二内周凸部118。在第三内周抵接部106,在其密封轴方向上的第二内周凸部118侧的一部分形成有第三内周凸部119。
[0077]第一内周凸部117具有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形状。第一内周凸部117在与该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具有内周面117a,在该堵塞部88侧具有内周面117b。内周面117a是在密封轴方向上越远离堵塞部88越成为大径的锥面。内周面117b是在密封轴方向上越接近堵塞部88越成为大径的锥面。内周面117a和内周面117b相连。它们相连的部分构成在第一内周凸部117内径最小的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具有圆环状的形状。
[0078]第一内周凸部117的内周面117a的与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和第一外周凸部111的外周面Illa的与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该部分构成密封环89上的最远离堵塞部88的最前端部89a。最前端部89a的直径相比最大外径部111c、112c、113c成为小径,相比最小外径部114a、115a成为小径。
[0079]第二内周凸部118具有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形状。第二内周凸部118在与该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具有内周面118a,在该堵塞部88侧具有内周面118b。内周面118a是在密封轴方向上越远离堵塞部88越成为大径的锥面。内周面118b是在密封轴方向上越接近堵塞部88越成为大径的锥面。内周面118a和内周面118b相连。它们相连的部分构成在第二内周凸部118内径最小的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具有圆环状的形状。
[0080]第一内周凸部117的内周面117b和第二内周凸部118的内周面118a相连。包括第一内周凸部117的内周面117b在内的部分和包括第二内周凸部118的内周面118a在内的部分,构成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一内周凹部120。内周面117b和内周面118a的边界部分是在第一内周凹部120内径最大的第一最大内径部120a。第一内周凹部120也具有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形状。
[0081 ]第三内周凸部119呈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第三内周凸部119在与该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具有内周面119a,在该堵塞部88侧具有内周面119b。内周面119a是在密封轴方向上越远离堵塞部88越成为大径的锥面。内周面119b是在密封轴方向上越接近堵塞部88越成为大径的锥面。内周面119a和内周面119b相连。它们相连的部分是在第三内周凸部119内径最小的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具有圆环状的形状。
[0082]第二内周凸部118的内周面118b和第三内周凸部119的内周面119a相连。包括第二内周凸部118的内周面118b在内的部分和包括第三内周凸部119的内周面119a在内的部分,构成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二内周凹部121。内周面118b和内周面119a的边界部分是在第二内周凹部121内径最大的第二最大内径部121a。第二内周凹部121也具有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形状。
[0083]在第三内周抵接部106,形成有将第三内周凸部119的内周面119b和端面密封95的表面95a相连的弯曲内周面106a。包括第三内周凸部119的内周面119b在内的部分和包括第三内周抵接部106的弯曲内周面106a在内的部分,构成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三内周凹部122。第三内周凹部122也具有以密封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形状。
[0084]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相比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为小径。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相比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为小径。第二最大内径部12 Ia相比第一最大内径部120a为小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以及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例如配置在同一锥面上。
[0085]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相比杆引导件25的外周部76中的、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配合的部分的外径为小径。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相比杆引导件25的外周部76中的、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配合的部分的外径为小径。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相比杆引导件25的外周部76中的、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配合的部分的外径为小径。外周部76中的、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配合的部分和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之间的直径差,比外周部76中的、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配合的部分和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之间的直径差大。外周部76中的、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配合的部分和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之间的直径差,比外周部76中的、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配合的部分和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之间的直径差大。
[0086]都向内周侧凸出设置的第一内周凸部117、第二内周凸部118以及第三内周凸部119,与杆引导件25的外周部76接触而将第一外周密封部101、第二外周密封部102以及第三外周密封部103向径向外侧推压。包括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以及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在内的锥面的锥度(每单位轴长的外径差),比杆引导件25的外周部76的外周面76a的锥度大。
[0087]第一最大外径部Illc和第一最小内径部117c使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由此,第一外周凸部111和第一内周凸部117使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重叠。第二最大外径部112c和第二最小内径部118c使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由此,第二外周凸部112和第二内周凸部118使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重叠。第三最大外径部113c和第三最小内径部119c使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由此,第三外周凸部113和第三内周凸部119使密封轴方向上的位置重叠。
[0088]在此,在将第一外周密封部101作为密封环89中的在与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形成的前端侧外周密封部的情况下,第二外周密封部102以及第三外周密封部103成为在比前端侧外周密封部更靠堵塞部88侧形成的基端侧外周密封部。在该情况下,设置于第一外周密封部101的第一外周凸部111成为设置于前端侧外周密封部的前端侧外周凸部,设置于第二外周密封部102以及第三外周密封部103的第二外周凸部112以及第三外周凸部113成为设置于基端侧外周密封部的基端侧外周凸部。
[0089]另外,在将第二外周密封部102作为密封环89中的在与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形成的前端侧外周密封部的情况下,第三外周密封部103成为在比前端侧外周密封部更靠堵塞部88侧形成的基端侧外周密封部。在该情况下,设置于第二外周密封部102的第二外周凸部112成为设置于前端侧外周密封部的前端侧外周凸部,设置于第三外周密封部103的第三外周凸部113成为设置于基端侧外周密封部的基端侧外周凸部。
[0090]另外,在将第一内周抵接部104作为密封环89中的在与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形成的前端侧内周抵接部的情况下,第二内周抵接部105以及第三内周抵接部106成为在比前端侧内周抵接部更靠堵塞部88侧形成的基端侧内周抵接部。
[0091]在该情况下,设置于第一内周抵接部104的第一内周凸部117成为设置于前端侧内周抵接部的前端侧内周凸部,设置于第二内周抵接部105以及第三内周抵接部106的第二内周凸部118以及第三内周凸部119成为设置于基端侧内周抵接部的基端侧内周凸部。
[0092]另外,在将第二内周抵接部105作为在与堵塞部88相反的一侧形成的前端侧内周抵接部的情况下,第三内周抵接部106成为在比前端侧内周抵接部更靠堵塞部88侧形成的基端侧内周抵接部。在该情况下,设置于第二内周抵接部105的第二内周凸部118成为设置于前端侧内周抵接部的前端侧内周凸部,设置于第三内周抵接部106的第三内周凸部119成为设置于基端侧内周抵接部的基端侧内周凸部。
[0093]在将密封部件26组装于缸11时,作为该组装之前的阶段,在外筒13的卡定部33处于主体部30的延长部分上的状态下,基阀28配置于外筒13的底部31,内筒12嵌合于该基阀28。另外,安装有活塞17的状态下的杆22使活塞17嵌合在内筒12内。另外,杆引导件25嵌合在杆22的外侧,该杆引导件25使小径外周部65嵌合于内筒12,使大径外周部64嵌合于外筒13。这样一来,杆引导件25成为相对于外筒13被定位的状态。
[0094]在将密封部件26组装于缸11时,使包括密封环89在内的密封部件26嵌合于上述状态的缸11的外筒13。于是,如图3所示,密封环89被插入在杆引导件25的环状凸部75的外周部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