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胶束增溶荧光探针构造Zn<sup>2+</sup>比率检测体系新方法

文档序号:611815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胶束增溶荧光探针构造Zn<sup>2+</sup>比率检测体系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8-羧酰胺基喹啉衍生物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的增溶作用构造Zn2+比率荧光检测体系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分子荧光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合成不同的探针分子,并在特定的检测体系,如有机溶剂、缓冲溶液或生物细胞中研究其光谱特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只利用探针分子在水溶液中对目标物种实施高灵敏度检测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这是由于强的溶剂化作用往往不利于分子结合和信号传递,降低了探针分子的检测性能。近年来,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探针分子的检测性能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表面活性剂分子可以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当探针分子嵌入到胶束后,其对目标物种的识别性能将可能得到显著改善。 (Coord. Chem. Rev. 2009,253,2150-2165 ;Coord. Chem. Rev. 2009,253,2226-2240.)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探针分子可以同时增溶到胶束的不同位置。如果增溶到胶束不同位置的探针分子能够对某一目标物种表现出不同的荧光信号,那么该体系将能够对目标物种实现比率荧光检测。由于结合目标物种后,探针分子发射的双荧光峰强度相对变化的自身参比作用可以避免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比率型荧光分子探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Chem. Asian J. 2007,2,338-348.)通常,单荧光团比率型探针分子是利用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原理设计的,结合目标物种前后的探针分子具有两个不同的基态,发射不同波长的荧光。目前,在Si2+荧光分子探针领域较为流行的羧酰胺基喹啉衍生物成功地应用这一原理,实现 7 Zn2+ 的比率荧光检测。(Org. Lett. 2008,10,473-476.)然而,在高浓度目标物种存在时,未参与结合的分子探针的发射荧光峰几乎完全消失,不利于精确检测,给这类探针的实际应用带来一定的不便。(Angew. Chem. ht. Ed. 2008,47,8025-8029.)利用探针分子增溶到胶束不同位置构造的比率检测体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最近,有研究人员分别将荧光素衍生物和罗丹明衍生物同时增溶到胶束的不同位置,利用这两种荧光分子对Hg2+的不同荧光响应构造了一类比率型超分子体系。 (Nanotechnology 2011,22,065501.)而应用一种探针分子来完成上述工作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一种探针分子代替两种荧光化合物,可以有效降低目标化合物识别的复杂程度, 便于实际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8-羧酰胺基喹啉衍生物作为荧光分子探针,将其增溶于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的溶液中,利用处于胶束不同位置的探针分子的荧光信号对Si2+的响应不同,实现Si2+的比率荧光检测。本发明所涉及的8-羧酰胺基喹啉衍生物结构具有如下通式
权利要求
1. 一种利用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作用构造ai2+比率荧光检测体系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8-羧酰胺基喹啉衍生物作为荧光分子探针增溶于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的溶液中,利用处于胶束不同位置的探针分子的荧光信号对Zn2+的响应不同,实现Si2+的比率荧光检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单一探针分子通过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作用构造Zn2+比率检测体系的新方法。该方法以8-羧酰胺基喹啉衍生物为荧光分子探针,将其同时增溶到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的内部和表面,处于胶束表面的探针分子对Zn2+表现出荧光增强且波长红移的识别信号;而Zn2+几乎不影响处于胶束内部的探针分子的荧光信号,以此荧光峰作为内标,实现了Zn2+的比率荧光检测。
文档编号G01N21/64GK102507525SQ20111038536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张宇, 王平, 贾丽华, 郑丽波, 郭祥峰 申请人:齐齐哈尔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