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087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智能电动车除了基础的电力驱动设计之外,其它的功能和内容都过于单调无趣,比如,内容歌曲和特效较为单调,还有就是可实现的交互方式变化较小,儿童容易玩腻,导致产品使用周期较短。

另外,现有的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可扩展性有限,绝大部分的同类产品的内容(如歌曲和特效等)都是固定不可变的,所有产品的内容都是在出厂时预先设定好的,无法进行升级、添加等等操作,灵活性较差。

因此,亟续提供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儿童智能电动车由于功能单一、内容单调,导致的产品使用周期短、可扩展性差以及灵活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儿童智能电动车由于功能单一、内容单调,导致的产品使用周期短、可扩展性差以及灵活性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结构层和应用层;所述硬件结构层包括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硬件按钮,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指令信息,并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操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信息调取相应操作流程,并将所述操作流程发送给所述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的所述操作流程,并根据所述操作流程执行相应操作,并将相应操作结果的反馈内容呈现给用户;所述应用层包括通信模块和多媒体应用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端相连,所述多媒体应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儿童智能电动车连接到互联网中并将网络资源传输到智能车中,以及各信息传输;所述多媒体应用模块,用于处理将儿童智能电动车本地的多媒资源。

进一步地,作为一个可执行方案,所述硬件按钮至少包括电源按钮、刹车踏板、歌曲播放开始按钮、歌曲播放暂停按钮、歌曲添加按钮、歌曲删除按钮、车辆类型切换按钮、路径导航功能关闭按钮和路径导航功能开启按钮。

进一步地,作为一个可执行方案,所述反馈内容至少可包括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前进或后退、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刹车停止和儿童智能电动车的语音播放。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为了提升儿童智能电动车内容的丰富性,用户可以为儿童智能电动车添加儿童喜欢的歌曲进入车中,提高了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可扩展性以及灵活性,并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还添加了路径导航模拟功能使儿童更为真实的体验车辆驾驶的环境,从而可以学习到一些基础的交通常识,更好的提升一款儿童智能电动车的使用价值以及延长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中歌曲内容可扩展具体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中路径导航模拟内容具体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4所示为模拟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儿童智能电动车的方向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结构层11和应用层12;所述硬件结构层11包括输入模块13、处理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所述输入模块13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1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处理模块14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1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入模块13包括硬件按钮,可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指令信息,并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14,可用于识别所述操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信息调取相应操作流程,并将所述操作流程发送给所述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15,可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的所述操作流程,并根据所述操作流程执行相应操作,并将相应操作结果的反馈内容呈现给用户;所述应用层12包括通信模块16和多媒体应用模块17,所述通信模块16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14的输入端端相连,所述多媒体应用模块17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模块14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1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通信模块16,可用于将儿童智能电动车连接到互联网中并将网络资源传输到智能车中,以及各信息传输;

所述多媒体应用模块17,可用于处理将儿童智能电动车本地的多媒资源。

进一步地,作为一个可执行方案, 所述硬件按钮可至少包括电源按钮、刹车踏板、歌曲播放开始按钮、歌曲播放暂停按钮、歌曲添加按钮、歌曲删除按钮、车辆类型切换按钮、路径导航功能关闭按钮和路径导航功能开启按钮。

进一步地,作为一个可执行方案,所述反馈内容至少可包括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前进或后退、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刹车停止和儿童智能电动车的语音播放。

进一步地,作为一个可执行方案,所述多媒体应用模块17,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处理模块的相应操作流程,对相应多媒体资源进行播放、暂停、删除或添加操作。

下面对本实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各模块功能以及相应按钮的配合等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1、歌曲内容可扩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儿童智能电动车上的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为儿童智能电动车配置网络和绑定儿童智能电动车,当绑定成功后,用户可在儿童智能电动车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添加、移除等等编辑操作。具体操作流程可参考图2所示。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就能够使得儿童智能电动车的扩展性和内容的丰富程度使儿童驾驶车辆的体验更接近真实。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具体实施更为清晰,下面以图4为例,对歌曲内容扩展所对应的按钮操作进行说明,图4为模拟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儿童智能电动车的方向盘示意图。

如图4中,a表示歌曲播放/暂停按钮:在儿童智能电动车连接网络的情况下点击该按钮可控制智能车的音乐播放,如在歌曲未播放的情况下,点击该按钮歌曲会播放;歌曲播放的情况下点击该按钮可暂停歌曲的播放;若儿童智能电动车未连接到网络,则可直接播放本地音乐。

b表示歌曲删除按钮:在儿童智能电动车连接网络的情况下,点击该按钮可将公众号里的音乐删除,若未连接到网络点击该按钮可删除本地的音乐。

c表示歌曲添加按钮:在儿童智能电动车连接网络的情况下,点击该按钮可将公众号里的音乐添加至儿童智能电动车。

2、路径导航模拟内容:在儿童驾驶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的儿童智能电动车时,可为儿童提供多个路径导航场景,在路径导航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例如,有与交通规则有关的情况,如红绿灯,超车,错车等,或者意外求助等等情况,由儿童去探索和遇见。

这样可以锻炼儿童的安全意识,也自我保护意识,同样也可增加儿童对儿童智能电动车的使用时间。具体操作流程可参考图3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图中d表示车辆类型切换按钮:点击该按钮会切换除歌曲外的其它声音的效果,比如切换到敞篷跑车时所使启动的发动机声音与一般的车辆发动机声音的区别等等。

3、车辆类型切换功能:儿童可以通过切换车型来模拟不一样的驾驶体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儿童设计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车辆,并在不同车型模式下使用专属的音效和场景等等情况。

这样可以使得儿童切实体会到驾驶的真实感与乐趣。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图中e表示路径导航功能开启按钮:在无路径导航的情况下点击该按钮会出现一个模拟路径导航,若正在播放导航语音时点击该按钮就会切换至另一个路径导航方案重新开始导航。

F表示路径导航功能关闭按键:正在播放导航语音时点击该按钮会结束导航语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为了提升儿童智能电动车内容的丰富性,父母可以为儿童智能电动车添加儿童喜欢的歌曲进入车中,提高了儿童智能电动车的可扩展性以及灵活性,并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还添加了路径导航模拟功能使儿童更为真实的体验车辆驾驶的环境,从而可以学习到一些基础的交通常识,更好的提升一款儿童智能电动车的使用价值以及延长使用周期。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