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的防误报测量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391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反应釜的防误报测量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的防误报测量筒。



背景技术:

测量筒经常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反应釜的进气口与测量筒的气相侧进气口,在水平位置是正对的,当进气单元提负荷后,大量的反应气体直接冲进了与反应釜相连接的测量筒,导致雷达天线与测量筒的外壁相接触,引起高液位报警,连锁停反应单元装置。因为测量筒的高液位误报警,造成反应单元非计划连锁停车多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反应釜的防误报测量筒。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的防误报测量筒,包括反应釜和测量筒,所述反应釜上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出气口与管道一相连,所述出液口与管道二相连,所述测量筒包括取压口一、取压口二、雷达天线、筒体和示数盘,所述取压口一与用于进气的管道三相连,所述取压口二与用于进液的管道四相连,所述管道一与管道三通过法兰一、法兰二连接,所述管道二与管道四通过法兰三、法兰四连接,所述进气口处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套管与管道一紧密贴合,所述套管上近管道一处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测量筒上设置低液位报警和高液位报警。

优选地,所述管道三和管道四上分别设置阀门一和阀门二。

优选地,所述法兰一和法兰二、法兰三和法兰四均通过双头螺柱相连接,所述法兰一和法兰二的连接端面上有密封圈一,所述法兰三和法兰四的连接端面上有密封圈二。

优选地,所述测量筒的高度与反应釜的高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管道一、管道二、管道三和管道四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套管由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高仪表稳定性,减少误报警,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读出反应釜中液体的液位,有利于及时增减反应液,保护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低液位报警和高液位报警的设置,与人工读取液位示数相辅相成,能实现对液位的自动监控,辅助操作人员控制反应釜的液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面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1、反应釜;2、测量筒;3、进气口;4、出气口;5、出液口;6、管道一;7、管道二;8、取压口一;9、取压口二;10、雷达天线;11、筒体;12、示数盘;13、管道三;14、管道四;15、法兰一;16、法兰二;17、法兰三;18、法兰四;19、挡风板;20、套管;21、低液位报警;22、高液位报警;23、密封槽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一种反应釜的防误报测量筒,包括反应釜1和测量筒2,测量筒2的高度与反应釜1的高度相同,高度约为2.5米,反应釜1上有进气口3、出气口4和出液口5,进气口3和出气口4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出气口3与管道一6相连,出液口5与管道二7相连,测量筒2包括取压口一8、取压口二9、雷达天线10、筒体11和示数盘12,取压口一8与用于进气的管道三13相连,取压口二9与用于进液的管道四14相连,管道一6与管道三13通过法兰一15、法兰二16连接,管道二7与管道四14通过法兰三17、法兰四18连接,进气口3处有挡风板19,挡风板19与由塑料制成的套管20固定连接,套管20与管道一6紧密贴合,套管20上近管道一6处有通孔,测量筒2上设置低液位报警21和高液位报警22,管道三13和管道四14上分别设置阀门一和阀门二,主要是为了维修方便,法兰一15和法兰二16、法兰三17和法兰四18均通过双头螺柱相连接,法兰一15和法兰二16的连接端面上有密封圈一23,法兰三17和法兰四18的连接端面上有密封圈二,管道一6、管道二7、管道三13和管道四14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挡风板19的设置有利于阻挡进气口3的反应气体大量进入时,直接冲进测量筒2的取压口一8,阻挡进入的反应气并改变其运动方向,反应气减速至静止在反应釜1内,通过套管20上的通孔实现与测量筒2的气体联通。套管20的另一端延伸至近法兰一15处,但不超出法兰一15。

正常工作时,管道三13上的阀门一打开,管道四14上的阀门二打开,反应釜1和测量筒2内的液位保持一致。当液位到达最低液位,低液位报警21响起;当液位到达最高液位,高液位报警22响起,反应釜1自动停止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或减少液体进入流量。测量筒2的液位直接反应在示数盘12上,其读数区间为0-100。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