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725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电路切换功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电器设备功能模块的增加及外形的减小,其电连接器结构也日趋复杂,尺寸也日趋减小。由此出现要求一与插头对接的电连接器在插入插头之前具有一导电通路,而在插入插头之后,原导电通路断开,且形成原导电通路之一端子及另外一端子分别与电源插头的正负极导接,并且该电源连接器尺寸较小。
具电路切换功能的电连接器常见于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电开关组件常见为常态接触开关,其开关端子在该开关被驱动时分离;也可以设计为一种常态分离开关,其开关端子在该开关被驱动时接触。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为2000年12月13日公告的中国第99252217.X号专利揭示的语音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外接端子(未图标)、第二外接端子(未图示)、第一内接端子16、第二内接端子18,绝缘本体10设有中心插孔12从而可容一连接有外部音响设备的插头11插入,而各端子均设有弹性悬臂,且第一内接端子16的弹性悬臂上一体成型并凸伸入中心插孔12的绝缘块14,当插头11插入中心插孔12之前,各端子彼此分离,当插头11插入中心插孔12后,插头11的正负极分别与第一外接端子及第二外接端子电性接触,且插头11推动第一内接端子16上的绝缘块14,从而使其弹性悬臂与第二内接端子18的弹性悬臂导接。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人申请(其申请日为2003年10月31日申请号为200320110675)的另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基座20及容置于基座20内的第一外接端子21、第一内接端子23、第二外接端子25、第二内接端子27与第三内接端子29。基座20设有圆形插孔22从而可容一连接有外部音响设备的插头(未图示)插入,第三内接端子29设有弹性末端,且弹性末端一体成型有绝缘块28。当插头插入插孔22之前,第一外接端子21与第一内接端子23导通,第二内接端子27与第三内接端子29导通。当插头插入中心插孔22后,插头的正负极分别与第一外接端子21及第二外接端子25电性接触,且插头推动第一外接端子21及第二外接端子25,使第一外接端子21与第一内接端子23断开,第二外接端子25推抵接于绝缘块28上并带动第三内接端子29,使第三内接端子29与第二内接端子27断开。
然而,上述语音插座连接器结构不能实现所需的电路切换关系,故不能套用其电路切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电路切换功能的电连接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此实现的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插孔的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彼此分离,插孔可容一具有正负极的对接插头插入,且插头插入之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与插头正负极导接,而第三端子设有位于插孔一侧并可与绝缘本体配合的第三固持部、连接于第三固持部的悬臂状第三弹性臂及连接于第三弹性臂末端的第三接触部,并于第三弹性臂与第三接触部的连接处设有向插孔一侧凸出的绝缘块,插头插入之前,第三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一端子相接触,插头插入之后,插头推动绝缘块使第三接触部与第一端子断开,并保持插头与第三端子电性断开。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接插头插拔时具电路切换功能的电连接器新结构,插头插入之前,第三端子与第一端子相接触,插头插入之后,第三端子与第一端子断开,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与插头正负极导通。

图1为插头插入一种现有电连接器之前的剖视图。
图2为插头插入图1所示现有电连接器之后的剖视图。
图3为另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端子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5中VII-VII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插头插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4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3是一种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手机电源连接器,其包括设有插孔300的绝缘本体30与收容于绝缘本体30的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第三端子33与第四端子34。
绝缘本体30的插孔300可容一电源插头5插入,在插头5插入端具有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对接面301、与对接面301相对的尾端面305及平行于插入方向并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303。插孔300为从对接面301开设的圆形沉孔,并于尾端面305对应插孔300中间位置开设有与插孔300相贯通的台阶孔302。
第一端子31设有圆柱臂312及自圆柱臂312一端周向凸伸的固持台阶310,该固持台阶310装入台阶孔302。第一端子31自尾端面305插入绝缘本体30,圆柱臂312伸入插孔300中间位置并可与插入插孔300的插头5导接,而固持台阶310的尾端与第四端子34抵接。
第二端子32设有平板状的第二固持部320、于第二固持部320靠近插入方向的一端向插孔300一侧弯折并倾斜向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二弹性臂322、连接于第二弹性臂末端的接触部324、自接触部324延伸并可抵接于第二固持部320上的支撑部326以及自第二固持部320靠近安装面303的一侧延伸至安装面303上并可与电路板导接的第二接触指328。第二固持部320沿垂直于安装面303方向装入插孔300的一侧位置,插头5插入后第二接触部324与插头5导接,且支撑部326抵压于第二固持部320上,以增加第二接触部324与插头5之间的接触作用力。
第三端子33沿垂直于安装面303方向装入绝缘本体30中,并处于插孔300的与第二固持部320相对的一侧位置。第三端子33设有平行于插头5插入方向并可与绝缘本体30配合的第三固持部330、连接于第三固持部330靠近插入方向的一端向插孔300方向弯折并倾斜向插入方向延伸的悬臂状第三弹性臂332、连接于第三弹性臂332末端的第三接触部334、自第三固持部330靠近安装面303的一侧延伸至安装面303上并可与电路板导接的第三接触指338、以及于第三弹性臂332与第三接触部334的连接处向插孔300一侧凸出的绝缘块335,绝缘块335与第三端子33一体成型而形成。插头5插入之前,第三接触部334与第一端子31相接触,插头5插入之后,插头5推动绝缘块335使第三接触部334与第一端子31断开,并保持插头5与第三端子33电性断开。
第四端子34设有“L”形板状的第四固持部340,第四固持部340的“L”形一臂垂直于插头5插入方向,且该臂的中间位置设有可与第一端子31抵接的凸点346,另一臂装设于插孔300的一侧位置,且该臂靠近安装面303的一侧设有延伸于安装面303上并可与电路板导接的第四接触指348。
组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时,可先将第一端子31自尾端面305插入,然后再插入其余各端子,最后将电连接器3安装于电路板上。插入插头5之前,与电路板导通的第三端子33与第一端子31导接,并通过第四端子34导通回电路板。插入插头5之后,插头5推动绝缘块335使第三接触部334与第一端子31断开,并实现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与带外围设备的插头5导通。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插孔的绝缘本体及彼此分离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插孔可容一具有正负极的对接插头插入,且插头插入之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与插头正负极导接,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设有第三端子,而第三端子设有位于插孔一侧并可与绝缘本体配合的第三固持部、连接于第三固持部的悬臂状第三弹性臂及连接于第三弹性臂末端的第三接触部,并于第三弹性臂与第三接触部的连接处设有向插孔一侧凸出的绝缘块,插头插入之前,第三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一端子相接触,插头插入之后,插头推动绝缘块使第三接触部与第一端子断开,并保持插头与第三端子电性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块与第三端子一体成型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在插头插入端具有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的尾端面及平行于插入方向并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插孔为从对接面开设的圆形沉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的插入后端设有自安装面装入的第四端子,第四端子抵接于第一端子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四端子设有“L”形板状的第四固持部,自“L”形一臂平行于插入方向装设于插孔一侧的位置,且该臂的一侧设有延伸于安装面上的并可与电路板导接的第四接触部,另一臂在垂直于插入方向,且该臂中间位置设有可与第一端子抵接的凸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分别设有平板状的第二固持部与第三固持部,第二固持部与第三固持部平行于插入方向装设于插孔的相对两侧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固持部靠近插入方向的一端向插孔方向弯折设有倾斜向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二弹性臂、连接于第二弹性臂末端的接触部及自接触部延伸并可抵接于第二固持部上的支撑部,插头插入后接触部与插头导接,且支撑部抵压于第二固持部上。
专利摘要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插孔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第三端子位于插孔一侧且其上设有向插孔一侧凸出的绝缘块。插孔可容一具有正负极的对接插头插入,插头插入之前,第三端子与第一端子相导接,插头插入之后,插头推动绝缘块使第三端子与第一端子断开,并保持插头与第三端子电性断开,且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与插头正负极导接,由此而提供一种外接插头插拔时具电路切换功能的电连接器新结构。
文档编号H01R27/00GK2687899SQ20032012074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李昭漳, 大北正夫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