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912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特别是指一种对电子元器件散热的散热 装置组合。
背景技术
诸如电脑中央处理器、北桥芯片、显卡等高功率电子元器件在运行时会 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被有效地散去,将直接导致温度急剧上 升,而严重影响到电子元器件的正常运行。为此,需要散热装置或其组合来 对这些电子元器件进4亍散热。
中国专利第00239560.6号揭示了一种散热装置组合,其包括一散热器及 一扣合装置。所述散热器包括一基座及若干由基座向上延伸出的鳍片。所述 鳍片集中于基座的中部而在基座两侧形成二肩部。所述扣合装置包括一 固定 模组及二扣具。每一扣具两端形成二扣脚,其中每一扣脚开设有一扣孔及一 作动孔。固定模组四角处向外形成四扣钩。组装时,首先将固定模组置于电 子元器件之上;然后将二扣具置于散热器基座的二肩部,使位于扣具一端扣 脚的扣孔与固定模组相应的扣钩相扣合;再将起子等工具插入扣具另一端的 作动孔内,枢转该另一端的扣脚,直至该另一端的扣孔与固定模组另外的扣 钩相扣合,从而将散热器固定于电子元器件之上。
但是,此类散热器需要在基座两侧形成二肩部以为扣具提供放置的空间, 由此,所述鳍片不能完全覆盖住整个基座,使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受到影响; 且,组装该散热装置组合时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过程较为繁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且组装便捷的散热装置组合。 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用于对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散热,其包括 一置于电子元器件上的散热器、 一围绕散热器底部且固定至电路板的固定模 组、及一将散热器固定至固定模组内的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包括二分别
固定至所述散热器顶部两侧的固定部、二分别枢接于所述二固定部的扣合部、 及一枢接至所述二固定部的作动部,所述作动部可绕固定部枢转而带动扣合 部旋转至与固定模组扣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散热装置组合的固定部安装于散热器顶部,不
需额外占用散热器的空间,可使散热器获得一较高的散热效率;且,组装散 热装置组合时只需将作动部绕固定部枢转即可使扣合部与固定模组扣合,不 必借助于其它的工具,过程较为简捷。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l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组合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扣合装置的立体放大图。 图4是图3中左侧固定部的立体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左侧扣合部的立体放大图。 图6是图3的部分分解图。
图7是图1的侧视图,此时扣合装置处于未扣合状态。
图8是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此时扣合装置处于半扣合状态。
图9是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此时扣合装置处于扣合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散热装置组合是用于安装在中央处理器等发热电 子元器件(图未示)上以对其进行散热。所述电子元器件安装于一电路板30 的中部区域。
请参阅图2,所述散热装置组合包括一设置于电子元器件上的散热装置 10及一将散热装置10固定于电路板30上的扣合装置20。所述散热装置10 包括一散热器12、 一环绕散热器12底部外围的固定模组14、 一安装于散热 器12顶部的固定片16、及一固定于固定片16上的风扇18。所述散热器12 包括一矩形的基座(图未标)及若干自基座垂直向上延伸的鳍片(图未标), 所述基座与电子元器件接触而将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鳍片上。所述固定模组 14由四矩形侧壁140、 142首位相接而成,其中相对的二侧壁140相互平行 且垂直于另外二侧壁142,从而共同将散热器12的基座收容于其所围设出的 空间内。每一侧壁142向外延伸出三扣钩144,用于与扣合装置20相扣合; 又,每一侧壁142向下延伸出一扣脚146,用于穿过电路板30以将固定模组 14固定至电路板30上。所述固定片16通过螺丝(图未标)安装于鳍片顶部, 其中部开设一开口 (图未标),供气流通过;其前后两侧的每一侧均开设二 穿孔(图未示),供扣合装置20的相应结构穿过。所述风扇18固定至固定 片16上,其出风口朝向散热器12,以将产生的气流吹至鳍片,从而对散热 器12进行散热。
所述扣合装置20包括二分别结合至固定片16前后两侧的固定部24、 二 分别枢接于二固定部24且设置于散热器12前后两侧的扣合部26、及一枢接 于二固定部24的作动部22。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每一固定部24包括一 矩形的底板240、 二自底板240前后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的侧板241、 242、 一自一侧板241垂直向后延伸的第一支撑片244、及一自另一侧板242垂直 向后延伸且超出所述侧板241的第二支撑片246。所述底板240中部开设一 开口 (图未示),供作动部22的相应结构穿过;其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垂直延 伸出二扣脚2402。每一扣脚2402均包括一结合至底板240的杆部(图未标) 及一结合至该杆部底端的扣帽(图未标), 一凹槽(图未标)贯穿每一扣帽 且终止于相应杆部的下部,以为扣帽提供一横向的弹力,由此,当扣脚2402 穿过内径小于其扣帽外径的穿孔时,扣帽的两侧将被挤压从而使扣脚2402顺 利穿过固定片16。 一通槽贯穿二侧板241、 242的中部,从而在二侧板241、 242上分别形成二圓孔2420,以收容作动部22的相应结构。每一侧^反241 、 242的内壁上部开设一楔形的缺口 2422,其中该缺口 2422靠近相应的圆孔 2420,以方侵/f乍动部22的相应结构沿该缺口 2422滑入圓孔2420内。所述第 一支撑片244靠近侧板241的缺口 2422,其上部延伸超出该侧板241。第二 支撑片246连接所述二侧板241、 242的右端,其向后延伸超出所述另一侧板 242的部分与第一支撑片244的构造相同。另一通槽贯穿第一支撑片244和 第二支撑片246的上部,从而形成二对齐的圓孔2440、 2460。所述第一及第 二支撑片244、 246分别在靠近二圆孔2440、 2460的上方开设二相对的楔形 缺口 2442、 2462,其中每一缺口 2442、 2462的深度自上至下逐渐减小,以 引导作动部22的相应结构沿缺口 2442、 2462的内壁滑入圆孔2440、 2460内。 一弹簧2424 (如图6)固定至一侧板241上且位于第一和第二支撑片244、
246之间,以为扣合部26提供一向外的弹力。
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作动部22枢接于二固定部24上,其包括一把 手220、 二分别形成于把手220两端的第一凸轮224、及二分别形成于二第一 凸轮224外侧的第二凸轮226。所述每一第一凸轮224大致呈椭圓形,其倾 斜地形成于把手220的末端。将第一凸轮224远离把手220的末端2240至第 一凸轮224的圆心定义为第一凸轮224的长轴,那么该长轴与把手220形成 的内角为一略大于90度的钝角。所述第二凸轮226座落于第一凸轮的外侧 224,其具有一抵压部2260超出第一凸轮224的外缘,其余部分则落在第一 凸轮224的外缘之内。所述第二凸轮226的抵压部2260与所述第一凸轮224 的末端2240的朝向大致相反,二者间形成一略小于180度的夹角。二枢接杆 228分别自每一端的第 一 凸轮224及第二凸轮226的内外两侧反向延伸而出, 其中一枢接杆228位于第一凸轮224的圆心处而使第一凸轮224的末端2240 至该枢接杆228的距离大于第一凸轮224的其它部分至该枢接杆228的距离, 另一枢接杆228则位于远离第二凸轮226抵压部2260的位置而使第二凸轮 226的抵压部2260至该另 一枢接杆228的距离大于第二凸轮226的其它部分 至该另一枢接杆228的距离。所述四枢接杆228相互共线,以沿固定部24的 缺口 2422滑入圆孔2420内,进而将作动部22枢接于固定部24 (如图4 )。
如图2及图5-6所示,所述二扣合部26分别枢接于二固定部24上,每 一扣合部26包括一扣板260、 一形成于扣纟反260顶部的转轴262、及一 自转 轴262水平向前延伸出的受压板264。所述扣板260的下部、中部、及上部 的宽度依次递减,其下部开设三相互间隔的方孔2600,以供固定模组14的 扣钩144卡扣;其中部开设一面积较大的通口 2602,从而当扣板260与固定 模组14相扣合时,该二扣板260不致挡住从散热器12前后两侧所吹出的气 流。所述扣4反260前侧的一部分向后凹限出一方形的凹槽2604,进而相应地 在扣板260的后侧凸伸出一凸部2606。该凹槽2604位于所述通口 2602的上 方且与该通口 2602相连通,以收容固定部24的弹簧2424。所述转轴262平 行于电路板30,其左右两端延伸超出扣板260的顶部,以卡入固定部24相 应的圆孔2440、 2460内。所述受压板264大致呈"L"形,其面积4交大的一 部分结合至转轴262,其面积较小的一部分则远离转轴262。该受压板264用 于与作动部22第二凸轮226的抵压部2260相接触,由此,当作动部22转动 时,其>|氏压部2260可驱动该受压部264而带动扣纟反260枢转。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9,组装该散热装置组合时,首先,将固定模组14 的二扣脚146穿过电路板30而将固定模组14固定至电路板30上;然后,将 已预装好固定片16及风扇18的散热器12置于电子元器件上,使其基座与电 子元器件接触且收容于固定模组14所围设出的空间内;之后,将二固定部 24的扣脚2402分别穿过固定片16两侧的穿孔,而将二固定部24分别固定 至固定片16前后两侧,此时风扇18夹置于二固定部24之间;随后,将作动 部22的枢接杆228沿固定部24的缺口 2422向下滑动,直至枢接杆228卡入 固定部24的圆孔2420内,此时作动部22的第一及第二凸轮224、 226夹置 于固定部24的二侧板241、 242之间;再将作动部22的把手220调整至竖直 位置,使其朝向上方,此时第一凸轮224位于固定部24的开口的正上方,其 末端2240大致朝向一水平方向,第二凸4仑226的^J氐压部2260大致朝向与所 述水平方向相反的另一水平方向;又,将扣合部26的转轴262沿固定部24 第一及第二支撑片244、 246的缺口 2442、 2462自上而下滑入其圆孔2440、 2460内,使其受压板264位于第二凸轮226的正上方而覆盖住第二凸轮226, 此时固定部24的弹簧2424抵靠于扣合部26凹槽2604的内壁而顶住扣板260, 使扣板260的下部与固定模组14隔开一段距离,即如图7中所示的二扣板 260倾斜地置于散热器12两侧;最后,扳动作动部22的把手220绕枢接杆 228向下旋转,在如图8所示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凸轮226的偏心作用,其 抵压部2260由氷平位置向上逐渐旋转至抵压于扣合部26的受压板264,然 后驱动该受压板264绕转轴262向上转动,进而,扣合部26的扣板260被受 压板264所带动而绕转轴262向下旋转至压缩固定部24的弹簧2424,直至 固定模组14的扣钩144穿入扣板260的方孔2600内,与此同时,第一凸轮 224的末端2240在偏心作用下向下旋转,其穿过固定部24底板240的开口 而抵压固定片16,进而,与固定片16发生干涉而将固定部24连带扣合部26 一同向上抬起,由于固定部24扣脚2402的牵制(即扣脚2402的扣帽将会抵 靠于固定片16而限制固定部24的上移),固定部24只能向上抬高一小l殳3巨 离而使固定模组14的扣钩144与扣板260的方孔2600部分卡扣。当把手旋 转至如图9所示的原第一凸轮224的末端2240所朝向的水平位置时,第二凸 轮226的抵压部2260朝向上方而使固定模组14的扣钩144完全卡入扣板260 的方孔2600内,最大限度地压缩弹簧2424,使其弹性形变达到最大;第一 凸轮224的末端2240朝向下方而下压固定片16,使散热器12与电子元器件
紧密接触。由此,扣合装置20将散热装置IO牢固地固定至电子元器件上。 拆解该散热装置组合时,只需将把手220由水平位置旋转至朝上的竖直
位置,扣合装置20的各部件将产生与组装时相反的过程,直至恢复至各自组
装前的位置,即而完成了拆解过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散热装置组合的固定部24安装于散热器12顶部的固
定片16上,不需额外占用散热器12的空间,从而可在基座上形成足够多的
鳍片,使散热器12获得一较高的散热效率;且,组装散热装置组合时只需将
作动部22绕固定部24枢转即可使扣合部26与固定模组14扣合,不必借助
于其它的工具,过程较为简捷。
权利要求
1. 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用于对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散热,其包括一置于电子元器件上的散热器、一围绕散热器底部且固定至电路板的固定模组、及一将散热器固定至固定模组内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装置包括二分别固定至所述散热器顶部两侧的固定部、二分别枢接于所述二固定部的扣合部、及一枢接至所述二固定部的作动部,所述作动部可绕固定部枢转而带动扣合部旋转至与固定模组扣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固定部包 括一安装于散热器顶部的底板、二分别自底板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扣脚、及 二分别自底板前后两侧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二扣脚穿过散热器的顶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固定部还 包括一 自 一侧板向后延伸的第一支撑片及一 自另 一侧板向后延伸的第二支撑 片,所述第二支撑片连接二侧板且其后部延伸超出所述一侧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部开设 一开口 , 一弹簧结合至所述侧板且位于第一和第二支撑片之间。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部包括一 把手、二分别形成于把手两端的第一凸轮、及二分别形成于二第一凸轮外侧 的第二凸轮,所述每一端的第 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收容于相应固定部的二侧板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端的第一 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反向延伸出二枢接杆,该二枢接杆分别穿过相应固定部的二侧板。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的末 端至相应枢接杆的距离大于第一凸轮的其他部分至该枢接杆的距离,其穿过 固定部底板的开口而向下抵压散热器的顶部以向上抬高固定部。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具有 一抵压部超出相应第一凸轮的外缘,其余部分则位于第一凸轮的外缘内,所 述第二凸轮抵压部的朝向与第一凸轮末端的朝向相反且其至相应枢接杆的距 离大于第二凸轮其它部分至枢接杆的距离。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扣合部包 括一转轴、 一自该转轴向下延伸的扣板、及一自该转轴水平延伸的受压板, 所述转轴穿入相应固定部的第一和第二侧板。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的 抵压部抵靠于扣合部的受压板而驱动受压板向上旋转。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的扣 板抵靠于固定部的弹簧,其被受压板带动而向下旋转至与固定模组卡扣。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组合,用于对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散热,其包括一置于电子元器件上的散热器、一围绕散热器底部且固定至电路板的固定模组、及一将散热器固定至固定模组内的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包括二分别固定至所述散热器顶部两侧的固定部、二分别枢接于所述二固定部的扣合部、及一枢接至所述二固定部的作动部,所述作动部可绕固定部枢转而带动扣合部旋转至与固定模组扣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散热装置组合的固定部安装于散热器顶部,不需占用散热器的空间,从而可使散热器获得一较高的散热效率;且,组装散热装置组合时只需将作动部绕固定部述转即可使扣合部与散热器扣合,不必借助于其它的工具,过程较为简捷。
文档编号H01L23/40GK101378642SQ20071007676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民 利, 马无疆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