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611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通信领域内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信领域内,业界通常采用相互配合的公、母连接器来实现数据的 高速传输。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1996年6月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 5,522,730。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垂直连接器,包括中间板、安装于中间板两侧的两个
“U”形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两个“U”形绝缘本体分别 设有上、下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延伸入上、下收容空间内的上、下接触部 及连接上、下接触部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均设有椭圆形的变形孔,进而便于导电端子 固定于中间板上。然而,如果在信号端子上设置变形孔,必然会引起阻抗的不连续,往 往会影响高速信号传输的质量。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号端子阻抗连续且接地端子固 持稳定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 一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 对接连接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信 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均包括延伸入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相对的第二 接触部、及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及第二接触部均延伸出第 一绝缘本体,所述信号端子的中间部是实心的,进而使信号端子的中间部为刚性结构; 所述接地端子的中间部为弹性结构,且接地端子的中间部的宽度大于信号端子的中间部 的宽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信号端子的中间部为刚性结构,可以保证 阻抗的连续性;另外,将所述接地端子的中间部为弹性结构,便于接地端子的固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其中第二绝缘本体与中间板分离。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其中中间板与第一绝缘本体分离。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中间板4、分别安装于中间板4两侧的第一绝缘本体1与第二绝缘本体2、及安装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2上 的若干导电端子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大致为“U”形,其包括位于底端的第一安装壁11、自第 一安装壁11的两端并垂直于第一安装壁11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12、及位于该对第一 侧壁12之间且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第一收容空间13。所述第一安装壁11 包括若干贯穿的第一定位孔110。所述第一侧壁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与第一绝缘本体1结构类似,其包括位于顶端且平行于第一 安装壁11的第二安装壁21、自第二安装壁21的两端并垂直于第二安装壁21向下延伸的 一对第二侧壁22、及位于该对第二侧壁22之间且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第二 收容空间23。所述第一、第二收容空间13、23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 收容空间13的开口向上,而第二收容空间23的开口向下)。所述第二安装壁21包括若 干贯穿的第二定位孔210。所述该对第一侧壁12与该对第二侧壁22分别对齐。所述中间板4夹持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2之间,其包括若干用以供导电端 子3穿过的收容孔41、42,其中收容孔41的内表面未涂覆任何导电材料,而收容孔42的 内表面则设有导电材料421。所述导电端子3排列成矩阵,其包括若干信号端子S及若干接地端子G,每一个 信号端子S及接地端子G均包括延伸入第一收容空间13内的第一接触部31、延伸入第二 收容空间23内的第二接触部32、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31、32之间的中间部33、连接 第一接触部31与中间部33且用以固定于第一安装壁11内的第一固定部(未标号)、及连 接中间部33与第二接触部32且用以固定于第二安装壁21内的第二固定部(未标号)。 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31、32对应穿过第一、第二定位孔110、210而延伸入第一、第二 收容空间13、2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与第二绝缘本体2间隔设置,所述信号端子S及 接地端子G的中间部33均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与第二绝缘本体2之间。请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接地端子G的中间部33的宽度大于信号端子S的中 间部33的宽度。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接地端子G的中间部33设有中空的变形孔331, 所述变形孔331可以发生形变,进而使接地端子G的中间部33为弹性结构。所述接地端 子G的中间部33被压入中间板4的收容孔42中,且与导电材料421相接触,一方面实现 良好的固定,另一方面可以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但是,所述信号端子S的中间部33是 实心的进而使信号端子S的中间部33为刚性结构。所述信号端子S的中间部33收容于 中间板4的收容孔41内。由于信号端子S整体上为平板状且未设置任何扭转及变形孔, 另外,中间板4的收容孔41未设置用以与信号端子S的中间部33相接触的导电材料,因 此,可以保证信号端子S阻抗的连续性。请参图4及图5所示,信号端子S的中间部33比信号端子S的第一、第二接触 部31、32均窄,进而使信号端子S的阻抗能够与系统阻抗相匹配。另外,信号端子S的 第一接触部31的长度小于接地端子G的第一接触部31的长度,信号端子S的第二接触 部32的长度小于接地端子G的第二接触部32的长度,如此设置,可以实现良好的屏蔽效
^ ο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 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信号 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均包括延伸入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接触 部、与第一接触部相对的第二接触部、及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 间部及第二接触部均延伸出第一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中间部是实心 的,进而使信号端子的中间部为刚性结构;所述接地端子的中间部为弹性结构,且接地 端子的中间部的宽度大于信号端子的中间部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与第一绝缘本 体间隔设置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第二收容空 间,所述第一、第二收容空间的开口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第二接 触部均延伸入第二收容空间内,且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中间部位于第一、第二绝缘本 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安装壁 及自第一安装壁的两侧并垂直于第一安装壁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位 于该对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安装壁及自第二安装壁的两侧并垂直 于第二安装壁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位于该对第二侧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均包括连 接第一接触部与中间部且固定于第一安装壁内的第一固定部,及连接中间部与第二接触 部且固定于第二安装壁内的第二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夹持于第一、 第二绝缘本体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有收容信号端子的中间部及接地端子的中间 部的若干收容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以收容信号端子的中间部的收容 孔的内壁未涂覆任何与信号端子的中间部相接触的导电材料,而用以收容接地端子的中 间部的收容孔的内壁设有用以与接地端子的中间部相接触的导电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中间部比信号端子 的第一、第二接触部均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长度 小于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长度;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长度小于接地端子的 第二接触部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端子的中间 部具有中空的变形孔。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均包括延伸入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相对的第二接触部、及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且连接第一、第二接触部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及第二接触部均延伸出第一绝缘本体,所述信号端子的中间部不具有中空的变形孔,进而使信号端子的中间部为刚性结构以保证阻抗的连续性;所述接地端子的中间部具有中空的变形孔,进而使接地端子的中间部为弹性结构以便于接地端子的固持。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1797103SQ20102052341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8日
发明者潘锋, 简志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