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850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主要包括一连接器母座及一支架,该支架上开设有一嵌卡孔,且在其嵌卡孔的孔缘附近形成一加厚区,以增加该支架的结构强度,避免该支架发生断裂损坏等情事。
背景技术
于各类电子系统中,连接器在装置与装置、元件与元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连接和信号传递,为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需要的基础元件。图1所示的为已知的连接器I及一线缆端插头2,其中该连接器I是一 Mini SAS HD规格的连接器,此种规格的连接器I可 应用在磁盘资料传输等领域。请参阅图1所示,该连接器I包括一支架10及一连接器母座11,其中,该支架10上贯穿设有一组装孔100,以供容置该连接器母座11,该连接器母座11的前端是穿过该组装孔100,且该连接器母座11与支架10结合为一体,而该连接器母座11内设置有多个信号端子,连接器母座11是用以与线缆端插头2相对接,使两者内部的信号端子能相互连接导通,以进行信号传递。此外,复请参阅图1所示,该支架10的一侧上开设有一嵌卡孔101,且支架10的前端部分是形成一嵌卡部102,另一方面,该线缆端插头2上对应于该嵌卡孔101的位置,设置有一卡勾元件20,该卡勾元件20的后端(图中左端)是一按压部200,其可供使用者按压,另,该卡勾元件20上设有一^^勾部201,当使用者按压该按压部200时,该卡勾部201即向下位移。通过此一结构设计,当用户欲将线缆端插头2插接至连接器I时,即能以该卡勾部201去嵌卡支架10上的嵌卡孔101,使卡勾部201能稳固地勾卡住该嵌卡部102,由此,该线缆端插头2与连接器I即能稳定地结合,避免两者在使用中意外脱离。当用户欲拔除该线缆端插头2时,仅需按压该卡勾元件20的按压部200,从嵌卡孔101中释放该卡勾部201,如此,使用者即可拔出线缆端插头2,使连接器I与线缆端插头2分离。复请参阅图1所示,上述连接器的支架10与线缆端插头2的卡勾元件20的搭配设计,虽能达成固定连接器I与线缆端插头2的效果,然而,创作人根据长年的研发经验及观察发现,已知连接器I的设计仍存在着许多缺陷有待解决。创作人发现,有部分使用者在拔除线缆端插头2时,常会忘记或未确实按压卡勾元件20的按压部200,以释放卡勾元件20的卡勾部201,在此情况下,若使用者持续施力拉动线缆端插头2,该卡勾元件20的卡勾部201将会对支架10产生一极大的应力。另一方面,线缆端插头2后方连接的线缆21亦有可能被意外拉扯,使该卡勾元件20对支架10造成不正常施力。请参阅图2所示,图2是前述支架10的立体剖视图,经查,根据Mini SAS HD规格的标准,支架10的嵌卡部102的横向宽度W(如图1所示)为4. 03mm,其前后向的宽度D为1. 22mm,而厚度T约仅有O. 4mm,经计算后,可得知其截面积A约仅有O. 488mm2(即DXT),若对该区域(截面积A)施加10公斤的力量,产生的应力将达20. 5kg/mm2,再者,由于嵌卡孔101的边角R呈直角造型,故图2标示F处相当容易有应力集中的情形发生,故断裂的情况极容易发生在图2标示F处。一旦该支架10发生断裂,卡勾元件20即无法再嵌卡在嵌卡孔101中,而无法将线缆端插头2稳定地固定在插接位置上,相当不理想。因此,如何改善现有连接器结构的诸多缺点,加强支架的结构强度,并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发生,以延长连接器结构的使用寿命,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前揭已知连接器结构的诸多问题,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期能在不大幅增加制造成本,且不大幅更动硬件结构的前提下,强化连接器结构的支架,避免支架因卡勾元件的拉扯而断裂,以提升连接器结构的整体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连接器母座及一支架,其中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贯穿设有多个端子通道,以供容置多个信号端子;该支架对应于该连接器母座的一侧上贯穿设有一组装孔,且该组装孔是与该连接器母座的构形相对应,使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能通过该组装孔,并延伸至该支架的前侧,该支架的前侧向前延伸设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开设有一嵌卡孔,该延伸部的一侧上邻近该嵌卡孔的孔缘的位置是形成一加厚区,且该延伸部的一侧上远离该嵌卡孔的部份形成一平面区,该加厚区与该平面区形成一高低段差,在一线缆端插头插接至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并与所述信号端子相电气连接的情况下,该线缆端插头上的一卡勾部能伸入该嵌卡孔中,并抵靠至该嵌卡孔的前缘孔壁,该前缘孔壁对应于该加厚区。其中该嵌卡孔对应于该加厚区的任二相邻孔壁的夹角,呈圆弧角造型。其中该加厚区的厚度为O. 5-lmm。其中该连接器母座上凸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支架上对应于各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在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穿过该组装孔的情况下,该第一卡合部能与对应的该第二卡合部相嵌卡,使该连接器母座与该支架结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线缆端插头插接至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的状态下,该线缆端插头上的一卡勾部能伸入该嵌卡孔中,并抵靠至该嵌卡孔的前缘孔壁,该前缘孔壁是对应于该加厚区,由于该加厚区的结构强度高,因此,该支架不会因该卡勾元件的拉扯而轻易断裂,大幅提高连接器的整体使用寿命。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增加厚度的方式,提高该支架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洁,更有利于制造厂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以确保该支架不会因不正常受力而轻易断裂。

为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已知连接器与线缆端插头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已知连接器支架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创作人在长期投入连接器等相关领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目前具备支架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如Mini SAS HD连接器),在实际使用上容易发生支架断裂等情事,创作人观察后发现,有部分使用者在拔出线缆端插头时,未确实地释放线缆端插头的卡勾元件,而导致支架受到不当的应力,此外,亦有使用者会在无意间拉扯线缆端插头的线缆,同样使支架受到拉扯,造成支架断裂或变形等问题,导致连接器与线缆端插头无法再次稳定地连接,相当不理想。目前大多数的业者虽欲对已知的连接器结构进行改良,以化解上述问题,然而至今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案。有鉴于此,创作人乃思及改良支架的结构设计,以达成强化支架的效果,大幅提升连接器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示,该连接器结构包括一连接器母座3及一支架4,其中该连接器母座3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且连接器母座3的前端贯穿设有多个端子通道30,以供容置多个信号端子(图中未示)。该支架4亦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且支架4对应于该连接器母座3的一侧上贯穿设有一组装孔40,该组装孔40是与该连接器母座3的构形相对应,使该连接器母座3的前端能通过该组装孔40,并延伸至该支架4的前侧,该支架4的前侧向前延伸设有一延伸部41,该延伸部41上开设有一嵌卡孔42。此外,请参阅图4所示,该连接器母座3上凸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31,该支架4上对应于各该第一卡合部31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46 (图中仅显示其中一第二卡合部46),在该连接器母座3的前端穿过该组装孔40的情况下,该第一卡合部31能与对应的第二卡合部46相嵌卡,使连接器母座3与支架4组合为一体。复请参阅图3、图4所示,该延伸部41的一侧上邻近该嵌卡孔42的孔缘的位置是形成一加厚区43,且该延伸部41的一侧上远离该嵌卡孔42的部份形成一平面区44,请参阅图6所示,该加厚区43与该平面区44形成一高低段差H。又,复请参阅图4所示,该嵌卡孔42对应于该加厚区43的任二相邻孔壁的夹角45,是呈圆弧角造型。制造厂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Mini SAS HD规格的连接器时,可将该加厚区43的厚度设计为O. 5-lmm,由此,和已知的连接器相较之下,不仅大幅增加了加厚区43的截面积,更有效减少了应力。经计算,加厚区43的截面积约为O. 61mm2-l. 22mm2,明显大于已知连接器支架的截面积(O. 488mm2),若对该加厚区43施加10公斤的力量,所产生的应力约为8. 2-16. 4kg/mm2,明显小于已知连接器支架所承受的应力(20. 5kg/mm2)。不仅如此,相邻孔壁的夹角45的圆弧角造型,和已知直角造型(如图2标示R处)相较之下,更能够分散应力,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等问题发生,故本实用新型和已知的连接器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较不易因不正常的受力而断裂,有效确保连接器结构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5所示,一线缆端插头5上邻近其前端的位置设有一卡勾元件50,该卡勾元件50的顶侧向上凸设有一^^勾部500,且该卡勾元件50邻近后端的部份形成一按压部501,该卡勾元件50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且具备一定的弹性。在图5中,该线缆端插头5是插接至该连接器母座3的前端,并与连接器母座3内的信号端子相电气连接,在此状态下,该卡勾元件50上的卡勾部500即自该嵌卡孔42的下方,向上伸入至嵌卡孔42中,而与该嵌卡孔42相嵌合,且抵靠至该嵌卡孔42的前缘孔壁,而勾卡住该延伸部41的加厚区43,该前缘孔壁是对应于该加厚区43。当用户欲拔出线缆端插头5时,以正常的操作方式而言,使用者必须先按压卡勾元件50的按压部501,使卡勾元件50的卡勾部500脱离该嵌卡孔42后,即能拔出线缆端插头5。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由于该加厚区43的厚度较厚,结构强度高,且该加厚区43呈圆弧角造型的部分(即相邻孔壁的夹角45)能发挥应力分散的功效,因此,即便使用者不慎拉扯该线缆端插头5,或用户在拔出该线缆端插头5时,未确实自该嵌卡孔42中释放该卡勾元件50,该支架4仍不会因该卡勾元件50的拉扯而轻易断裂或变形,大幅提高连接器的整体使用寿命。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增加厚度的方式,提高该支架4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洁,制造厂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制造连接器时,无须大幅更动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亦无须额外增设其他元件,即能有效补强该支架4的强度,更使本实用新型能应用到各种类似规格(具备支架设计)的连接器上。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 于此,凡任何熟悉该项技术者,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器母座,其前端贯穿设有多个端子通道,以供容置多个信号端子 '及一支架,其对应于该连接器母座的一侧上贯穿设有一组装孔,且该组装孔与该连接器母座的构形相对应,使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能通过该组装孔,并延伸至该支架的前侧,该支架的前侧向前延伸设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开设有一嵌卡孔,该延伸部的一侧上邻近该嵌卡孔的孔缘的位置形成一加厚区,且该延伸部的一侧上远离该嵌卡孔的部份形成一平面区,该加厚区与该平面区形成一高低段差,在一线缆端插头插接至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并与所述信号端子相电气连接的情况下,该线缆端插头上的一卡勾部能伸入该嵌卡孔中,并抵靠至该嵌卡孔的前缘孔壁,该前缘孔壁对应于该加厚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卡孔对应于该加厚区的任二相邻孔壁的夹角,呈圆弧角造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加厚区的厚度为O. 5-l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器母座上凸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支架上对应于各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在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穿过该组装孔的情况下,该第--^合部能与对应的该第二卡合部相嵌卡,使该连接器母座与该支架结合为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具支架强化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连接器母座及一支架,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贯穿设有多个端子通道;该支架对应于该连接器母座的一侧上贯穿设有一组装孔,使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能通过该组装孔,并延伸至该支架的前侧,该支架的前侧有一延伸部,其上开设有一嵌卡孔,该延伸部的一侧上邻近该嵌卡孔的孔缘的位置有一加厚区,且该延伸部的一侧上远离该嵌卡孔的部份形成一平面区,该加厚区与该平面区形成一高低段差。当一线缆端插头插接至该连接器母座的前端的状态下,该线缆端即能勾卡住该延伸部的加厚区,即便使用者不慎拉扯该线缆端插头,或用户在拔出线缆端插头时,未确实自该卡孔中释放该卡勾元件,该支架仍不会因卡勾元件的拉扯而轻易断裂,大幅提高连接器结构的整体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840055SQ2012204071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许文德 申请人: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