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659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单元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单元包括具有若干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器、子电路板及外壳;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互相配合,第二连接器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及一对导引孔;子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器附着在子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外壳从子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侧包围子电路板及第一连接器,子电路板在对应第一连接器纵长两端的位置设有缺口,外壳设有穿过缺口而凸伸出子电路板第一表面的导引柱,导引柱可以插入第二连接器的导引孔内。由于电连接器组件的外壳设置导引柱,能够实现盲插功能。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件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是一种增强盲插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0002]【【背景技术】】
2003年5月I日公告的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531073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上设有能够收容多个端子的对接舌部。一对导引柱在对接舌部的两端形成。第二个连接器包括 绝缘基座,其上设置了一个对接腔。若干端子固定在绝缘基座上,并具有延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分。在绝缘基座上的侧壁两端还设置了一对导引孔,用来接收第一个连接器的两个导引柱。然而,在对接过程中导引柱必须与导引孔对齐,对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对接并不是很容易。因此,希望能够设计出一个能够改善上述问题的电连接器组件。
[0003]【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强盲插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单元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单元包括具有若干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器、子电路板及外壳;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互相配合,第二连接器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及一对导引孔;子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器附着在子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外壳从子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侧包围子电路板及第一连接器,子电路板在对应第一连接器纵长两端的位置设有缺口,外壳设有穿过缺口而凸伸出子电路板第一表面的导引柱,导引柱可以插入第二连接器的导引孔内。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外壳设置导引柱,能够实现盲插功能。
[0006]【【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0007]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08]图3为图1所示的彼此分开的第一连接器单元和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9]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器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0010]图5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器单元展开后的另一个立体分解图。
[0011]图6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器单元的立体图。
[0012]图7为图3所示安装在主电路板上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3]图8为图7所示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4]图9为图7所示的第二连接器的附视图。
[0015]图10为第一连接器单元和第二连接器安装好后的立体图。
[0016]图11为如图1沿虚线A-A的剖视图。
[0017]【【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具体的说明。
[0018]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是安装在主电路板3上。这个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单元I和第二连接器2。第一电连接单元I为线缆端连接器,连接有线缆4。第二连接器安装在主电路板3上,一般称为板端连接器。下面将介绍各连接器的具体结构。
[0019]参照图4至图6,第一连接器单元I包括第一连接器11、子电路板12、外壳及线缆4,外壳包括绝缘盖13及金属外壳14,外壳从子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侧包围子电路板12及第一连接器11。第一连接器11设有纵长本体110,本体沿纵长方向凹设有一个对接腔112。若干第一端子111固定在本体110上,其包括延伸入对接腔内的接触部及表面焊接型焊接脚。
[0020]子电路板12为矩形结构,第一连接器11安装在第一表面上。若干的导电路径124设置在第一表面上,导电路径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用来与第一连接器11上的第一端子111的焊接脚完成电连接的接电片及线路。一对金属耳125形成于第一连接器11的两端,竖立在子电路板12的第一表面上。子电路板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对边缘形成了两个呈开口状的缺口。缺口位于导电路径的两端,每一个缺口分包括外开口 122及位于外开口内侧的内开口 121,内开口小于外开口,内、外开口的一侧边彼此对齐。在子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导电路径的一侧的线路供线缆41连接,相对的另一端的两侦仪即沿第二方向)则设有焊垫126,第二表面亦设有焊垫126,该焊垫设置在邻近第一线缆42的两侧,所以,上述焊垫126位于子电路板不同的两侧。此外,若干的焊接元件123设置在子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这些焊接元件123恰好位于第一表面线缆42的相对侧并连接对应的导电线路124上。若干的第二电缆42焊接到焊接元件123,并能够与第一连接器11导电。
[0021]绝缘盖13包括一个矩形的基部130和一对沿着基座130纵长两端向下延伸的垫高部131。一对导引柱132分别相邻于两个垫高部,从基座130上向下延伸。在垫高部131和导引柱132之间设有一段间隙133,用来使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2的连接容易些。绝缘盖13自子电路板12的第二表面插入并安装在第二表面侧,其中,导引柱132和垫高部131固定在子电路板12的缺口内。即导引柱132收容于狭窄的内开口 121内,且向下突出子电路板12的第一表面,用来在对接过程中提供引导功能。垫高部131收容在较宽的外开口 122内,垫高部131超过第一表面,且比导引柱132更突出第一表面,以支持第一连接器11的对接过程,即当第二连接器插入第一连接器时,第二连接器由两个垫高部限制,两导引柱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器与垫高部之间,并与第一连接器及垫高部间隔一定的距离。
[0022]金属外壳14是通过对一个金属板冲压和弯曲制成,其包括一个附着在绝缘盖13基部130的主体部分140。前端壁141从主体部分140前边缘向下延伸,在其两端边缘处形成一对焊接部144。焊接部144焊接在子电路板12第一表面上对应位置的焊垫126上。一对焊接部143从主体部分140的后边缘接近其两端处向下延伸,亦焊接到子电路板12的第二表面上对应位置的焊垫126上。此外,一对锁定部142沿着主体140两端向下延伸,其末端弯折形成固定边145,固定边145插入而固定在设置于垫高部131外侧相应的收容槽1311 内。
[0023]参照图7至图9,第二连接器2包括安装有若干第二端子23的绝缘本体21、金属遮蔽体22和金属固定片24。
[0024]绝缘本体21包括一个主体段215,在其两端有一对导入段213。在主体215和导入段213之间设有一对组装凹槽214,用来收容金属遮蔽体22。主体部分215有一对相对设置纵长的侧壁210和一对端壁211,通过在侧壁和端壁之间设置对接腔使之相连接。在侧壁210的内侧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设有若干第一端子槽2101。在侧壁210的上面设有若干开口 2102,与第一端子槽2101互相连通。具体的说,每一个开口 2102设置在一对第一端子槽210之间。一个对接舌板212向上延伸入对接腔216,对接舌板212在相对于第一端子槽的两侧壁上设有若干的第二端子槽2120。每一个第二端子槽2120都对着一个相应的第一端子槽2101。此外,若干凸块2103形成于侧壁210的外侧,且每一个凸块2103都呈L型构造。导入段213设有一对导引孔2131,用来收容绝缘盖13上的导入柱132。
[0025]每一个第二端子23包括主体部分230、从主体230 —端延伸的焊接部231、从主体部分230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232、连接部233和从第一接触部232延伸的第二接触部234,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一起形成一个U型结构。第二端子23从底部组装在绝缘本体21上,第一接触部232被第一端子槽2101所收容,第二接触部234被第二端子槽2120所收容。具体地说,上述第二端子23被分为若干个端子组,每一个端子组包括一对第二端子23。
[0026]两片金属遮蔽体22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组装在绝缘本体21上,且收容并固定在凹槽214内,用来包围绝缘本体21。每一个金属遮蔽体22都包括一个纵长的主体部分(可称为第一边)220和一对从主体220纵长方向两端向内弯曲的锁臂223(可称为第二边)。这对金属遮蔽体22通过锁臂223上形成的锁扣凸部2231和对应的开口 2232互相对接从而连接在一起。若干的接地臂221和焊接脚222分别从主体部分22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反向延伸。接地臂221通过开口 2102伸入对接腔216且被收容在第一端子凹槽2101。每一个接地臂221位于相邻的两个端子组之间,因此,与接地臂221相对的第二端子凹槽2120是空的。在主体部分220的底部,若干的锁扣型开口 224被设置用来收容侧壁210上的凸块2103。
[0027]金属片24组装在对接腔216内,每一个金属片包括伸入导引孔2131底部的焊接部241,当第二连接器2焊接到板3上时可以提供一个固定的力。此外,金属片24包括一个位于对接腔216内的锁扣部分242。
[0028]参考图10至图11,当第一连接器单元I与第二连接器2对接时,第一连接器11便与第二连接器2通电。金属片24的锁扣部分242与金属耳125紧紧相扣以增强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2之间的闭锁功能。此外,如果第二连接器2安装在主电路板3上,那么导引柱132将被导引孔2131所收容,垫高部分131位于第二连接器2的导引段213的侧面,且直立在主电路板3上以支持第二连接器来提高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盲插功能。在完全对接的状态下,第二连接器2将放置在两个垫高部之间的空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单元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单元包括具有若干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器、子电路板及外壳;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互相配合,第二连接器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及一对导引孔;子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器附着在子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外壳从子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侧包围子电路板及第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子电路板在对应第一连接器纵长两端的位置设有缺口,外壳设有穿过缺口而凸伸出子电路板第一表面的导引柱,导引柱可以插入第二连接器的导引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绝缘盖及金属外壳,绝缘盖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述导引柱及垫高部,导引柱及垫高部穿过子电路板的缺口而凸伸出子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垫高部在子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侧超过导引柱,第二连接器插入第一连接器时,第二连接器由两个垫高部限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柱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器与垫高部之间,并与第一连接器及垫高部间隔一定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外壳向下延伸出侧壁以从子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侧封闭绝缘盖,金属外壳的侧壁弯折有固定边,固定边插入而固定在垫高部外侧设置的接收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外壳在其侧壁下端弯折有焊接部,其中部分焊接部固定在子电路板的第一表面,部分焊接部固定在子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缺口呈h型,缺口包括内开口及外开口两部分,内、外开口的一侧边平齐而另一侧边则内开口小于外开口,导引柱穿过内开口,垫高部穿过外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子电路板的第一、第二表面分别连接有线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纵长侧壁和一对端部,前述纵长侧壁及端部之间形成对接腔,对接腔内设置有一个对接舌板,上述第二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且延伸入对接腔,上述导引孔设置在端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包括包围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体,金属遮蔽体设置有若干接地臂,接地臂延伸入对接腔并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二端子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遮蔽体包括位于绝缘本体的纵长侧壁的外侧的第一边及位于端部内侧的第二边,第二边位于导引孔与对接腔之间。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3427230SQ201310090097
【公开日】2013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特伦斯·F·李托, 杨安仁, 徐国峻, 杜安·梵, 江怡霆, 吴明川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