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198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部,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一侦测端子,第一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舌板部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向前延伸并暴露于舌板部的第二接触部及自第二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部;第二端子包括接地端子,第一侦测端子在促动时抵接该接地端子,第一、二端子可共用接地端子,是以不需要额外的接地端子,可节约成本且具有侦测功能。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0003]【【背景技术】】
[0004]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如:个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等电子产品领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在不开机的状况下也能对外部系统(如手机等)进行充电,其中现有的USB 2.0连接器通过增加独立的开关端子对来达成对外部系统进行充电的侦测功能。当开关端子对侦测到对接连接器插入后,笔记本电脑才会开始供电,藉此减少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 [0005]然而,现有的USB 3.0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第一端子是USB 2.0连接器端子,第一、二端子共同组成USB 3.0连接器端子。要使USB 3.0连接器具有上述侦测功能,还须增加独立的开关端子对。然而,如此设计会造成USB 3.0连接器结构变的复杂,使得生产难度增加,制造成本升闻。
[0006]因此,鉴于以上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用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0007]【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简单且具有侦测功能的电连接器。
[000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部,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一侦测端子,第一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舌板部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向前延伸并暴露于舌板部的第二接触部及自第二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部;第二端子包括接地端子,第一侦测端子在促动时抵接该接地端子。
[0010]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接地端子延伸出抵接部,所述第一侦测端子前端具有第一接触部,该第一侦测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受压变形而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
[0011]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抵接部为自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延伸出的一个弹片,该弹片自第二固持部向前延伸。
[0012]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第二端子组还包括位于接地端子邻边的第二侦测端子,第二侦测端子具有弹性的第三接触部且位于抵接部的后方。
[0013]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四个USB 2.0端子,且四个USB 2.0端子与第一侦测端子由同一料带加工成型。
[0014]进一步改进之处:第二端子包括五个,且五个第二端子与USB 2.0端子配合共同传输USB 3.0信号,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五个第二端子的中间位置。
[0015]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端子与第二侦测端子由同一料带加工成型。[0016]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舌板部具有第一配合面及与第一配合面相对的第二配合面,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具有弹性并凸伸出舌板部的第一配合面,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呈平板状且位于舌板部的第一配合面,而第二侦测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凸伸出舌板部的第二配合面。
[0017]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第二侦测端子的第三接触部为横向延伸,且第三接触部与抵接部分别位于接地端子的两侧。
[0018]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於绝缘本体基部下方的定位件,所述第一端子与定位件件注塑成型,且第二端子和第二侦测端子与绝缘本体注塑成型。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端子包括接地端子,第一侦测端子在促动时抵接该接地端子,第一、二端子可共用接地端子,是以不需要额外的接地端子,可节约成本且具有侦测功能。
[002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4]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5]图5显示了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二侦测端子的位置关系;
[0026]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及
[0027]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二侦测端子的位置关系。
[0028]【【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I内的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遮覆于绝缘本体I上的遮蔽壳体4及固持于绝缘本体I上的定位件5。
[0030]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出的舌板部12。所述基部11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扣持槽111,所述基部11还设有容置槽112及位于容置槽112上方两侧的端部114。所述舌板部12包括位于上下方向的第一配合面121及第二配合面122,其中舌板部12于第一配合面121邻近于基部11的一侧设有贯穿第一配合面121的收容槽113,第二配合面122设有数个端子槽道124。
[0031]所述第一端子组2包括并列设置的四个第一端子及一个第一侦测端子21,该四个端子为与第一侦测端子21同一料带加工成型的四个USB 2.0端子。第一端子组2的每一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I的第一固持部201、由第一固持部201前端向前延伸的弹性第一接触部202及由第一固持部20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03。所述第一固持部201收容于槽道124,所述第一接触部202延伸出槽道124且凸伸出舌板部12,所述第一焊接部203贯穿基部11并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
[0032]第二端子组3包括五个并列设置的第二端子31,每一第二端子31具有第二固持部301、连接于第二固持部301 —端且位于第一接触部202前侧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302及自第二固持部301另外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03。第二端子31与绝缘本体I 一体注塑成型,成型后,第二接触部302容置于舌板部12的凹槽123,第二固持部301埋置于绝缘本体I内,第二焊接部303贯穿基部11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第一端子2中的四个USB 2.0端子与五个第二端子31配合,共同传输USB 3.0信号。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五个第二端子31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端子即为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301延伸出一抵接部310,该抵接部310为一弹片且位于第一端子
2的第一侦测端子21的正上方。所述接地端子的相邻两侧边设有一对第二侦测端子32,该第二侦测端子32与第二端子31并列设置且由同一料带加工成型。第二侦测端子32与绝缘本体I 一体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I内,成型后,该第二侦测端子32的第三接触部322容置于舌板部12的收容槽113,第三固持部321埋置于绝缘本体I内,第三焊接部323贯穿基部11并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所述第二侦测端子3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远短于第二端子31的长度且第二侦测端子32位于抵接部310后方。
[0034]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与舌板部12的第一配合面121正对的第一壁面41、与第二配合面122正对的第二壁面42及连接第一、第二壁面的两侧壁43,第一壁面41凹设有凹口410,前述绝缘本体I的端部114卡持于凹口 410,从而使遮蔽壳体4定位于绝缘本体I上,遮蔽壳体4的两侧壁43分别包括与绝缘本体I的基部11上的扣持槽111相卡扣的卡扣片431及接脚432,接脚432用以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由第一壁面41、第二壁面42及两侧壁43围绕舌板部12的四周,形成以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置的插置空间44,遮蔽壳体4的四个壁面设置有可弹性凸伸入插置空间44的弹片45,用以夹持对接连接器。
[0035]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组装过程中,第二端子31和第二侦测端子32与绝缘本体I 一体成型,第二端子31的第二接触部302延伸于舌板部12第二配合面122的凹槽123,第二固持部301埋置于绝缘本体I内,第二焊接部303贯穿基部11并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第二侦测端子32的第三接触部322凸伸出舌板部12的第一配合面121,第三固持部321固定于绝缘本体I内,第三焊接部323贯穿基部11并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所述第一端子2与定位件5 —体注塑成型且定位件5组装于绝缘本体I的基部11下方,所述第一固持部201固持于绝缘本体I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02延伸入槽道124且凸伸出舌板部12的第二配合面122,所述第一焊接部203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且与第二焊接部303和第三焊接部323平行。所述遮蔽壳体4套设于绝缘本体I上,所述遮蔽壳体4的卡扣片431扣持于扣持槽111内。
[0036]第一侦测端子21受压而抵压抵接部310,可用以侦测传输USB 3.0信号的标准对接连接器,第二侦测端子32可用以侦测传输USB 3.0信号且同时传输大电流的对接连接器。同时第一端子2与定位件5 —体注塑成型,第二端子31与第二侦测端子32由同一料带加工成型且与绝缘本体I 一体注塑成型,减少了后续的电镀、装配等制程,从而简化制造流程并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0037]如图7所示显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端子结构。由于第二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其他元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第二端子组3’包括五个并列设置第二端子31’,每一第二端子31’具有第二固持部301’、自第二固持部301’向前延伸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302’及自第二固持部301’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03’。所述五个第二端子3’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端子即为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侧边设有一个第二侦测端子32’,该第二侦测端子32’与第二端子31’并列设置且由同一料带加工成型。所述第二侦测端子32’包括第三固定部321’及自第三固定部321’横向弯折延伸的弹性第三接触部322’,该第三接触部322’通过弯折延伸从而具有较长的接触臂,使得该第二侦测端子32’具有较强的弹力并与对接连接器具有更强的抵接。同时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301’远离第二侦测端子32’的第三固定部321’从而为第三接触部322’的弯折置留较大的空间。
[0038]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此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部,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一侦测端子,第一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舌板部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向前延伸并暴露于舌板部的第二接触部及自第二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部;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包括接地端子,第一侦测端子在促动时抵接该接地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延伸出抵接部,所述第一侦测端子前端具有第一接触部,该第一侦测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受压变形而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为自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延伸出的一个弹片,该弹片自第二固持部向前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还包括位于接地端子邻边的第二侦测端子,第二侦测端子具有弹性的第三接触部且位于抵接部的后方。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四个USB2.0端子,且四个USB 2.0端子与第一侦测端子由同一料带加工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包括五个,且五个第二端子与USB 2.0端子配合共同传输USB 3.0信号,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五个第二端子的中间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端子与第二侦测端子由同一料带加工成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部具有第一配合面及与第一配合面相对的第二配合面,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具有弹性并凸伸出舌板部的第一配合面,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呈平板状且位于舌板部的第一配合面,而第二侦测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凸伸出舌板部的第二配合面。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侦测端子的第三接触部为横向延伸,且第三接触部与抵接部分别位于接地端子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於绝缘本体基部下方的定位件,所述第一端子与定位件件注塑成型,且第二端子和第二侦测端子与绝缘本体注塑成型。
【文档编号】H01R13/703GK203481543SQ20132051791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3日
【发明者】郭庭, 卞道振, 王强, 萧学隆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