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531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构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连接器构造,已知包括连接器、和滑动自由地设在连接器内的滑动件的构造(例如专利文献1)。滑动件在对方连接器进入连接器内时,与对方连接器抵接并向对方连接器的进入方向被压入。对方连接器进一步进入且对方连接器与连接器嵌合时,解除滑动件与对方连接器的抵接,滑动件向进入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根据该滑动件的位置,能够检测是半嵌合还是完全嵌合。

连接器具有可挠性的锁定臂、和设在锁定臂的末端部的卡合部,对方连接器进入时,连接器的卡合部爬升到设置于对方连接器的卡合突起上后,互相卡合。

在上述以往的连接器构造中,卡合的强度取决于对方连接器的卡合突起的形状、大小。因此,在对卡合突起进行设计以提高卡合的强度时,不容易解除相互的卡合。另外,在对卡合突起进行设计使得容易解除卡合时,卡合的强度会下降,即,以往难以兼顾提高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卡合的强度、与上卡合解除容易。另外,对方连接器的插入力也取决于对方连接器的卡合突起的形状、大小。因此具有的问题是:卡合突起的设计的自由度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04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构造,能够容易兼顾提高与对方连接器的卡合强度、与使卡合解除容易,且扩大卡合突起的设计的自由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连接器构造,包括连接器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滑动自由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内,在对方连接器进入所述连接器内时,与所述对方连接器抵接并被向所述对方连接器的进入方向压入,进一步进入且所述对方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嵌合时,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抵接被解除并向所述进入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所述连接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锁定臂,其具有可挠性;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末端部,插入所述对方连接器时所述卡合部爬升到设于该对方连接器的卡合突起上之后,与该卡合突起卡合;以及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末端部,所述滑动件具有挠曲部,在被向所述进入方向压入时,所述锁定臂的突出部爬升到所述挠曲部上,从而使该锁定臂向所述卡合部在所述卡合突起上爬升的方向挠曲。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对分离壁,所述一对分离壁在与所述进入方向及所述锁定臂的可挠方向这两者垂直的垂直方向分开地并列,所述挠曲部从所述一对分离壁向内侧突出地设置,所述突出部从所述锁定臂的末端部向所述一对分离壁的外侧突出地设置。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2所述的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对臂,其设置在所述一对分离壁间,一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分离壁上,另一端部为自由端;以及抵接部, 其设置在所述一对臂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抵接。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3所述的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解除部,所述解除部插入在所述一对臂间,所述滑动件被向所述进入方向压入时,所述抵接部爬升到所述接触部上,从而使所述抵接部的抵接解除。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具有操作部,为了解除嵌合而对所述操作部进行将该滑动件向所述进入方向压入的操作。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滑动件被向进入方向压入时,锁定臂的突出部爬升到滑动件的挠曲部上,从而使锁定臂向卡合部在卡合突起上爬升的方向挠曲。由此,即使提高了连接器的卡合部与对方连接器的卡合突起的卡合强度,也能够利用滑动件的挠曲部使锁定臂挠曲来简单地解除卡合。因此,能够容易兼顾提高与对方连接器的卡合强度、和使卡合解除容易,且扩大卡合突起的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挠曲部从一对分离壁向内侧突出地设置,突出部从锁定臂的末端部向所述一对分离壁的外侧突出地设置。由此,能够简单地设置挠曲部、突出部。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滑动件具有:设在一对分离壁间,一端部分别固定在一对分离壁上,另一端部为自由端的一对臂;以及设在一对臂的另一端部并与对方连接器抵接的抵接部。由此,能够简单地设置抵接部。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解除部插入在一对臂间。并且,滑 动件被向进入方向压入时,抵接部爬升到解除部上,从而解除抵接部的抵接。由此,解除部与臂能够不会干涉,能够简单地解除抵接部的抵接。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以将滑动件向进入方向压入,从而能够利用滑动件的挠曲部使锁定臂挠曲来简单地解除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构造的主视图。

图3(A)是图2的A-A线剖视图,(B)是(A)的C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5(A)和(B)是阳连接器开始进入连接器构造的阴连接器内时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图和剖视立体图。

图6(A)是使阳连接器从图5进一步进入时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图,(B)是(A)的D部放大图。

图7(A)是图6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立体图,(B)是(A)的E部放大图。

图8(A)是使阳连接器从图6进一步进入时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图,(B)和(C)是(A)的F部和G部放大图。

图9(A)是图8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立体图,(B)和(C)是(A)的H部和I部放大图。

图10(A)是使阳连接器从图8进一步进入时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图,(B)和(C)是(A)的J部和K部放大图。

图11(A)是图10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立体图,(B)和(C)是(A)的L部和M部放大图。

图12(A)是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嵌合时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图,(B)是(A)的N部放大图。

图13(A)是图12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立体图,(B)是(A) 的O部放大图。

图14(A)是为了解除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的嵌合而使滑动件在进入方向滑动时的剖视图,(B)是(A)的P部放大图。

图15(A)是图14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立体图,(B)是(A)的Q部放大图。

图16(A)是使滑动件从图14进一步在进入方向滑动时的剖视图,(B)是圆角部放大图。

图17(A)是图16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立体图,(B)是(A)的S部放大图。

图18(A)是使滑动件从图16进一步在进入方向滑动时的剖视图,(B)和(C)是T部和U部放大图。

图19(A)是图18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立体图,(B)和(C)是V部和W部放大图。

图20是将阳连接器从阴连接器脱离时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构造的剖视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连接器构造

2:阴连接器(连接器)

3:滑动件

5:阳连接器(对方连接器)

31:滑动件主体(分离壁)

32:臂

33:连接器抵接部(抵接部)

33B:操作部

34:肋(挠曲部)

52A:卡合突起

223:锁定臂

224:卡合部

225:突出部

226:解除部

Y11:进入方向

Y12:进入方向反向(进入方向相反的方向)

Y2:上下方向(可挠方向)

Y3:宽度方向(垂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构造。如图1等所示,连接器构造1包括:作为连接器的阴连接器2;滑动自由地设在阴连接器2内的滑动件3;以及对滑动件3施力的一对压缩弹簧4。

滑动件3在作为对方连接器的阳连接器5(参照图5等)进入阴连接器2内时,与阳连接器5抵接并向阳连接器5的进入方向Y11被压入。阳连接器5进一步进入且阴连接器2与阳连接器5嵌合时,解除滑动件3与阳连接器5的抵接,滑动件3向进入方向反向Y12(与进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压缩弹簧4对滑动件3向进入方向反向Y12进行施力。

首先,说明阴连接器2的详细构成。阴连接器2包括阴端子21、以及将阴端子21、滑动件3和压缩弹簧4容纳的阴壳体22。阴端子21是由导电部件构成,并与后述阳连接器5的阳端子51(参照图5等)电连接的公知的阴端子。

阴壳体22由合成树脂等构成,一体地设有:图1等所示的、容纳有阴端子21的端子容纳部221;以端子容纳部221的进入方向Y11为轴绕轴包围的筒状的罩部222;为了将阳连接器5嵌合而设置的具有可挠性的一对锁定臂223和卡合部224(图3和参照图4);爬升到后述滑动件3的肋34上的突出部225(参照图3);以及为了解除滑动件3与阳连接器5的抵接而设置的解除部226(参照图1和图4)。

端子容纳部221设置有沿着进入方向Y11贯通的多个端子容纳室,分别在该端子容纳室内容纳阴端子21。如图1所示,在罩部222内分别设有:供阳连接器5进入的阳连接器容纳室222A;容纳滑动件3的滑动件容纳室222B;以及容纳压缩弹簧4的弹簧容纳室222C。

阳连接器容纳室222A是在罩部222内的端子容纳部221周围的空间。滑动件容纳室222B设在阳连接器容纳室222A的上下方向Y2(后述锁定臂223的可挠方向)上侧。弹簧容纳室222C设置在滑动件容纳室222B的宽度方向Y3(与进入方向Y11及锁定臂223的可挠方向这两者垂直的垂直方向)两侧。弹簧容纳室222C设置为将滑动件容纳室222B的宽度方向Y3两侧的罩部222内表面形成为凹状。

另外,如图3所示,在阴壳体22上进一步一体地设置有:将弹簧容纳室222C的进入方向Y11侧的开口塞住的壁部227;以及将进入方向Y11侧的滑动件容纳室222B和弹簧容纳室222C隔开的隔壁部228。隔壁部228设置为以朝向宽度方向Y3内侧凸出的截面弧状挠曲。

一对锁定臂223在宽度方向Y3分开地并列设置,沿着进入方向Y11设置为长条状。如图4所示,锁定臂223设置为悬臂构造,其进入方向Y11侧的一端部固定在后述解除部226的下表面,进入方向反向Y12的另一端部(末端部)成为自由端,锁定臂223设置为在上下方向Y2可挠。

如图3所示,卡合部224在一对锁定臂223的末端部与末端部之间,沿着宽度方向Y3设置。突出部225从一对锁定臂223的末端部分别朝向宽度方向Y3外侧突出地设置。如图4所示,在这些卡合部224和突出部225的进入方向反向Y12侧的端面,设置有随着趋向进入方向反向Y12而趋向上下方向Y2上侧的倾斜面224A。

解除部226从上下方向Y2上侧的罩部222内表面突出地设置。在 解除部226的进入方向反向Y12侧的端面,设置有随着趋向进入方向Y11而接近上下方向Y2上侧的倾斜面226A。如图1所示,在罩部222设有延伸到进入方向反向Y12的端部的槽222D,倾斜面226A从槽222D露出。

如图1等所示,滑动件3具有:作为一对分离壁的一对滑动件主体31;一对臂32;作为抵接部的连接器抵接部33;作为可挠部的肋34;弹簧抵接部35;以及卡合部36。

一对滑动件主体31沿着行进方向Y11延伸,在宽度方向Y3并列。一对滑动件主体31的宽度方向Y3外侧的面设置供截面圆弧状的隔壁部228嵌入的凹状。如图3所示,滑动件主体31的进入方向Y11侧的端部定位于隔壁部228间,沿着隔壁部228滑动。

一对臂32设在一对滑动件主体31间,设置为悬臂构造,其进入方向Y11侧的一端部分别固定在一对滑动件主体31上,进入方向反向Y12侧的另一端部(末端部)成为自由端,一对臂32设置为在上下方向Y2可挠。解除部226定位于(被插入)该一对臂32间。

连接器抵接部33设在一对臂32的另一端部间,与后述阳连接器5抵接。在连接器抵接部33设置有:突出到比臂32靠下方的位置的抵接部主体33A;以及突出到比臂32靠上方的位置的突出的操作部33B。抵接部主体33A的进入方向反向Y11侧的端面与后述阳连接器5抵接。另外,在抵接部主体33A的进入方向Y12侧的端面设置有随着趋向进入方向Y11而接近上下方向Y1上侧的倾斜面33C。操作部33B是用于由作业者用手指按压以使滑动件3向进入方向Y11滑动来解除嵌合的部件,操作部33B的进入方向反向Y12侧设置为阶梯状。

肋34从一对滑动件主体31向宽度方向Y3内侧突出地设置。肋34沿着进入方向Y11设置,在进入方向Y11侧的端面设置有随着趋向 进入方向反向Y12而接近上下方向Y2上侧的倾斜面34A。

弹簧抵接部35从滑动件主体31向宽度方向Y3外侧的弹簧容纳室222C突出地设置。卡合部36从滑动件主体31向上侧突出地设置,卡合在从未图示的阴壳体22的罩部222内表面突出的未图示的卡合突起,限制滑动件3在进入方向反向Y12的移动。在卡合部36设有突出量随着趋向进入方向Y11而减小的倾斜面36A。

压缩弹簧4例如是公知的螺旋弹簧,一端抵接在壁部227,另一端抵接在滑动件3的弹簧抵接部35。由此,压缩弹簧4对滑动件3向进入方向反向Y12进行施力。

接下来,参照图5等来说明与该连接器构造1嵌合的阳连接器5的构造。阳连接器5包括阳端子51、以及阳壳体52。阳端子51是由导电部件构成,并与阴端子21电连接的公知的阳端子。阳壳体52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容纳阳端子51。在阳壳体52上设有:与阴连接器2的卡合部224卡合的卡合突起52A;以及与滑动件3的连接器抵接部33抵接的抵接突起52B。

卡合突起52A和抵接突起52B向上下方向Y2上侧突出设置,沿着进入方向Y11并列。卡合突起52A与抵接突起52B相比设置在进入方向Y11侧。另外,卡合突起52A的突出量大于抵接突起52B的突出量。

接下来,以下参照图5~图12,说明上述构成的阴连接器2与阳连接器5的嵌合动作。如图5所示,在阴连接器2与阳连接器5未嵌合的状态下,滑动件3被压缩弹簧4施力,定位于卡合部36与设置在阴壳体22上的未图示的卡合突起卡合的卡合位置。在该状态下,与阴连接器2的卡合部224及突出部225相比,滑动件3的肋34位于进入方向反向Y12侧。

首先,如图5所示,使阳连接器5在行进方向Y11进入阴连接器2的阳连接器容纳室222A。这样,如图5所示,滑动件3的连接器抵接部33与阳连接器5的抵接突起52B抵接。使阳连接器5进一步进入时,滑动件3被向进入方向Y11压入,滑动件3的肋34接近阴连接器2的突出部225,并且滑动件3的连接器抵接部33接近阴连接器2的解除部226。

使阳连接器5进一步进入时,首先如图6和图7所示,肋34的进入方向Y11侧的末端部与突出部225抵接。之后,突出部225爬升到肋34的倾斜面34A上。由此,随着使阳连接器5进入,锁定臂223的末端部朝向上方挠曲,突出部225与肋34的倾斜面34A相比位于进入方向反向Y12侧时,如图8(A)和图10(C)所示,设置在锁定臂223末端部的卡合部224定位于卡合突起52A的上方。

另外,在卡合部224定位于卡合突起52A的上方之后,如图8和图9所示,解除部226的进入方向反向Y12侧的末端与连接器抵接部33抵接。之后,连接器抵接部33爬升到解除部226的倾斜面226A上。由此,随着使阳连接器5进入,滑动件3的臂32末端部向上方挠曲,如图10和图11所示,设在臂32末端部的连接器抵接部33定位于抵接突起52B的上方。

在连接器抵接部33爬升到抵接突起52B上的期间,由于连接器抵接部33与抵接突起52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于压缩弹簧4的作用力,因此滑动件3不会趋向进入方向反向Y12。

使阳连接器5进一步进入时,在连接器抵接部33与抵接突起52B相比位于进入方向反向Y12的同时,卡合部224与卡合突起52A相比位于进入方向反向Y12。连接器抵接部33与抵接突起52B相比位于进入方向反向Y12时,解除连接器抵接部33与抵接突起52B的抵接,臂 32的末端复原到下方,并且滑动件3被压缩弹簧4的作用力向进入方向反向Y12按压并移动。

由此,如图12和图13所示,由于滑动件3的肋34移动比卡合部224靠进入方向反向Y12侧的位置,因此锁定臂223的末端复原到下方,卡合部224与卡合突起52A卡合,阳连接器5与阴连接器2完全嵌合。

接下来,以下参照图14~图22,说明阴连接器2与阳连接器5的嵌合解除动作。首先,作业员按压滑动件3的操作部33B,使滑动件3在进入方向Y11滑动。由此,如图14和图15所示,滑动件3的肋34接近阴连接器2的突出部225,并且滑动件3的连接器抵接部33接近阴连接器2的解除部226。

并且,使滑动件3滑动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肋34的进入方向Y11侧的末端部与突出部225抵接。之后,突出部225爬升到肋34的倾斜面34A上。由此,随着使滑动件3滑动,锁定臂223的末端部向上方挠曲,突出部225与肋34的倾斜面34A相比位于进入方向反向Y12侧时,如图16和图17所示,设在锁定臂223末端部的卡合部224定位于卡合突起52A的上方,卡合被解除。

进一步使滑动件3在进入方向Y11滑动时,如图16和图17所示,连接器抵接部33的倾斜面33C与抵接突起52B抵接。之后,如图18和图19所示,连接器抵接部33的倾斜面33C爬升到抵接突起52B上。并且之后,连接器抵接部33爬升到解除部226的倾斜面226A上。由此,随着使滑动件3滑动,臂32的末端部向上方挠曲,设在臂32末端部的连接器抵接部33定位于抵接突起52B的上方。在该状态下,作业员如果拿着阳连接器5向进入方向反向Y12拔出,那么如图20和图21所示,能够使阳连接器5从阴连接器2脱离。

如上所述滑动件3的动作在嵌合时和嵌合解除时都相同。即,被阳端子51按压(嵌合时)、或者由于操作部33B的操作(嵌合解除时)而滑动件3被向进入方向Y11压入时,阴连接器2的突出部225爬升到肋34上,从而使锁定臂223在卡合部224爬升到卡合突起52A上的方向挠曲。

由此,即使提高阴连接器2的卡合部224与阳连接器5的卡合突起52A的卡合强度,也能够利用滑动件3的肋34来使锁定臂223挠曲并简单地解除卡合。因此,能够容易兼顾提高与阳连接器5的卡合强度、和使卡合容易解除,且扩大卡合突起52A的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肋34从一对滑动件主体31朝向内侧突出地设置,突出部225从锁定臂223的末端部朝向一对滑动件主体31的外侧突出地设置。由此,能够简单地设置肋34、突出部225。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滑动件3具有:一对臂32,其设在一对滑动件主体31间,一端部分别固定在一对滑动件主体31上,另一端部为自由端;以及连接器抵接部33,其设在一对臂32的另一端部,与阳连接器5抵接。由此,能够简单地设置连接器抵接部33。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解除部226插入在一对臂32间。并且,滑动件3被向进入方向Y11压入时,连接器抵接部33卡止解除部226上,从而解除连接器抵接部33的抵接。由此,解除部226与臂32能够不会干涉,能够简单地解除连接器抵接部33的抵接。

此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锁定臂223设有一对,但不限于此。锁定臂223也可以是1个。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作为一对分离壁,由在阴壳体22的隔壁部228滑动嵌合的滑动件主体31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 一对隔离壁,例如也考虑从板状的滑动件3向下侧突出地设置。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示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形态,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即,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