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C扁平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623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FFC扁平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能源ffc扁平线。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汽车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整车中的作用是将电气系统的电源信号或数据信号进行传递或交换,实现电气系统的功能及要求。由于汽车的使用环境苛刻,对线束的耐温、耐磨、耐油、抗干扰要求较高,汽车线束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圆形绝缘管聚氯乙烯内,线束组装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目前汽车功能在不断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汽车上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汽车线束需适应车辆多功能化和用户需求多样化,则车身布线庞大且加工组装工艺复杂,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车上占用空间也逐渐扩大;科技在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诞生,未来的汽车线束发展必然需要更加轻量化、模块化,从而更适用于新型能源汽车的内部线路网。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线路总成装置,[申请号:2016210700.0],包括接线板和电缆线,接线板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接线板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口,每个接线端口均与电路板电连接,接线板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接线板之间通过电缆线电连接。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结构复杂且无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电流要求的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线路简化且适用较广的ffc扁平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ffc扁平线包括线束本体,所述的线束本体内具有若干轴向延伸且横向间隔排列的多重导体组件,所有的线束本体上下分别具有绝缘膜,所述的多重导体组件的横截面积可变。通过增大多重导体组件的横截面积可以实现大电流的信号传输,且通过改变多重导体组件的横截面积可以实现不同规格大小的电流信号传输,适用性较强。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所述的多重导体组件由若干轴向延伸的导电单体横向组合而成,所述的导电单体的数量可增减。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当所述的导电单体数量增减时,线束本体的厚度相应增减,且当所述的导电单体减少时,减少的空间由绝缘膜的内容物填补。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所述的导电单体的横截面为扁形或圆形的一种,且同一多重导体组件内的导电单体之间接触导通。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同一多重导体组件内的导电单体的之间最大限度贴合聚拢。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所述的导电单体的横截面为扁形,同一多重导体组件中的导电单体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叠加。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所述的导电单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同一多重导体组件中具有一导电单体为圆心,同一多重导体组件中其他的导电单体周向分布在该处于圆心的导电单体周围。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所述的多重导体组件的端部延伸出绝缘膜的端部且裸露于绝缘膜外的部分与外接电路相连。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所述的多重导体组件的端部轴向可设置有补强板,所述的补强板固定于于绝缘膜的外壁上,所述的绝缘膜为热熔绝缘胶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ffc扁平线中,所述的线束本体的端部可衔接于相应的端子或连接器上且端子或连接器上的插孔与多重导体组件一一对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ffc扁平线的优点在于:将原本复杂的车内电气线路,简化成一条扁平主干线,并通过扁平分支线来将各个不同的电气模块之间桥接,可以简化整体的线路,通过增大多重导体组件的横截面积可以事先大电流的信号传输,且通过改变多重导体组件的横截面积可以事先不同规格大小的电流信号传输,适用性较强。针对汽车内各个不同电器的电流要求,可以增减导电单体的数量来达到改变其适用电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实施例一的a面截面图。

图4是图3中c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实施例二的a面截面图。

图6是图5中d的放大图。

图中,线束本体1、多重导体组件2、绝缘膜3、导电单体4、补强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ffc扁平线包括线束本体1,所述的线束本体1内具有若干轴向延伸且横向间隔排列的多重导体组件2,其中多重导体组件2均匀排列,间隔相等。每一股线束都可以进行电流的传递。所有的线束本体1上下分别具有绝缘膜3,所有的多重导体组件2之间相互绝缘不接触,电路之间互不干涉。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所述的多重导体组件2的横截面积可变。具体地,多重导体组件2由若干轴向延伸的导电单体4横向组合而成,所述的导电单体4的数量可增减。根据电阻性质公式为r=ρl/s,其中r为电阻大小,ρ为电阻率,l为长度,s为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因此当材质与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就是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大小,因此本实施例中增减导电单体4的数量即为改变多重导体组件2的电流方向横截面积,从而改变电阻大小。而相较于普通的软排线的单条导体,本实施例的多重导体组件2的横截面积更大,因此电阻更小,根据i=u/r的公式可知,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其他普通线径较小的导体,本导体可以实现较大电流的信号传输。而同理,针对汽车内部电器不同功率不同电流量的用电器,可以在加工时增减导电单体4的数量来实现控制导体的电阻大小,从而适应不同电器对于电流需求的电路连接。

具体来说,当所述的导电单体4数量增减时,线束本体1的厚度也相应增减,且当所述的导电单体4减少时,减少的空间由绝缘膜3的内容物填补。导电单体4的横截面为扁形或圆形的一种,扁形和圆形为最常见的两种加工导体的形状,而同一多重导体组件2内的导电单体4之间接触导通。从而保证同一多重导体组件2中的导电单体4可以相互通电形成单个导体,同一多重导体组件2内的导电单体4的之间最大限度贴合聚拢。从而保证了导通的稳定性,避免接触不良或空隙进入杂质等改变其电阻的因素存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导电单体4的横截面为扁形,同一多重导体组件2中的导电单体4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叠加。扁形为最常见的且最简单的加工形状,在实际使用时也更加便于计算其真实的电阻,且扁形导电单体4相互之间接触面积较大,较少电能损失,提高导电稳定性。

最为优选地,多重导体组件2的端部延伸出绝缘膜3的端部且裸露于绝缘膜3外的部分与外接电路相连。通过裸露于绝缘膜3外的部分可以连接端子或其他电路连接件,从而接入到电路当中进行导电。多重导体组件2的端部轴向可设置有补强板5,所述的补强板5固定于于绝缘膜3的外壁上,所述的绝缘膜3为热熔绝缘胶材料制成。补强板5可以大大增强其结构稳定性,避免端部在连接其他端子或电路连接件时收到弯折而损坏。线束本体1的端部可衔接于相应的端子或连接器上且端子或连接器上的插孔与多重导体组件2一一对应。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与实施例一相似,唯一的不同在于,导电单体4的横截面为圆形,同一多重导体组件2中具有一导电单体4为圆心,同一多重导体组件2中其他的导电单体4周向分布在该处于圆心的导电单体4周围。如图5-6所示,图中有7条导电单体4,将其中一条作为圆心,其他6条恰好围绕在圆心的周围且相互之间接触,形成较为稳定且相对而言最为收拢的六边形。以此类推,当横截面为圆形的导电单体4的数量为2时就是简单的相切;数量为3时形成一等边三角形;数量为4时形成菱形;总而言之,任何数量都应该保证在其所有的组合中选择最为收拢且贴合面积最大的组合方式,尽可能的保证通电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本ffc扁平线内部的多重导体组件2可以通过其组成的导电单体4的数量增减来实现同一尺寸扁平线的电阻大小,从而可以针对性的适应任何一种电器,本产品不仅仅可以用于汽车内的线路连接,也可以用于任何一种电器,特别针对于空间有限,需要简化线路节省空间;但不影响线路的畅通和稳定性的综合电路,例如生活中的电脑主机,芯片电路等一些集成较大的电路连接,本ffc扁平线比普通的单条导线更能够适应不同的电器和线路,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及空间利用率,且插接一目了然,避免复杂的线路和复杂缠绕的线缆电路,更便于线路的维修和检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线束本体1、多重导体组件2、绝缘膜3、导电单体4、补强板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