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尾料收集机构的打端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90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带有尾料收集机构的打端子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端子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尾料收集机构的打端子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电线通过冲压块21的冲压,将金属端子与电线挤压在一起,完成打端子的工序,电线在冲压前要对电线进行剥线处理,剥离后的线皮将随地散落,造成环境脏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尾料收集机构的打端子机,具有集中收集线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尾料收集机构的打端子机,包括机座与冲压块,机座设有剥线钳、驱动剥线钳滑移的动力组件、以及切线刀,所述机座设有将电线送入冲压块的冲压工位、剥线钳的剥线工位、切线刀的切线工位的送线组件,所述冲压块置于送线组件与切线刀之间;

所述送线组件包括挤压电线的传送辊组、驱动传送辊组正反转的动力源;

所述剥线钳的下端设有用于线皮滚动的导斜板,所述导斜板的下端设有向下倾斜的聚料斜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源正向驱动,送线组件将电线送到切线工位,电线被切线刀切断,然后动力源反向驱动,将电线带回到剥线工位,剥线钳剥除多余的线形成裸露的线端,然后冲压块下压,对裸露的电线进行端子冲压,将金属端子压合在电线上,然后,动力源将电线再次往前输送到切线刀位置,将电线切断,此时被压合好端子的电线与原来的长电线发生分离,剩余长电线在送线组件的反向驱动下往回输送,继续进行原来的剥线与压端子动作。

该设计利用送线组件的来回送线,将压好端子的电线切断,然后将长电线继续剥线与冲压压端,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工序,将打端子与断线在一个连续的工序中完成,加快了电线打端子的效率。

剥线钳的滑移作用在于,将多余的线皮与长电线发生脱离。

传送辊组的挤压作用力对电线具有定位夹持作用,使得电线难以发生自由的移动,当剥线钳剥线时,长电线本身不会发生移动,而剥落的线皮将会发生偏移。

线皮在从电线分离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导斜板上,沿着导斜板滑向下方的聚料斜板,采用斜板的目的在于具有在利用重力下,线皮会往下滚动想,对剥离的线皮具有良好的聚料效果,减少了线皮的散落布置,便于线皮的收集。

较佳的,所述导斜板置于所述切线刀的下方,所述聚料斜板上开设有筛孔,所述筛孔的下方滑移连接有聚料的抽屉,所述机座上固定有将线皮吹向导斜板的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于切线刀下方,可以将切断的电线在聚料斜板上进行收集,减少了电线的散乱布置,而此时,电线与线皮是混合的,筛孔的设置是将线皮落到下方的抽屉进行收集,而切断的电线在聚料斜板上滚动实现聚集。气管将线皮与电线驱动到导斜板。

较佳的,所述聚料斜板固定有挡条,所述挡条上滑移有将聚料斜板分开并用于隔挡线皮的滑条,所述滑条置筛孔与导斜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条与挡条将电线与线皮隔挡,工人在该位置,将电线横向摆放,便于电线向筛孔方向滚动,该人工步骤可以在电机聚集到一定数量时操作。

该设计的目的在于,电线在切断下落时,有可能端部朝下将晒孔堵塞,而且电线竖向卧在聚料斜板,电线将难以转动,而由于电线与线皮混合在一起又难以单独的将电线从聚料斜板上取出,故有了该设计。

较佳的,所述筛孔远离挡条的一侧固定隔离条,所述聚料斜板上放置有承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条的目的在于将滚下的电线聚集在一处,便于员工将电线放置到承接板上进行搬运。

较佳的,传送辊组包括上下设置的辊轮,两个辊轮设有环形的容线槽,所述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带连接的齿轮箱、齿轮箱设有驱动辊轮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线槽作用在于长电线的限位,防止长电线的偏移;容线槽的容纳空间减少了长电线因为过度挤压而发生形变;容线槽的设置增加了与长电线的接触面积,对长电线产生的摩擦力具有更佳优异的夹固效果。

伺服电机控制便于控制齿轮的正反转,而辊轮被齿轮驱动后两个辊轮的均为主动辊轮,对长电线具有更好的夹持作用,而且由于齿轮的啮合作用,两个辊轮难以发生松脱现象。

较佳的,所述齿轮箱固定有用于电线穿射的两个导向筒,两个所述的导向筒同轴设置且置于辊轮进出口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筒对产电线具有良好的导向与约束作用,由于送线组件将会把长电线往回送一次,长电线将发生往回的弯曲,导向筒的存在减少了长电线在辊轮位置发生弯曲,避免了弯曲的电线与辊轮缠绕的情况发生。

较佳的,动力组件包括驱动剥线钳的夹线气缸、固定于夹线气缸的滑座、用于滑座滑移的滑轨、固定于滑座的螺纹套、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的丝杠、驱动丝杠旋转的主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电机的旋转,驱动丝杆旋转,从而带动螺纹套与夹线气缸的移动的来回移动,及实现对剥线后利用剥线钳的移动将线皮剥离。滑轨的设置为精准的限制剥线钳的滑移轨迹,电线直径较小,剥线钳的剥线位置越精准,剥线的效果越优异。

较佳的,机座固定有驱动切线刀上下移动的切线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线气缸的便于切线刀来回移动,实现对电线的切断。

较佳的,所述机座固定有驱动冲压块上下冲压的冲压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压气缸的来回驱动冲压块,实现对电线端子的冲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打端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送线组件的连接关系;

图3是实施例中齿轮箱、伺服电机与辊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显示剥线钳、切线刀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剥线钳与滑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实施中抽屉处于拉开状态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中:

1、机座;11、压线辊;12、转盘;

21、冲压块;22、冲压气缸;

31、切线刀;32、切线气缸;

41、传送辊组;411、辊轮;412、容线槽;

421、伺服电机;422、齿轮;423、导向筒;

51、剥线钳;52、夹线气缸;521、滑座;522、滑轨;523、螺纹套;524、丝杆;525、主电机;

61、导斜板;62、聚料斜板;63、筛孔;64、抽屉;65、挡条;66、滑条;67、隔离条;68、承接板;69、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机座1,机座1为一块矩形的金属板,金属板的四角处焊接固定有四个支脚。

机座1的上避免固定有压线辊11,压线辊11共有5个且彼此上下交错排布,电线从线盘中拉出被压合在线个压线辊11之间,压线辊11具有将弯曲的电线矫直的效果。

如图2与图3所示,压线辊11的输线下工位,安装有送线组件,送线组件通过传送辊组41对夹持的电线进行来回输送;

送线组件包括安装在机座1的伺服电机421与齿轮箱,齿轮箱内通过轴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422,两个齿轮422相互啮合;一个固定齿轮422的轴上安装有带轮,伺服电机421上也安装有带轮,两个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并带动。

两个轴上均通过键连接安装有辊轮411,两个辊轮411上下设置布置并对电线进行夹持。在伺服电机421启动后,其正转,电线在辊轮411的带动向前输送;伺服电机421反转,电线在辊轮411的带动向后输送。

两个辊轮411上均开设有圆环形的容线槽412,两个容线槽412上下贴合,使得电线的上下弧面分别卡在上下布置的两个容线槽412内。

齿轮箱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焊机固定有两个导向筒423,两个导向筒423置于辊轮411的两侧,其导向筒423的轴线正好置于两个滚轮的切线上,且两个导向辊置于辊轮411的两侧;该设计的优点在于电线在进入辊轮411与离开辊轮411时,电线都与两个滚轮的共同切线相平行。

送线组件的输线下工位,安装有设有两个立板,两个立板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冲压气缸22,冲压气缸22下方的活塞杆通过焊接固定有冲压块21,可以看到冲压块21的下方具有一排金属端子,金属端子缠绕在上方的转盘12上,金属端子在电机的牵引下被拉动到冲压块21的下方进行冲压,而剥线后的电线置于金属端子与冲压块21之间,将冲压块21往下压,金属端子与裸露的电线将压合在一起,然后冲压块21往回升,电线即可移动。

而且在立板的右侧设有设有主电机525,主电机525用于剥线。

如图4所示,机座1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滑轨522,轨道为的截面T形,而轨道上滑移有滑座521,滑座521为金属块且将滑轨522的上端包裹,使得滑座521难以从滑轨522脱离。

滑轨522的右侧通过螺钉固定有螺纹套523,螺纹套523上穿射有螺纹连接的丝杆524,丝杆524转动将时螺纹套523沿着丝杆524发生轴向的来回移动。而丝杆524的两端套设在轴套上,而轴套通过焊接固定在机座1上,丝杆524可以在轴套的上自由的旋转。

丝杆524的右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电机525,主电机525带动丝杆524旋转,主电机525可以在PLC控制下自由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对滑座521的来回移动。

如图4与图5所示,滑座521上通过焊接固定有夹线气缸52,夹线气缸52固定有两个夹杆,夹线气缸52的通断气控制剥两个夹杆的夹合与分离,夹杆上焊接固定有剥线钳51,剥线钳51上开设有咬合齿,当两剥线钳51在夹线气缸52下端咬合时,可以将穿过立板的电线表皮咬合,此时,在丝杆524作用下剥线钳51朝右侧移动,将电线的表皮剥离。

而剥线钳51的输线前端设有切线气缸32,切线气缸32竖直的焊接固定在立板上,切线气缸32的下活塞杆处焊接固定有切线刀31,切线刀31的下端设有刀座,当电线伸出到切线刀31位置时,切线刀31向下移动将电线切断。

而当切线刀31上移后,腾出了空间供剥线钳51移动。

导斜板61的下方设有导斜板61,导斜板61焊接固定在机座1上,导斜板61的下端弯折有聚料斜板62,聚料斜板62在导斜板61的斜角上进一步的向下倾斜。聚料斜板62的面积大于导斜板61的面积,从剥线钳51剥落的线皮与切断的电线将通过导斜板61引导并落在在聚料斜板62上。

机座1上还固定有气管69,气管69朝向下方的导斜板61,当线皮掉落时,气管69的吹气将加速线皮与电线落在导斜板61板上。

工作原理,如图2与如图4所示,伺服电机421正转,电线在辊轮411的带动下朝前移动,然后切线刀31下移将电线切断,之后,剥线钳51朝电线的端部移动,夹线气缸52驱动,剥线钳51咬住电线,然后剥线钳51在丝杆524作用下离开并将线皮带走,此时,伺服电机421反转,露出金属端的电线移动到冲压块21下,冲压块21下压,电线与金属端子压合;

然后,伺服电机421正转,电线在辊轮411的带动下朝前移动,然后切线刀31下移将电线切断,重复之前的动作,实现对电线的切断、剥线、打端子。

如图6所示,聚料斜板62的上焊接固定有挡条65,挡条65的截面为三角状,挡条65上盖有滑条66,滑套为L形的角钢,滑套的底部与聚料斜板62的底部相互贴合。当滑条66朝丝杆524方向移移动后,滑条66与挡条65的将聚料斜板62分为两块,而在滑条66下方的聚料斜板62上开设有密布的筛孔63,筛孔63为圆形孔,筛孔63的直径为4mm。

滑条66与挡条65将电线与线皮隔挡,工人在该位置,将电线横向摆放,便于电线向筛孔63方向滚动,该人工步骤可以在电机聚集到一定数量时操作。

该设计的目的在于,电线在切断下落时,有可能端部朝下将晒孔堵塞,而且电线竖向卧在聚料斜板62,电线将难以转动,而由于电线与线皮混合在一起又难以单独的将电线从聚料斜板62上取出,故有了该设计。

而在筛孔63的下发那个焊接固定有隔离条67,隔离条67对电线进行隔挡于聚集,隔离条67的下方设有承接板68,承接板68放置在聚料斜板62上,隔离条67的目的在于将滚下的电线聚集在一处,便于员工将电线放置到承接板68上进行搬运。

聚料斜板62斜板的下方固定有两块L形的角钢,两个角钢形成滑道,滑道内滑移有抽屉64,抽屉64置于筛孔63的下方,对筛孔63中落下的线皮进行收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