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200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轴连接器生产设备,特别的,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主要在射频同轴馈线系统中作为连接元件连接相邻两根同轴射频传输线,参见图1,射频同轴连接器一般包括壳体8、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卡簧84与螺套85、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插针81、设置在插针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接触头82与绝缘子83,随着通信与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用户实际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种类随之频繁变动,结构上存在很大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部分射频同轴连接器不设置壳体8、卡簧84、螺套85、插针81、接触头82与绝缘子83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配件,以及某种或某几种配件结构的局部差异等)。

现阶段,针对不同结构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装配大多采用小型手动铆压工具手工完成,一方面,由于操作人员技能熟练程度不一、工作过程中体能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装配过程中所施的力度也会存在变化,进一步影响了产品的装配精度,且工作效率也较难保证;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种类与结构的频繁变动,进一步限制了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提升,出品质量较难保证。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方案,在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结构的同时,还能尽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壳体上料机组1、卡簧装配机组2、插针绝缘子组件装配机组3、接触头装配机组4与螺套装配机组5,所述壳体上料机组包括机台一10及设置在机台一上的壳体上料机构11与机器人一12,所述卡簧装配机组包括机台二20及设置在机台二上的卡簧分料机构21、卡簧铆压机22与机器人二23,所述插针绝缘子组件装配机组包括机台三30及设置在机台三上的插针分料机构31、绝缘子分料机构32、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33及机器人三34,所述接触头装配机组包括机台四40及设置在机台四上的接触头分料机构41、接触头铆压 机43与机器人四44,所述螺套装配机组包括机台五50及设置在机台五上的螺套上料机构51、螺套铆压机52与机器人五53;

所述卡簧铆压机22、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33、接触头铆压机43与螺套铆压机52分别设置在各自机台靠近前一机台的位置,以分别便于机器人一、机器人二、机器人三、与机器人四将各自机台铆压机上的配件或半成品转送至后一机台的铆压机。

具体的,所述机器人一用于将上料机构送出的壳体转运至卡簧铆压机的承压底座上,所述机器人二、机器人三、机器人四与机器人五均用于将各自对应的机组上的分料机构送出的配件送至各自对应的机组上的铆压机(包括卡簧铆压机、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接触头铆压机与螺套铆压机)的承压底座上,以供铆压机将该配件与承压底座上承载的由前一台机组的机器人送来的前次半成品装配在一起而构成当次半成品,或不装配该机组对应的配件直接构成当次半成品并转入后一台机组对应的承压底座上,作为后一台机组的前次半成品,其中机器人五对应的当次半成品即为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还包括相邻设置在螺套装配机组5之后的检测下料机组6,所述检测下料机组包括机台六60及设置在机台六上的绝缘耐压检测机构61、成品尺寸检测机构62、成品下料机构63与机器人六64,所述机器人五53还用于从螺套铆压机52的承压底座抓取成品送入绝缘耐压检测机构进行绝缘耐压性能检测,所述机器人六64用于抓取绝缘耐压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合格成品转送入成品尺寸检测机构62进行尺寸检测,再将成品尺寸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合格成品转送至成品下料机构63。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下料机组6还包括设置在机台六60上的不合格品收集装置65,所述机器人六64还用于将绝缘耐压检测机构和成品尺寸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不合格品转送至不合格品收集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料机构、螺套上料机构及成品下料机构均包括安装座7、萃盘71、导轨72与无杆气缸73,所述导轨72与无杆气缸73均固定在安装座上,导轨与无杆气缸活塞运动方向平行,所述萃盘上设置有与无杆气缸活塞形成磁耦合的磁环711,所述萃盘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轨72滑动匹配的滑槽,萃盘可跟随无杆气缸活塞的带动下沿导轨来回滑动,所述萃盘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单个配件而方便机器人抓取或放置的若干个定位格712,各定位格成阵列式分布在萃盘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还于萃盘的滑动行程末端设置有限位开关74,限位开关用于直接或间接控制无杆气缸的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机台一上的壳体上料机构、机台五上的螺套上料机构及机台六上的 成品下料机构均为两组,当机器人对其中一个萃盘进行抓取或放置操作时,操作人员可对另一个萃盘进行放置或抓取操作,操作完成后机器人与操作人员交换萃盘重复相同的操作,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卡簧铆压机、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接触头铆压机与螺套铆压机的承压底座上分别可拆卸的固定设置有与各承压底座所承载的当次半成品下部表面匹配的定位治具100。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一、机器人二、机器人三、机器人四、机器人五与机器人六用于取放半成品或成品的动作终端9均包括吸盘91与可开合而适应不同尺寸或结构产品的夹爪92。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设置了可装配全套配件所需的全套机构,通过五个或六个机器人将第一个配件从第一台机台转运至最后一台机台,并在转运过程中装配其他所需的配件,各铆压动作由铆压机通过其动力装置完成,可通过动力装置提供稳定的铆压压力,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均衡性,另外,由于铆压动作是在铆压机上执行的,铆压机的的承压底座位置是固定的,相比于现有市面上常见的移动式的运输线,其半成品一般由运输线输送,装配动作由机器人完成,即便在装配时该运输线是静止的,也较难保证每次的半成品的停止位置都严格一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配件装配精度会更高。

本实用新型中,当产品某一种配件不需要时,只需该配件所对应的铆压机驱动装置关闭不执行铆压动作以及将相应的分料机构或上料机构停止即可,无需改动机器人的设置,简化了装配生产线的管控流程,可适应配件种类变化频繁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产品,兼容性好;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生产线中各机器人所需完成的动作基本相同,均为将本机台分料机构送出的配件放至本机台的铆压机构承压底座上,以及将本机台的半成品运送至后一机台,便于对机器人进行控制,进一步简化装配生产线的管控流程,且各机组与机器人可分别同时工作,装配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生产线中,各铆压机的承压底座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定位治具,方便根据不同的配件结构更换不同的治具,进一步提高了本装配生产线的兼容性,各铆压机除治具外的主体部分可采用相同的结构,简化了铆压机及整个装配生产线的维护与管控流程。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某种结构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壳体上料机构、螺套上料机构及成品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铆压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机器人一~机器人六动作终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8-壳体,84-卡簧,85-螺套,81-插针,82-接触头,83-绝缘子;

图2~图5中:1-壳体上料机组,10-机台一,11-壳体上料机构,12-机器人一,2-卡簧装配机组,20-机台二,21-卡簧分料机构,22-卡簧铆压机,221-承压底座二,23-机器人二,3-插针绝缘子组件装配机组,30-机台三,31-插针分料机构,32-绝缘子分料机构,33-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331-承压底座三,34-机器人三,4-接触头装配机组,40-机台四,41-接触头分料机构,42-接触头涨口铆压机构,43-接触头铆压机,431-承压底座四,44-机器人四,5-螺套装配机组,50-机台五,51-螺套上料机构,52-螺套铆压机,521-承压底座五,53-机器人五,6-检测下料机组,60-机台六,61-绝缘耐压检测机构,62-成品尺寸检测机构,63-成品下料机构,64-机器人六,65-不合格品收集装置,7-安装座,71-萃盘,711-磁环,712-定位格,72-导轨,73-无杆气缸,74-限位开关,9-动作终端,91-吸盘,92-夹爪,100-定位治具,101-铆压机压头,102-前次半成品,103-驱动装置,104-当次半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2~图5的射频同轴连接器装配生产线,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壳体上料机组1、卡簧装配机组2、插针绝缘子组件装配机组3、接触头装配机组4、螺套装配机组5与检测下料机组6,壳体上料机组1包括机台一10及设置在机台一上的壳体上料机构11与机器人一12,卡簧装配机组2包括机台二20及设置在机台二上的卡簧分料机构21、卡簧铆压机22与机器人二23,插针绝缘子组件装配机组3包括机台三30及设置在机台三上的插针分料机构31、绝缘子分料机构32、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33及机器人三34,接触头装配机组4包括机台四40及设置在机台四上的接触头分料机构41、接触头涨口铆压机构42、接触头铆压机43与机器人四44,螺套装配机组包括机台五50及设置在机台五上的螺套上 料机构51、螺套铆压机52与机器人五53;检测下料机组6包括机台六60及设置在机台六上的绝缘耐压检测机构61、成品尺寸检测机构62、成品下料机构63、机器人六64与不合格品收集装置65。

本实施例所选取的待装配产品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了全套配件(壳体8、卡簧84、螺套85、插针81、接触头82与绝缘子83)。

本实施例的装配生产线中:机器人一12用于抓取壳体上料机构11上的壳体放入卡簧铆压机22的承压底座二221上,机器人二23用于抓取卡簧分料机构21送出的卡簧送至承载有壳体的承压底座二221上,卡簧铆压机22用于将卡簧铆压到壳体上,机器人二23还用于从承压底座二抓取装配好卡簧的壳体送至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33的承压底座三331上,机器人三34用于抓取插针分料机构送出的插针转运并装入绝缘子分料机构送出的绝缘子中而构成插针绝缘子组件,再抓取插针绝缘子组件送到承载有带卡簧的壳体的承压底座三331上,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33用于将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到壳体内,机器人三34还用于抓取装配好插针绝缘子组件的壳体送至接触头铆压机43的承压底座四431上,机器人四44用于抓取接触头分料机构送出的接触头送至接触头涨口铆压机构42中进行涨口,再抓取完成涨口的接触头送至承载有装配好插针绝缘子组件的壳体的承压底座四431上,接触头铆压机43用于将完成涨口的接触头铆压到壳体内,机器人四44还用于抓取装配好接触头的壳体送入螺套铆压机52的承压底座五521上,机器人五53用于抓取螺套上料机构51上的螺套送入承载有装配好接触头的壳体的承压底座五521上,螺套铆压机52用于将螺套铆压到壳体上;机器人五53还用于从螺套铆压机52的承压底座五521抓取成品送入绝缘耐压检测机构进行绝缘耐压性能检测,机器人六64用于抓取绝缘耐压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合格成品转送入成品尺寸检测机构62进行尺寸检测,再将成品尺寸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合格成品转送至成品下料机构63;机器人六64还用于将绝缘耐压检测机构和成品尺寸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不合格品转送至不合格品收集装置65中。

当产品某一种配件不需要时,只需该配件所对应的铆压机的驱动装置关闭而不执行铆压动作,相应的分料机构或上料机构也无需开启,该配件所对应的机器人的夹取动作为空动作,机器人的动作无需更改,控制简便,兼容性好。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壳体上料机构、螺套上料机构及成品下料机构均包括安装座7、萃盘71、导轨72与无杆气缸73,导轨72与无杆气缸73均固定在安装座上,导轨与无杆气缸活塞运动方向平行,萃盘上设置有与无杆气缸活塞形成磁耦合的磁环711,萃盘上还设置有与导轨72滑动匹配的滑槽,萃盘可跟随无杆气缸活塞的带动下沿导轨来回滑 动,萃盘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单个配件而方便机器人抓取或放置的若干个定位格712,各定位格成方形阵列分布在萃盘顶面上。

安装座上还于萃盘的滑动行程末端设置有限位开关74,限位开关可直接电性连接到无杆气缸的控制电路上,或通过继电器间接连接到无杆气缸的控制电路上,从而控制无杆气缸的开启与关闭,限位开关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用于使萃盘保持在固定的位置而方便机器人抓取萃盘中的配件。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机台一上的壳体上料机构、机台五上的螺套上料机构及机台六上的成品下料机构均为对齐设置的两组,当机器人对其中一个萃盘进行抓取或放置操作时,操作人员可对另一个萃盘进行放置或抓取操作,操作完成后机器人与操作人员交换萃盘重复相同的操作,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机器人与操作人员各自操作的萃盘最好位于导轨的不同端,以防止机器人与操作人员相互干涉。

参见图4,卡簧铆压机、插针绝缘子组件铆压机、接触头铆压机与螺套铆压机的承压底座上分别可拆卸的固定设置有与各承压底座所承载的当次半成品102下部表面匹配的定位治具100,定位治具可使当次半成品的中心与铆压机压头101的轴心线重合,参见图5,当机器人的动作终端将所需装配的配件转运放置于上一机台转运过来的前次半成品102上,铆压机的驱动装置103带动压头101下压将配件铆压到位,构成当次半成品104,机器人再将当次半成品转运至下一机台。

参见图5,机器人一、机器人二、机器人三、机器人四、机器人五与机器人六用于取放半成品或成品的动作终端9包括吸盘91与可开合而适应不同尺寸或结构产品的夹爪92。当配件较小,夹爪92无法夹取时,可通过吸盘吸取。

本实施例中,机器人一、机器人二与机器人五均为商购的四轴机器人,机器人三、机器人四与机器人六均为商购的六轴机器人,卡簧分料机构、插针分料机构、绝缘子分料机构与接触头分料机构均为商购的振动分料机,由于是成熟的现有产品,因此机器人与分料机构的结构和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未作详细描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