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缆出口区域垫圈的连接器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32975阅读:来源:国知局
尽管仰角轴线192在与图2中显示为在与重力平行的竖直方向上延伸,但是应当理解,轴线191-193不需相对重力呈任何特定方位。
[0020]壳体106由第一外壳141和第二外壳142限定。第一和第二外壳141、142在接缝148处配合以形成组装后的壳体106。内部腔体118(图1中示出)形成在配合的第一和第二外壳141、142之间。在所不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41设置在第二外壳142上方。如此处所使用的,第一外壳141可被称为“上外壳” 141,第二外壳142可被称为“下外壳” 142。如“上”、“下”、“顶部”、“底部”、“左”或“右”的相对或空间术语仅用于区分所标记的元件,而非必须在电气系统100(图1中示出)或在电气系统100的周围环境中具有特定的位置或方位。第一和第二外壳141、142可通过将外壳141、142沿仰角轴线192相对移动到一起来配合。接缝148可形成在下外壳142的顶壁150和上外壳141的底壁152之间。随着外壳141、142配合,顶壁150在接缝148处接合底壁152。
[0021]上外壳141在配合端154和电缆端156之间延伸。上外壳141包括从中间壁164延伸至电缆端156的电缆出口段162。电缆出口段162平行于纵向轴线193延伸。下外壳142同样在配合端158与电缆端160之间延伸。下外壳142包括从中间壁168延伸至电缆端160的电缆出口段166。电缆出口段166平行于纵向轴线193延伸。随着上下外壳141、142相配合,上外壳141的配合端154与下外壳142的配合端158对齐,并且电缆端156与电缆端160对齐,以形成壳体106。上外壳141的电缆出口段162与下外壳142的电缆出口段166对齐,以限定壳体106的电缆出口区域126 (图1中示出)。
[0022]电缆出口段162、166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横向(沿横向轴线191)间隔开的左边缘170和右边缘172。下外壳142的顶壁150可沿着位于下外壳142的左右边缘170、172中每一个处或附近的电缆出口段166延伸。类似的,上外壳141的底壁152可沿位于上外壳141左右边缘170、172中每一个处或附近的电缆出口段162延伸。每个电缆出口段162、166包括在左边缘170和右边缘172之间延伸的内表面174。例如,下外壳142的内表面174可在位于左边缘170处或附近的顶壁150以及位于右边缘172处或附近的顶壁150之间延伸。上外壳141的内表面174可在位于左边缘170处或附近的底壁152以及位于右边缘172处或附近的底壁152之间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表面174为弧形。例如,每个内表面174可相对于相应电缆出口段162或166的边缘170、172为凹形,从而内表面174从边缘170、172向外成弓形。当壳体141、142组装到一起时,电缆出口段162、166的内表面174组合以限定在电缆端116(图1)和内部腔体118(图1)之间延伸的通道128的内表面146(图1中示出)。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电缆出口段162、166的内表面174不为弧形,而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线性的壁,从而形成V形、盒状等等。上下外壳141、142可由一个或多个导电材料、如金属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41、142通过模制工艺、如模铸形成。
[0023]连接器模块102具有至少包括电缆108和围绕电缆108的垫圈144的电缆组件176。电缆108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导体124、至少一个绝缘层178、至少一个导电屏蔽层、以及外护套134。该至少一个绝缘层178围绕该至少一个内部导体124,该至少一个屏蔽层围绕该至少一个绝缘层178,外护套134围绕该至少一个屏蔽层。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缆108包括内屏蔽层180和包围内屏蔽层180的外屏蔽层182。电缆108沿电缆轴线184延伸。电缆轴线184可平行于纵向轴线193。
[0024]该至少一个内部导体124提供了用于电信号的通过电缆108的信号路径。在所示实施例中,电缆108包括四个内部导体124。内部导体124可由例如铜或银的金属构成。可选的,内部导体124可被组成两组两根导体124并被构造为传递差分信号。每根内部导体124单独地由第一绝缘层178A环绕。可选地,绝缘层178A可被包围并封闭在图2所示两个第二绝缘层178B中的一个内。绝缘层178A、178B可由例如塑料的介电材料形成,来为内部导体124提供电气绝缘和保护。导电屏蔽层180、182为通过内部导体124传播的信号提供电气屏蔽。内屏蔽层180可以是由金属箔形成的箔层。外屏蔽层182可以是类似于编织层132(图1中示出)的编织层。如在此使用的,内屏蔽层180被称为箔层180,外屏蔽层182被称为编织层182。编织层182可包括织成或编成包围箔层180的层的金属绞合线。编织层182的端部186为凹形并被拉伸到扩展状态用于定位为围绕壳体106的电缆出口区域126(图1中示出)。外护套134可由例如塑料或橡胶的介电材料形成以提供电绝缘、刚性、以及保护电缆108的内层不受外力影响。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被接收在由电缆出口段162、166限定的壳体106的通道128 (图1中示出)内的电缆108的通道段140不包括外屏蔽层182(例如,编织层182)或外护套134。如图2所示,导电内屏蔽层180 (如,箔层180)的裸露部分143在电缆108的端部122处或附近裸露于护套134和编织层182之外。电缆108的通道段140的外周由裸露部分143中的箔层180所限定。这样,垫圈144围绕并接合通道段140的箔层180。编织层182和外护套134不进入壳体106。在替代实施例中,编织层182单独或编织层182与外护套134 二者一起作为电缆108通道段140的部分而进入壳体106。例如,编织层182可沿通道段140留在箔层180外,并且垫圈144缠绕并接合编织层182。
[0026]垫圈144在第一端188和相反的第二端190之间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垫圈144具有管状形状,其限定出在第一和第二端188、190之间延伸的通路194。垫圈144可至少朝向通路194径向向内可压缩。例如,在至少部分朝着通路194的方向上施加给垫圈144外表面196的力可能使得垫圈144在受力点向内偏转。垫圈144可具有圆形或椭圆形(例如,卵形)截面。在替代实施例中,垫圈144可以是实心的,没有限定通路,但仍然可被径向向内压缩。
[002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垫圈144围绕电缆108的通道段140螺旋地缠绕。例如,垫圈144绕通道段140弯曲并同时沿电缆轴线184纵向延伸,从而第一端188与第二端190轴向间隔开。垫圈144接合限定通道段140外周的箔层180的裸露部分143。电缆108的通道段140不需具有圆形的截面。但是,假设例如通道段140具有圆形的截面,则垫圈144可以以恒定的半径绕通道段140弯曲,从而形成圆柱螺旋。
[0028]垫圈144完全缠绕通道段140的外周以形成环198。垫圈144可包括至少一个环198。在一些实施例中,垫圈144包括至少两个环198。所示实施例中,垫圈144包括三个环198A,198B和198C。当垫圈144的一部分延伸到邻近在通道段140的相同圆周位置处的垫圈144的另一部分时,限定了每个环198。如图2中所示,三个环198A-C在通道段140的上圆周位置200(相对于俯仰轴192的“上”)处彼此相邻延伸。每个环198缠绕并接合电缆108的箔层180。例如,由于垫圈144螺旋缠绕并沿电缆轴线184延伸,每个环198在沿电缆轴线184的不同轴向位置处接合箔层180。
[0029]可选的,每个环198的外表面196可邻接相邻环198的外表面196。替代地,相邻环198可由间距或空隙202间隔开。例如,尽管环198可在装入壳体106之前作为电缆组件176的一部分分隔开来,但是一旦垫圈144被上下外壳141、142的配合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