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以及电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16572阅读:来源:国知局
4位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侦U。并且,线圈22的卷绕方向以及线圈24的卷绕方向是相同的,并且若从线圈24朝线圈22观察(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观察),相对于输入信号S2是顺时针方向。即,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观察,线圈12、线圈14、线圈22、线圈24相对输入信号S1、S2都是顺时针方向。而且,线圈22的一端与输入端子32连接,另一端与输出端子43连接。线圈24的一端与输出端子44连接,另一端与接地端子45连接。
[0060]在以上那样地构成的电子部件IA中,通过输入信号SI,在平衡器10的线圈12、14内产生朝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磁通量BI。而且,磁通量BI从线圈12的一个端面暂时出去,进行U形转弯,并朝向线圈12的另一个端面。在该路径中,磁通量BI朝向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通过平衡器20的线圈内。另外,通过输入信号S2,在平衡器20的线圈22、24内产生朝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磁通量B2。而且,磁通量B2从线圈22的一个端面暂时出去进行U形转弯,并朝向线圈22的另一个端面。在该路径中,磁通量B2朝向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通过平衡器10的线圈内。因此,在电子部件IA中,因输入信号SI产生的磁通量BI与因输入信号S2产生的磁通量B2对置并相互抵消。作为结果,未对输入信号S1、S2产生较大的阻抗,输入信号S1、S2顺利地通过线圈12、22。
[0061]另一方面,在与输入信号SI大致逆相位的信号S5从线圈12的输出端子40进入的情况下,由此产生的磁通量B5与磁通量BI逆向。即,如图9所示,磁通量B5是在平衡器10的线圈12、14内朝向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磁通量。而且,在磁通量B5从线圈12的另一个端面暂时出去进行U形转弯而朝向线圈12的一个端面的路径中,磁通量B5朝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通过平衡器20的线圈内。此时,因为由信号S5产生的磁通量B5与由输入信号S2产生的磁通量B2成为相同的方向的磁通量,所以彼此增强。作为其结果,对信号S5产生较大的阻抗,信号S5不能够顺利地通过线圈12。即便在与输入信号S2大致逆相位的信号从线圈22的输出端子43进入的情况下,因同样的原理,信号也不能够通过线圈22。
[0062]另外,在与输入信号SI大致同相位的信号从线圈12的输出端子40进入的情况下,由于平衡器10作为共模扼流线圈发挥功能,所以由此产生的磁通量不能够顺利地通过线圈
12。即便在与输入信号S2大致同相位的信号从线圈22的输出端子43进入的情况下,因同样的原理,信号不能够通过线圈22。根据以上,在电子部件I中,抑制从一个不平衡平衡转换器的平衡输出端子侧进入的信号向另一个不平衡变换器的输出侧的环回。作为结果,在电子部件IA中,与电子部件I同样地,能够较少部件件数并实现小型化。
[0063]此外,线圈14与线圈24电磁耦合,即便在线圈14与线圈24之间,利用上述那样的体制,也抑制了信号的环回。即,电子部件IA中的、线圈14以及线圈24也有助于取得隔离的功會K。
[0064](第二变形例参照图10、图11)
[0065]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IB与电子部件I的不同点在于平衡器10以及平衡器20所包含的线圈的个数以及它们的构成。电子部件IB中的其他的构成与电子部件I相同。因此,平衡器10以及平衡器20所含有的线圈的个数以及它们的构成以外的说明如在电子部件I的说明那样。
[0066]如图10所示,电子部件IB的平衡器10在线圈12(第一线圈)与输出端子40之间具有与线圈12串联连接的线圈16(第五线圈)。并且,在线圈14(第三线圈)与输出端子41之间,具有与线圈14串联连接的线圈18(第六线圈)。线圈16、18以相互的中心轴大致一致的方式重叠。而且,线圈16的卷绕方向与线圈18的卷绕方向是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若从线圈16朝向线圈18的方向观察,则该卷绕方向相对于输入信号SI是顺时针方向。
[0067]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电子部件IB的平衡器10中,从输入端子30输入的不平衡的输入信号SI通过线圈12以及线圈16,并从输出端子40输出。此时,由于互感,在线圈14以及线圈18产生与输入信号SI逆相位的信号S3,并从输出端子41输出。即,从输入端子30输入的不平衡的输入信号SI从输出端子40、41输出作为平衡信号。
[0068]另外,如图10所示,电子部件IB的平衡器20在线圈22(第二线圈)与输出端子43之间具有与线圈22串联连接的线圈26(第七线圈)。并且,在线圈24(第四线圈)与输出端子44之间具有与线圈24串联连接的线圈28(第八线圈)。线圈26、28以相互的中心轴大致一致的方式重叠。而且,线圈26的卷绕方向与线圈28的卷绕方向是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若自从线圈28朝向线圈26的方向观察,则该卷绕方向相对于输入信号S2是逆时针方向。
[0069]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电子部件IB的平衡器20中,从输入端子32输入的不平衡的输入信号S2通过线圈22以及线圈26,并从输出端子43输出。此时,由于互感,在线圈24以及线圈28产生与输入信号S2逆相位的信号S4,并从输出端子44输出。即,从输入端子30输入的不平衡的输入信号S2从输出端子43、44输出作为平衡信号。
[0070]然而,在电子部件IB中,与电子部件I同样地,平衡器10的线圈12、14与平衡器20的线圈22、24以电磁耦合的方式配置。并且,在电子部件IB中,平衡器10的线圈16、18与平衡器20的线圈26、28以电磁耦合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平衡器10的线圈18与平衡器20的线圈28以相互的中心轴大致一致的方式重叠。另外,线圈18的卷绕方向与线圈28的卷绕方向逆向。于是,因互感在线圈14产生的、由对线圈18输入的信号S3产生的磁通量B3与因互感在线圈24产生的、由对线圈28输入的信号S4产生的磁通量B4对置,并相互抵消。作为结果,对信号S3、S4未产生阻抗,信号S3、S4顺利地通过线圈18、28。
[0071]另一方面,在与信号S3大致逆相位的信号S8从线圈18的输出端子41进入的情况下,由此产生的磁通量B7与磁通量B3逆向。因此,图11所示,因为由信号S4在线圈28产生的磁通量B4与磁通量B7成为相同方向的磁通量,所以相互增强。作为其结果,对信号S8产生阻抗,信号S8不能够顺利地通过线圈18。即便在与信号S4大致逆相位的信号从线圈28的输出端子44进入的情况下,因同样的原理,信号不能够顺利地通过线圈28。
[0072]另外,在与信号S3大致同相位的信号从线圈18的输出端子41进入的情况下,由于平衡器10作为共模扼流线圈发挥功能,所以由此产生的磁通量不能够顺利地通过线圈18。即便在与信号S4大致同相位的信号从线圈28的输出端子44进入的情况下,因同样的原理,信号不能够通过线圈28。根据以上,在电子部件IB中,抑制从一个不平衡平衡转换器的平衡输出端子侧进入的信号向另一个不平衡变换器的输出侧环回。
[0073]在电子部件IB中,与电子部件I比较,隔离特性更出色。具体而言,在电子部件I中,由于线圈12以及线圈22间的距离比线圈14以及线圈24间的距离近,在线圈12以及线圈22间的电磁耦合与在线圈14以及线圈24间的电磁耦合产生差异。由此,如图7所示的仿真结果那样,在电子部件I中,在隔离特性S30与隔离特性41之间产生了差异。
[0074]在电子部件IB中,如图10所示,与线圈14连接的线圈18和与线圈24连接的线圈28的距离比与线圈12连接的线圈16和与线圈22连接的线圈26的距离小。因此,线圈18与线圈28的电磁耦合比线圈16与线圈26的电磁耦合强。另外,线圈12与线圈22的电磁耦合比线圈14与线圈24的电磁耦合强。由此,在电子部件IB中,与电子部件I比较,能够得到平衡性更好的隔呙特性。
[0075]此处,本申请的发明者为了确认电子部件IB具有的平衡性较好的隔离特性,使用相当于电子部件IB的第三模块,来进行仿真。
[0076]在仿真中,测量如图12所示的、从输出端子40进入线圈16并且经由线圈12、环回至线圈22并达到线圈26的输出端子43的信号S9的衰减比(隔离特性)。具体而言,测量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