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外部的电压调整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005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外部的电压调整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调整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一集成电路芯片与一外部电压源之间的电压调整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同一集成电路芯片中已经可整合有许多不同功能的电路,然而由于各个电路所需要的工作电压可能不同,因此如图1所示的电压调整电路架构便被发展出来,其中一外部电压源11提供一固定电压至一双极性接面晶体管12的发射极,而在集成电路芯片10内部的电源控制机制便可通过对连接到该双极性接面晶体管12基极端的控制接脚100上所流过电流信号大小的控制,进而调整该双极性接面晶体管12的集电极端所输出一电压信号的大小,而该电压信号再由第一电源输入接脚101与缓冲电容121输入至集成电路芯片10中以供其使用。于是,利用同一个外部电压源11与另一个双极性接面晶体管13的设置,再通过另一控制接脚102的控制,便可再产生另一电平的电压信号而由第二电源输入接脚103与缓冲电容131输入至集成电路芯片10中供其使用。
上述的电路设计对于需要不同工作电压的集成电路芯片而言是相当便利的设计。但上述现有技术的电路有两个缺陷第一,当外部电压源为3至5伏特,而电源输入接脚所需的电压为1至3伏特时,该控制接脚上所流过电流信号约在数十毫安(mA)至数百毫安之间,因此该集成电路芯片的控制接脚需要占用多个接线垫才能对应其电流量,因此特别浪费芯片的面积。第二,当双极性接面晶体管12、13的集电极不小心产生短路时,将导致双极性接面晶体管12、13上有大量电流流过而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外部的电压调整电路,其中的集成电路芯片控制接脚不需要占用多个接线垫便能对应其电流量,有效达到节省芯片面积的功效。另外,电连接在该第一晶体管基极与该第二晶体管发射极间的限流电阻可在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产生短路时,有效限制流经其上的电流大小,这样将可导致第一晶体管上不会有大量电流流过而产生烧毁的现象,以有效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方案一,一种应用在一集成电路芯片与一外部电压源之间,该集成电路芯片至少具有一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与一电源输入接脚,该电压调整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其发射极电连接至该外部电压源,而其集电极则电连接至该电源输入接脚;以及一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电连接至接地点,其基极电连接至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而其发射极则电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上流过电流大小的控制,便可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
如上所述的可快速暖机的光源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还包含一限流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该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之间。
如上所述的可快速暖机的光源装置,其中,所述的晶体管为双极性接面晶体管。
如上所述的可快速暖机的光源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还包含一缓冲电容,该缓冲电容电连接在该电源输入接脚与接地点之间,用来稳定该电源输入接脚上的电压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提供方案二,即一种电压调整电路,应用在一集成电路芯片与一外部电压源之间,该集成电路芯片至少具有一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与一电源输入接脚,该电压调整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其源极电连接至该外部电压源,而其漏极则电连接至该电源输入接脚;以及一第二晶体管,其漏极电连接至接地点,其栅极电连接至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而其源极则电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输出电压大小的控制,便可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
在上所述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还包含一限流电阻,电连接在该外部电压源与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之间,而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输出电压大小的控制,便可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
在上所述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的晶体管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在上所述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还包含一缓冲电容,该缓冲电容电连接在该电源输入接脚与接地点之间,用来稳定该电源输入接脚上的电压值。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压调整电路架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调整电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调整电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调整电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其中该集成电路芯片20至少具有一电压调整控制接脚201与一电源输入接脚202,而第一晶体管21的发射极电连接至该外部电压源Vin,而其集电极则电连接至该电源输入接脚202与一缓冲电容211,该缓冲电容211用来稳定该电源输入接脚202上的输入电压。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增设一第二晶体管22,第二晶体管22的集电极电连接至接地点,而其基极则电连接至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201,用来调控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再增设一限流电阻23,用来控制电流大小以防止烧毁或短路,限流电阻23电连接在该第一晶体管21的基极与该第二晶体管22的发射极之间。
这样,该集成电路芯片20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201上流过的电流大小,便可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而根据第一晶体管21与第二晶体管22的电流增益β1与β2的推算,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201流过的电流I=Ib/(1+β2),而Ib=Ic/β1,因此I=Ic/(β1(1+β2)),其中Ib则为第二晶体管22的基极电流,而Ic为第一晶体管21的集电极电流,这样将使电压调整控制接脚201流过电流I的大小缩小到约为数十微安培的等级,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集成电路芯片20的控制接脚不需要占用多个接线垫便能对应其电流量,有效达成节省芯片面积的功效。
另外,电连接在该第一晶体管21基极与该第二晶体管22发射极间的限流电阻23(电阻值为R)则可在第一晶体管21的集电极端产生短路时,有效限制流经其上的电流Ic大小,因为Ic=Ib/β1,而Ib=(Vin-Vq1be-Vq2ce)/R,其中Vq1be与Vq2ce分别为第一晶体管21的基发射极电压差与该第二晶体管22的集发射极电压差,这样将可导致第一晶体管21上不会有大量电流流过而产生烧毁的现象,进而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上述晶体管以双极性接面晶体管来完成,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可知道,上述晶体管也可用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来完成,或甚至是使用任何具有开关/整流功能的电子组件来完成。如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调整电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其中该集成电路芯片30至少具有一电压调整控制接脚301与一电源输入接脚302,而第一晶体管31的源极电连接至该外部电压源Vin,而其漏极电连接至该电源输入接脚302与一缓冲电容311,缓冲电容311用来稳定该电源输入接脚302上的输入电压。第二晶体管32的漏极电连接至接地点,而其栅极则电连接至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301,其源极则电连接至第一晶体管31的栅极。至于限流电阻33(可选择要或不要)则电连接在该外部电压源Vin与该第二晶体管32的源极之间。这样,该集成电路芯片30也可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301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而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在此,限流电阻33之所以要直接电连接到外部电压源Vin,而不是像前一个实施例先电性连接到第一晶体管31再间接电性连接到外部电压源Vin,是由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是使用电压来控制,本身的电流已经不大,若再用限流电阻33来连接第一晶体管31与第二晶体管32,第二晶体管32将无法接收到足够确保正常运作的电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节省芯片面积与避免晶体管烧毁的功效,进而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范围内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压调整电路,应用在一集成电路芯片与一外部电压源之间,该集成电路芯片至少具有一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与一电源输入接脚,其特征在于该电压调整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其发射极电连接至该外部电压源,而其集电极则电连接至该电源输入接脚;以及一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电连接至接地点,其基极电连接至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而其发射极则电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上流过电流大小的控制,便可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还包含一限流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该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体管为双极性接面晶体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还包含一缓冲电容,该缓冲电容电连接在该电源输入接脚与接地点之间,用来稳定该电源输入接脚上的电压值。
5.一种电压调整电路,应用在一集成电路芯片与一外部电压源之间,该集成电路芯片至少具有一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与一电源输入接脚,其特征在于该电压调整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其源极电连接至该外部电压源,而其漏极则电连接至该电源输入接脚;以及一第二晶体管,其漏极电连接至接地点,其栅极电连接至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而其源极则电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输出电压大小的控制,便可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还包含一限流电阻,电连接在该外部电压源与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之间,而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输出电压大小的控制,便可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体管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还包含一缓冲电容,该缓冲电容电连接在该电源输入接脚与接地点之间,用来稳定该电源输入接脚上的电压值。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调整电路,应用于一集成电路芯片与一外部电压源之间,该集成电路芯片至少具有一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与一电源输入接脚,其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其发射极电连接该外部电压源,而其集电极则电连接至该电源输入接脚;一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电连接至接地点,而其基极则电连接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以及一限流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该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之间,而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对该电压调整控制接脚上流过电流大小的控制,便可调整该电源输入接脚所接收到的电压值。
文档编号H02M3/155GK2660778SQ0320813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3日
发明者彭习之, 庄琼如 申请人:威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