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514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近年来,办公设备或家用电器倾向于小型化和薄型化。对于这些产品中搭载的马达来说,也要求小型化和薄型化。

专利文件1(JP特开平10-108414A)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马达罩壳部和电路基板,该马达罩壳部具有与电路基板沿轴向重合的平坦部。在专利文件1中,平坦部设置有多个通孔,电路基板设置有多个与该通孔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将螺钉插入该通孔与安装孔,能够将罩壳部与电路基板紧固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上述参考文件1中,在马达罩壳部和电路基板上分别设置用于安装螺钉的通孔和安装孔,会占据部分空间,阻碍了马达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通过间隔部件将电路基板固定于轴承保持部件的凸缘部的上表面,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电路基板,并且,节省了用于安装螺钉等紧固部件的空间,能够实现马达的小型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具有:

轴,其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

转子保持架,其与所述轴一起旋转,并具有盖部和圆筒部;

转子磁铁,其呈圆筒状,并固定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

轴承部件,其在比所述盖部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轴承保持部件,其呈圆筒状,并且所述轴承部件保持于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内周面;

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径向外侧,并在径向与所述转子磁铁相向;

电路基板,其具有在中心贯穿插入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开口部,并在所述轴向在比所述定子靠下侧的位置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件;以及

间隔部件,其与所述电路基板以及所述轴承保持部件连接;

所述轴承保持部件具有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凸缘部,所述电路基板通过所述间隔部件固定于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间隔部件具有:

筒部,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平板部,其从所述筒部的下端沿径向延伸,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具有向轴向下侧弯折的多个爪部,所述爪部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开口部的径向内侧的内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具有向轴向下侧弯折的多个爪部,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开口部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切出的缝,所述爪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缝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间隔部件的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外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间隔部件的所述筒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定子的下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所述定子的内表面与所述轴承保持部件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粘结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具有折回的突起部,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开口部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切出的缝,所述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缝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牢固地固定电路基板,并且实现马达的小型化。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马达的一个轴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电路基板的一个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间隔部件和电路基板安装在一起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图4是沿图3的O-O方向观察的一个轴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以马达的轴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称为“周向”,将沿轴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其中,在该上下方向中,由定子指向电路基板的方向为“上方向”,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下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上方向、下方向的定义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并不限定马达使用和制造时的朝向。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图1是本实施例的马达的一个轴向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马达100可以包括:轴101,转子保持架102,转子磁铁103,轴承部件104,轴承保持部件105,定子106,电路基板107,以及间隔部件108。

在本实施例中,轴101可以沿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C配置;转子保持架102可以与轴101一起旋转,并具有盖部1021和圆筒部1022;转子磁铁103可以呈圆筒状,并固定于圆筒部1022的内周面;轴承部件104在比盖部1021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将轴10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保持部件105可以呈圆筒状,并且轴承部件104可以保持于轴承保持部件105的内周面;定子106可以配置于轴承保持部件105的径向外侧,并在径向与转子磁铁103相向;电路基板107具有在中心贯穿插入轴承保持部件105的开口部(图未示),并在轴向在比定子106靠下侧的位置固定于轴承保持部件105;间隔部件108与电路基板107以及轴承保持部件10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保持部件105可以具有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凸缘部1051,并且,电路基板107可以通过间隔部件108固定于凸缘部1051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间隔部件将电路基板固定于轴承保持部件的凸缘部的上表面,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电路基板,并且,节省了用于安装螺钉等紧固部件的空间,能够实现马达的小型化。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电路基板的一个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电路基板107的贯穿插入轴承保持部件105的开口部1071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切出的缝1072。

图3是本实施例的间隔部件108和电路基板107安装在一起的一个俯视示意图,图4是沿图3的O-O方向观察的一个轴截面示意图。

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间隔部件108可以具有筒部1081和平板部1082。其中,筒部108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平板部1082可以从筒部1081的下端沿径向延伸;并且,平板部1081的下表面可以与电路基板107的上表面接触。由此,可以通过间隔部件108的平板部1081对电路基板107进行轴向定位。

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平板部108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可以具有向轴向下侧弯折的多个爪部1083,爪部1083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可以与电路基板107的开口部1071的径向内侧的内表面接触。由此,通过爪部1083对电路基板107进行径向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爪部108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电路基板107的缝1072的内部,由此,通过缝1072和爪部1083对电路基板107进行周向定位。

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平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可以具有折回的突起部1084,该突起部108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缝1072的内部。由此,通过缝1072和突起部1084对电路基板107进行周向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爪部1083的一部分位于的缝1072内;或者,使突起部108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缝1072的内部;或者,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缝1072,并且,使爪部1083的一部分以及突起部1084的一部分分别位于不同的缝1072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间隔部件108的筒部1081的内周面可以与轴承保持部件105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对轴承保持部件105进行径向定位,进而,对电路基板107进行径向定位。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间隔部件108的筒部1081的上表面可以与定子106的下表面接触,由此,对轴承保持部件105进行轴向定位,进而,对电路基板107进行轴向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106的内表面与轴承保持部件105的外表面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粘结剂,由此,增加定子和轴承保持部件之间的固定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粘结剂例如可以是环氧树脂(epoxy)或其它的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间隔部件将电路基板固定于轴承保持部件的凸缘部的上表面,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电路基板,并且,节省了用于安装螺钉等紧固部件的空间,能够实现马达的小型化;此外,通过间隔部件的平板部,可以对电路基板进行轴向定位;此外,通过间隔部件的爪部,可对电路基板进行径向定位;此外,通过电路基板的缝,以及间隔部件的爪部和/或突起部,对电路基板进行周向定位;此外,通过间隔部件的筒部,可以对电路基板进行轴向定位和/或径向定位。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