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79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简易、快速且牢固地完成组接,并且可提升散热效率的组合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电脑产业的迅速发展,晶片等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可将该等热量迅速的散发出去,业界通常于该电子元件的表面设一散热装置,以便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使电子元件可保持正常运作并延长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习知大多数的散热装置为铝挤型,所谓的铝挤型散热装置是利用单一挤压再加工的方法,使底座与多个鳍片之间形成无中断的不连续面,达到一体成形。然而,铝挤成型的散热装置因受限于模具制作和成型技术,使得习知的散热装置的各鳍片的间距形成一定的上限,以致于鳍片密度无法再提高,进而造成散热面积的扩充受到局限以及影响散热效率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习知有一种组合式的散热装置,其可将二个散热体透过接合技术的方式对接,相较于传统铝挤一体成型的工法,该习知可达到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然而,该习知的散热装置透过螺锁的方式将二个散热体的鳍片对接,在接合上不但无法完全贴合而容易造成导热不佳外,于组接作业上亦较为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可简易、快速且牢固地完成组接,并且可提升散热效率的组合式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提出一种组合式散热装置,其至少包含:一第一散热本体,包含有一第一热传导部,第一热传导部的一面形成一第一平面,第一热传导部具有第一平面的相对另一面则设有复数个交错设置的第一鳍片及第一定位槽;以及一第二散热本体,包含有一第二热传导部,第二热传导部的一面形成一第二平面,第二热传导部具有第二平面的相对另一面则设有复数个交错设置的第二鳍片及第二定位槽,其中,第二散热本体与第一散热本体透过各第一鳍片对应嵌接各第二定位槽、以及各第二鳍片对应嵌接各第一定位槽进行组合固定。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主要设有二个散热本体,各散热本体分别设有复数个交错设置的鳍片及定位槽,所述二个散热本体可透过彼此的鳍片与定位槽对应嵌接进行组合固定,藉此可简易、快速且牢固地完成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组接作业,并且还可增加组合式散热装置的鳍片数量,进而达到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鳍片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接合部,第一鳍片透过第一接合部对应嵌入于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第二鳍片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接合部,第二鳍片透过第二接合部对应嵌入于第一定位槽中。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的槽孔侧壁分别具有横向内缩的一第一缩口与一第二缩口,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的侧壁分别具有横向外凸的一第一凸部与一第二凸部,当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分别对应嵌入第二定位槽及第一定位槽时,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分别对应卡入第二缩口与第一缩口之中。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定位槽可为第一热传导部的一面纵向凹入所形成的凹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可为第二热传导部的一面纵向凹入所形成的凹槽。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热传导部设有复数个第一鳍片的一面设有复数个第一凸座,复数个第一凸座与复数个第一鳍片交错设置,而各第一定位槽分别为各第一凸座的一面纵向凹入所形成的凹槽;所述第二热传导部设有复数个第二鳍片的一面设有复数个第二凸座,复数个第二凸座与复数个第二鳍片交错设置,而各第二定位槽分别为各第二凸座的一面纵向凹入所形成的凹槽。藉此,进一步透过凸座的设置,可让第一散热本体与第二散热本体透过纵向压合的方式使彼此的鳍片与定位槽相固定,让第一散热本体与第二散热本体在组合固定上可更为简易及有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可简易、快速且牢固地完成组接,并且可提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四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五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 第一散热本体

11 第一热传导部

111 第一平面

12 第一鳍片

121 第一接合部

1211 第一凸部

13 第一定位槽

131 第一缩口

14 第一凸座

20 第二散热本体

21 第二热传导部

211 第二平面

22 第二鳍片

221 第二接合部

2211 第二凸部

23 第二定位槽

231 第二缩口

24 第二凸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第二示意图及第三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包含有第一散热本体10及第二散热本体20;第一散热本体10具有一第一热传导部11,所述第一热传导部11的一面形成一第一平面111,而在第一热传导部11具有第一平面111的相对另一面则设有复数个第一鳍片12、以及复数个自该表面纵向凹入的第一定位槽13,所述复数个第一鳍片12与第一定位槽13交错设置。第二散热本体20具有一第二热传导部21,所述第二热传导部21的一面形成一第二平面211,而在第二热传导部21具有第二平面211的相对另一面则设有复数个第二鳍片22、以及复数个自该表面纵向凹入的第二定位槽23,所述复数个第二鳍片22与第二定位槽23交错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散热本体10与第二散热本体20可透过各第一鳍片12对应嵌接各第二定位槽23、以及各第二鳍片22对应嵌接各第一定位槽13进行组合固定,以成型为所述组合式散热装置。相较于传统铝挤一体成型的工法,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可增加鳍片密度,进而增加散热面积,以提升散热的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本体10与第二散热本体20透过凹槽嵌合的方式可达到快速组合固定的功效,而其中,第一散热本体10与第二散热本体20除了可以横向嵌入方式对接之外,还可以纵向压合的方式进行组合。

更进一步地,第一散热本体10的第一鳍片12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接合部121,且所述第一接合部121的侧壁具有横向外凸的一第一凸部1211,而第一定位槽13的槽孔侧壁具有横向内缩的一第一缩口131;第二散热本体20的第二鳍片22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接合部221,且所述第二接合部221的侧壁具有横向外凸的一第二凸部2211,而第二定位槽23的槽孔侧壁具有横向内缩的一第二缩口231。如第3图所示,第一散热本体10的第一鳍片12透过第一接合部121对应嵌入于第二散热本体20的第二定位槽23中,且第一凸部1211对应卡入第二缩口231中;而第二散热本体20的第二鳍片22透过第二接合部221对应嵌入于第一散热本体10的第一定位槽13中,且第二凸部2211对应卡入第一缩口131中。本实用新型藉由凸部与缩口的设计,可增加鳍片与定位槽间的固定强度,使得第一散热本体10与第二散热本体20的组接可更为牢固。

再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8,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第二示意图、第三示意图、第四示意图及第五示意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同样包含有第一散热本体10及第二散热本体20;第一散热本体10具有第一热传导部11,于第一热传导部11具有第一平面111的相对另一面则设有复数个交错设置的第一鳍片12及第一凸座14,且各第一凸座14的一面纵向凹入以形成的第一定位槽13。第二散热本体20具有第二热传导部21,于第二热传导部21具有第二平面211的相对另一面则设有复数个交错设置的第二鳍片22及第二凸座24,且各第二凸座24的一面纵向凹入以形成的第二定位槽23。同样地,第一鳍片12与第二鳍片22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合部121与第二接合部221,且第一接合部121及第二接合部221的侧壁分别具有横向外凸的第一凸部1211与第二凸部2211;而第一定位槽13及第二定位槽23的槽孔侧壁分别具有横向内缩的第一缩口131与第二缩口231。

如图7及图8所示,当第一散热本体10及第二散热本体20组接固定成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时,各个第一鳍片12的一端的第一接合部121分别对应嵌接于各第二凸座24的表面所形成的第二定位槽23中,且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一凸部1211卡入第二定位槽23的第二缩口231中,而各个第二鳍片22的一端的第二接合部221分别对应嵌接于各第一凸座14的表面所形成的第一定位槽13中,且第二接合部221的第二凸部2211卡入第一定位槽13的第一缩口131中。本实用新型藉由凸座的设置,可让第一散热本体10与第二散热本体20于纵向压合组装作业时更为顺利,进而可提升装置组合固定的效率,此外,需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凸座可选用软性材料制作,因此当鳍片卡入定位槽中时凸座可向外延展,藉以可保护鳍片在卡接时不受损坏。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装置,藉以解决习知铝挤型散热装置因受限于模具制作和成型技术,以致于鳍片密度无法再提高,使散热面积的扩充受到局限等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解决习知组合式的散热装置的接合不紧密所导致接触热阻抗提高,使得热传效率下降,以及习知组接作业耗时费工所导致成本增加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