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36691发布日期:2020-10-02 10:2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具备了摄像头升降的功能。相关技术中,普遍利用电机进行驱动的方式实现摄像头的升降。但是,由于电机通常固定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上,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难免会传导至壳体组件,从而引起整机震动和异响。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旨在缓解整机震动和异响的现象。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电机的外表面凸设有安装耳板,所述安装耳板的一板面开设有贯穿所述安装耳板的第二定位孔;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套设于所述安装耳板,所述安装耳板通过所述缓冲套搭接于所述安装面;及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并插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以使所述安装耳板和所述缓冲套固定于所述安装台;其中,部分所述缓冲套隔垫在所述安装耳板与所述安装台之间,部分所述缓冲套隔垫在所述锁紧件的头部与所述安装耳板之间。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部分缓冲套隔垫在安装耳板与安装台之间,且部分缓冲套隔垫在锁紧件的头部与安装耳板之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在传递至安装耳板之后,便会被缓冲套缓冲和吸收,从而降低了能够传递至壳体组件的震动能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5移除锁紧件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电子设备75第二侧边10壳体组件77限位凸起30安装台771第一限位筋条31安装面773第二限位筋条311第一定位孔80锁紧件313沉台90缓冲套50电机91第一缓冲层51固定面911第一避让孔70安装耳板93第二缓冲层71第二定位孔931第二避让孔73第一侧边95第一连接部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备100,旨在缓解整机震动和异响的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电子设备100水平放置为例进行介绍: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电子设备100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组件10、电机50、缓冲套90及锁紧件80;其中,所述壳体组件10内设有安装台30,所述安装台30具有安装面31,所述安装面31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11;所述电机50设于所述壳体组件10内,所述电机50的外表面凸设有安装耳板70,所述安装耳板70的一板面开设有贯穿所述安装耳板70的第二定位孔71;所述缓冲套90套设于所述安装耳板70,所述安装耳板70通过所述缓冲套90搭接于所述安装面31;所述锁紧件80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71、并插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311,以使所述安装耳板70和所述缓冲套90固定于所述安装台30;其中,部分所述缓冲套90隔垫在所述安装耳板70与所述安装台30之间,部分所述缓冲套90隔垫在所述锁紧件80的头部与所述安装耳板70之间。此时,由于部分缓冲套90隔垫在安装耳板70与安装台30之间,且部分缓冲套90隔垫在锁紧件80的头部与安装耳板70之间,电机50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在传递至安装耳板70之后,便会被缓冲套90缓冲和吸收,从而降低了能够传递至安装台30的震动能量,降低了能够传递至壳体组件10的震动能量。这样,不仅缓解了整机震动,缓解了震动所带来的异响,而且避免了震动传递至主板区域而影响主板区域器件的功能,降低了震动带来的功能损失,最终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并且,缓冲套90的设置,还可以吸收外部震动,防止电机50在电子设备100跌落至硬物表面或者受到硬物撞击时受到过大的瞬时冲击的影响,降低电机50损坏的几率。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缓冲效果,缓冲套90可以选择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并且,缓冲套90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为了便于锁紧件80的安装和固定,第一定位孔311可配置为螺纹孔,锁紧件80可配置为螺栓。此外,电机50可以是封装壳体、旋转电机主体、齿轮减速箱、升降机构(例如丝杆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的组合,也可以是惯性式压电超声电机。此时,可以理解地,电机50的外表面可以是用于封装旋转电机、齿轮减速箱及升降机构的封装壳体的外表面,也可以是惯性式压电超声电机的壳体的外表面。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前述缓冲套9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套9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缓冲层91和第二缓冲层93,所述安装耳板70夹设于所述第一缓冲层91与所述第二缓冲层93之间;所述第一缓冲层91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缓冲层91的第一避让孔911,所述第一避让孔911与所述第二定位孔7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缓冲层93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缓冲层93的第二避让孔931,所述第二避让孔931与所述第二定位孔7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缓冲层93夹设于所述安装耳板70与所述安装台30之间;所述锁紧件80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911、所述第二定位孔71、所述第二避让孔931,并插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311。具体地,第一缓冲层91和第二缓冲层93均呈板状结构,第一缓冲层91贴合在安装耳板70的上表面,第二缓冲层93贴合在安装耳板70的下表面。此时,第一缓冲层91隔垫在锁紧件80的头部与安装耳板70之间,可对安装耳板70沿锁紧件80轴线方向的震动起到良好的缓冲和吸收的作用,避免安装耳板70的震动通过锁紧件80而传递至安装台30;同时,第二缓冲层93隔垫在安装耳板70与安装台30之间,可对安装耳板70沿锁紧件80轴线方向的震动起到良好的缓冲和吸收的作用,避免安装耳板70的震动直接传递至安装台30。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降低了能够传递至安装台30的震动能量,降低了能够传递至壳体组件10的震动能量,从而缓解了壳体组件10的震动,缓解了整机的震动。同理,在电子设备100跌落至硬物表面或者受到硬物撞击时受到过大的瞬时冲击的影响,若造成壳体组件10、安装台30、锁紧件80沿锁紧件80轴线方向发生震动,这部分震动也将被第一缓冲层91和第二缓冲层93缓冲和吸收,从而防止电机50受到影响,降低电机50损坏的几率。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缓冲套9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95,所述第一连接部95夹设于所述第一缓冲层91与所述第二缓冲层93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缓冲层91和所述第二缓冲层93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95呈条状结构,其背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分别与第一缓冲层91和第二缓冲层93连接。此时,缓冲套90仅由三个部分构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且,缓冲套90上安装耳板70的插入方向存在多个,更加方便安装耳板70的插入,即方便缓冲套90在安装耳板70上的套装。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避让孔91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定位孔71的孔径,所述第二避让孔93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定位孔71的孔径。具体地,第一避让孔911、第二定位孔71及第二避让孔931,三者同轴设置。此时,若安装耳板70带动缓冲套90发生水平震动,锁紧件80将最先接触第一避让孔911的孔壁和第二避让孔931的孔壁而非第二定位孔71的孔壁,即锁紧件80将最先接触缓冲套90而非安装耳板70;这样,利用缓冲套90,便可缓冲和吸收这部分水平震动,避免锁紧件80接触到安装耳板70,避免水平震动通过锁紧件80而传递至安装台30和壳体组件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缓冲套90对安装耳板70的包覆,增强缓冲套90套设于安装耳板70的稳定性,使电机50与壳体组件10在震动的隔离上更加完善:所述缓冲套9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夹设于所述第一缓冲层91与所述第二缓冲层9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95及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安装耳板70的周向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缓冲层91和所述第二缓冲层93共同围合形成槽口朝向所述电机50的容置槽,所述安装耳板70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具体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呈条状结构;第一连接部95、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分别与安装耳板70的三条侧边相对。此时,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可从水平方向夹持安装耳板70,对安装耳板70水平方向的震动起到缓冲和吸收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能够传递至安装台30的震动能量,降低能够传递至壳体组件10的震动能量。在缓冲套90拥有第一缓冲层91和第二缓冲层93的基础上,请再次参阅图2、图4及图6:所述安装面31凹设有沉台313,所述第一定位孔311开设有所述沉台313的台面,所述第二缓冲层93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沉台313内。此时,沉台313可对缓冲套90和被缓冲套90包覆的安装耳板70起到限位的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便于电机50找准安装位置,提升电机50的安装便捷性;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沉台313的限位作用,提升电机50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沉台313的下沉深度不超过所述第二缓冲层93的厚度。即,安装耳板70的下表面高于安装台30的安装面31。此时,电机50在其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水平方向的震动,可全由第二缓冲层93利用其自身水平方向的压缩实现缓冲和吸收。同时,这样的结构设计,还可避免安装耳板70在水平震动时与安装台30接触,从而进一步避免安装耳板70的水平震动传递至安装台30和壳体组件10。另外,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第一缓冲层91与安装耳板70结合的稳定性,提升缓冲套90套设于安装耳板70的稳定性,从而使电机50的震动能够被缓冲套90更好地缓冲和吸收,第一缓冲层91与安装耳板70之间还可以有如下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缓冲层91的面向所述安装耳板70的表面设有限位凸起77和限位凹槽的其中之一,所述安装耳板70的面向所述第一缓冲层91的表面设有限位凸起77和限位凹槽的其中另一,所述限位凸起77容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进一步地,为了增强第二缓冲层93与安装耳板70结合的稳定性,提升缓冲套90套设于安装耳板70的稳定性,从而使电机50的震动能够被缓冲套90更好地缓冲和吸收,第二缓冲层93与安装耳板70之间还可以有如下结构设置:所述第二缓冲层93的面向所述安装耳板70的表面设有限位凸起77和限位凹槽的其中之一,所述安装耳板70的面向所述第二缓冲层93的表面设有限位凸起77和限位凹槽的其中另一,所述限位凸起77容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基于前述限位凸起77和限位凹槽的设置,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一缓冲层91与安装耳板70结合的稳定性,增强第二缓冲层93与安装耳板70结合的稳定性,提升缓冲套90套设于安装耳板70的稳定性,从而使电机50的震动能够被缓冲套90更好地缓冲和吸收,限位凸起77和限位凹槽还可以做如下结构设置:所述安装耳板7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边73和第二侧边75,所述第一侧边73沿所述电机50的外表面布置,所述安装耳板70通过所述第一侧边73与所述电机50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二侧边75自所述电机50的外表面向背离所述电机50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限位凸起77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限位筋条771和第二限位筋条773,所述第一限位筋条771沿所述第一侧边73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限位筋条773沿所述第二侧边75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限位凹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凹槽段和第二凹槽段,所述第一凹槽段沿所述第一侧边73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凹槽段沿所述第二侧边75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限位筋条771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段内,所述第二限位筋条773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段内。可以理解地,限位凸起77此时呈两段式结构,且两段之间呈夹角设置;与之相匹配地,限位凹槽此时也呈两段式结构,且两段之间呈夹角设置;这样,缓冲套90还可额外获得垂直第一限位筋条771长度方向和垂直第二限位筋条773长度方向的“双”限位作用,从而增强两个缓冲部与安装耳板70结合的稳定性,提升缓冲套90套设于安装耳板70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电机50的安装稳定性,实现对电机50更好地减震,所述壳体组件10内设有两所述安装台30,两所述安装台30沿所述壳体组件10的一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所述安装台30之间形成有容置位,所述电机50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位内;所述电机50具有两背对设置的固定面51,每一所述固定面51朝向一所述安装台30设置;每一所述固定面51均凸设有所述安装耳板70,每一所述安装耳板70均套设有所述缓冲套90,每一所述安装耳板70通过一所述锁紧件80与一所述第一定位孔311和一所述第二定位孔71的配合锁紧于一所述安装台30。并且,可以理解地,上述结构设置,并不需要占用过多的整机厚度方向的空间,有利于保障整机厚度。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