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542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性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的表面都有经过一道防焊层的涂布作业,其目的在于使具有线路的基板表面上涂布一层油墨且加以烘烤,促使基板表面的油墨干燥形成绝缘层,以便于后续的焊组电子零件作业的进行。现有习知的烘烤基板上的油墨的方式,是先通过夹具将基板夹持,而后通过紫外光照射的方式来固化油墨。当夹具夹持基板时,是完全覆盖基板的周围,故在照射紫外光的过程中,夹具与基板之间的防焊层无法被固化。故,当夹具松开基板时,夹具会沾黏未固化的油墨,进而沾染后续预被夹持的基板。此外,基板的周围也由于油墨并未被固化,故当进入下一工作站时,也易污染下一工作站的工作平台。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夹具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其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夹具,适于夹持基板周围,并同时暴露出基板大部分的上下表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夹具,适于夹持基板周围。夹具包括第一治具、第二治具以及多个磁性元件。第一治具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多个第一突出部。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开口区。第一突出部配置于第一主体部上且往第一开口区突出,其中第一突出部彼此之间分隔配置,且各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开孔。第二治具对应第一治具配置。第二治具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多个第二突出部。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开口区。第二突出部配置于第二主体部上且往第二开口区突出,其中第二突出部彼此之间分隔配置,且各第二突出部具有第二开孔。磁性元件分别配置于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开孔中以及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开孔中。位于第一突出部的磁性元件与位于对应的第二突出部的磁性元件之间分别具有磁性吸力。磁性吸力迫使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抵接基板周围而将基板周围夹持在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各第一突出部具有面向基板的第一表面,各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基板的第二表面,各磁性元件的接触面与对应的第一突出部的第一表面或对应的第二突出部的第二表面齐平。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各第一突出部具有面向基板的第一表面,各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基板的第二表面,各磁性元件的接触面突出于对应的第一突出部的第一表面或对应的第二突出部的第二表面。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磁性元件的磁通量密度介于2800高斯至7200高斯之间。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第一主体部与第一突出部一体成型,第二主体部与第二突出部一体成型。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夹具更包括多个固定件,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通过固定件而分别固定于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上。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固定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与多个第二固定件,第一主体部更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各第一突出部更具有多个第二定位孔,第二主体部更具有多个第三定位孔,而各第二突出部更具有多个第四定位孔,第一固定件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而将第一突出部固定于第一主体部上,而第二固定件穿过第三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而将第二突出部固定于第二主体部上。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第一主体部具有多个第一凹陷部,各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一延伸部,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开口区中,且第一开孔贯穿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凹陷部,且第一延伸部的表面与第一主体部的表面齐平。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第二主体部具有多个第二凹陷部,各第二突出部具有第二定位部以及第二延伸部,第二定位部位于第二开口区中,且第二开孔贯穿第二定位部,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延伸部位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凹陷部,且第二延伸部的表面与第二主体部的表面齐平。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夹具更包括多个固定件,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延伸部通过固定件而固定于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上。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固定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与多个第二固定件,第一凹陷部更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各第一延伸部更具有多个第二定位孔,第二凹陷部更具有多个第三定位孔,而各第二延伸部更具有多个第四定位孔,第一固定件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而将第一延伸部固定于第一凹陷部上,而第二固定件穿过第三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而将第二延伸部固定于第二凹陷部上。较佳的,前述的夹具,其中该磁性元件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元件以及多个第二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分别配置于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开孔内,而第二磁性元件分别配置于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开孔内,且第一磁性元件的磁性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相吸。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夹具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位于第一治具的第一突出部的磁性元件与位于第二治具的第二突出部的磁性元件之间磁性吸力,而使得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夹持基板周围。此外,由于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在夹持基板周围时仅有彼此之间分隔设置的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覆盖基板的周围,因此相较于现有习知的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完全覆盖基板的周围而言,基板周围被第一治具及第二治具覆盖的面积较少,所以,当进行防焊制作过程时,基板周围的防焊油墨被固化的面积可相对增加,因而可降低后续异物沾黏于基板周围或未固化的防焊油墨污染机台设备的情况。[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夹具与基板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1的第一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B为图1的第二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绘示为图1的夹具与基板的组装的示意图。图4A为沿图3的剖线1-1的剖面示意图。图4B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具夹持基板周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夹具与基板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A为图5的第一治 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B为图5的第二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夹具与基板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8A(a)与图8A(b)为图7的第一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B(a)与图8B(b)为图7的第二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A(a)与图9A(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第一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B(a)与图9B(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第二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Oa 10b、IOc 夹具20:基板20a:表面20b:表面22:元件配置区24:基板周围100a、100b、100c、IOOd:第一治具110a、110b、110c、IlOd:第一主体部110s:表面112:第一开口区114:第一凹陷部114d:第一凹陷部115:第一定位孔120a、120b、120c、120d:第一突出部122:第一开孔124 第一表面126c、126d:第一定位部128c、128d:第一延伸部129:第二定位孔140:第一固定件140a:螺丝140b:螺帽142:第一定位孔144:第二定位孔200a、200b、200c、200d:第二治具210a、210b、210c、210d:第二主体部210s:表面212:第二开口区214:第二凹陷部214d:第二凹陷部[0055]215:第三定位孔220a、220b、220c、220d:第二突出部222:第二开孔224:第二表面226c、226d:第二定位部228c、228d:第二延伸部229:第四定位孔240:第二固定件240a:螺丝240b:螺帽242:第三定位孔244:第四定位孔300:磁性元件310:第一磁性元件312:第一接触面320:第二磁性元件322:第二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夹具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夹具与基板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1的第一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B为图1的第二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A以及图2B,本实施例的夹具IOa适于夹持基板20,其中此基板20例如是双面皆涂布有防焊油墨的基板。更具体来说,基板20具有元件配置区22以及环绕元件配置区22的基板周围24,而夹具IOa适于挟持基板周围24。详细来说,夹具IOa包括第一治具100a、第二治具200a以及多个磁性元件300。第二治具200a对应第一治具IOOa配置,其中第二治具200a与第一治具IOOa例如是上下对应地抵接至基板周围24。具体来说,第一治具IOOa包括第一主体部IlOa以及多个第一突出部120a,其中第一主体部IlOa与第一突出部120a例如是一体成型。第一主体部IlOa具有第一开口区112。第一开口区112位于第一治具IOOa的中央且适于暴露出基板20的元件配置区22。第一突出部120a配置于第一主体部IlOa上且往第一开口区112突出,其中每一个第一突出部120a具有一个第一开孔122。特别是,第一突出部120a彼此之间分隔配置。换言之,相邻两个第一突出部120a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且部分基板周围24暴露于相邻两个第一突出部120a之间。第二治具200a包括第二主体部210a以及多个第二突出部220a,其中第二主体部210a与第二突出部220a例如是一体成型。第二主体部210a具有第二开口区212。第二开口区212位于第二治具200a的中央且适于暴露出基板20的元件配置区22。第二突出部220a配置于第二主体部210a上且往该第二开口区212突出,其中每一个第二突出部220a具有一个第二开孔222。特别是,第二突出部220a彼此之间分隔配置。换言之,相邻两个第二突出部220a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且部分基板周围24暴露于相邻两个第二突出部220a之间。磁性元件300分别配置于第一突出部120a的第一开孔122中及第二突出部220a的第二开孔222中。在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300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元件310以及多个第二磁性元件320。第一磁性元件310分别配置于第一突出部120a的第一开孔122内,而第二磁性元件320分别配置于第二突出部220a的第二开孔222内。特别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磁性元件310的磁极与第二磁性元件320的磁极不同,因此第一磁性元件310与对应的第二磁性元件320之间具有磁性吸力。当第一治具IOOa与第二治具200a对应靠近时,第一磁性元件310与第二磁性元件320之间的磁性吸力将迫使第一治具IOOa与第二治具200a抵接于基板周围24,如图3所示,而将基板周围24夹持在第一治具IOOa与第二治具200a之间。当夹具IOa夹持双面皆涂布有防焊油墨(未绘示)的基板20以进行紫外光固化过程时,第一治具IOOa的第一突出部120a仅局部覆盖基板20的表面20a,而第二治具200a的第二突出部220a仅局部覆盖基板20的表面20b。意即,第一突出部120a与第二突出部220a仅局部覆盖基板周围24。故,相对于现有习知的夹具完全覆盖基板周围而目,本实施例的第一突出部120a和第二突出部220a与基板周围24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有助于增加防焊油墨被紫外光照射的机率,借此增加防焊油墨被固化的面积。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使紫外光(未绘示)照射到基板20上的防焊油墨(未绘示)的面积增加,且通过光绕射原理,紫外光亦可局部固化第一突出部120a及第二突出部220a所覆盖的防焊油墨。如此一来,基板周围24的防焊油墨被固化的面积可相对增加,因而可降低后续异物沾黏于基板周围24或未固化的防焊油墨污染机台设备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310与第二磁性元件320的材质例如是铷铁硼或钐钴。第一磁性元件310的磁通量密度与第二磁性元件320的磁通量密度例如是介于2800高斯至7200高斯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每一个第一突出部120a具有一个面向基板20的第一表面124,每一个第二突出部220a具有一个面向基板20的第二表面224。第一磁性兀件310的第一接触面312与对应的第一突出部120a的第一表面124实质上齐平,第二磁性元件320的第二接触面322与对应的第二突出部220a的第二表面224实质上齐平,如图4A所示。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一磁性元件310的第一接触面312也可以突出于对应的第一突出部120a的第一表面124,且第二磁性元件320的第二接触面322突出于对应的第二突出部220a的第二表面224。此外,本实施例是将具有相同磁性的第一磁性元件310配置在第一治具IOOa上,且将具有相同磁性的第二磁性元件320配置在第二治具200a上,其中第一磁性元件310的磁极与第二磁性元件320的磁极不同,因此存在磁性吸力。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不同磁性的磁性元件300亦可同时分布于第一开孔122与第二开孔222中,即第一开孔122中具有不同磁极的磁性元件300,而第二开孔222中也具有不同磁极的磁性元件300,只要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开孔122与第二开孔222中配置具有不同磁极的磁性元件300即可。上述的方式也可以使第一治具IOOa与第二治具200a因为磁性吸力而抵接于基板周围24,此仍属于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围。以下将列举其他实施例以作为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描述。[007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夹具与基板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A为图5的第一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B为图5的第二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5、图6A以及图6B,本实施例的夹具IOb与图1的夹具IOa相似,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夹具IOb更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140与多个第二固定件240。第一主体部IlOb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42,且每一个第一突出部120b具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44。第二主体部210b具有多个第三定位孔242,而每一个第二突出部220b具有多个第四定位孔244。第一固定件140可穿过第一定位孔142与第二定位孔144而将第一突出部120b固定于第一主体部IlOb上筇二固定件240可穿过第三定位孔242与第四定位孔244而将第二突出部220b固定于第二主体部210b上。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一突出部120b与第二突出部220b可视为一种可拆卸式的元件。举例而言,第一固定件140包括螺丝140a与螺帽140b,第一定位孔142以及第二定位孔144例如是螺孔。螺丝140a穿过第一定位孔142以及第二定位孔144后可与螺帽140b锁固在一起,而将第一突出部120b固定在第一主体部IlOb上。第二固定件240包括螺丝240a与螺帽240b,第三定位孔242以及第四定位孔244例如是螺孔螺丝240a穿过第三定位孔242以及第四定位孔244后可与螺帽240b锁固在一起,而将第二突出部220b固定在第二主体部210b上。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突出部120b与第二突出部220b皆为可拆式的元件,因此使用者可依据使用需求而自行设置第一突出部120b与第二突出部220b的位置以控制所需相邻两个第一突出部120b与第二突出部220b之间的间隔距离,具有较大的使用灵活度。此夕卜,当组装或更换第一磁性元件310与第二磁性元件320在第一突出部120b与第二突出部220b时,也可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夹具与基板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8A(a)与图8A(b)为图7的第一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B(a)与图8B(b)为图7的第二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8A(a)绘示为第一主体部IlOc与第一突出部120c的分解示意图,图8A(b)绘示为第一主体部IlOc与第一突出部120c的组装示意图,图8B(a)绘示为第二主体部210c与第二突出部220c的分解示意图,图8B(b)绘示为第二主体部210c与第二突出部220c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7、图8A(a)、图8A(b)、图8B(a)以及图8B (b),本实施例的夹具IOc与图1的夹具IOa相似,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第一治具IOOc的第一主体部IlOc具有多个第一凹陷部114,且每一个第一突出部120c具有一个第一定位部126c以及一个第一延伸部128c。第一定位部126c位于第一开口区112中,且第一开孔122贯穿第一定位部126c。第一磁性元件310则配置于第一定位部126c的第一开孔122中。换言之,第一定位部126c可用来抵接于基板周围24。此外,第一突出部120c的第一延伸部128c位于第一主体部IlOc的第一凹陷部114中。具体而言,第一突出部120c是借由第一延伸部128c而固定在第一主体部IlOc上,其中第一延伸部128c例如是通过结构嵌合的方式而固定于第一凹陷部114中。第二治具200c的第二主体部210c具有多个第二凹陷部214,且每一个第二突出部220c具有一个第二定位部226c以及一个第二延伸部228c。第二定位部226c位于第二开口区212中,且第二开孔222贯穿第二定位部226c。第二磁性元件320则配置于第二定位部226c的第二开孔222中。换言之,第二定位部226c可用来抵接于基板周围24。此外,第二突出部220c的第二延伸部228c位于第二主体部210c的第二凹陷部214中。具体而言,第二突出部220c是借由第二延伸部228c而固定在第二主体部210c上,其中第二延伸部228c例如是通过结构嵌合的方式而固定于第二凹陷部214中。此外,第一延伸部128c的表面120s与第一主体部IlOc的表面IlOs齐平,且第二延伸部228c的表面220s与第二主体部210c的表面210s齐平。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治具IOOc以及第二治具200c的总厚度不会因为第一突出部120c与第二突出部220c的设计而增加。图9A(a)与图9A(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第一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B(a)与图9B(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第二治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9A(a)绘示为第一主体部IlOd与第一突出部120d的分解示意图,图9A(b)绘示为第一主体部IlOd与第一突出部120d的组装示意图,图9B(a)绘示为第二主体部210d与第二突出部220d的分解示意图,图9B(b)绘示为第二主体部210d与第二突出部220d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9A(a)、图9A(b)、图9B(a)以及图9B (b),本实施例的第一治具IOOd与第二治具200d与图7的第一治具IOOc与第二治具200c相似,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突出部120d的第一延伸部128d与第二突出部220d的第二延伸部228d例如是通过固定件而分别固定于第一主体部IlOd与第二主体部210d上。具体而言,第一凹陷部114d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15,而每一个第一延伸部128d具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29。第二凹陷部214d具有多个第三定位孔215,而每一个第二延伸部228d具有多个第四定位孔229。第一固定件140穿过第一定位孔115与第二定位孔129而将第一延伸部128d固定于第一凹陷部114d上。第二固定件240穿过第三定位孔215与第四定位孔229而将第二延伸部228d固定于第二凹陷部214d上。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位于第一治具的第一突出部的磁性元件与位于第二治具的第二突出部的磁性元件之间磁性吸力,而使得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夹持基板周围。此外,由于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在夹持基板周围时仅有彼此之间分隔设置的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覆盖基板的周围,因此相较于现有习知的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完全覆盖基板的周围而言,基板周围被第一治具及第二治具覆盖的面积较少,所以,当进行防焊制作过程时,基板周围的防焊油墨被固化的面积可相对增加,因而可降低后续异物沾黏于基板周围或未固化的防焊油墨污染机台设备的情况。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夹具,适于夹持在基板周围,其特征在于该夹具包括: 第一治具,包括: 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开口区;以及 多个第一突出部,配置于该第一主体部上且往该第一开口区突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彼此之间分隔配置,且各该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开孔; 第二治具,对应该第一治具配置,该第二治具包括: 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开口区;以及 多个第二突出部,配置于该第二主体部上且往该第二开口区突出,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彼此之间分隔配置,且各该第二突出部具有第二开孔;以及 多个磁性元件,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第一开孔中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第二开孔中,其中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磁性元件与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磁性元件之间分别具有磁性吸力,所述多个磁性吸力迫使该第一治具与该第二治具抵接该基板周围而将该基板周围夹持在该第一治具与该第二治具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一突出部具有面向该基板的第一表面,各该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该基板的第二表面,各该磁性元件的接触面与对应的该第一突出部的该第一表面或对应的该第二突出部的该第二表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一突出部具有面向该基板的第一表面,各该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该基板的第二表面,各该磁性元件的接触面突出于对应的该第一突出部的该第一表面或对应的该第二突出部的该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磁性元件的磁通量密度介于2800高斯至7200高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一体成型,该第二主体部与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与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通过所述多个固定件而分别固定于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二主体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固定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与多个第二固定件,该第一主体部更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各该第一突出部更具有多个第二定位孔,该第二主体部更具有多个第三定位孔,而各该第二突出部更具有多个第四定位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孔而将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固定于该第一主体部上,而所述多个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多个第三定位孔与所述多个第四定位孔而将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固定于该第二主体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主体部具有多个第一凹陷部,各该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一延伸部,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位于该第一开口区中,且所述多个第一开孔贯穿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第一延伸部位于该第一主体部的所述 多个第一凹陷部,且所述多个第一延伸部的表面与该第一主体部的表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主体部具有多个第二凹陷部,各该第二突出部具有第二定位部以及第二延伸部,所述多个第二定位部位于该第二开口区中,且所述多个第二开孔贯穿所述多个第二定位部,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第二延伸部位于该第二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第二凹陷部,且所述多个第二延伸部的表面与该第二主体部的表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多个固定件而固定于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二主体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固定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与多个第二固定件,该第一凹陷部更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各该第一延伸部更具有多个第二定位孔,该第二凹陷部更具有多个第三定位孔,而各该第二延伸部更具有多个第四定位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件穿过所 述多个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孔而将所述多个第一延伸部固定于该第一凹陷部上,而所述多个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多个第三定位孔与所述多个第四定位孔而将所述多个第二延伸部固定于该第二凹陷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磁性元件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元件以及多个第二磁性元件,所述多个第一磁性元件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第一开孔内,而所述多个第二磁性元件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的所述多个第二开孔内,且所述多个第一磁性元件的磁性与所述多个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相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夹具,包括第一治具、第二治具以及多个磁性元件。第一治具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多个第一突出部。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开口区。第一突出部彼此之间分隔地配置于第一主体部上且往第一开口区突出,且各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开孔。第二治具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多个第二突出部。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开口区。第二突出部彼此之间分隔地配置于第二主体部上且往第二开口区突出,且各第二突出部具有第二开孔。磁性元件配置于第一开孔中与第二开孔中,以使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之间具有磁性吸力以夹持基板周围。
文档编号H05K3/28GK202979479SQ20122056347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志恒, 王士东, 李诗渊, 王振伦 申请人: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