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光泽度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22463阅读:来源:国知局
%) 〇
[0029] 实施例
[0030] 碳黑浆料的制备
[0031] 将500克碳黑(Regal-R400,购自CABOT公司)与4000克的DMAc混合搅拌15分 钟,再经由研磨机研磨后而得。
[0032] 聚酰胺酸溶液的制备
[0033] 将52. 63克的4, 4'-ODA与440克的DMAc置入三颈烧瓶内。于30°C下搅拌至完 全溶解后再加入56. 51克的PMDA(4, 4' -ODA与PMDA单体总重量百分率为20wt% )。接着, 续持搅拌并于25°C持续反应20个小时,即可获得聚酰胺酸溶液,其于25°C的旋转黏度为 140,000cps〇
[0034] 黑色聚酰胺酸溶液的制备
[0035] 将42. 39克的碳黑浆料与500克的聚酰胺酸溶液(20wt%,由4, 4' -0DA、对-苯二 胺(para-phenylenediamine ;p_PDA)以及 PMDA 共聚合制得,其黏度约 140,000cps)与 129 克DMAc溶剂搅拌混合,制得15wt%且重量约671. 39克的黑色聚酰胺酸溶液(碳黑粉末占 单体总重量为4. 5wt% )。
[0036] 实施例1
[0037] 取所得黑色聚酰胺酸溶液50克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醋酸酐及甲基吡啶的 催化剂(其添加比例为聚酰胺酸溶液:醋酸酐: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为约1:2:1),脱泡完选 择涂布间隙为600 μ m的刮刀涂布于玻璃板上,并放入80°C的烘箱内加热约30分钟,以移除 大多数的溶剂。接着,将上述涂布有黑色聚酰胺酸溶液的玻璃板放入170°C~350°C的烘箱 内,加热约4小时,以令聚酰胺酸溶液烤干成膜。所得下层聚酰亚胺膜厚度为25 μ m。接下 来,同取得下层聚酰亚胺膜的操作方式,但在50克的黑色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5克的交联 型PMMA粉末(交联型PMMA粉末平均粒径为1~2 μ m,且占单体总重量为40wt % ),选择涂 布间隙为30 μ m的刮刀,将所得含有交联型PMM粉末的黑色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在所得的下 层聚酰亚胺膜上,得到上层聚酰亚胺膜厚度为1 μ m。
[0038] 实施例2
[0039] 同实施例1,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添加量改为7. 5克(交联 型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50wt% )。
[0040] 实施例3
[0041] 同实施例1,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添加量改为11. 25克(交 联型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60wt% )。
[0042] 实施例4
[0043] 同实施例1,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的平均粒径改为4~ 5μπι,且添加量改为4克(交联型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60wt% )。
[0044] 实施例5
[0045] 同实施例1,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的平均粒径改为4~ 5 μ m,且添加量改为7.5克(交联型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50wt % )。
[0046] 实施例6
[0047] 同实施例1,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的平均粒径改为4~ 5 μ m,且添加量改为13. 93克(交联型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65wt% )。
[0048] 实施例7
[0049] 同实施例2,但将制得上层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40 μπι的刮刀。
[0050] 实施例8
[0051] 同实施例5,但将制得上层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80 μπι的刮刀。
[0052] 实施例9
[0053] 同实施例2,但将制得下层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120 μπι的刮刀。
[0054] 实施例10
[0055] 同实施例2,但将制得下层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1500 μπι的刮刀。
[0056] 实施例11
[0057] 同实施例5,但将制得第一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120 μπι的刮刀。
[0058] 实施例12
[0059] 同实施例5,但将制得第一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1500 ym的刮刀。
[0060] 比较例
[0061] 聚酰亚胺粉体的制备
[0062] 将 14. 35 克的 4, 4' -二氨基二苯醚(4, 4' -oxydianiline, 4, 4' -ODA)、15. 65 克的 均苯四甲酸二酐(pyromellitic dianhydride ;PMDA)与 570 克的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 acetamide, DMAc)置入三颈烧瓶内(4, 4' -ODA与PMDA单体总重量百分率为5wt% ),搅拌 至完全溶解后再加入3. 35克的3-甲基吡啶。接着,续持搅拌并于165°C加热反应18个小 时,即可获得聚酰亚胺析出物。随后,以水和乙醇清洗聚酰亚胺析出物、再经由真空过滤后 搜集该析出物。最后,将聚酰亚胺析出物放置于160°C烘箱内加热干燥1个小时,即可获得 平均粒径1~2 μπι,26. 7克的聚酰亚胺粉体(PI powder)。重复上述方式,若将上述的溶 剂DMc改为470克,即4, 4' -ODA与PMDA单体总重量百分率为6wt %,即可获得平均粒径 4 ~5 μ m,32. 3 克的 PI powder。
[0063] 比较例I
[0064] 同实施例1,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添加量改为4克(交联型 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35wt% )。
[0065] 比较例2
[0066] 同实施例1,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添加量改为13. 93克(交 联型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65wt% )。
[0067] 比较例3
[0068] 同实施例4,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添加量改为3. 21克(交联 型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30wt% )。
[0069] 比较例4
[0070] 同实施例4,但将上层聚酰亚胺膜中的交联型PMMA粉末添加量改为17. 5克(交联 型PMMA粉末占单体总重量为70wt% )。
[0071] 比较例5
[0072] 同实施例2,但将制得上层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45 μπι的刮刀。
[0073] 比较例6
[0074] 同实施例5,但将制得上层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90 μπι的刮刀。
[0075] 比较例7
[0076] 同实施例2,但将制得下层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95 μπι的刮刀。
[0077] 比较例8
[0078] 同实施例5,但将制得下层聚酰亚胺膜的涂布刮刀的间隙改为95 μπι的刮刀。
[0079] 比较例9
[0080] 同实施例2,但将制得上层聚酰亚胺膜的交联型PMMA粉末改为平均粒径为1~ 2 μ m 的 PI powder。
[0081] 比较例10
[0082] 同实施例5,但将制得上层聚酰亚胺膜的交联型PMMA粉末改为平均粒径为4~ 5 μ m 的 PI powder。
[0083]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84] 表 1
[0085]
【主权项】
1. 一种光泽度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其包括有: 一下层聚酰亚胺膜;及 一上层聚酰亚胺膜,其化合物成分与该下层聚酰亚胺膜相同,位于该下层聚酰亚胺膜 的一表面上,其混掺有黑色颜料及在膜的厚度方向具有朝膜内形成复数个凹部及模内形成 有孔洞,该凹部的深度为0-5 y m,且该凹部及孔洞体积占该模总体积30-7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该下层聚酰亚胺膜是由二胺及二酸酐组 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该下层聚酰亚胺膜包含有黑色颜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该黑色颜料为碳黑、钛黑、骨炭或其混 合使用上述原料。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该黑色颜料占该膜总量4. 5时%,该膜的 厚度需兰8y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该上层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1-2 y m,该凹 部及孔洞体积占该模总体积40-60 %。
7. -种低光泽度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制造方法,其中包括有下列步骤: 提供一由二胺及二酸酐化合物组成的一下层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 提供一与该下层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相同化合物的上层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该上层 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包含有可热分解的有机材料,该有机材料的挥发温度低于聚酰亚胺化 的温度,使得到该上、下层聚酰亚胺膜前,该可热分解的有机材料已挥发,使该上层聚酰亚 胺膜表面形成有复数个凹部,该凹部的深度为0-5 y m,且该凹部及孔洞体积占该模总体积 30-70 %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制造方法,其中,该下层聚酰亚胺膜包含有 黑色颜料,该黑色颜料为碳黑、钛黑、骨炭或其混合使用上述原料。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制造方法,其中,该上层聚酰亚胺膜包含有 黑色颜料,该黑色颜料为碳黑、钛黑、骨炭或其混合使用上述原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制造方法,其中,该下层聚酰亚胺膜包括有 黑色颜料,该黑色颜料占该膜总量4. 5时%,该膜的厚度需兰8 y m。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制造方法,其中,该上层聚酰亚胺膜的厚度 为1-2 y m,该凹部及孔洞体积占该模总体积40-60%。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制造方法,其中,该有机材料为交联甲基丙 烯酸甲酯粒子粉末或聚苯乙烯粒子。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制造方法,其中,该上层聚酰亚胺前驱体溶 液涂布于下层聚酰亚胺膜上,加热将可热分解的有机材料挥发,而成为双层聚酰亚胺膜。
【专利摘要】一种低色泽度的双层聚酰亚胺膜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有一下层聚酰亚胺膜;及一上层聚酰亚胺膜,其化合物成分与该下层聚酰亚胺膜相同,位于该下层聚酰亚胺膜的一表面上,其混掺有黑色颜料及在膜的厚度方向具有朝膜内形成复数个凹部及模内形成有孔洞,该凹部的深度为0-5μm,且该凹部及孔洞体积占该模总体积30-70%。因此,可得到兼具高遮旋光性、低光泽度且不翘曲的双层聚酰亚胺薄膜,而其制造成本相对低廉。
【IPC分类】B32B27-20, B32B27-06, B32B27-28, B32B37-06, C08G73-10
【公开号】CN104742461
【申请号】CN201510178568
【发明人】赖俊廷, 蔡孟颖, 黄彦博
【申请人】达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