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季铵化合物进行高效消毒的方法及其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07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季铵化合物进行高效消毒的方法及其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消毒的方法以及含有季铵化合物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高效消毒剂”是一种预期能够破坏所有的微生物但不包括大量的细菌芽孢的化学品。
“灭菌”以及“低效”、“中效”和“高效”消毒的标准已经建立。这些标准的依据在于特定微生物对特定医疗器械污染的已知的或可能的风险、有机体的致病性质以及感染控制的其它要素。该标准通常要求证实对实验有机体的特定群组的灭菌和/或消毒效能,所述特定群组总体上代表了已知的或可能的感染和污染风险。对于“低效”、“中效”和“高效”消毒来讲,实验群组和标准是不同的。本文中所使用的这些术语与现行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对消毒剂分类的标准是一致的,详见PremarketNotification [510(k)]Submissions for Liquid Chemical Sterilants and HighLevel Disinfectants FDA 1997″当按照标签使用时可以灭活除大量细菌内生孢子之外的所有微生物病原体的杀菌剂″。总之,FDA对高效消毒剂的管理上的要求包括了最严格的实验在定量杀结核菌实验中,在2%马血清存在下,在400p.p.m.硬水中能够100%的杀灭牛结核分枝杆菌变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var.bovis)(或者作为适当替代品的特定菌株,如土地分枝杆菌)。
牛结核分枝杆菌变种是对大多数杀菌化合物的处置具有耐受性的有机体。另外,FDA对高效消毒剂的要求还包括高效消毒剂对抗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病毒的效果。有关的AOAC杀芽孢、杀结核菌、杀病毒和杀菌实验参见下面的附录1。 FDA对高效消毒剂的另外的管理上的要求是如果容许较消毒所需的时间更长的暴露时间,它们还必须达到灭菌的效果。采用芽孢杆菌或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通过杀芽孢活性实验进行灭菌实验。已经证实的是对化学杀菌剂最具耐受性的微生物是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和生孢梭菌(C.sporogens)的芽孢。灭菌为完全消灭或破坏所有形式的微生物生命体(包括真菌和细菌芽孢)的过程。如果一种化学品要作为高效消毒剂使用,必须向适当的管理机构注册,如FDA(在美国)或TGA(在澳大利亚)。
众所周知的是,高效消毒剂(“HLD”)也应满足中效和低效消毒剂的消毒性能标准。人们普遍接受的是,低效消毒性能不能预测中效或高效消毒性能。实际上,在实验前就可以设想低效消毒剂无法达到较高的消毒标准。
高效消毒剂广泛应用于保健和医疗领域,例如,用于对内窥镜、肾透仪及其它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特别是那些受热容易损坏的器械。它们也被医生和牙医广泛应用,因为他们所用的许多器械在其构件中装配有橡胶或塑料制品,反复加热超过60℃就会对其造成损坏。
目前能够得自商业的高效消毒剂包括0.3-3.4%的戊二醛溶液,它在使用前通常需要用碱性缓冲液来激活。还可采用酸性的(pH 1.6-2.0)7.5%sup.w/v的过氧化氢溶液(Sporox,Reckitt and Colman,Inc.)和酸性(pH1.87)的1.0%的过氧化氢和0.08%的过氧乙酸(“PAA”)的混合物(PeractTM20,Minntech Corp.或Cidex OPA,Johnson&Johnson)。PAA在25分钟内和20℃时达到高效消毒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5%(500ppm)(PeractTM)。过氧化氢在30分钟内和20℃时达到高效消毒的最低有效浓度为6.0%(Sporox)。
一种组合物要成为高效消毒剂,除了满足杀微生物性能的管理上的标准外,还必须要与医疗器械中所用的构成材料(如橡胶、塑料、人造橡胶和金属)相容,并易于使用。消毒剂最好具有较低的毒性并易于用水冲洗。它应该具有简单的检测和确认方法。它应具有适当的商业储存期和储存稳定性。它也应该能以较经济的价格生产,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高效消毒效果。
目前还没有已知的高效消毒剂能够满足所有的这些要求。戊二醛、过氧乙酸和苯酚都具有令人厌恶的气味并具有毒性。已经证实某些醛类在器械上的残留物会与活检样本发生不利的反应,它甚至能导致正在接受内窥镜检查的患者出现化学物诱导的过敏性休克。已经证实过氧化氢残留物干扰了通过消毒的膀胱镜取得的细胞检查样本,也同样干扰了通过内窥镜取得的活检样本。即使是最温和的高效消毒剂也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而其它一些则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
多年来季铵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消毒,它们是安全并易于使用的。但是,遗憾的是,尽管含有季铵化合物的制剂能有效对抗革兰氏阳性有机体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然而当单独使用时,它们是效果最弱的消毒剂。季铵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有机体相对无效并缺乏杀芽孢作用,并且许多报道说它们实际上没有杀结核菌活性(参见,如,″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and Preservation″,Seymour S.Block,第五版,第306页)。季铵化合物通常使用的浓度范围在p.p.m.到0.25%w/w之间。
许多研究人员在筛选不同取代的季铵化合物和/或寻找辅佐剂,希望能够将其有效性提高到较高的消毒水平。
例如,US 6,245,361公开了600-800p.p.m.的季铵化合物与含氯化合物(如次氯酸盐)或二异氰酸盐的联合应用,其中含氯化合物提供了杀结核菌的活性。在该专利中所述的浓度下,含氯化合物本身就是极好的杀菌剂,与单独使用氯化合物相比,季铵化合物的加入似乎并没有提高杀芽孢/杀结核菌的效力。所谓的改善是与单独使用含氯化合物相比,与季铵化合物的联合应用降低了毒性和减少了皮肤刺激性。然而,含氯化合物的存在对许多器械的构成材料具有腐蚀性,并且该联合应用同样具有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缺点。含有例如该实施例中的活性成分的组合的消毒剂在管理方面也是不利的。在某些领域,尽管每一种活性成分的毒性和物质相容性分别都是众所周知的,但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其组合产品必须作为新的、未知的物质来处理。
US 5,444,094证实季铵盐制剂长久以来一直作为消毒剂使用但并没有任何杀结核菌活性。乙二醇醚也是如此。然而,US 5,444,094观察到0.1%-0.2%w/w的季铵化合物与至少约8%w/w的乙二醇醚的联合应用具有杀结核菌活性,而与6%的乙二醇醚的联合应用没有该活性。这是令人惊奇的,应归功于乙二醇醚对由60%脂质组成的分枝杆菌三层细胞壁的破坏。
乙二醇醚为强溶剂,在这样高的浓度时,它与作为构成材料的塑料和橡胶中的绝大多数是不相容的。US 5,444,094的组合物的另一个缺点是其产品不具有杀芽孢的性能(参见AOAC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1955)杀芽孢试验,ref No 966.04),所以它并非高效消毒剂(“HLD”)。
有人建议采用消毒剂和超声联合应用杀灭生长性芽孢(vegetativespores)。就此应用而言,建议采用60℃以上的、浓度为0.25%的苯扎氯铵。然而,此类处置对分枝杆菌属无效,也不适于高效消毒。
目前,医疗设备的使用者对半临界(semi critical)医疗设备(即那些接触完整皮肤和粘膜的设备,如内窥镜、牙科器械等)采用不同的短的清洁和消毒步骤及时间,并采用可回收溶液。较长的浸泡清洁或消毒时间及一次性溶液的使用在目前的医疗或牙医操作中对大多数部件而言是不经济的,也是实用的。
在本说明书中关于现有技术的任何讨论都不应被认为是承认这些现有技术是众所周知的或者它们构成了本领域常规知识的组成部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避免或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至少某些缺点的高效消毒剂。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的目的是提供储存稳定并在短时间内起效的高效消毒剂,它能够明显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根据FDA对高效消毒剂的要求(详见Premarket Notification[510(k)]Submissions for Liquid Chemical Sterilants and High Level Disinfectants,FDA 1993),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在AOAC杀结核菌实验中使得土地分枝杆菌的数量在2-10分钟的时间内、使枯草杆菌和生孢梭菌芽孢在不到5小时的时间内产生了符合要求的log6衰减。
发明概述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表面高效消毒(如本文所定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组合物处理表面的步骤,所述组合物包含季铵化合物,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的浓度超过1.0%w/w,处理的温度范围在30℃到80℃之间,从而使得在10分钟内,表面上的结核分枝杆菌(如果有的话)达到log6的衰减。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季铵化合物的浓度超过2%w/w,并优选大于4%w/w。温度必须要提高到超过30℃,优选超过40℃,更优选超过约50℃。尽管对于耐热的材料而言,温度可达到80℃,但考虑到对器械损坏的风险,温度最好不要超过约60℃。在优选的浓度和温度下,5分钟内土地分枝杆菌就会产生log6衰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迄今为止的关于季铵化合物的报道都认为它们不能够提供高效的消毒。Block(见前述),消毒剂领域中公认的手册,关于季铵化合物的评论是“它们在高浓度时不能杀结核菌或杀芽孢或者不能杀灭亲水性病毒”。当用作低效“杀菌剂”时,季铵化合物通常在室温下以约0.1%至约0.25%的浓度施用于表面。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表明季铵化合物于室温下在任何浓度都能够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也没有提及将温度提高到30℃以上对季铵化合物的杀菌性能会有任何有益的作用。
确实,本发明人发现于室温下并且浓度在至多1%w/w时,季铵化合物不能高效地消毒,即使在低于2%w/w的浓度,它们也不能在短时间范围内达到高效消毒。所以,本发明惊奇地发现通过采用季铵化合物并选择适当的浓度和处理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达到高效消毒。
通过加热或其它物理离液剂可以得到选定的30℃到80℃的温度。例如,温度的提高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加热(为物理离液剂)或采用物理离液剂如电磁辐射(例如超声、微波、UV、IR或其它辐射)、电磁场或者是振摇或搅拌。其它应用能量的方法包括电磁辐射或来自机械方法的强力振摇(如磁力或旋转搅拌)。能量可以自电子束辐射、激光、电解或高能喷射输入。可以选择此类对离液序列有影响的组合加以利用。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提高温度,例如,放热化学反应。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的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化学离液剂。优选的离液剂为硼或硼化合物或者复合物。优选该组合物还包含螯合剂,如EDTA。
离液剂为季铵化合物与微生物混合物的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它能够提高疏水性颗粒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或者它能够使得非极性溶质颗粒和胶束的聚积物不稳定,或者使得蛋白质变性(折叠或解折叠)。用于本发明的物理离液剂在前面已经讨论过。某些化学离液剂(如金属离子、有机和无机离子、脲等)可以单独与季铵化合物合用,或者与物理离液剂联合使用。优选采用离液剂联合使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的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酶。
第四方面,本发明包括上述各方面中任何一项的高效消毒(如本文中所定义)方法中所使用的组合物,它包含于30℃时操作浓度超过1%的季铵化合物。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使牛结核分枝杆菌变种达到log6衰减外,达到高效消毒的要求意味着消毒方法必须满足FDA所提出的其它要求。当根据适当的FDA的试验方法测定时,本发明的优选方法还使得枯草杆菌和生孢梭菌芽孢在不到5小时的时间内达到了log6衰减(FDA要求少于24小时)。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含有操作浓度超过1%的季铵化合物以及一种或多种化学品的高效消毒剂,所述化学品为离液剂但不是芽孢破坏性化学品(spore opening chemical)。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上下文有明确的相反指示,否则“含有”、“包含”等词语是开放式的而并非排他或穷举性的,也就是说,其具有“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现通过下列实施例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在选定的条件下采用季铵化合物以达到高效消毒。任何得自商业的季铵化合物都适用于本发明。
季铵化合物由通式(R1R2R3R4N+)X-代表。R1、R2、R3和R4独立地为任何适当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线性或环状基团,例如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醚等。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R1和R2独立选自含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R3选自含有8-20个碳原子的烷基,R4选自含有8-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和芳基取代的烷基,其中所述取代的烷基具有1-3个碳原子,且选择X-以使得所述季铵化合物是水溶性的。任何适当的季铵化合物都可以采用,但本发明采用的季铵化合物优选为二烷基季铵化合物,更优选其中所述烷基之一的链长短于18的季铵化合物。优选至少烷基之一为C14-C18烷基,更优选为C12烷基。季铵化合物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烷基链,或者为芳基季铵化合物。季铵化合物可以是,例如,CHG。
抗衡离子X-可以为任何适当的抗衡离子,如无机或有机的抗衡离子。适当的X-的实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卤离子(氟、氯、溴或碘离子)、氢氧根、四氟硼酸根、磷酸根或碳酸根。
本文所用术语季铵化合物也包括季铵化合物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优选的形式中,所选的条件包括与离液剂的联合应用。例如,在例如50℃加热或者加热并超声的条件下,将4%w/w的季铵化合物与硼化合物联合应用。或者采用另外一个实例,在能量输入(例如将温度提高到40℃)的情况下,将5%w/w的季铵化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和/或适当的溶剂一起使用。现在还不清楚的是,能量(如加热产生的能量)的输入是否有助于使得折叠/解折叠平衡向有利于芽孢外被蛋白和分枝杆菌细胞膜蛋白/脂蛋白解折叠的方向发展,或者是否它只是有助于使得季铵化合物与芽孢表面“难以接近”的部分进行短暂的接触,或避免蛋白类物质对季铵化合物的灭活,或者是否它能以某些其它方式有效的激活季铵化合物或靶微生物。在本发明更优选的形式中,季铵化合物与蛋白酶一起在硼砂的存在下于较高的温度下使用。
所选的条件包括输入能量从而使温度从30℃提高到80℃,优选温度高于40℃且低于60℃。最好不要超过60℃,因为温度对热敏医疗器械的构成材料会造成有害的影响。可通过加热提高温度,但能量的输入也可以采用超声能量、红外或微波辐射、高压、电和/或磁场的作用、甚至是振摇或搅拌的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促进解折叠(再折叠)。
可以与季铵化合物联合应用的化学解离剂包括
(1)特定的有机溶剂,它可以使得蛋白质变性、溶解或膨胀。通常,产物并非完全解折叠并具有与天然状态不同的有序的构象。有助于螺旋构象(即解折叠的)的溶剂的实例包括N-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间-甲酚、二烷、CHCl3、吡啶、二氯乙烯和2-氯乙醇。这一组溶剂也包括具有弱的形成氢键的倾向的溶剂,如醇类,乙醇、正丙醇、甲醇(特别是它们与0.01%HCl的混合物)。另外,也包括结构破坏性溶剂(structurally disorganisingsolvent),例如高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二氯乙酸和三氟乙酸以及其它亲电子溶剂。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这些化合物实际上能够强化芽孢外被而并非起芽孢破坏剂的作用(spore-opener)。
(2)某些有机溶质和离液剂,如,脲或盐酸胍(GuHCl)。除了某些特别稳定的蛋白质外,6-8M的GuHCl于室温下可以使蛋白质完全转化成无规卷曲的多肽。这些试剂明显地受到温度、pH、其它试剂及条件的影响。
无机盐能够诱导蛋白构象的转变。例如,LiBr、CaCl2、KSCN、NaI、NaBr、硼砂、叠氮化钠为强变性剂。尽管这些盐不一定导致蛋白质完全解折叠,但残存的有序结构可能会由于能量的输入(如提高温度)而进一步破坏。阴离子(如CNS->I->Br->NO3->Cl->CH3COO->SO42-)具有与胍盐和四烷基铵盐相似的作用。然而,据观察(GuH)2SO4能够保护某些蛋白质避免变性。硼也可以以化合物或复合物的形式应用。
在某些表面和内界面(包括沸石)的吸附,包括空气/液体的内界面。
(3)酶,例如,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纤维素酶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表中,除非特别说明,“杀灭时间”是指如相关AOAC实验(详见附录1)中所定义的达到完全杀灭所需要的时间。“未杀灭”是指自起始数量衰减小于2log。除非另外说明,“QUAT”是指苯扎氯铵,特别是Gardiquat NC-50(Albright&Wilson)。对于生长性细菌(土地分枝杆菌)的实验点为2、5、10、20和60分钟。芽孢的实验点为0.5、1、2、4、16、24、48小时。每一个表的最后一列表明受试组合物是否满足FDA对高效消毒剂(“HLD”)的要求或者不满足(“F”)要求。

表1显示了按照现有技术于室温下应用季铵化合物的实施例,其中季铵化合物的浓度范围在0.025%到0.25%之间。可以看出,在高达0.25%(对于季铵化合物制剂来讲,该浓度被认为是高浓度)的情况下,25℃时对分枝杆菌的“杀灭时间”大于1小时,对枯草杆菌和生孢梭菌的杀灭时间大于24小时。如实验1.3所示,即使在超声存在的情况下,在62℃时的结果相同。表1中的实施例无一例可以用作高效消毒剂。
表2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令人惊讶的是,与表1的实施例相比,季铵化合物在40℃、大于1%w/w的浓度时,对土地分枝杆菌的杀灭时间小于5分钟,对枯草杆菌和生孢梭菌的杀灭时间小于2小时,在浓度为5%、温度为50℃时或者在浓度为1%、温度为80℃时杀灭时间减少到小于1小时。表2中所有的实施例均达到高效消毒的效果。
本发明人发现在0.25%w/w的现有技术浓度下,在超声或不进行超声的情况下,提高温度(自25℃到60℃)对季铵化合物杀灭土地分枝杆菌的性能并无有益的作用。(表3实验3.1-3.3)。

同样的,实验3.5-3.9表明于25℃下将浓度从0.25%(1比400)提高到5.0%(1比20,较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浓度提高了约20倍)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所以,本发明人惊奇的发现在约50℃、浓度大于0.6%时,对土地分枝杆菌的杀灭时间急剧缩短到20到60分钟,对枯草杆菌和生孢梭菌的杀灭时间缩短到小于16小时。这些时间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高效消毒剂的要求。对于实际应用的高效消毒剂,必须选择浓度大于1%和温度高于室温、优选高于30℃、更优选高于40℃(或者相当的离液作用)的组合。
表4说明了化学离液剂(在本实例中为硼)的作用。

实验4.1和4.2在25℃进行,因此超出了本发明所选定的范围。然而,按照本发明选定的实验4.3-4.7的结果与实验4.1和4.2完全相反。
表5证实了超声的作用

比较实验5.2和实验2.2&2.3表明了超声和加热联合应用的有益作用,而实验5.5-5.7表明了化学和物理离液剂的联合的作用。实施例5.5-5.7的联合应用缩短对土地分枝杆菌的杀灭时间到小于2分钟。实验5.7表明了在蛋白酶存在下所获得的结果。
表6第2列表明了与0.2%蛋白酶联合应用的季铵化合物的浓度,第3列表明了温度、硼砂的浓度(如果有的话)以及有无超声存在。再一次可以看到,在25℃时,即使季铵化合物的浓度高达2%,蛋白酶、硼砂或超声都没有明显的帮助,但是当温度提高时,浓度为2%时,杀灭时间出现了令人惊奇和戏剧性的变化。

*Savinase 16L
表7显示了采用其它季铵化合物获得的相似的结果

(Quat 1)为双链氯化二葵基二甲基铵(Bardac 2280,购自Lonza),(Quat 2)为氯化二辛基二甲基铵-双链季铵化合物(Bardac LF-80,购自Lonza),(Quat 3)为Barquat MB-50(氯化N-烷基二甲基铵,C14-50%,C12-40%,C16-10%),(Quat 4)为Dodigen 228 LF(氯化N-烷基二甲基铵,C14-60%,C12-30%,C10-10%),单链季铵化合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采用除上述列举的季铵化合物之外的其它季铵化合物,或者根据本发明的需要联合应用季铵化合物。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可将季铵化合物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与一种或多种离液剂例如硼或硼化合物、酶和/或表面活性剂一起配制,或者可以配制成浓缩物的形式,该浓缩物可以在稀释操作时稀释到选定的浓度范围。提高温度对离液效果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可以单独采用微波、超声、红外或其它电磁辐射,或者与化学离液剂联合使用。
附录1用于评价如目前FDA标准所定义的高效消毒剂(详见″PremarketNotification[510(k)]Submissions for Liquid Chemical Sterilants and HighLevel Disinfectants FDA 1993″.)的AOAC实验AOAC杀芽孢实验AOAC Ref No 966.04,AOAC Official Methods ofAnalysis。
消毒剂AOAC杀结核菌活性AOAC Ref No 965.12,AOAC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1995)AOAC硬表面载体实验10AOAC Ref Nos 991.47,991.48和991.49,AOAC Official Methods ofAnalysis(1995)AOAC杀菌喷雾产品实验11AOAC Ref No 961.02,AOAC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1995)AOAC杀真菌实验AOAC Ref No 955.17,AOAC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1995)
权利要求
1.对表面高效消毒(如本文所定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含有季铵化合物的组合物处理表面的步骤,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的浓度超过1%w/w,并且处理时的温度范围在30℃到80℃之间,从而使得表面上的土地分枝杆菌,如果有的话,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达到log6衰减。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使得表面上的土地分枝杆菌,如果有的话,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达到log6衰减。
3.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的浓度超过2%w/w。
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的浓度超过4%w/w。
5.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为(R1R2R3R4N+)X-,其中R1、R2、R3和R4独立地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线性或环状基团。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R1、R2、R3和R4独立地为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或醚。
7.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含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R3选自含有8-20个碳原子的烷基,R4选自含有8-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和芳基取代的烷基,其中所述取代的烷基具有1-3个碳原子,且选择X-以使得所述季铵化合物具有水溶性。
8.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R1、R2、R3和R4中至少一个为C14-C18烷基。
9.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R1、R2、R3和R4中至少一个为C12烷基。
10.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为葡萄糖酸洗必太。
11.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X-为无机或有机抗衡离子。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X-为卤离子、氢氧根、四氟硼酸根、磷酸根或碳酸根。
13.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为季铵化合物的混合物。
1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温度大于40℃。
15.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温度大于50℃。
16.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温度不超过60℃。
17.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由物理离液剂产生30℃到80℃的温度。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物理离液剂为加热。
19.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由放热化学反应产生。
20.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离液剂为电磁辐射、超声、振摇或搅拌。
21.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所述离液剂为微波辐射、UV照射、IR照射、电场、磁场、电子束照射、激光、电解、磁力搅拌、旋转搅拌、高能量喷射、活性表面和内界面的吸附。
22.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由化学离液剂产生30℃到80℃的温度。
23.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学离液剂为金属或金属离子、有机或无机离子。
24.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学离液剂为硼或硼化合物或复合物。
25.权利要求17-2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采用离液剂的联合应用。
26.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中采用物理和化学离液剂的联合应用。
27.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一种螯合剂。
28.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螯合剂为EDTA。
29.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一种酶。
30.用于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消毒(如本文所定义)方法的组合物,其于30℃的操作浓度下包含超过1%的季铵化合物。
31.权利要求30的组合物,该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一种是离液剂但不是芽孢破坏性化学品的物质。
32.权利要求30或3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的浓度超过2%w/w。
33.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的浓度超过4%w/w。
34.权利要求30-33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为(R1R2R3R4N+)X-,其中R1、R2、R3和R4独立地为任何适当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线性或环状基团。
35.权利要求34的组合物,其中R1、R2、R3和R4独立地为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或醚。
36.权利要求34或35的组合物,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含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R3选自含有8-20个碳原子的烷基,R4选自含有8-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和芳基取代的烷基,其中所述取代的烷基具有1-3个碳原子,且选择X-以使得所述季铵化合物具有水溶性。
37.权利要求34-36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R1、R2、R3和R4中的一个为链长短于18的烷基。
38.权利要求34-37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R1、R2、R3和R4中的一个为C14-C18烷基。
39.权利要求34-38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R1、R2、R3和R4中的一个为C12烷基。
40.权利要求34-39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为二烷基季铵化合物。
41.权利要求34-40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所述X-为无机或有机抗衡离子。
42.权利要求4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X-为卤离子、氢氧根、四氟硼酸根、磷酸根或碳酸根。
43.权利要求30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为葡萄糖酸洗必太。
44.权利要求30-43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它包含季铵化合物的混合物。
45.权利要求30-44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它包含一种或多种用于产生放热化学反应的成分。
46.权利要求30-45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它进一步包含化学离液剂。
47.权利要求46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学离液剂为金属离子、无机或有机阴离子。
48.权利要求47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硼或硼化合物或复合物。
49.权利要求47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脲、胍盐或四烷基铵盐。
50.权利要求47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盐酸胍。
51.权利要求47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LiBr、CaCl2、KSCN、NaI、NaBr、硼砂、叠氮化钠。
52.权利要求47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选自CNS-、I-、Br-、NO3-、Cl-、CH3COO-或SO42-的阴离子。
53.权利要求46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溶解或膨胀的有机溶剂。
54.权利要求53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N-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间-甲酚、二烷、CHCl3、吡啶、二氯乙烯或2-氯乙醇。
55.权利要求46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具有弱的形成氢键的倾向的溶剂。
56.权利要求55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醇类。
57.权利要求56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乙醇、正丙醇、甲醇、乙醇/0.01%HCl、正丙醇/0.01%HCl或甲醇/0.01%HCl。
58.权利要求46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结构破坏性溶剂。
59.权利要求58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学离液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二氯乙酸、三氟乙酸或亲电子溶剂。
60.权利要求46-59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采用离液剂的联合应用。
61.权利要求30-60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它进一步包含一种螯合剂。
62.权利要求6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螯合剂为EDTA。
63.权利要求30-62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它进一步包含一种酶。
64.权利要求63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酶为蛋白酶、淀粉酶、脂酶或纤维素酶。
65.权利要求30-64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包含蛋白酶和硼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表面高效消毒(如本文所定义)的方法或组合物。所述方法包括在30℃到80℃的温度范围内用含有浓度超过1%w/w的季铵化合物的组合物处理表面。在不到10分钟内,表面上的土地分枝杆菌达到log(6)的衰减。通过物理离液剂、化学离液剂(如硼或硼化合物或复合物)或离液剂的联合应用产生温度。可以加入螯合剂和酶。
文档编号A01N33/12GK1984683SQ200580023155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9日
发明者S·克里茨勒, A·萨瓦 申请人:纳诺索尼克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