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1446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蘑菇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蘑菇的栽培,特别涉及蘑菇属的蘑菇栽培。
背景技术
目前实现人工栽培蘑菇属的蘑菇有双孢菇、大肥菇和高温蘑菇等,这 些蘑菇在蔬菜销售市场上俗称圆菇,但传统的圆菇栽培局限在室内或保护 设施内栽培,而且从原种生产,生产种扩繁,到栽培生产都要使用消毒剂, 杀菌剂,操作繁琐,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蘑燕栽培方法,该方法在开放条件下,将 培养料预湿木屑或棉子壳和牛粪与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钙和碳酸钙均
匀混合,装代,升温,料温达到76—88"C时可停止加热,闷12—24小时 后出锅,降温,接种发菌培养后即可室内栽培和室外栽培。该方法最大的 特点是在操作过程中不用消毒剂和杀菌剂,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消 毒剂和杀菌剂给人体所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栽培蘑菇局限在室 内栽培的现状。该方法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安全可靠。同时 该方法还适用于生产原种和生产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蘑菇栽培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a、 按重量百分比,棉子壳或木屑或作物秸秆72%,牛粪23%,尿素2%, 重过磷酸转1%,硫酸转1%,碳酸转1%配制培养料;
b、 先将棉籽壳和牛粪预湿,使含水量在65—68%之间;
c、 将预湿的棉籽壳或木屑或作物秸秆和牛粪与尿素、重过磷酸钙、 硫酸钙和碳酸钙均匀混合;
d、 将混合后的培养料装入48X25X0. 025cm规格的低密度聚乙烯塑
4料袋,袋子两头装6—8厘米的发酵料,然后将袋子两头用无棉盖体封口, 开始升温;
e、 料温达到76—88'C时停止加热,闷12—24小时后出锅降温;
f、 当温度降至0—26'C时,将菌袋两头的无棉盖体换为出菇环或用旧 打包带自制的直径5—6 cm的环,用皮筋或废旧自行车内胎剪成的皮圈固 定出菇环,然后在开放条件下接种;
g、 将步骤f接种后的菌袋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培养,26—32天菌丝 陆续在袋内长满后,进行室内栽培或室外栽培;
h、 室内栽培
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脱去,将菌块整体摆在室内床架上,菌块上 覆土4一5厘米, 一次完成,覆土上面盖塑料薄膜保湿,10—37。C下,9一 ll天后,当发现菌丝在覆土层中萌发离土表面还有0.5—1厘米时,立即 进行通风,使表土干燥,两天后喷出菇水,长出蘑菇;
i、 室外栽培
选择在果园树荫下或其它高等植物荫处均可栽培,操作前浇灌一次, 首先在树荫下挖畦,深16—20 cm ,宽为30—40 cm,将步骤g长满菌丝 的菌袋脱袋后将菌块整体按两排摆入畦中,两排两侧多出5cm,整体菌块 之间相距5—15厘米的距离,每畦上直接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两边留有微 缝,并铺设两条微孔滴灌带,15天后,长出蘑菇。
步骤g发菌培养温度为22_32°C 。
步骤h中覆土含水量为72%—80%之间。
所述的方法还适用于生产蘑菇原种和生产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蘑菇栽培方法,该方法从菌种生产到蘑菇收获,克 服了传统方法中采用消毒药品和杀菌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产品的污染 等,是一种原生态绿色食品生产方法。本发明蘑燕属可用木本植物栽培, 能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栽培袋脱袋容易,塑料袋可以反复利用;并在已 有发酵料或提前制备发酵料的前提下,省去20—25天的培养料的发酵期,縮短了栽培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用各种植物体,48 X25X0. 025cm规格的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生产原种,与传统的用谷粒和 菌种瓶生产原种相比节省了成本;相对传统的用容积小于1000立方厘米 的容器或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生产原种和生产种,本发明每袋所产的菌种 量是传统方法的4—5倍,可提高菌种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适 用于任何一种作物秸秆作为培养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a、 按重量百分比,木屑72%,牛粪23%,尿素2%,重过磷酸钙1%, 硫酸钙1%,碳酸钙1%配制培养料;
b、 先将木屑和牛粪预湿,使含水量在65—68%之间;
c、 将预湿的木屑和牛粪与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钙和碳酸钙均匀 混合;
d、 将混合后的培养料装入48X25X0. 025cm规格的低密度聚乙烯塑 料袋,袋子两头装6厘米的常规的发#料,然后将袋子两头用无棉盖体封 口,开始升温;
e、 料温达到76'C时停止加热,闷12小时后出锅降温;
f、 当温度降至O'C时,将菌袋两头的无棉盖体换为出菇环,用皮筋固 定出燕环,然后在开放条件下接种;
g、 将步骤f接种后的菌袋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培养,培养温度为22 。C, 26天菌丝陆续在袋内长满后,进行室内栽培或室外栽培;
h、 室内栽培
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除去,将菌块整体摆在室内床架上,菌块上 覆土 4厘米, 一次完成,覆土上面盖塑料薄膜保湿,覆土含水量为72%, 温度1(TC, 9天后,当菌丝在覆土层中萌发离土表面还有0.5—1厘米时, 立即进行通风,使表土干燥,两天后喷出菇水,长出蘑菇;
i、 室外栽培
6选择在果园树荫下或其它高等植物荫处均可栽培,操作前浇灌一次, 待土不粘劳动工具时,首先在树荫下南北方向(或根据地形走向决定挖畦
方向)挖畦,深16 cm ,宽为30cm,横摆两排间隔5厘米的菌袋、两排 两侧多出5cm,长度不限,将步骤g菌袋脱袋后按两排摆入畦中,袋与袋 之间相距5厘米的距离,然后直接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两边留有微缝,并 铺设两条微孔滴灌带,15天后,长出蘑燕。
所述的方法还适用于生产蘑菇原种和生产种。
实施例2
a、 按重量百分比棉子壳72%,牛粪23%,尿素2%,重过磷酸钙1%, 硫酸钙1%,碳酸钙1%配制培养料;
b、 先将棉籽壳和牛粪预湿,使含水量在65—68%之间;
c、 将预湿的棉籽壳和牛粪与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韩和碳酸转均 匀混合;
d、 将混合后的培养料装入48X25X0. 025cm规格的低密度聚乙烯塑 料袋,袋子两头装7厘米的常规发酵料,然后将袋子两头用无棉盖体封口, 开始升温;
e、 料温达到8(TC时停止加热,闷18小时后出锅降温;
f、 当温度降至l(TC时,将菌袋两头的无棉盖体换为用旧打包带自制 的直径5cm的环,用废旧自行车内胎剪成的皮圈固定出菇环,然后在开放 条件下接种;
g、 将步骤f接种后的菌袋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培养,培养温度为24 'C, 30天菌丝陆续在袋内长满后,进行室内栽培或室外栽培;
h、 室内栽培
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除去,将菌块整体摆在室内床架上,菌块上 覆土 5厘米, 一次完成,覆土上面盖塑料薄膜保湿,覆土含水量为76%, 温度2(TC, IO天后,当菌丝在覆土层中萌发离土表面还有0.5—1厘米时, 立即进行通风,使表土干燥,两天后喷出菇水,长出蘑菇;
7i、室外栽培
选择在果园树荫下或其它高等植物荫处均可栽培,操作前浇灌一次, 待土不粘劳动工具时,首先在树荫下南北方向(或根据地形走向决定挖畦
方向)挖畦,深18 cm,宽为35cm,横摆两排间隔10厘米的菌袋、两排 两侧多出5cm,长度不限,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脱袋后按两排摆入畦 中,袋与袋之间相距10厘米的距离,每畦上直接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两 边留有微缝,并铺设两条微孔滴灌带,15天后,长出蘑菇。
所述的方法还适用于生产蘑菇原种和生产种。
实施例3
a、 按重量百分比作物(小麦)秸秆72%,牛粪23%,尿素2%,重过磷 酸转1%,硫酸钙1%,碳酸钙P/。配制培养料;
b、 先将作物(小麦)秸秆和牛粪预湿,使含水量在65—68%之间;
c、 将预湿的作物(小麦)秸秆和牛粪与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钙 和碳酸钙均匀混合;
d、 将混合后的培养料装入48X25X0. 025cm规格的低密度聚乙烯塑 料袋,袋子两头装8厘米的常规发酵料,然后将袋子两头用无棉盖体封口, 开始升温;
e、 料温达到88'C时停止加热,闷24小时后出锅降温;
f、 当温度降至26'C时,将菌袋两头的无棉盖体换为出菇环,用皮筋 固定出菇环,然后在开放条件下接种;
g、 将步骤f接种后的菌袋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培养,培养温度为25 。C, 32天菌丝陆续在袋内长满后,进行室内栽培或室外栽培;
h、 室内栽培
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除去,将菌块整体摆在室内床架上,菌块上 覆土 5厘米, 一次完成,覆土上面盖塑料薄膜保湿,覆土含水量为80%, 温度3(TC, 11天后,当菌丝在覆土层中萌发离土表面还有0. 5—1厘米时, 立即进行通风,使表土干燥,两天后喷出菇水,长出蘑菇;i、室外栽培
选择在果园树荫下或其它高等植物荫处均可栽培,操作前浇灌一次, 待土不粘劳动工具时,首先在树荫下南北方向(或根据地形走向决定挖畦
方向)挖畦,深20 cm,宽为40cm,横摆两排间隔15厘米的菌袋、两排 两侧多出5cm即可,长度不限,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脱袋后按两排摆 入畦中,袋与袋之间相距15厘米,每畦上直接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两边 留有微缝,并铺设两条微孔滴灌带,15天后,长出蘑菇。
所述的方法还适用于生产蘑菇原种和生产种。
所述培养料作物秸秆为任意一种作物的秸秆即可。
实施例4
a、 按重量百分比作物(玉米)秸秆72%,牛粪23%,尿素2%,重过磷 酸钙1%,硫酸钙1%,碳酸钙1%配制培养料;
b、 先将作物(玉米)秸秆和牛粪预湿,使含水量在65—68%之间;
c、 将预湿的作物(玉米)秸秆和牛粪与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钙 和碳酸钙均匀混合;
d、 将混合后的培养料装入48X25X0. 025cm规格的低密度聚乙烯塑 料袋,袋子两头装7厘米的常规发酵料,然后将袋子两头用无棉盖体封口, 开始升温;
e、 料温达到85"C时停止加热,闷24小时后出锅降温;
f、 当温度降至2(TC时,将菌袋两头的无棉盖体换为用旧打包带自制 的直径6cm的环,用废旧自行车内胎剪成的皮圈固定出菇环,然后在开放 条件下接种;
g、 将步骤f接种后的菌袋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培养,培养温度为24 °C, 30天菌丝陆续在袋内长满后,进行室内栽培或室外栽培;
h、 室内栽培
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除去,将菌块整体摆在室内床架上,菌块上 覆土 4厘米, 一次完成,覆土上面盖塑料薄膜保湿,覆土含水量为78%,温度37'C, ll天后,当菌丝在覆土层中萌发离土表面还有0.5—1厘米时, 立即进行通风,使表土干燥,.两天后喷出菇水,长出蘑菇; i、室外栽培
选择在果园树荫下或其它高等植物荫处均可栽培,操作前浇灌一次, 待土不粘劳动工具时,首先在树荫下南北方向(或根据地形走向决定挖畦 方向)挖畦,深17 cm,宽为34cm,横摆两排间隔8厘米的菌袋、两排两 侧多出5cm即可,长度不限,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脱袋后按两排摆入 畦中,袋与袋之间相距8厘米,每畦上直接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两边留有 微缝,并铺设两条微孔滴灌带,15天后,长出蘑菇。
所述的方法还适用于生产蘑菇原种和生产种。
所述培养料作物秸秆为任意一种作物的秸秆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蘑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a、按重量百分比,棉子壳72%,牛粪23%,尿素2%,重过磷酸钙1%,硫酸钙1%,碳酸钙1%配制培养料;b、先将棉子壳或木屑或作物秸秆和牛粪预湿,使含水量在65—68%之间;c、将预湿的棉子壳或木屑或作物秸秆和牛粪与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钙和碳酸钙均匀混合;d、将混合后的培养料装入48×25×0.025cm规格的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袋子两头装6—8厘米的发酵料,然后将袋子两头用无棉盖体封口,开始升温;e、料温达到76—88℃时停止加热,闷12—24小时后出锅降温;f、当温度降至0—26℃时,将菌袋两头的无棉盖体换为出菇环或用旧打包带自制的直径5—6cm的环,用皮筋或废旧自行车内胎剪成的皮圈固定出菇环,然后在开放条件下接种;g、将步骤f接种后的菌袋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培养,26—32天菌丝陆续在袋内长满后,进行室内栽培或室外栽培;h、室内栽培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脱去,将菌块整体摆在室内床架上,菌块上覆土4—5厘米,一次完成,覆土上面盖塑料薄膜保湿,10—37℃下,9—11天后,当发现菌丝在覆土层中萌发离土表面还有0.5—1厘米时,立即进行通风,使表土干燥,两天后喷出菇水,长出蘑菇;i、室外栽培选择在果园树荫下或其它高等植物荫处均可栽培,操作前浇灌一次,首先在树荫下挖畦,深16—20cm,宽为30—40cm,将步骤g长满菌丝的菌袋脱袋后将菌块整体按两排摆入畦中,两排两侧多出5cm,整体菌块之间相距5—15cm,然后直接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两边留有微缝,并铺设两条微孔滴灌带,15天后,长出蘑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发菌培养温度为 22—25。C。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h中覆土含水量为 72%—80%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适用于生产蘑菇 原种和生产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蘑菇栽培方法,该方法中的培养料是由棉子壳或木屑或作物秸秆、牛粪、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钙和碳酸钙制成,先将棉子壳或木屑或作物秸秆和牛粪预湿,然后与牛粪、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钙和碳酸钙混合均匀,装袋,袋子两头装发酵料,加温,将菌袋两头的无棉盖体换为出菇环,然后在开放条件下接种,发菌培养,室内、外栽培即可。该方法的特点是克服了传统的圆菇栽培局限在室内,而且从原种生产,生产种扩繁,到栽培生产都要使用消毒剂,杀菌剂,操作繁琐,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不足之处。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生产蘑菇不用消毒剂和杀菌剂,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低成本低。同时,所述方法还适用于生产蘑菇原种和生产种,以及适用于任何一种作物秸秆作为培养料。
文档编号C05G3/00GK101496486SQ20091011325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3日
发明者任德新, 王俊燕 申请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