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移栽机分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半自动移栽机靠人工喂苗,工作效率不高,当栽植速度偏高时,漏苗、缺苗率大大增加。第二种是全自动分秧,全自动分秧机构有多杆机构、曲柄滑道机构、不完全齿轮间歇机构,上述机构随着移栽机频率的增加,会使移栽机机架振动加剧,伤秧率和漏秧率增加以及分秧臂易损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高。行星轮系旋转式变速传动机构在插秧机上已有应用,插秧机是针对毯状苗一种栽植机械,秧针无需进入钵体内,取苗通过撕裂土块的方式,秧针轨迹是一个光滑的曲线, 而钵苗移栽机需要秧针进入钵苗盘内夹持秧苗,且不能破坏钵盘和伤根,故轨迹需要一个尖锐的凸起;从秧针进入钵体到完全离开钵体,秧针的运动方向和钵体的方向保持平行,即秧针需要一段接近于直线的运动轨迹,在现有的栽植机械上应用的椭圆齿轮、偏心非圆齿轮等行星系不等速传动机构均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钵苗移栽机要求的特殊轨迹阻碍了旋转式行星轮系机构在移栽机上的应用,即无法使用旋转式分秧机构来克服现有分秧机构的缺点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适用于全自动钵苗移栽机工作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达到结构简单、振动小,自动给苗、自动取苗、工作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在齿轮壳体中心部位上可转动地安装太阳齿轮,中心驱动轴可转动地插入在太阳齿轮中心孔内,中心驱动轴的一端与齿轮壳体固接;在齿轮壳体内侧部位上、位于中心驱动轴上、下两侧对称部位处分别与中心驱动轴相互平行地依次配装上中间轴、上行星轴和下中间轴、下行星轴,所述的下中间轴、中心驱动轴、上中间轴位于同一平面内,下行星轴和上行星轴在下中间轴、中心驱动轴、上中间轴所在的同一平面两侧相反方向位置对应配置;上中间齿轮、上行星齿轮、下中间齿轮、下行星齿轮分别固装在上中间轴、上行星轴、下中间轴、下行星轴上,太阳齿轮分别与下中间齿轮、上中间齿轮啮合,下中间齿轮与下行星齿轮啮合,上中间齿轮与上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的太阳齿轮、下中间齿轮、下行星齿轮、上中间齿轮、上行星齿轮均为全等的变性卵形齿轮,构成不等速传动机构;在下行星轴和上行星轴外端部上呈垂直地分别固装分秧臂壳体, 在分秧臂壳体前侧外部上固装推秧杆,取秧杆插配在推秧杆内,压力弹簧与取秧杆同轴心的配装在分秧臂壳体内,在分秧臂壳体内,位于压力弹簧下方安装拨叉和凸轮,拨叉上端位于取秧杆后端面与压力弹簧前端面之间接触配合,拨叉下端与凸轮接触配合;在取秧杆两侧部上呈锥形配置的安装两片弹簧钢片秧针,所述的弹簧钢片秧针与推秧杆相配合。本发明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该分秧机构通过将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作为不等速传动机构,使秧针尖点形成了带有“针形”凸起的“桃形”轨迹,该轨迹满足钵苗移栽机分秧的农艺要求;从而克服了多杆机构和间歇机构的缺点,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振动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同时每个齿轮盒内相对中心齿轮有2组行星系齿轮传动,每组行星系传动带动1个分秧臂,齿轮盒转一圈,实现2次分秧,工作效率高。
图1是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图1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及移栽机停止行走时,分秧机构上的弹簧钢片秧针运行轨迹示意图。图中1、下行星齿轮2、下行星轴3、下中间齿轮4、下中间轴5、太阳齿轮6、中心驱动轴7、齿轮壳体8、上中间轴9、上中间齿轮10、上行星齿轮11、上行星轴12、推秧杆13、取秧杆14、分秧臂壳体15、拨叉16、压力弹簧17、凸轮18、弹簧钢片秧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在齿轮壳体7中心部位上可转动地安装太阳齿轮5,中心驱动轴6可转动地插入在太阳齿轮5中心孔内,中心驱动轴6的一端与齿轮壳体7固接;在齿轮壳体7内侧部位上、位于中心驱动轴6上、下两侧对称部位处分别与中心驱动轴6相互平行地依次配装上中间轴8、上行星轴11和下中间轴4、下行星轴 2,所述的下中间轴4、中心驱动轴6、上中间轴8位于同一平面内,下行星轴2和上行星轴11 在下中间轴4、中心驱动轴6、上中间轴8所在的同一平面两侧相反方向位置对应配置;上中间齿轮9、上行星齿轮10、下中间齿轮3、下行星齿轮1分别固装在上中间轴8、上行星轴11、 下中间轴4、下行星轴2上,太阳齿轮5分别与下中间齿轮3、上中间齿轮9啮合,下中间齿轮3与下行星齿轮1啮合,上中间齿轮9与上行星齿轮10啮合,所述的太阳齿轮5、下中间齿轮3、下行星齿轮1、上中间齿轮9、上行星齿轮10均为全等的变性卵形齿轮,构成不等速传动机构;在下行星轴2和上行星轴11外端部上呈垂直地分别固装分秧臂壳体14,在分秧臂壳体14前侧外部上固装推秧杆12,取秧杆13插配在推秧杆12内,压力弹簧16与取秧杆13同轴心的配装在分秧臂壳体14内,在分秧臂壳体14内,位于压力弹簧16下方安装拨叉15和凸轮17,拨叉15上端位于取秧杆13后端面与压力弹簧16前端面之间接触配合,拨叉15下端与凸轮17接触配合;在取秧杆13两侧部上呈锥形配置的安装两片弹簧钢片秧针 18,所述的弹簧钢片秧针18与推秧杆12相配合。采用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变性卵形齿轮具有卵形齿轮的传动特性,同时比卵形齿轮的传动比可调性更好,基于变性卵形齿轮的优点,经过对相关参数计算和分析,利用VB编程的方法得出其秧针尖点静轨迹是带有“针形”凸起的“桃形”轨迹,利用“针形”凸起将秧苗从钵盘中取出,在轨迹下行的直线末端进行推秧;轨迹通过变速传动机构和“探出式”秧针18相结合来实现;变速传动机构包括5个全等的变性卵形齿轮, 太阳齿轮5与机架固结,中心驱动轴6驱动齿轮壳体7转动,中间齿轮3、9与太阳齿轮5啮合产生自转,并带动行星齿轮1、10转动,分秧臂壳体14通过行星轴2、11与行星齿轮1、10 固结,凸轮17控制两片弹簧钢片秧针18往复直线运动,推秧杆13定位挤压秧针18构成夹持器实现夹紧,弹簧钢片秧针18回程时,推秧杆13将秧针18夹持的秧苗推出,完成推秧作业。一套分秧机构具有两个分秧臂,齿轮壳体7转动一圈,分秧两次。
权利要求
1. 一种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齿轮壳体(7)中心部位上可转动地安装太阳齿轮(5),中心驱动轴(6)可转动地插入在太阳齿轮(5)中心孔内, 中心驱动轴(6)的一端与齿轮壳体(7)固接;在齿轮壳体(7)内侧部位上、位于中心驱动轴 (6)上、下两侧对称部位处分别与中心驱动轴(6)相互平行地依次配装上中间轴(8)、上行星轴(11)和下中间轴G)、下行星轴O),所述的下中间轴G)、中心驱动轴(6)、上中间轴 (8)位于同一平面内,下行星轴( 和上行星轴(11)在下中间轴G)、中心驱动轴(6)、上中间轴(8)所在的同一平面两侧相反方向位置对应配置;上中间齿轮(9)、上行星齿轮(10)、 下中间齿轮(3)、下行星齿轮(1)分别固装在上中间轴(8)、上行星轴(11)、下中间轴G)、 下行星轴(2)上,太阳齿轮(5)分别与下中间齿轮(3)、上中间齿轮(9)啮合,下中间齿轮 (3)与下行星齿轮(1)啮合,上中间齿轮(9)与上行星齿轮(10)啮合,所述的太阳齿轮(5)、 下中间齿轮C3)、下行星齿轮(1)、上中间齿轮(9)、上行星齿轮(10)均为全等的变性卵形齿轮,构成不等速传动机构;在下行星轴( 和上行星轴(11)外端部上呈垂直地分别固装分秧臂壳体(14),在分秧臂壳体(14)前侧外部上固装推秧杆(12),取秧杆(1 插配在推秧杆(1 内,压力弹簧(16)与取秧杆(1 同轴心的配装在分秧臂壳体(14)内,在分秧臂壳体(14)内、位于压力弹簧(16)下方安装拨叉(15)和凸轮(17),拨叉(15)上端位于取秧杆(1 后端面与压力弹簧(16)前端面之间接触配合,拨叉(1 下端与凸轮(17)接触配合;在取秧杆(1 两侧部上呈锥形配置的安装两片弹簧钢片秧针(18),所述的弹簧钢片秧针(18)与推秧杆(12)相配合。
全文摘要
变性卵形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属于农业机械;在齿轮壳体中心部位上安装太阳齿轮,中心驱动轴插入在太阳齿轮中心孔内,且与齿轮壳体固接,带有上、下中间齿轮的上、下中间轴和带有上、下行星齿轮的上、下行星轴分别对称配装在中心驱动轴两侧,上、下中间齿轮、上、下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均为全等的变性卵形齿轮,在上、下行星轴外端上呈垂直地分别固装分秧臂壳体,在分秧臂壳体上安装取秧杆、推秧杆、拨叉、压力弹簧、凸轮和弹簧钢片秧针;本机构实现了秧针尖点呈带有针形凸起的取秧桃形静轨迹曲线运动,具有结构简单新颖、体积小、重量轻、振动小、工作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405713SQ20111026457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尹大庆, 徐洪广, 赵匀, 郑建, 钱孟波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