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43313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体蛋白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以糖渣菌体蛋白为主要原料,通过生物方法对其改性生产肽蛋白饲料。
背景技术
菌体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单细胞蛋白。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生菌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 真菌蛋白等。1967年在第一次全世界单细胞蛋白会议上,将微生物菌体蛋白统称为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 80%,比大豆高10% 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畜禽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7. 0%以上,色、苏、异亮氨酸含量也比较丰富。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此外,单细胞蛋白还含有较为丰富的微量元素,包括磷、铁、锰、锌、铜、硒等,尤以无机磷较多,有利于有机物在动物体内代谢。单细胞蛋白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生产效率高,比动植物高成千上万倍,这主要是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快。第二,生产原料来源广,一般有以下几类①农业废物、废水,如秸杆、蔗渣、甜菜渣、木屑等含纤维素的废料及农林产品的加工废水;②工业废物、废水,如食品、发酵工业中排出的含糖有机废水、亚硫酸纸浆废液等;③石油、天然气及相关产品,如原油、柴油、甲烷、乙醇等; H2、C02等废气。第三,可以工业化生产,它不仅需要的劳动力少,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的限制,而且产量高,质量好。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以及某些原生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要具备下列条件所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味道好并且易消化吸收,对培养条件要求简单,生长繁殖迅速等。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在培养液配制及灭菌完成以后,将它们和菌种投放到发酵罐中,控制好发酵条件,菌种就会迅速繁殖;发酵完毕,用离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体,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就制成了单细胞蛋白成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I、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菌种混合发酵和添加外源复合酶相结合的方法生产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饲料。该方法工艺过程简单,操作容易,生产周期短,生产成品低,产品质量好。2、本发明提供一种啤酒糟作为辅料,为菌株的生长和发酵提供了一个透气性好、供氧充分的环境,有利于菌株的生长和糖渣菌体蛋白的降解,同时它又可以作为营养平衡齐U,来调整菌体蛋白中氨基酸和单糖及其它小分子物质的平衡。3、本发明在发酵糖渣菌体蛋白的同时,有效地利用了啤酒工业最大的副产品——啤酒糟,解决了我国目前啤酒糟资源的浪费问题,同时也有利地推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4、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性能价格比优的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饲料,它可全部或部分代替优质鱼粉在动物日粮的应用,降低饲料成本。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实现的,其生产工艺步骤为I)原辅料混合与接种以糖渣菌体蛋白为主要原料,按原料干重20 40%的比例加入啤酒糟,混合 均匀后,再按原料干重的O. 2 O. 5%接入米曲霉、扣囊酵母、地衣芽胞杆菌、乳酸菌的固态混合菌群以及O. I O. 3%的由活性蛋白酶、活性β_葡聚糖酶、活性纤维素酶组成的固态复合酶制剂;2)发酵采用池式通风发酵方式,每池装料1000 5000kg,发酵温度30 50°C,原料水分控制在40 50%,发酵30 40小时。3)干燥发酵结束后,将发酵产物在60-80°C干燥至物料含水量< 12% ;4)干燥后物料粉碎过40 80目筛后包装即得成品。加入的啤酒糟是新鲜啤酒糟,或用干啤酒糟代替,干糟与糖渣菌体蛋白混合时则需加入水分,使物料水分含量达到40 50%。加入的固态混合菌群经活化后总菌数为7X IO12个/g,米曲霉、扣囊酵母、地衣芽胞杆菌、乳酸菌的重量比是3 : 2 : I : I。加入的固态复合酶制剂中活性蛋白酶酶活力为2万 5万单位/克、活性β -葡聚糖酶酶活力为5000U/g、活性纤维素酶酶活力为1500U/g,活性蛋白酶酶、活性β -葡聚糖酶、活性纤维素酶的重量比是I : I : I。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优势在于I、发酵采用的四种菌均是促进动物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菌株,综合产酶能力强。不但可将糖渣菌体蛋白中大量的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蛋白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也可促进啤酒糟表面的纤维素分解成单糖和寡糖等小分子物质,啤酒糟中被包裹的大分子蛋白质得以降解,钙、磷得以释放;同时合成动物体需要的维生素;发酵产品营养成分更均衡;产品外观黄褐色,具有发酵产品特殊芳香、醇香浓厚,无不良异味。2、在多菌发酵的同时添加外缘复合酶,可大大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效率,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3、本发明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啤酒工业的最大副产品——啤酒糟的利用价值,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环保。4、本发明产品含大量活性物质多肽、小肽、寡糖等,生物利用率高;经检测,产品蛋白质含量为50% 70%,氨基酸彡40%,胃蛋白酶消化率彡90%。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其生产步骤为
I、原辅料混合与接种准备原料糖渣菌体蛋白800kg,其含水量为10%,辅料为新鲜啤酒糟,啤酒糟水分含量为75%,重量为705kg,将菌体蛋白和新鲜啤酒糟充分混合,混合后原料水分为40%左右,常温下接入2kg米曲霉、扣囊酵母、地衣芽胞杆菌、乳酸菌组成的混合菌群及Ikg由高活性蛋白酶、高活性β_葡聚糖酶、高活性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加入的混合菌制剂中菌落总数为7Χ IO12个/g,其中复合培养前米曲霉、扣囊酵母、地衣芽胞杆菌、乳酸菌的重量比是3 : 2 : I : I.加入复合酶制剂高活性蛋白酶酶活力为2万 5万单位/克、高活性β-葡聚糖酶酶活力为5000U/g、高活性纤维素酶酶活力为1500U/g,其中三种酶制剂的重量比是1:1:1。

2、发酵采用池式通风发酵方式,蒸汽热源机械通风,发酵温度30 55°C,水分40 %,发酵40小时。当温度大于55°C时通过翻料和通风进行散热。3、干燥发酵结束后,将发酵产物在80°C左右干燥至物料含水量< 12%4、干燥后物料粉碎过60目筛后包装即得到IOOOkg的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饲料。实施例2I、原辅料混合与接种准备原料糖渣菌体蛋白2400kg,其中含水量为10%,辅料为干啤酒糟,啤酒糟水分含量为12%,重量为1600kg,另需加入水3000kg,先用水将啤酒糟浸润,将菌体蛋白和吸水后的啤酒糟充分混合,混合后原料水分为50%左右,常温下接入20kg米曲霉、扣囊酵母、地衣芽胞杆菌、乳酸菌组成的固态混合菌群及12kg由高活性蛋白酶、高活性β -葡聚糖酶、高活性纤维素酶组成的固态复合酶制剂。加入的混合菌制剂中菌落总数为7Χ1012个/g,其中米曲霉、扣囊酵母、地衣芽胞杆菌、乳酸菌的重量比是3 2 I I.加入复合酶制剂高活性蛋白酶酶活力为2万 5万单位/克、高活性β -葡聚糖酶酶活力为5000U/g、高活性纤维素酶酶活力为1500U/g,其中三种酶制剂的重量比是I : I : I。2、发酵采用池式通风发酵方式,蒸汽热源机械通风,发酵温度30 55°C,水分50 %,发酵30小时。当温度大于55°C时通过翻料和通风进行散热。3、干燥发酵结束后,将发酵产物在80°C左右干燥至物料含水量< 12%4、干燥后物料粉碎过60目筛后包装即得到4000kg的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饲料。
权利要求
1.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生产エ艺步骤为 1)原辅料混合与接种 以糖渣菌体蛋白为主要原料,按原料干重20 40%的比例加入啤酒糟,混合均匀后,再按原料干重的O. 2 O. 5%接入米曲霉、扣囊酵母、地衣芽胞杆菌、乳酸菌的固态混合菌群以及O. I O. 3%的由活性蛋白酶、活性β -葡聚糖酶、活性纤维素酶组成的固态复合酶制剂; 2)发酵 采用池式通风发酵方式,每池装料1000 5000kg,发酵温度30 50°C,原料水分控制在40 50%,发酵30 40小时。
3)干燥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产物在60-80°C干燥至物料含水量< 12% ; 4)干燥后物料粉碎过40 80目筛后包装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カロ入的啤酒糟是新鲜啤酒糟,或用干啤酒糟代替,干糟与糖渣菌体蛋白混合时则需加入水分,使< 料水分含量达到40 5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固态混合菌群经活化后总菌数为7X IO12个/g,米曲霉、扣囊酵母、地衣芽胞杆菌、乳酸菌的重量比是3 : 2 : I : I。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固态复合酶制剂中活性蛋白酶酶活力为2万 5万単位/克、活性β-葡聚糖酶酶活力为5000U/g、活性纤维素酶酶活力为1500U/g,活性蛋白酶酶、活性β-葡聚糖酶、活性纤维素酶的重量比是I : I : I。
全文摘要
糖渣菌体蛋白生物改性肽蛋白的生产方法;其生产工艺步骤为1)原辅料混合与接种;2)发酵;3)干燥;4)干燥后物料粉碎过40~80目筛后包装即得成品。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优势在于1、发酵采用的四种菌均是促进动物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菌株具有发酵产品特殊芳香、醇香浓厚,无不良异味。2、在多菌发酵的同时添加外缘复合酶,可大大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效率,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3、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环保。4、本发明产品含大量活性物质多肽、小肽、寡糖等,生物利用率高。
文档编号A23K1/06GK102669413SQ2011104010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浦劲松, 陈和光 申请人:武汉烁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