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并噻二唑衍生物及其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3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噻吩并噻二唑衍生物及其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噻吩并噻二唑系列衍生物及其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
【专利说明】噻吩并噻二唑衍生物及其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抗病激活剂领域,具体涉及噻吩并噻二唑衍生物及其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植物自身有一套完整的自我防卫系统,植物抗病激活剂可以激活植物自身的系统获得性抗性而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目的。与传统农药直接杀死病原体不同,植物抗病激活剂低毒性,无残留,对环境危害小。因此,这种环境友好型化合物是农药领域的新兴领域,吸引了较大的关注。
[0003]最早发现的化学类植物抗病激活剂包括乙烯、水杨酸、2,6- 二氯异烟酸、异丙基异噻唑等,但由于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而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如水杨酸诱导SAR (SystemicAcquired Resistance)的时间及水平往往无法预测,而二氯异烟酸的有效剂量对作物的毒性较大。1955年,汽巴-嘉基公司公司的waltekunz等在研究开发磺酰脲除草剂时,获得了苯并[1,2,3]噻二唑-7-羧酸甲酯,首次发现该化合物能激发植物产生SAR (WalterK., Rolf S., Thomas Μ., The Chemistry of Benzothiadiazole Plant Activator Pestic.Scij 1997,50,275-282),诺华公司商品化的Bion就是苯并[1,2,3]噻二唑_7_磺代磺代羧酸-S-甲酯,1996年在德国注册销售。后续的研究对苯并[1,2,3]噻二唑-7-羧酸酯进行了大量的结构修饰与改造,其中对7-羧酸的修饰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如中国专利(ZL200610027833.2)报道在7-羧酸位引入短的烷基链如三氟乙基、五氟丙基等能够很好的提高化合物的诱导抗病活性。
[0004]目前,研究证实噻二唑结构是一种高效的抗病激活剂母核,但针对杂环并噻二唑的抗病活性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噻吩并噻二唑羧酸酯衍生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在植物抗病激活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含噻二唑部分的活性母核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衍生用于活性研究,通过在酯基位点引入不同长度的烷基,以及含氟基团等,研究其对活性的影响。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噻吩并噻二唑类衍生物在植物抗病激活领域的应用。
[0006]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式1:
[0007]
【权利要求】
1.式(I)所示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下式II所示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选自C2-6直链或支链烷基和氟取代的C2-C6直链或支链烷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选自氟取代的苯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农药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病害选自: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赤霉病、黄瓜蔓枯病、黄瓜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晚疫病和玉米小斑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病害选自:黄瓜蔓枯病、黄瓜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番茄晚疫病。
9.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一种作物病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给予所述作物。
【文档编号】A01N43/90GK103509039SQ20121020849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徐玉芳, 朱维平, 赵振江, 杜青山, 李鹏飞, 石延霞, 李宝聚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