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笋组织培养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岩笋,为兰科植物笋兰Thunia alba (Lindl.) Rchb.f.的全草,又称通兰、岩角、石竹子、岩竹。多年生附生草本,高约30~50厘米·须根多数,肉质状,灰白色或浅褐色。岩笋味甘、性平,据《云南中草药》、《贵州药植目录》和《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记载,其具有止咳平喘、活血祛瘀等作用,用于治疗肺炎、气管及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骨折与跌打劳伤等。岩笋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因岩笋种子具有种子细小量大、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需要与适宜的菌根真菌才能萌发,自然环境破坏和人为过度采挖,在加上种子萌发条件苛刻,致使野生资源在原始生境恢复异常困难。
目前,还没有一种关于岩笋组织培养育苗的方法,并无人工种植及人工育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岩笋的规模化育苗和种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岩笋组织培养育苗方法,提高岩笋组培苗栽培的成活率,节约成本,为岩笋规模化育苗生产提供关键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岩笋组织培养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培养基包括诱导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其中,诱导萌发培养基为MS+NAA0.2mg/L+KT0.5mg/L+花宝1号0.7g/L+香蕉泥30g/L+土豆泥20g/L+蔗糖30g/L+琼脂5g/L+PH5.9;增殖培养基为MS+IBA0.5mg/L+6-BA0.5mg/L+蔗糖30g/L+琼脂5g/L+PH5.9;生根培养基为2/3MS+NAA0.8mg/L+IAA0.5mg/L+蔗糖30g/L+活性碳0.5g/L+琼脂5g/L+ph5.9;将配制好的诱导萌发培养基以每瓶60ml,生根培养基每瓶120ml装入培养瓶中,采用121℃、0.5Mpa进行灭菌25min后冷却凝固后备用;
(2)外植体制备:秋季在成熟植株上采摘饱满的硕果作为外植体,并进行清洗、消毒;
(3)接种培养:接种器具进行灭菌,双手消毒后,将步骤(2)中制备得到的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内,按无菌操作要求把硕果切开,将其中的种子均匀的撒入诱导萌发培养基中,盖好瓶盖后放置于消毒后的标准培养室内进行诱导萌发培养,出苗后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2~3个月;
(4)驯化:将生根培养得到幼苗取出,用1000倍多菌灵浸泡10min后流水冲洗后种植于泥炭土、珍珠岩、锯木屑混合基质中,驯化初期用3针遮阴网遮阴10天,驯化60天即可移栽大田。
优选的,步骤(2)中外植体清洗、消毒的步骤是:用肥皂水侵泡30分钟后冲洗干净表面污迹,然后流水冲洗至少30min,用小刀将硕果上的疤痕去除,待表面水分蒸发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的乙醇侵泡5~10min,中途不断摇晃硕果,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放置在浓度为0.1~0.2%升汞中侵泡10~15min,中途不断摇晃硕果,再用无菌水冲洗5~8遍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放置在垫有无菌吸水纸的接种盘上,即可。
优选的,步骤(3)中,在培养室中进行诱导萌发培养、生根培养的具体操作为:在培养室内进行诱导萌发培养包括暗培养和光培养,暗培养时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40-50%,暗培养7~10天之后转入光培养,光培养光照3500LUX每天8小时;待诱导萌发培养苗高2~3cm,茎秆直径大于0.3cm的苗在超净工作台内按无菌要求转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温度为25℃,光照3500LUX每天8小时;其他幼苗可转至增殖培养基中扩大繁殖。
优选的,步骤(4)中,泥炭土、珍珠岩、锯木屑三者的体积比为4:1:1,所混合得到的种植基质PH6.5~6.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运用本发明进行岩笋组织培养育苗,萌发率达到90%以上,繁殖系数达到3~5,具有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的特点,而且繁育出来的种苗具有与母体相同的植物特征,抗性好。大大解决了岩笋繁殖困难的问题,有利于岩笋进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一种岩笋组织培养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培养基包括诱导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其中,诱导萌发培养基为MS+NAA0.2mg/L+KT0.5mg/L+花宝1号0.7g/L+香蕉泥30g/L+土豆泥20g/L+蔗糖30g/L+琼脂5g/L+PH5.9;增殖培养基为MS+IBA0.5mg/L+6-BA0.5mg/L+蔗糖30g/L+琼脂5g/L+PH5.9;生根培养基为2/3MS+NAA0.8mg/L+IAA0.5mg/L+蔗糖30g/L+活性碳0.5g/L+琼脂5g/L+ph5.9;将配制好的诱导萌发培养基以每瓶60ml,生根培养基每瓶120ml装入培养瓶中,采用121℃、0.5Mpa进行灭菌25min后冷却凝固后备用。
(2)外植体制备:秋季在成熟植株上采摘饱满的硕果作为外植体,并进行清洗、消毒,步骤是:用肥皂水侵泡30分钟后冲洗干净表面污迹,然后流水冲洗至少30min,用小刀将硕果上的疤痕去除,待表面水分蒸发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的乙醇侵泡5~10min,中途不断摇晃硕果,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放置在浓度为0.1~0.2%升汞中侵泡10~15min,中途不断摇晃硕果,再用无菌水冲洗5~8遍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放置在垫有无菌吸水纸的接种盘上,即可。
(3)接种培养:接种器具进行灭菌,双手消毒后,将步骤(2)中制备得到的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内,按无菌操作要求把硕果切开,将其中的种子均匀的撒入诱导萌发培养基中,盖好瓶盖后放置于消毒后的标准培养室内进行诱导萌发培养、生根培养,具体操作如下:在培养室中进行诱导萌发培养、生根培养的具体操作为:在培养室内进行诱导萌发培养包括暗培养和光培养,暗培养时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40-50%,暗培养7~10天之后转入光培养,光培养光照3500LUX每天8小时;待诱导萌发培养苗高2~3cm,茎秆直径大于0.3cm的苗在超净工作台内按无菌要求转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温度为25℃,光照3500LUX每天8小时;其他幼苗可转至增殖培养基中扩大繁殖。
(4)驯化:将生根培养得到幼苗取出,用1000倍多菌灵浸泡10min后流水冲洗后种植于泥炭土、珍珠岩、锯木屑混合基质中,泥炭土、珍珠岩、锯木屑三者的体积比为4:1:1,所混合得到的种植基质PH6.5~6.8,驯化初期用3针遮阴网遮阴10天,驯化60天即可移栽大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