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肽胺酸和甘露醇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52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苯肽胺酸,第二活性成分甘露醇以及助剂组成,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苯肽胺酸,化学名称为邻-(-N-苯甲酰基)苯甲酸。苯肽胺酸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叶面喷施,能迅速浸入植物体内,促进营养物质向花的生长点调动,利于授精授粉,具有诱发花蕾成花结果,并能提早成熟期,诱导单穗植物果实膨大,具明显保花保果作用;防止生理及采前落果,自然成熟期可提前5~7天。

甘露醇,又称D-甘露醇、甘露糖醇、木蜜醇,英文名mannitol,为山梨醇的同分异构体,广泛分布于多种陆地和海洋植物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可以作为一种廉价的自由基清除剂。

申请人经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苯肽胺酸与甘露醇进行复配,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使用复配方案,可用于果树、蔬菜、水稻、小麦,抗病虫、抗逆、增产,提高品质,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防治成本降低,对作物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抗病虫、抗逆、增产,提高品质,的对作物安全的含苯肽胺酸和甘露醇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苯肽胺酸和甘露醇的组合物剂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果树、蔬菜、水稻、小麦上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含苯肽胺酸和甘露醇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1)第一活性成分:苯肽胺酸;

(2)第二活性成分:甘露醇;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99):(0.001~0.1),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60%。

本发明一种含有苯肽胺酸和甘露醇的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可溶液剂、水剂。

对可溶液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水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农乳600#、农乳400#、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组分合理,用于果树、蔬菜、水稻、小麦,抗病虫、抗逆、增产,提高品质,,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防治成本降低,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配方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制剂实施例1

称取20%苯肽胺酸、0.005%甘露醇、6%农乳500#、2%TX-10、2%农乳2201#、1%环氧氯丙烷、10%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0.005%苯肽胺酸·甘露醇可溶液剂。

制剂实施例2

称取20%苯肽胺酸、0.01%甘露醇、4%TX-10、3%农乳1601#、20%二甲基甲酰胺,醇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0.01%苯肽胺酸·甘露醇可溶液剂。

制剂实施例3

称取20%苯肽胺酸、0.03%甘露醇、4%农乳1601#,5%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0.03%苯肽胺酸·甘露醇水剂。

制剂实施例4

称取20%苯肽胺酸、0.05%甘露醇、5%农乳220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0.05%苯肽胺酸·甘露醇水剂。

生物实施例1:柑橘砂皮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6年5月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20.005%苯肽胺酸·甘露醇可溶液剂)、制剂实施例2(20.01%苯肽胺酸·甘露醇可溶液剂)、制剂实施例3(20.03%苯肽胺酸·甘露醇水剂)、制剂实施例4(20.05%苯肽胺酸·甘露醇水剂)对柑橘砂皮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用地土壤为红壤土土,肥力一般。柑橘品种为南丰蜜橘,种植密度为60株/667m2。试验药剂及稀释倍数见表1,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66m2,每小区10株柑橘,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喷雾施药,共施药3次,末次药后15天调查。

每小区调查2株,每株分东、南、西、北、中5点取样,每点调查2枝条,每枝条查顶叶下4张叶片及全部果实。记载每梢叶片数、病叶数、病果数,计算发病率和病害严重程度。

病情分级标准:0级:叶、果无病斑;1级:叶、果上褐点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5%以下;3级:叶、果上褐点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6%~10%;5级:叶、果上褐点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11%~25%。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指×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指)/(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指×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指)]×100

表1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抗柑橘砂皮病试验结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述4个制剂实施例稀释1000倍后,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药剂处理区对柑橘砂皮病防效明显提高。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协同增效的防治柑橘砂皮病。

表2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述4个制剂实施例稀释1000倍后,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产量增加了20.84%~28.62%,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增加柑橘产量,改善柑橘品质,协同增效作用明显。

安全性调查,试验期间观察,所有供试药剂对柑橘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生物实施例2:苹果腐烂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5年~2016年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20.005%苯肽胺酸·甘露醇可溶液剂)、制剂实施例2(20.01%苯肽胺酸·甘露醇可溶液剂)、制剂实施例3(20.03%苯肽胺酸·甘露醇水剂)、制剂实施例4(20.05%苯肽胺酸·甘露醇水剂)对苹果腐烂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选择在历年发病较严重、树势较弱的成龄树果园。试验用地土壤为塿土,肥力一般。苹果品种为富士,种植密度为60株/667m2。试验药剂及稀释倍数见表3,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5株树,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喷雾施药,共施药3次。

药前调查病疤块基数,药后调查各小区全部试验树的新生病块数和旧病疤的复发情况,统计各小区平均新病发生块数和旧病疤复发率。施药后第二年春季发病盛期后进行药效调查。

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轻病树,树冠基本完整,当年新生病块1块~2块,无20cm以上长的大病斑;2级:中病树,树冠基本完整或曾因病去掉过大枝,新生病块5块以上,主干或主枝基部有较多2块以上20cm以上旧病疤;3级:重病树,树冠不完整,曾因病去掉过大枝或主枝,新生病块8块以上,主干或主枝基部有较多3块~5块长20cm以上旧疤。

平均每株新病块数(块/株)=新病块数/调查总株数

新病块增长率(%)=(药后每株病块数-药前每株病块数)/药前每株病块数×100

防治效果(%)=[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新增病块增长率×空白对照区施药前新增病块增长率)/(药剂处理区施药前新增病块增长率×空白对照区施药后新增病块增长率)]×100

表3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抗苹果腐烂病试验结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述4个制剂实施例稀释1000倍后,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药剂处理区对苹果腐烂病防效明显提高。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协同增效的防治苹果腐烂病。

表4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在果实成熟期,每株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采集16个果,将每处理果实混合,按小区收获、称重,计算产量。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药剂处理区苹果单果重增加,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4.67%~20.36%。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使调节苹果生长,增加产量,协同增效作用明显。

表5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药剂处理区苹果果实硬度无明显差异,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有机酸含量降低。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使提高苹果品质,协同增效作用明显。

安全性调查,试验期间观察,所有供试药剂对苹果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生物实施例3:抗番茄花叶病毒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6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20.005%苯肽胺酸·甘露醇可溶液剂)、制剂实施例2(20.01%苯肽胺酸·甘露醇可溶液剂)、制剂实施例20.03%苯肽胺酸·甘露醇水剂)、制剂实施例4(20.05%苯肽胺酸·甘露醇水剂)对抗番茄花叶病毒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用地土壤为塿土,肥力一般。番茄品种为普罗旺斯,种植密度为3300株/667m2。试验药剂及稀释倍数见表2,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每小区60株番茄,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喷雾施药,共施药3次,末次药后7天调查。

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6株,以株为单位记录调查总株数、各级病株数。分级方法:0级:无症状;1级:明脉、轻花叶;3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5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轻度矮化;7级: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化;9级:重花叶,叶片明显畸形、线叶,植株严重矮化,甚至死亡。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100

表6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抗番茄花叶病毒病试验结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述4个制剂实施例稀释1000倍后,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药剂处理区对番茄花叶病毒病防效明显提高。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协同增效的防治番茄花叶病毒病。

表7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对番茄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述4个制剂实施例稀释1000倍后,定植初期测量结果显示,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药剂处理区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明显提高。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协同增效的促进植株生长,调节植株生长指标。

表8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随机抽取每小区内10株番茄,调查同层花序上的坐果数,计算坐果率;待果实全红之后,用电子托盘天平测量,随机抽取10个果实进行称重,取平均值计算单果重;每个小区果实全部称重,测得小区产量。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药剂处理区番茄坐果率提高,单果重增加,小区产量增加。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使调节番茄生长,增加产量,协同增效作用明显。

表9 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在每个小区随机取5株同层花序上的果实,在果实成熟期进行品质测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两个单剂及空白对照相比较,药剂处理区番茄红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有机酸含量降低。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可以使提高番茄品质,协同增效作用明显。

安全性调查,试验期间观察,所有供试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生物实施例4:抗逆性试验。

1、挑选生长状况一致的辣椒幼苗,移栽于盆中,之后浇足等量水,等缓苗长到6叶1心时进行盐胁迫处理,即用0.4mol/L的NaCl溶液浇200mL,用4个制剂实施例和两个单剂以及清水进行喷施处理。每个10d喷施1次,每次每盆喷施20mL,共喷4次。结果表明,两个单剂处理和空白对照组辣椒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株高为28cm~33cm,茎粗为0.29cm~0.34cm,而用制剂实施例的药剂进行处理的试验组辣椒幼苗生长健壮,株高为37cm~42cm,茎粗为0.44cm~0.49cm。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使作物更耐盐胁迫。

2、挑选生长状况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别用4个制剂实施例和两个单剂以及清水进行处理。然后分别转入-5℃、-7℃低温处理6小时,然后放置22℃恢复培养,10天后统计存活率。统计存活率结果表明,在温度降至-7℃时,两个单剂处理和空白对照组番茄幼苗存活率为30%~46%,而用制剂实施例的药剂进行处理的试验组番茄幼苗存活率超过73%。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使作物对低温胁迫有一定的抗性。

3、挑选整齐一致、生长15d的小麦幼苗,分别用4个制剂实施例和两个单剂以及清水进行处理。每个处理3盆,置于42±1℃光温培养箱中20h,然后在20℃条件下恢复,7d后记载存活率。统计存活率结果表明,在高温处理7d后,空白对照组小麦幼苗存活率为3%~18%,两个单剂处理组小麦幼苗存活率为22~40%,而用制剂实施例的药剂进行处理的试验组小麦幼苗存活率超过70%。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使作物对高温胁迫有一定的抗性。

4、挑选生长状况一致的辣椒幼苗,分别用4个制剂实施例和两个单剂以及清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浇水至饱和,停止浇水三周进行干旱胁迫,然后恢复浇水一周。停止浇水三周后幼苗生长明显减缓,而且叶片发褐干枯,恢复浇水后两个单剂处理存活率达到45%,空白对照组辣椒幼苗存活率低于25%,而用制剂实施例的药剂进行处理的试验组辣椒幼苗存活率超过78%。说明苯肽胺酸与甘露醇复配后使作物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抗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有明显的调节作物生长,抗病虫、抗逆、增产,提高品质的作用,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防治成本降低,对作物安全,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