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蔬催熟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3187阅读:1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果蔬催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民对水果和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国水果、蔬菜生产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增长,品种不断增多,逐步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市场上有不少水果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这些水果往往容易变质,如果要等到完全成熟了再运输,运到目的地时可能已经腐烂了。要想让这些水果能“承受”长途运输,只能在它们还未变成熟的时候,就采摘下来,这时的水果往往又涩又硬,不能食用。让它们成熟往往需要催熟剂。由于我国对催熟剂的使用标准不健全,相关监管部门很难去监控菜农是否规范使用催熟剂,因此,催熟剂的安全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蔬催熟剂,该催熟剂催熟效率高,用量少,催熟效果好,成本低廉,可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蔬催熟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果蔬催熟剂,按重量份数计,制作果蔬催熟剂的原料主要包括:乙烯利30~50份,核黄素10~20份,复硝酚钠10~20份,吲熟酯5~15份,微量元素2~8份。

本发明提出一种果蔬催熟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与水混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果蔬催熟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果蔬催熟剂,选用乙烯利、核黄素、复硝酚钠、吲熟酯、微量元素作为原料,使其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催熟的目的。加入ph调节剂调节环境的ph值,从而使乙烯利逐渐释放乙烯,保证乙烯利持续释放,增强催熟效果。添加s-诱抗素调节原料的副作用,使催熟的效果倍增,减轻副作用。

一种果蔬催熟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果蔬催熟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果蔬催熟剂,按重量份数计,制作果蔬催熟剂的原料主要包括:乙烯利30~50份,核黄素10~20份,复硝酚钠10~20份,吲熟酯5~15份,微量元素2~8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乙烯利35~45份,核黄素12~18份,复硝酚钠12~18份,吲熟酯8~12份,微量元素4~6份。

乙烯利是一种生长调节剂,具有加速成熟、脱落、衰老以及促进开花的生理效应,主要是增强细胞中核糖核酸合成的能力,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乙烯利能增强酶的活性,在果实成熟时还能活化磷酸酯酶及其它与果实成熟的有关酶,促进果实成熟。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利不仅自身能释放出乙烯,还能诱导植物产生乙烯。

核黄素,又叫维生素b2,为体内黄酶类辅基的组成部分(黄酶在生物氧化还原中发挥递氢作用),当缺乏时,就影响机体的生物氧化,使代谢发生障碍。参与生化反应,促进生长发育和细胞的再生。

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加速植株生长发育,促进植物、果实成熟。可单独使用也可复配使用。

吲熟酯具有生长素活性,促进果实成熟,增加果实中糖分,提高果实品质。

微量元素是果蔬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不但有利于果蔬本身的生长,而且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丰富、平衡果蔬中的营养物质,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镁、钙、钾、铜元素中的至少一种。铁、锌、镁、钙、钾、铜相互作用和补充,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促进果蔬的成熟。

乙烯利、核黄素、复硝酚钠、吲熟酯、微量元素在适当的配比下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在用量少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催熟果蔬,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催熟的目的。

乙烯利在ph<3.5的水溶液中稳定,随ph升高而逐渐释放乙烯,从而促进果实成熟。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原料还包括ph调节剂2~5份。ph调节剂用于调节环境的ph值,从而使乙烯利逐渐释放乙烯,保证乙烯利持续释放,作用时效长。

较优的,ph调节剂包括碳酸钠、碳酸钾、磷酸钠以及磷酸钾中的至少一种。碳酸钠、碳酸钾、磷酸钠以及磷酸钾为弱碱性,成本低廉,性质温和,可控性强,可有效调节环境的ph值。

不同水果、蔬菜的性质不同,生长需求不同。对于生长较缓慢的果蔬,为了增加催熟速率,缩短成熟时间,在本发明较优实施例中,原料还包括s-诱抗素2~5份。

s-诱抗素是平衡植物内源激素和有关生长活性物质代谢的关键因子。具有促进植物平衡吸收水和协调体内代谢的能力,可有效调控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s-诱抗素是出天然产物,对人体无毒害、无刺激。s-诱抗素可以调节乙烯利等原料的副作用,使催熟的效果倍增,减轻副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乙烯利40份,核黄素15份,复硝酚钠15份,吲熟酯10份,微量元素5份,ph调节剂3份,s-诱抗素3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原料,与水按质量比为1:3000~4000混合。本发明提供的果蔬催熟剂效力大,作用强,在使用时需要进行稀释。较优的,二次稀释使用,效果更好。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水作为稀释剂,水来源广,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原料与水在该比例下稀释后,可以较好的发挥催熟作用。

为了加强乙烯利的效果,原料与水混合后,加入ph调节剂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为4~6。较优的,再加入s-诱抗素以增强催熟效果。

该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可大规模制备、使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乙烯利30份,核黄素10份,复硝酚钠10份,吲熟酯5份,微量元素2份,与水按质量比为1:3000混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乙烯利50份,核黄素20份,复硝酚钠20份,吲熟酯15份,微量元素8份,与水按质量比为1:4000混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乙烯利50份,核黄素10份,复硝酚钠20份,吲熟酯5份,微量元素2份,与水按质量比为1:3000混合。

加入碳酸钠3份,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为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乙烯利50份,核黄素10份,复硝酚钠15份,吲熟酯10份,微量元素5份,与水按质量比为1:3500混合。

加入磷酸钾2份,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为6。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乙烯利50份,核黄素10份,复硝酚钠15份,吲熟酯5份,微量元素8份,与水按质量比为1:3000混合。

加入碳酸钾5份,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为4。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乙烯利45份,核黄素18份,复硝酚钠18份,吲熟酯12份,微量元素6份,s-诱抗素5份,与水按质量比为1:4000混合。

加入碳酸钠5份,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为4。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乙烯利35份,核黄素12份,复硝酚钠12份,吲熟酯10份,微量元素4份,s-诱抗素2份,与水按质量比为1:3000混合。

加入磷酸钠2份,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为6。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催熟剂,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乙烯利40份,核黄素15份,复硝酚钠15份,吲熟酯10份,微量元素5份,s-诱抗素4份,与水按质量比为1:3500混合。

加入碳酸钠3份,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为5。

对比例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从市面上购买的普通催熟剂。

试验例

选取5成熟的水果及蔬菜,包括葡萄、柑橘、西瓜、猕猴桃、黄瓜、西红柿,分成10组,实验组1~8利用实施例了1~8制备的果蔬催熟剂进行喷洒1次,实验组9喷洒对比例提供的普通催熟剂1次,实验组10对应对照组,喷洒水1次,10天、15天后观察实验组1~10的成熟情况。

判定标准:

有效:水果变色,口感香甜,蔬菜成熟。

无效:水果及蔬菜没有变色,水果果肉颜色浅,口感酸涩。

表1成熟结果

由表1可知,实施例1~8提供的果蔬催熟剂对果蔬有催熟作用。与对比例、对照组相比,实施例8提供的果蔬催熟剂具有较好的催熟效果,在相同的时间内,经实施例8提供的果蔬催熟剂处理过的果蔬颜色成熟,亮丽,水果味道香甜,蔬菜新鲜,无异味。说明乙烯利、核黄素、复硝酚钠、吲熟酯、微量元素、ph调节剂、s-诱抗素在实施例8提供的比例下,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催熟的目的,即实施例8提供的原料比例更加合理,制备方法更加科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果蔬催熟剂,选用乙烯利、核黄素、复硝酚钠、吲熟酯、微量元素作为原料,使其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催熟的目的。加入ph调节剂调节环境的ph值,从而使乙烯利逐渐释放乙烯,保证乙烯利持续释放,增强催熟效果。添加s-诱抗素调节原料的副作用,使催熟的效果倍增,减轻副作用。一种果蔬催熟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易于工业化生产。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