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994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茶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霜尺蛾亚科,别名茶尺蛾、量寸虫、吊丝虫、柴棍虫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和福建等地;一年可发生5~6代,主要以幼虫取食嫩叶和成叶,虫害发生严重时,老叶和嫩茎全部被吃光,茶树被食成秃枝,严重影响当季茶叶产量和品质,对夏茶和秋茶为害最重,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20世纪70~80年代茶尺蠖以化学防治为主,90年代以后主要采用综合防治,即加强预测预报、加强农业防治、人工捕杀、优选生物农药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但是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天敌数量下降,致使害虫的再次猖獗和爆发,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茶叶农药残留增加,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常规选用的生物农药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但是该生物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为65~75%,达到的防治效果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能够提高防治茶尺蠖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中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含量为2.0×1010pib/ml。

优选的,所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于茶尺蠖,感染后得到虫尸;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虫尸与水混合,捣碎后过滤,得到滤液;

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滤液在400~600rpm下离心3~8min,得到上清液;

4)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上清液在3000~4000rpm下离心25~35min,得到沉淀;

5)将所述步骤5)得到的沉淀与水混合,得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

优选的,所述球孢白僵菌粉中的有效孢子量为4×1010cfu/g。

优选的,所述球孢白僵菌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球孢白僵菌菌种活化;

b)将所述活化后的球孢白僵菌接种于白僵菌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培养30~50h停止培养,得到球孢白僵菌培养液;

c)将所述步骤b)得到的球孢白僵菌培养液接种于白僵菌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固体发酵,得到球孢白僵菌粉。

优选的,所述悬浮剂的d98为0.3~5μm。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和烷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得到的杀虫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球孢白僵菌粉、表面活性剂、助悬剂、增粘剂、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和水混合,得到原料液;

ⅱ.将所述步骤ⅰ得到的原料液砂磨后,得到杀虫悬浮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得到的杀虫悬浮剂在防治农作物昆虫虫害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5~20%;球孢白僵菌粉10~60%;苯甲酸钠0.2~0.5%;有机硅消泡剂0.1~0.4%;表面活性剂1~4%;助悬剂1.2~3%,所述助悬剂为硅酸铝镁和/或白炭黑;增粘剂0.2~1%,所述增粘剂为黄原胶和/或聚乙烯醇;甘油2~5%;余量的水;所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中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含量为2.0×1010pib/ml。本发明中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能直接进入茶尺蠖幼虫的脂肪体细胞和肠细胞核,随后大量复制致使茶尺蠖染病死亡,具有专一寄生性,只寄生于茶尺蠖;白僵菌分生孢子在寄主的表皮、气孔或取食后的消化道上,条件适宜时开始萌发,出生芽管。同时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溶解昆虫的表皮,由芽管入侵虫体,在虫体内生长繁殖,消耗寄主体内养分,形成大量菌丝和孢子,布满虫体全身。同时产生各种毒素,如白僵素,卵孢白僵菌素和卵孢子素等,另外白僵菌对宿主植株具有职务内生性,能够宿主植株对害虫的抗性,提高害虫的死亡率,而且白僵菌杀虫谱宽。两者双管齐下,从而加速茶尺蠖的死亡,同时还可以防治茶树上其他直翅目、鳞翅目害虫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果显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田间实验表明,复配后对茶尺蠖15~30天的防效为81.45~100%。

生物保藏证明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于2013年08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no.7997或cgmccno.799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5~20%;球孢白僵菌粉10~60%;苯甲酸钠0.2~0.5%;有机硅消泡剂0.1~0.4%;表面活性剂1~4%;助悬剂1.2~3%,所述助悬剂为硅酸铝镁和/或白炭黑;增粘剂0.2~1%,所述增粘剂为黄原胶和/或聚乙烯醇;甘油2~5%;余量的水;所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中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含量为2.0×1010pib/ml。

在本发明中,所述杀虫悬浮剂的d98优选为0.3~5μm,更优选为1~4μm,最优选为2~3μm。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5~20%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优选为8~15%,更优选为10~12%。

本发明对所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用的市售产品即可,如购自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在本发明中,所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于茶尺蠖,感染后得到虫尸;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虫尸与水混合,捣碎后过滤,得到滤液;

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滤液在400~600rpm下离心3~8min,得到上清液;

4)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上清液在3000~4000rpm下离心25~35min,得到沉淀;

5)将所述步骤5)得到的沉淀与水混合,得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的茶尺蠖优选为茶尺蠖幼虫,所述茶尺蠖幼虫的虫龄优选为3~5龄,更优选为4龄初期。在本发明中,所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的量优选为2.0×105~2.0×108pib/ml,更优选为2.0×106~2.0×107pib/ml。在本发明中,所述茶尺蠖接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并死亡后,得到虫尸。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虫尸的质量与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g:10ml。本发明对所述捣碎使用的设备没有特殊限定,具体优选为高速组织捣碎机。

本发明将虫尸与水的混合物捣碎后进行过滤,所述过滤优选采用两层纱布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得到滤液后,本发明将所述滤液优选在400~600rpm下离心3~8min,得到上清液,更优选在450~550rpm下离心4~6min,最优选在500rpm下离心5min;

得到上清液后,本发明将所述上清液优选在3000~4000rpm下离心25~35min,得到沉淀,更优选为3200rpm~3800rpm下离心28~32min,最优选在3500rpm下离心30min;

得到沉淀后,本发明所述沉淀与水混合后,得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水优选为去离子水。

在本发明中,所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中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含量优选为2.0×1010pib/ml。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0~60%的球孢白僵菌粉,优选为20~50%,更优选为30~40%。在本发明中,所述球孢白僵菌粉中活孢子含量优选的为4.0×1010cfu/g。

在本发明中,所述球孢白僵菌优选为选自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no.7997和/或cgmccno.7998的菌种活化、培养得到。

在本发明中,所述球孢白僵菌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球孢白僵菌菌种活化;

b)将所述活化后的球孢白僵菌接种于球孢白僵菌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培养30~50h停止培养,得到球孢白僵菌培养液;

c)将所述步骤b)得到的球孢白僵菌培养液接种于球孢白僵菌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固体发酵,得到球孢白僵菌粉。

本发明中球孢白僵菌菌种的活化是将保藏的球孢白僵菌菌种接种于装有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茄型瓶中,25~28℃培养8~12h进行活化培养。

在本发明中,所述活化后的球孢白僵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的接种量优选为20~30%,更优选为23~27%,最优选为25%。

在本发明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优选包括以下组分:黄豆粉30~50g/l,白砂糖20~40g/l,面粉0.01~0.05g/l,马铃薯粉0.01~0.05g/l,磷酸氢二钾0.0002g/l,水1000ml;更优选为:黄豆粉35~45g/l,白砂糖25~35g/l,面粉0.02~0.04g/l,马铃薯粉0.02~0.04g/l,磷酸氢二钾0.0002g/l,水1000ml;最优选为:黄豆粉40g/l,白砂糖30g/l,面粉0.03g/l,马铃薯粉0.03g/l,磷酸氢二钾0.0002g/l,水1000ml。

在本发明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优选经灭菌后使用,所述灭菌的温度优选为120~130℃,所述灭菌的时间优选为30~45min。本发明对培养基灭菌的设备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灭菌设备即可,如高压蒸汽灭菌锅。

本发明对所述液体培养用设备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发酵设备即可,如发酵罐。

在本发明中,所述球孢白僵菌液体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5~30℃,更优选为26~29℃,最优选为28℃;所述球孢白僵菌液体培养的ph值优选为6.6~7.2,更优选为6.8~7.0,最优选为6.9;罐内压力优选为0.05~0.1mpa,更优选为0.07~0.08mpa;所述液体培养的通气量优选为0.8~1.2v/v·min,更优选为1v/v·min;所述液体培养的时间优选为30~50h,更优选为35~45h,最优选为40h。

所述液体培养得到液体培养液后,本发明将得到的球孢白僵菌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固体发酵,得到固体球孢白僵菌。在本发明中,所述球孢白僵菌发酵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的接种量优选为20~30%,更优选为23~27%,最优选为25%。

在本发明中,所述固体培养基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麦麸50~90份,玉米粉10~30份,谷壳5~15份;更优选为麦麸60~80份,玉米粉15~25份,谷壳7~13份;最优选为麦麸70份,玉米粉20份,谷壳10份。本发明在所述球孢白僵菌固体培养基中添加蒸馏水,使固体培养基含水量优选为45%~55%,更优选为47%~52%,最优选为50%,然后进行固体发酵。

在本发明中,所述固体培养的培养基厚度优选为1~6cm,更优选为2~4cm,最优选为3cm。

在本发明中,所述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的温度优选为24~30℃,更优选为26~29℃,最优选为28℃;所述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的湿度优选为40%~95%,更优选为55%~75%,最优选为65%;所述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的时间优选为48~96h,更优选为60~84h,最优选为72h。

所述固体发酵后,本发明优选对得到孢子粉的进行收集,得到球孢白僵菌粉。在本发明中,所述孢子粉的收集具体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真菌孢子分离设备的仪器进行。所述微生物固态发酵真菌孢子分离设备的仪器购自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2~0.5%的苯甲酸钠,优选为0.3~0.4%。本发明对苯甲酸钠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选用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苯甲酸钠的作用为助溶剂和防腐剂。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1~0.4%的有机硅消泡剂,优选为0.2~0.3%。本发明对有机硅消泡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用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硅消泡剂的作用为消泡和抑泡。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4%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2~3%,更优选为2.5%。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和烷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几种具体为两种或三种。当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两种或三种时,各组分等质量混合。本发明对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用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2~3%的助悬剂,优选为1.5~2.5%,更优选为1.8~2.2%。在本发明中,所述助悬剂为硅酸铝镁和/或白炭黑,当助悬剂为硅酸铝镁和白炭黑时,所述硅酸铝镁与白炭黑等质量混合。本发明对所述助悬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用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2~1%的增粘剂,优选为0.4~0.8%,更优选为0.5~0.6%。在本发明中,所述增粘剂为黄原胶和/或聚乙烯醇,当所述增粘剂为黄原胶和聚乙烯醇时,所述黄原胶和聚乙烯醇等质量混合。本发明对所述增粘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用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2~5%的甘油,优选为2.5~4.5%,更优选为3.0~4.0%,本发明对甘油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用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甘油作为防冻剂。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悬浮剂包括余量的水,所述水优选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杀虫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球孢白僵菌粉、表面活性剂、助悬剂、增粘剂、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和水混合,得到原料液;

ⅱ.将所述步骤ⅰ得到的原料液砂磨后,得到杀虫悬浮剂。

本发明对所述杀虫悬浮剂的组分的混合顺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任意混料顺序即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具体优选为球孢白僵菌粉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再依次与助悬剂、增粘剂、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水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混合,得到原料液。

本发明将所述原料液砂磨后,得到杀虫悬浮剂;所述混合液砂磨的程度优选为d98为0.3~5μm,更优选为1~4μm,最优选为2~3μm。

本发明将所述原料液砂磨前优选使用胶体磨研磨,所述研磨的程度优选为d98为0~75μm,更优选为10~60μm,最优选为20~50μm。

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含有球孢白僵菌粉的混合液砂磨后,得到砂磨液,再调整砂磨液的ph值,得到杀虫悬浮剂;所述ph值优选为6.0~7.0,更优选为6.5。本发明对所述调整砂磨液的ph值使用的试剂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用的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得到的杀虫悬浮剂在防治农作物昆虫虫害的应用;所述农作物包括茶树、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所述昆虫包括茶尺蠖、白粉虱、蚜虫、玉米螟、天牛等。

本发明对所述杀虫悬浮剂的使用方法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悬浮剂的使用方法即可,具体为兑入一定量的水混合调制后形成均匀的悬浮液,利用喷雾器使药液形成微小的雾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的制备:

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于茶尺蠖幼虫,感染后获得虫尸,虫尸加去离子水后经高速组织捣碎机捣碎后用两层纱布过滤,滤液在500rpm条件下离心5min,得到上清液,上清液在3000rpm条件下离心30min,得到沉淀,将沉淀用去离子水稀释后,得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含量为2.0×1010pib/ml。

球孢白僵菌粉的制备:

将保藏的球孢白僵菌菌种接种于装有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茄型瓶中,26℃培养9h进行活化培养;活化培养后的球孢白僵菌以25%的接种量接种于121℃灭菌35min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在发酵罐中进行液体培养,具体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8℃;ph值为6.9;罐内压力为0.08mpa,培养通气量为1v/v·min;培养40h后停止培养,得到球孢白僵菌培养液;将得到的球孢白僵培养液以25%的接种量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蒸馏水,使固体培养基含水量为50%,然后进行固体发酵,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6℃,发酵湿度为65%,发酵时间为72h;将固体发酵后的菌料采用微生物固态培养真菌孢子分离设备收集球孢白僵菌孢子,得到的球孢白僵菌有效孢子量为4×1010cfu/g。将收集的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以确定为球孢白僵菌孢子。

实施例2

以杀虫悬浮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计: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1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球孢白僵菌粉20%;苯甲酸钠0.2%;有机硅消泡剂0.15%;木质素磺酸钠2%;硅酸镁铝1.2%;黄原胶0.2%;甘油2%;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先依次加入球孢白僵菌粉、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铝镁、黄原胶、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和去离子水,再加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用胶体磨均匀磨细上述混合物,使98%微粒粒径在75μm以下,得到胶体磨液;胶体磨液经砂磨机研磨,使98%微粒粒径在5μm以下,得到砂磨液;调整砂磨液的ph值为6.0,得到杀虫悬浮剂。

实施例3

以杀虫悬浮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计: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15%;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球孢白僵菌粉30%;苯甲酸钠0.25%;有机硅消泡剂0.2%;木质素磺酸钠2.5%;硅酸镁铝1.5%;黄原胶0.3%;甘油2.5%;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先依次加入球孢白僵菌粉、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铝镁、黄原胶、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和去离子水,再加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用胶体磨均匀磨细上述混合物,使98%微粒粒径在75μm以下,得到胶体磨液;胶体磨液经砂磨机研磨,使98%微粒粒径在0.3μm以下,得到砂磨液;调整砂磨液的ph值为7.0,得到杀虫悬浮剂。

实施例4

以杀虫悬浮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计: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2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球孢白僵菌粉40%;苯甲酸钠0.3%;有机硅消泡剂0.25%;木质素磺酸钠3%;硅酸镁铝2%;黄原胶0.5%;甘油3%;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先依次加入球孢白僵菌粉、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铝镁、黄原胶、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和去离子水,再加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用胶体磨均匀磨细上述混合物,使98%微粒粒径在75μm以下,得到胶体磨液;胶体磨液经砂磨机研磨,使98%微粒粒径在4μm以下,得到砂磨液;调整砂磨液的ph值为6.5,得到杀虫悬浮剂。

实施例5

以杀虫悬浮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计: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2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球孢白僵菌粉40%;苯甲酸钠0.35%;有机硅消泡剂0.3%;木质素磺酸钠4%;硅酸镁铝2%;黄原胶0.6%;甘油3.5%;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先依次加入球孢白僵菌粉、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铝镁、黄原胶、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和去离子水,再加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用胶体磨均匀磨细上述混合物,使98%微粒粒径在75μm以下,得到胶体磨液;胶体磨液经砂磨机研磨,使98%微粒粒径在0.3μm以下,得到砂磨液;调整砂磨液的ph值为7.0,得到杀虫悬浮剂。

实施例6

以杀虫悬浮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计: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5%;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球孢白僵菌粉60%;苯甲酸钠0.5%;有机硅消泡剂0.4%;木质素磺酸钠4%;硅酸镁铝2%;黄原胶0.5%;甘油5%;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先依次加入球孢白僵菌粉、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铝镁、黄原胶、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和去离子水,再加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用胶体磨均匀磨细上述混合物,使98%微粒粒径在75μm以下,得到胶体磨液;胶体磨液经砂磨机研磨,使98%微粒粒径在0.3μm以下,得到砂磨液;调整砂磨液的ph值为7.0,得到杀虫悬浮剂。

实施例7

以杀虫悬浮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计: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2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球孢白僵菌粉10%;苯甲酸钠0.5%;有机硅消泡剂0.1%;木质素磺酸钠1%;硅酸镁铝3%;黄原胶1%;甘油5%;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先依次加入球孢白僵菌粉、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铝镁、黄原胶、甘油、苯甲酸钠、有机硅消泡剂和去离子水,再加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用胶体磨均匀磨细上述混合物,使98%微粒粒径在75μm以下,得到胶体磨液;胶体磨液经砂磨机研磨,使98%微粒粒径在0.3μm以下,得到砂磨液;调整砂磨液的ph值为7.0,得到杀虫悬浮剂。

实施例8室内毒理试验

将供试药液配置成一定的浓度梯度,设立清水为空白对照,新鲜茶树嫩梢(1芽3叶)洗净晾干,将嫩梢分别在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浸湿,晾干后放入60cm×40cm×20cm塑料盒中,取1龄中期茶尺蠖幼虫,每个浓度50头放入塑料盒中饲养,每48小时统一更换新鲜的处理茶树嫩梢。待幼虫开始死亡后,每日定时检查记录死虫数,计算死亡率。所有实验数据采用finney几率值分析处理,按照孙云沛(sun,1960)和谭福杰等(1990)杀虫剂联合作用测定方法求出共毒系数(ctc)。联合毒力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ctc<100为拮抗作用,100为相加作用,ctc>100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1。

表1对茶尺蠖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注:eonpv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通过表1可以得出,eonpv与球孢白僵菌粉混配防治茶尺蠖的6个不同配比的共毒系数都大于100,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以1:2配比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ctc为213.48,并且其lc50也较eonpv及球孢白僵菌粉单独使用有显著降低,说明1:2混配时的杀虫效率最高。

实施例9田间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江西永丰春晖有机茶厂,时间为2016年7月1日,试验地为红黏土,有机质含量1.25%,ph值为6.2,茶树树龄一致,密度高,第四代茶尺蠖发生较严重,未施药前调查茶树茶尺蠖虫害指数,每十株茶树平均有虫60.8头。试验设6个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20株茶树,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药剂处理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白僵菌复配杀虫悬浮剂分别稀释500倍液、750倍液和1000倍液,杀虫悬浮剂的用量为30ml/亩,400亿球孢白僵菌孢子/克(茶将军)可湿性粉剂(40克/亩)稀释1500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稀释750倍和清水对照,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浓度为2.0×1010pib/ml。时间处于第四代茶尺蠖低龄幼虫期,下午4:30点采用手摇背负式喷雾器,按每亩药液量50公斤均匀喷雾,先喷洒清水对照区,然后依次按由低到高剂量顺序喷洒,每种药剂更换需清洗喷雾器。

采用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10株,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天、7天、15天和30天调查记录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结果见表2。

表2茶尺蠖核型多角体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杀虫悬浮剂防治茶尺蠖的田间药效

注:eonpv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通过表2可以得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对茶尺蠖有显著防效,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孢白僵菌粉复配的杀虫悬浮剂500倍液、750倍液和1000倍液,eonpv750倍液,球孢白僵菌1500倍液药后30d的防效分别为100%、99.87%、96.24%、70.6%和91.99%。杀虫悬浮剂以亩用500倍效果最好,15~30天的防效达98.88%~100%,其次是750倍液,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效最差。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球包白僵菌粉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田间实验表明,复配后对茶尺蠖15~30天的防效为81.45~10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