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08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和遗传工程领域,涉及从一种酵母—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中克隆ω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具体讲是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将该基因直接或与不同表达载体连接,转入到细菌、酵母、植物或动物中,利用其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产生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而且为生物体生长所必需。依据代谢途径和生物活性的不同,PUFAs主要分为n-6不饱和脂肪酸和n-3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在大部分真菌和植物体内,n-6类不饱和脂肪酸都是经ω3-脂肪酸脱氢酶催化脱氢生成n-3类不饱和脂肪酸的。ω3-脂肪酸脱氢酶属于一类膜整合酶。到目前为止,由于分离和鉴定膜结合蛋白的难度很大[MaKeon,1981,酶学方法,12141-12147;Wang等,1988,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26777-792],因此很难得到包括ω3-脂肪酸脱氢酶在内的各种膜结合蛋白性质脱氢酶的高级结构,因而对于脂肪酸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许多实验室采用了从各种生物体中克隆相关的基因并转入各种受体中,在受体中观察受体的脂肪酸改变的研究方法。目前,已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来源中分离到许多ω3-脂肪酸脱氢基因的同源序列,并且证明具有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存在三个组氨酸保守区His I区HECGH、His II区HXXHH和His III区HVXHH,形成4次跨膜的结构[Kyte et al.,1982,J.Mol.Biol.157105-132],这些都是维持脱氢酶活性所必需的[Napier JA,Sayanova O,Stobart AK,et al.,1997,Biochem.J.,328717-720]。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体内由于缺少ω3-脂肪酸脱氢酶而只能初步合成饱和的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合成含两个和两个以上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因此,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和α-亚麻酸(α-linoleic acid,AL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膳食性摄入亚油酸和α-亚麻酸,经Δ6-脂肪酸脱氢酶催化转化成γ-亚麻酸(γ-linoleic acid,GLA)和十八碳四烯酸(Octadecatetraenoicacid,OTA),它们经一系列的碳链延长和脱氢反应合成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204Δ5,8,11,14n-6)、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205Δ5,8,11,14,17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226Δ4,5,8,11,14,17n-3)等有生物活性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LC-PUFAs)。因此包括亚油酸在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保健和医疗方面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它的生理作用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从毕赤酵母中分离的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或其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类似物或衍生物。从一种酵母—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克隆ω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具体讲是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将该基因直接或与不同表达载体连接,转入到细菌、酵母、植物或动物中,利用其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产生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ω3-脂肪酸脱氢酶多肽、或其片段、类似物或衍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异源调节序列连接,进行功能性表达的重组载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该基因核苷酸序列或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异源调节序列连接的重组载体转化或转导的宿主细胞及其后代。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含有该基因核苷酸序列或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异源调节序列连接的重组载体转化或转导的宿主细胞及其后代细胞或该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ω3-脂肪酸脱氢酶多肽制备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是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该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类似物和衍生物。
分离的ω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它包含一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与选自下组的一种核苷酸序列有至少65%的同源性(1)具有编码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活性多肽的核苷酸序列;(2)与核苷酸序列(1)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准确地,该核苷酸序列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更准确地,该核苷酸序列是选自下组中的一种(a)具有SEQ ID NO1序列中1-1414的序列和(b)具有SEQ ID NO1中99-1346的序列。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分离的这个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多肽,该多肽包含具有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片段、或其保守性变异多肽、或其衍生类似物。准确地,该多肽是具有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氨基酸变异不超过30%的衍生物。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含有上述核苷酸序列的重组载体,以及被上述核苷酸序列或重组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及其后代细胞。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含有该基因核苷酸序列或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异源调节序列连接的重组载体转化或转导宿主细胞及其后代细胞或用该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ω3-脂肪酸脱氢酶多肽制备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由于本文技术的公开,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如本发明所用,“分离的”是指物质从其原始环境中分离出来(如果是天然的物质,原始环境即是天然环境)。例如,活体细胞内的天然状态下的核苷酸序列和多肽是没有分离纯化的,但同样的核苷酸序列或多肽如从天然状态中与同存在的其它物质中分开,则为分离纯化的。
如本文所用,“分离的核苷酸序列”是指基本上不含天然与其相关的其它蛋白、脂类、糖类或其它物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用标准的DNA纯化技术纯化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分离的核苷酸序列——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其基本上是由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其特征是该序列长为1414bp(碱基),其中99bp-1346bp为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成熟多肽SEQ ID NO2的开放阅读框。
本发明提供了分离的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基本由编码具有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活性多肽的核苷酸序列组成。具体地,本发明的核苷酸序列具有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
编码SEQ ID NO2活性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包括只有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和各种附加编码序列;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和任选的附加编码序列)以及非编码序列。
术语“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是指包括编码毕赤酵母Δ-12脂肪酸脱氢酶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和包括附加编码和/或非编码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核苷酸序列可以是DNA形式或是RNA形式。DNA形式包括cDNA、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的DNA。DNA可以是单链的或是双链的。DNA可以是编码链或非编码链。编码成熟多肽的编码区序列可以与SEQ ID NO2所示的编码区序列相同或是简并的变异体。如本发明所用,“简并的变异体”在本发明中是指编码具有SEQ ID NO2的蛋白质或多肽,但与SEQ ID NO1所示的编码区序列有差别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还包括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类似物或衍生物。如本发明所用,术语“片段”、“类似物”和“衍生物”是指能编码基本上保持本发明天然的相同的生物学功能或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
通过本文的阐述,这样的片段、类似物或衍生物被认为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本发明核苷酸序列的片段、衍生序列或类似序列可以是其中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发生取代、缺失、插入、倒位的核苷酸序列,即原始分离序列的人工突变体,它还具有所需的酶促功能。还可以是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与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其它基因的融合序列。
如SEQ ID NO1所示的衍生物或功能性衍生物表示的等位变异体,它在衍生的氨基酸水平具有至少75%的同源性,优选至少80%的同源性,特别优选85%的同源性,非常特别的优选是90%的同源性。所述同源性是基于完整氨基酸片段计算的。由所述的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同源性表示同一性,就是说氨基酸序列至少70%相同。所述的新核苷酸序列在核酸水平上至少具有65%的同源性,优选至少70%的同源性,特别优选75%的同源性,非常特别的优选是80%的同源性。
衍生物还表示SEQ ID NO1所示序列的同系物,如真核同系物、截短的序列,但仍具有所需功能,就是说具有这种蛋白的酶促活性,因此,功能性等同物包括上述序列的的天然变体和人工核苷酸序列。
非编码的衍生物还表示可用于抑制所述新型蛋白生物合成的反义DNA。所述的反义DNA属于本发明的无功能衍生物。如不具备酶促活性的衍生物。可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生产无功能衍生物的其它方法有共抑制,核糖酶和内含子的使用。
本发明还涉及与上述的序列杂交的核苷酸序列(两个序列之间具有至少50%的同源性,优选至少70%的同源性),并且,可杂交的核苷酸序列编码的多肽与SEQ ID NO2所示的成熟多肽有相同的生物学功能。
本发明还涉及与以上所描述的序列杂交的核酸片段。如本发明所用,“核酸片段”的长度至少含10个核苷酸,优选是至少20-30个核苷酸,特别优选是至少50-60个核苷酸,非常特别的优选是至少100个核苷酸以上。核苷酸片段也可用于核酸的扩增技术(如PCR)以确定和/或分离编码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中的多肽和核苷酸序列优选以分离的形式提供,更佳地被纯化至均质。
本发明中特异核苷酸序列能用多种方法获得。例如,用本领域熟知的杂交技术分离核苷酸序列。这些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1)用探针与基因组或cDNA文库杂交以检出同源的核苷酸序列;和(2)表达文库的抗体筛选以检出具有共同结构特征的克隆的核苷酸序列片段。
本发明的DNA片段序列也能用下列方法获得(1)从基因组DNA分离双链DNA序列;(2)化学合成DNA序列以获得所述多肽的双链DNA。
上述提到的方法中,分离基因组DNA最不常用。DNA序列的直接化学合成是经常选用的方法。更经常选用的方法是DNA序列的分离。分离感兴趣的cDNA的标准方法是从高表达该基因的供体细胞分离mRNA并进行逆转录,形成质粒或噬菌体cDNA文库。提取mRNA的方法已有多种成熟的技术,用试剂盒也可从商业途径获得。而构建cDNA文库也是通常的方法。当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时,即使极少的表达产物也能克隆。
可用常规方法从这些cDNA文库中筛选本发明的基因,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DNA-DNA或DNA-RNA杂交;(2)标志基因功能的出现或消失;(3)测定的转录本的水平;(4)通过免疫学技术测定生物学活性,来检测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上述方法可单用,也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第(1)中方法中,杂交所用的探针是与本发明的核苷酸序列的任何一部分同源,其长度至少10个核苷酸,优选是至少30个核苷酸,特别优选是至少50个核苷酸,非常特别的优选是至少100个核苷酸。此外,探针的长度通常在2000个核苷酸之内,较佳的为1000个核苷酸之内。此处所用得探针通常是在本发明的基因序列信息的基础上化学合成的DNA序列。本发明的基因本身或者片段当然可以用作探针。DNA探针的标记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或酶(如碱性磷酸酶)等。
应用PCR技术扩增DNA/RNA的方法(Saiki et al.,1985,Science,2301350-1354)被优选用于获得本发明的基因。特别是很难从文库中得到全长的cDNA时,可优选使用RACE法(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用于PCR的引物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核苷酸序列信息适当的选择,并可用常规方法合成。可用常规方法如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纯化扩增的DNA/RNA片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多肽序列-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其基本上是由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本发明的多肽可以是重组多肽、天然多肽、合成多肽,优选重组多肽。本发明的多肽可以是天然纯化的产物,或是化学合成的产物,或使用重组技术从原核或真核宿主(例如,细菌、酵母、高等植物、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产生。
本发明的多肽包括的ω3-脂肪酸脱氢酶的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如本发明所用,术语“片段”、“类似物”和“衍生物”是指基本上保持本发明天然的相同的生物学功能或活性的多肽。本发明多肽的片段、衍生物或类似物可以是(I)这样一种,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被保守或非保守氨基酸残基(优选的是保守氨基酸残基)取代、倒位、插入或缺失;或者(II)这样一种,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上的某个基团被其它基团取代包含取代基;或者(III)这样一种,其中成熟多肽与另一种化合物(比如延长多肽半衰期的化合物,例如聚乙二醇)融合;或者(IV)这样一种,其中附加的氨基酸序列融合进成熟多肽而形成的多肽序列(如前导序列或分泌序列或用来纯化此多肽的序列或蛋白原序列)。
本发明也涉及含有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和外源性调节序列元件结合进行功能性表达的重组表达载体。术语“载体”指本领域熟知的细菌质粒、噬菌体、酵母质粒、植物细胞病毒、哺乳动物细胞病毒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或其它载体。能够影响基因表达产物的序列元件包括有复制起始点、启动子、标记基因和翻译调控元件。
可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来构建含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和合适的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的表达载体。这些方法包括体外重组DNA技术、DNA合成技术、体内重组技术等[Sambroook,et al.,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New York,1989]。所述的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可有效连接到表达载体的恰当启动子上,以指导mRNA合成。这些启动子的代表性例子有大肠杆菌的lac或trp启动子;入噬菌体的PL启动子真核启动子包括CMV早期启动子、HSV胸苷激酶启动子、早期和晚期SV40启动子、反转录病毒的LTRs和其它一些已知的可控制基因在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或其病毒中表达的启动子。表达载体还包括翻译起始用的核糖体结合位点和转录终止子等。在载体中插入增强子序列将会使其在高等真核细胞中的转录得到增强。增强子是DNA表达的顺式作用因子,通常大约有10-300bp,作用于启动子以增强基因的转录。如腺病毒增强子。
本发明还涉及用含有本发明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的重组载体或直接用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经基因工程产生的宿主细胞。本发明中,编码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或含有该核苷酸序列的重组载体可转化或转导入宿主细胞,以构成含有该核苷酸序列或重组载体的基因工程化宿主细胞。术语“宿主细胞”指原核细胞,如细菌细胞;或是低等真核细胞,如酵母细胞;或是高等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宿主细胞的代表性例子有大肠杆菌;真菌细胞如酵母;植物细胞如油菜、烟草、大豆;昆虫细胞如果蝇S2或Sf9;动物细胞如CHO、COS或Bowes黑素瘤细胞等。
用本发明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或含有核苷酸序列的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可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进行。当宿主为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时,能吸收DNA的感受态细胞可在指数生长期收集菌体,用CaCl2法处理,所用的步骤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也可用MgCl2,电穿孔等方法进行。当宿主是真核生物,可选用DNA转染法、显微注射、电穿孔、脂质体包装等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用上述转基因宿主细胞生产,根据宿主细胞,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共知的方法生长或培养。比如微生物细胞通常是在0-100℃,优选10-60℃,同时还要氧气。培养基中含有碳源,如葡萄糖,氮源,通常是有机氮的形式,如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或盐,如硫酸铵,微量元素,如铁、镁盐,如果需要的话还有维生素。在此期间培养基的pH 以保持固定的值,就是说,在培养期间进行控制或不控制。培养可以分批培养、半不连续培养或连续培养形式进行。在培养之后,收集细胞,捣碎或直接使用,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从细胞中提取脂肪酸。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备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该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将具有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与SEQ ID NO2一起培养。该方法优选是在由能够摄取或释放还原性等同物的化合物存在条件下进行的。然后,可以从甘油三酯中释放脂肪酸。上述方法优选可以合成具有12位双键的脂肪酸。
本发明还涉及用上述方法制备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将其应用于生产人类食品、动物饲料、化妆品或药品用途。


图1、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的疏水图,两条实线表示推测的两个疏水域。
图2、本发明的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和克氏酵母(Saccharomyces kluyveri)ω3-脂肪酸脱氢酶(AB11866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图。
图3、构建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PPw3。
图4A、α-亚麻酸甲基酯标准物的气相色谱图。
图4B、含pYES2.0空载体的转基因酵母的气相色谱图。
图4C、含重组质粒pYPPw3的转基因酵母的气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从毕赤酵母中分离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根据A.亚当斯等(A.亚当斯等,2000,酵母遗传学方法实验指南,84-89。)提供的方法从培养36小时的毕赤酵母菌体中提取总的DNA,取7μg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根据所发表的ω3-脂肪酸脱氢酶同源序列的组氨酸保守区I和III区氨基酸序列设计兼并引物(引物1和引物2),以上述提取的DNA为模板在T-Gradient PCR仪(Biometra公司)上进行PCR扩增,反应所用引物、组分和扩增条件如下引物15-C(T)TA(TCG)GCA(TCG)CAC(T)GAA(G)TGC(T)GGA(TCG)CA-3引物25-C(T)TT A(TCG)GG A(G)TC A(TCG)GT A(G)TG C(T)TG A(TCG)A-3反应组分 加入量 终浓度模板DNA 5μl缓冲液(10×)(含20mmol/L MgCl2) 5μl 1×dNTP(2.5mmol/L) 4μl 0.4mmol/L引物1(10μmol/L) 1μl 0.2μmol/L引物2(10μmol/L) 1μl 0.2μmol/LTaqase(5u/μl) 0.5μl 2.5u/反应
H2O33.5μl总体积 50μl扩增条件94℃变性3min,再用94℃1min;58℃1min→72℃1min进行3个循环,然后94℃1min;52℃1min→72℃1min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10min。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得到大小约650bp的片段,用UNIQ-10柱式PCR产物纯化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产品)回收,把回收片段亚克隆到测序载体pGEM-T(Promega公司产品)中;连接产物转化到用CaCl2法处理的大肠杆菌DH5α,在含氨苄青霉素(终浓度为100μg/ml)的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过夜;挑取平板上生长的白色菌落,接入含氨苄青霉素(终浓度为60μg/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过夜,离心收集菌体按碱裂解法[Sambroook,et al.,1989,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New York,p19-21]提取质粒,经NcoI和SacI双酶切和PCR扩增鉴定正确,测序(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结果显示所扩增得到的片段大小为564bp,通过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用Blast程序(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tch tool)[Altschul SF et al,1997,Nucleic Acids Res.253389-3402]进行同源检索,检索结果表明与该片段最相似的同源片段为ω3脂肪酸脱氢酶,但并不完全相同,证明所扩增片段为新的潜在脱氢酶基因的片段。
根据所获得的部分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引物3和引物4),利用接头PCR的方法(ligation-mediated PCR,LMPCR)获得包含上述片段的基因的3`和5`末端序列。先提取细胞总DNA,将基因组用AatII单酶切,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Δ6-脂肪酸脱氢酶开放阅读框架双酶切(AatII&PstI)所得片段(731bp-1311bp,SEQ IDNO13)作为接头,将酶切后基因组和接头按摩尔比1∶3的比例进行过夜连接。以连接产物为模板,分别以引物3和4,引物3和5进行3’下游序列和5’上游序列扩增。
引物35`-GGGCAAACGA GAGAATGGGA AAGTA-3`,(SEQ ID NO3)引物45`-ATGCCTCACT ACGATGCCCA AGAATGGAC-3`(SEQ ID NO4)引物55`-GAACTCCTCA GCGGTGTATG GAACAAAGAC-3`,(SEQ ID NO5)模板DNAlμl、缓冲液(10×)5μl、dNTP(50×)1μl、引物3(10μmol/L)1μl、引物4/5(10μmol/L)1μl、Advantage2Polymeerase Mix 1μl、H2O 34.5μl扩增条件先95℃变性3min,进入95℃30sec;60℃1min,72℃3min共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10min。以PCR扩增产物稀释100倍后作为模板,采用上述相同的条件,分别以引物6和7,引物6和8进行3’下游序列和5’上游序列扩增。
引物65`-GGTGCTCAAT CTGGTAGTTC AATCC-3`,(SEQ ID NO6)引物75`-CACGACAT TATCGAAACC CACGTCTGC-3`(SEQ ID NO7)引物85`-ATGACCTGTT GCCTTATGAT GC-3`(SEQ ID NO8)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扩增获得从引物7序列到接头序列前共303bp的序列信息,而5`获得从引物8序列到接头序列之间共579bp的序列信息。用序列分析软件(DNAMANVersion4.0,Lynnon BioSoft)将三个片段进行拼接并进行分析,得到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其中99bp-1346bp(ATG----TAA)为潜在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5个氨基酸。根据两个末端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引物9和引物10)按上述条件PCR扩增、测序,所的结果和拼接结果一致。
引物95`-TCGCTTTTCC CGATATGG-3`(SEQ ID NO9);
引物105`-CACGTCAAAC TATCTCTATT C-3`(SEQ ID NO10);实施例2所分离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搜索将推测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搜索,所得同源序列大部分为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的序列,少数编码Δ12-脂肪酸脱氢酶以及其它脱氢酶和其它酶的序列,其中与来克氏酵母(Saccharomyces kluyveri)同源性最高相同性64%,(附图2,附图2显示本发明的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和克氏酵母(Saccharomyceskluyveri)ω3-脂肪酸脱氢酶(AB11866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图,PPW3本发明的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SKW3来克氏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阴影的部分表示两个序列之间相同的氨基酸)。这说明本发明的新的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酶具有潜在ω3-脂肪酸脱氢酶的功能。
实施例3酿酒酵母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SEQ ID NO1所示编码区序列,设计出一对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引物11和引物12)分离其潜在开放阅读框序列引物115-GGCAAGCTTATGTCAAAAGTCACTGTTTCGGG-3`(SEQ ID NO11);引物125`-GCCTCTAGATTAGGTATCC TTAGG-3`(SEQ ID NO12);此两个引物的5`端黑体分别含有HindIII和XbaI酶切位点。所用的扩增条件和反应组分同上,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显示和SEQ ID NO1所示99bp-1346bp的序列一致。然后取50μl PCR产物和1μl pYES2.0分别进行双酶切,回收酶切大片段,并用T4连接酶在4度冰箱中过夜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质粒提取和PCR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鉴定。质粒构建结果见附图3,所构建的含有ω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酵母表达质粒命名为pYPPW3。该质粒是由pYES2.0(Invitrogen公司)和引物11和引物12的PCR产物构建而成。质粒和分别经HindIII和XbaI双酶切后,电泳回收纯化,经T4DNA Ligase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鉴定出重组质例,命名为pYPPW3。
实施例4重组表达载体转化酿酒酵母细胞挑取酿酒酵母菌株INVSc1单菌落于10ml YEPD液体培养基中、30℃摇床过夜培养,检测菌液的OD600值,取适量菌液稀释于50ml,使OD600为0.4;继续培养2到4h后,2500rpm离心沉淀细胞,以40ml 1×TE重悬菌体,2500rpm离心沉淀细胞,以2ml1×LiAc/0.5×TE悬浮细胞,并在室温下放置10min,此细胞即为感受态细胞;取100μl制备好的酵母感受态细胞,加入1μg重组质粒pYPPW3和100μg变性鲑精DNA,混匀,加入700μl 1×LiAc/40%PEG-4000/1×TE并混匀,于30℃温育30min;然后,加入88μl DMSO混匀,于42℃水浴中热激7min;离心10s沉淀细胞,加入1ml 1×TE悬浮细胞并再次离心沉淀细胞,最后加入100μl重悬细胞,全铺于SC-Ura(无尿嘧啶)选择培养基平板,置30℃培养48-72h。
实施例5酵母工程菌的诱导表达挑取SC-Ura(无尿嘧啶)选择培养基平板上出现的阳性转化,接种于15ml SC-Ura选择培养基(含2%的葡萄糖),28℃摇菌过夜培养,以5%的接种量加入含有2%半乳糖的100ml SC-Ura培养基,并加入亚油酸作为底物,28℃继续培养72h;2500rpm收集菌体,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50℃烘干,研碎,取100mg加入5ml 5%的KOH-CH3OH溶液,70℃反应2-3h;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用6mol/L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到2.0,加入4ml 14%BF3-CH3OH,70℃反应1.5h,合成脂肪酸甲酯;再加入饱和的NaCl溶液10ml,剧烈震荡混匀,并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用8ml 1∶4的氯仿己烷抽提两次,合并提取液;加入适量无水Na2SO4干燥提取液,静置1h,去掉Na2SO4,把含有脂肪酸甲酯的上清液用氮气吹干,用200μL的正己烷回溶样品,后用0.45mm的微孔滤膜过滤。
实施例6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按如下条件进行仪器为岛津GC-7A,柱子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32×30m,固相支持物聚二乙二醇丁二酸酯(Poly-diethylene glycol succinate,DEGS)镀膜物聚酰亚胺。载气N2,线速10cm/s。分流比100∶1,气化室温度250℃,柱温180℃,尾吹50ml/min,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Sigma公司生产的LA甲酯为标准品,把上述方法制备的脂肪酸甲酯化的样品,进行GC分析,上样量为1μl;分析软件Anstar,分析之星色谱工作站。
色谱分析结果见附图4,附图4显示亚油酸甲基酯标准物(4A)、含pYES2.0空载体的转基因酵母(4B)和含重组质粒pYPPW3的转基因酵母(4C)的气相色谱图。通过与已知的脂肪酸甲基酯标准物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鉴别出各个峰。图4C中保留时间为14.75min对应的峰即为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催化油酸产生的亚油酸。
序列列表SEQUENCE LISTING<110>南开大学<120>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序列及其应用<130>2006 07 21<160>13<170>PatentIn version 3.3<210>1<211>1414<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1tcgcttttcc cgatatggaa atgtcagaga tcccgcctca gtttaaaatg atgaaaaaaa 60aaatatccaa tttgaaccca ccacccaacc aacctgaaaa tgtcaaaagt cactgtttcg120ggttcagaga tcctagaagg gtccaccaag accgtcagac gttcaggaaa cgttgcttct180ttcaagcaac agaaaactgc catcgatacg tttggtaatg ttttcaaagt gccagattac240accatcaaag atatcctaga cgccattcca aaacactgct atgaaagatc tttggtcaag300tcgatgtcct acgtcgtcag ggatattgtt gctatttctg ctattgccta cgtgggccta360acttacatcc ctctgctgcc aaacgagttt cttcgttttg ctgcttggag tgcgtatgtg420ttcagtattt cttgttttgg attcggaatt tggattcttg gacacgaatg cggtcactct480gccttcagca actatggctg ggttaacgac acggtcggct gggttcttca ttccctggta540atggttccat atttttcttg gaagttctcc catgccaagc atcataaggc aacaggtcat600atgaccagag acatggtctt tgttccatac accgctgagg agttcaagga aaaacaccaa660gttactagtc tgcacgatat tgcagaggaa actcctattt attcagtttt tgcccttttg720tttcaacagc tcggaggact cagtttgtat cttgccacga atgctactgg tcaaccgtat780cccggggtgt ccaagttctt cagaagtcat tactggccat cctctcctgt ttttgataag840aaggactatt ggtacattgt tctgagtgac ctgggaatct tggcaaccct gactagtgtt900tacactgctt acaaagtgtt cggattttgg cccacattca ttacttggtt ttgcccttgg960
attttggtca accactggct ggtatttgtc accttcctac aacacacaga ctcgtccatg1020cctcactacg atgcccaaga atggactttc gccaaaggtg ccgccgccac aattgataga1080gaatttggta tcttaggaat tatatttcac gacattatcg aaacccacgt tttgcaccac1140tatgttagta gaattccatt ctaccatgct agagaggcta ctgagtgcat taagaaggtt1200atgggcgaac attaccgtca cactgacgag aacatgtggg tcagtctctg gaaaacctgg1260aggtcgtgcc agtttgttga gaaccatgat ggtgtgtaca tgttcagaaa ctgcaacaat1320gttggtgtta aacctaagga tacctaatta gagtgcttat ttatgtattt tgctttctac1380ttcacatttt atagaataga gatagtttga cgtg1414<210>2<211>415<212>PRT<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2Met Ser Lys Val Thr Val Ser Gly Ser Glu Ile Leu Glu Gly Ser Thr1 5 10 15Lys Thr Val Arg Arg Ser Gly Asn Val Ala Ser Phe Lys Gln Gln Lys20 25 30Thr Ala Ile Asp Thr Phe Gly Asn Val Phe Lys Val Pro Asp Tyr Thr35 40 45Ile Lys Asp Ile Leu Asp Ala Ile Pro Lys His Cys Tyr Glu Arg Ser50 55 60Leu Val Lys Ser Met Ser Tyr Val Val Arg Asp Ile Val Ala Ile Ser65 70 75 80Ala Ile Ala Tyr Val Gly Leu Thr Tyr Ile Pro Leu Leu Pro Asn Glu85 90 95Phe Leu Arg Phe Ala Ala Trp Ser Ala Tyr Val Phe Ser Ile Ser Cys100 105 110
Phe Gly Phe Gly Ile Trp Ile Leu Gly His Glu Cys Gly His Ser Ala115 120 125Phe Ser Asn Tyr Gly Trp Val Asn Asp Thr Val Gly Trp Val Leu His130 135 140Ser Leu Val Met Val Pro Tyr Phe Ser Trp Lys Phe Ser His Ala Lys145 150 155 160His His Lys Ala Thr Gly His Met Thr Arg Asp Met Val Phe Val Pro165 170 175Tyr Thr Ala Glu Glu Phe Lys Glu Lys His Gln Val Thr Ser Leu His180 185 190Asp Ile Ala Glu Glu Thr Pro Ile Tyr Ser Val Phe Ala Leu Leu Phe195 200 205Gln Gln Leu Gly Gly Leu Ser Leu Tyr Leu Ala Thr Asn Ala Thr Gly210 215 220Gln Pro Tyr Pro Gly Val Ser Lys Phe Phe Arg Ser His Tyr Trp Pro225 230 235 240Ser Ser Pro Val Phe Asp Lys Lys Asp Tyr Trp Tyr Ile Val Leu Ser245 250 255Asp Leu Gly Ile Leu Ala Thr Leu Thr Ser Val Tyr Thr Ala Tyr Lys260 265 270Val Phe Gly Phe Trp Pro Thr Phe Ile Thr Trp Phe Cys Pro Trp Ile275 280 285Leu Val Asn His Trp Leu Val Phe Val Thr Phe Leu Gln His Thr Asp290 295 300Ser Ser Met Pro His Tyr Asp Ala Gln Glu Trp Thr Phe Ala Lys Gly305 310 315 320Ala Ala Ala Thr Ile Asp Arg Glu Phe Gly Ile Leu Gly Ile Ile Phe325 330 335His Asp Ile Ile Glu Thr His Val Leu His His Tyr Val Ser Arg Ile340 345 350
Pro Phe Tyr His Ala Arg Glu Ala Thr Glu Cys Ile Lys Lys Val Met355 360 365Gly Glu His Tyr Arg His Thr Asp Glu Asn Met Trp Val Ser Leu Trp370 375 380Lys Thr Trp Arg Ser Cys Gln Phe Val Glu Asn His Asp Gly Val Tyr385 390 395 400Met Phe Arg Asn Cys Asn Asn Val Gly Val Lys Pro Lys Asp Thr405 410 415<210>3<211>25<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3gggcaaacga gagaatggga aagta 25<210>4<211>29<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4atgcctcact acgatgccca agaatggac 29<210>5<211>30<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5gaactcctca gcggtgtatg gaacaaagac 30<210>6<211>25<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6
ggtgctcaat ctggtagttc aatcc 25<210>7<211>27<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7cacgacatta tcgaaaccca cgtctgc27<210>8<211>22<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8atgacctgtt gccttatgat gc 22<210>9<211>18<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9tcgcttttcc cgatatgg 18<210>10<211>20<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10cacgtcaaac tatctctatt20<210>11<211>32<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11
ggcaagctta tgtcaaaagt cactgtttcg gg 32<210>12<211>24<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12gcctctagat taggtatcct tagg 24<210>13<211>580<212>DNA<213>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400>13tccctgacga ggagctgacc cgcatgtggt cgcgcttcat ggtccttaac cagacctggt 60tctactttcc cattctctcg tttgcccgtc tctcctggtg cctccagtcc atcctctttg120ttctgcctaa cggtcaggcc cacaagccct ctggagcccg tgtgcccatt tccttggtcg180agcagctgtc tcttgccgtg cactggacct ggtacctcgc caccatgttc ttgttcatta240aggaccccgt caacatgatg gtgtactttt tggtgtctca ggctgtttgc ggtaacctgt300tggcgattgt gttctcgctc aaccacaacg gtatgcctgt gatctccaag gaggaagccg360tcgacatgga tttcttcacc aagcagatca tcacgggtcg tgatgttcac cctggtctgt420tcgccaactg gttcacgggt ggattgaact accagattga gcaccacttg ttcccttcga480tgcctcgcca caacttttca aagatccagc ctgctgtcga gaccttgtgc aaaaagtatg540gtgtccgata ccacaccact ggcatgatcg agggaactgc 580
权利要求
1.一种从毕赤酵母中分离的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其特征在于它是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该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类似物或衍生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的核苷酸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是选自(a)编码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多肽的核苷酸序列;(b)与核苷酸序列(a)互补的核苷酸序列,或前述有至少65%相同性的核苷酸序列。
3.按照权利要求1所的核苷酸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是具有第99-1346bp的核苷酸序列或具有第1-1414bp的核苷酸序列。
4.一种多肽,其特征在于它是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氨基酸变异不超过30%。
5.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与质粒、病毒或运载体表达载体所构建的重组载体。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它是pYPPW3。
7.一种基因工程化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它是选自(a)它是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转化或转导的宿主细胞;(b)它是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或转导的宿主细胞。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宿主细胞是细菌细胞、真菌细胞、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或这些宿主细胞的后代。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宿主细胞是酿酒酵母细胞。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用于生产不饱和脂肪酸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毕赤酵母中分离的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它是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该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类似物和衍生物。本发明包括编码△
文档编号C12P7/64GK1924019SQ20061001565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4日
发明者李明春, 张昕欣, 魏东盛, 邢来君, 周皓 申请人:南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