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及筛选的方法

文档序号:60680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及筛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及筛选的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鉴定和开发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抗性基因的选择,得到携带3个抗性基因的大豆种质。
背景技术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是大豆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由于它分布广,危害重,化学药剂难以防治,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黄淮海流域是我国大豆的第二产区和夏大豆的最大产区,常年播种面积3000多 万亩,而平均单产每亩不足130公斤。除了单产低以外,该地区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大豆病毒病危害严重,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育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大豆对SMV的抗性育种一般是利用单个抗性基因,日本、韩国和加拿大生产上发生的抗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象已经引起育种家的高度重视。Saghai Maroof等(2008)和Shi等(2009)对SMV抗性基因Rsvl、Rsv3和Rsv4的聚合研究表明,聚合有2个或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其抗性具有广谱、持久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及筛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鉴定出分别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3个抗性种质齐黄I号、科丰I号和大白麻以及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南农1138-2,然后将齐黄I号与科丰I号和大白麻与南农1138-2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杂交,获得F1代,将两个F1进行复合杂交,种植复交F1代,自交后收获F2代种子,自F2到F5代连续利用本发明确定的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3个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的大豆植株。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了携带3个SMV株系抗性基因的种质。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所述的筛选方法是通过接种病毒3个株系的方法证实所得到的材料具有抗3个病毒株系的能力。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筛选得到的大豆抗性材料是抗性基因已经纯合的大豆材料。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鉴定和开发出与3个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自复合杂交的F2开始,连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个抗性基因聚合的后代材料。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分子标记为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及筛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鉴定出分别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3个抗性种质齐黄I号、科丰I号和大白麻以及南农1138-2,然后将齐黄I号与科丰I号和大白麻与南农1138-2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杂交,获得F1代,将两个F1进行复合杂交,种植复交F1代,自交后收获F2代种子,自F2到F5代连续利用本发明确定的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3个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的大豆植株,所述的抗性基因为 RsC14Q、RsC8 和 RsC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所述的筛选方法是通过接种病毒3个株系的方法证实所得到的材料具有抗3个病毒株系的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筛选得到的大豆抗性材料是抗性基因已经纯合的大豆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鉴定和开发出与3个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复合杂交的F2开始,连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个抗性基因聚合的后代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分子标记为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性基因选择的步骤包括提取杂交后代材料的DNA,采用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以及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齐黄I号携带民。14(3抗性基因,科丰I号携带Rse8抗性基因,大白麻携带Rse4抗性基因。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及筛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鉴定出分别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3个抗性种质齐黄1号、科丰1号和大白麻以及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南农1138-2,然后将齐黄1号与科丰1号和大白麻与南农1138-2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杂交,获得F1代,将两个F1进行复合杂交,种植复交F1代,自交后收获F2代种子,自F2到F5代连续利用本发明确定的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3个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聚合的大豆植株。本发明能够同时对3个抗性基因进行选择,减少了抗病育种选择的盲目性,能较快地选择到纯合的多个抗性基因聚合的后代材料,从而缩短抗病育种的年限,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
文档编号C12Q1/68GK102808021SQ2012102257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智海剑, 王大刚, 马莹, 李海朝, 赵琳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