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3919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从沙棘籽渣中制备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由于膳食结构不科学,食物纤维摄入量不足导致“文明病”的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便秘、月巴胖症、冠心病等都与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足有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全国城市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占成年人的15%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膳食纤维是维持人体功能正常运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营养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确认了膳食纤维的保健作用,称之为“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作为第七大营养素的膳食纤维,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能预防许多疾病,对人体代谢必不可少。膳食纤维本身不含热量,能够改善肠胃道功能,可有效的调节人体肠胃功能,可为习惯性便秘者解除痛苦,排除体内毒素,促进健康。具有预防便秘和直肠癌、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血糖水平、预防胆结石、吸附钠离子、降血压、减肥和抗癌等作用。沙棘又名醋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神奇和特殊的野生植物。沙棘已发现含有19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脑血管性能、抗肿瘤、清除自由基、保护消化系统、抗辐射、抗过敏、抗炎、抗疲劳、对血液系统有一定的作用等功能。沙棘籽中含油约7-12%,含蛋白质28.27%、膳食纤维14.45%、碳水化合物22%、脂肪1.8%、氨基酸及钙、铁、锌、硒、锰、钾、钠、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沙棘籽渣中还含有酚类成分、鞣质、留体、萜类、酮及其苷类、香豆素及其苷类、多糖、蛋白质、强心昔、生物碱等生物活性成分,长期以来,沙棘籽的开发利用在提取油以后就中止了,大量的沙棘籽渣只用做饲料,而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可利用资源的日渐减少,粮食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文明病”患者会越来越多。利用沙棘油加工的下脚料沙棘籽渣来开发新型保健食品,不仅可提高野生沙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保护环境,减少废弃物的污染。目前多采用化学法制备膳食纤维,存在膳食纤维提取不彻底,损耗大,污染较严重的缺点。本发明目的是提高沙棘籽渣的利用率,借助组合式酶解技术把沙棘籽渣转变为高质量的可食用的膳食纤维,并提高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组合式酶解技术,即使用蛋白酶水解提取和纤维素酶酶解改性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提供一种把脱脂沙棘籽渣为原料制取可食用膳食纤维的方法。以这种方法制备的沙棘膳食纤维经超微粉碎后颗粒细腻、呈微黄色、无特殊气味,总膳食纤维含量达80%以上,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30%以上,可以作为多种食品、饮品、保健食品等的营养强化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要点如下: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为原料,经粉碎机粉碎至40-100目备用;将所述沙棘籽渣粉与水1: 5-1: 15进行混合,控制温度为40-70°C,pH5.5-6.5左右,料液中加入0.5% (w/w)-3% (w/w)的中性蛋白酶(诺维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酶活力100000U/g),保温搅拌2小时,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所含的蛋白质;然后在100°C加热30min灭酶后,冷却到20-30°C,再向其中加入0.5% (w/w)-2.0% (w/w)的纤维素酶(泰安信得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酶活力50000U/g)控制温度为45-75°C,pH4.5-7.5左右,经2小时搅拌酶解,酶解液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超微粉碎得到沙棘籽渣膳食纤维粉,产品可用于各类饮料、食品及保健食品领域。本发明方法利用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辅助超微粉碎提取膳食纤维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的膳食纤维进行提取,从而得到高品质的膳食纤维,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所得膳食纤维无溶剂残留,获得高质量的营养价值高的膳食纤维超微粉。经过验证与对比试验,本发明提取物总膳食纤维含量可达80%以上,其中可溶性纤维含量可达30%以上,具有膳食纤维含量高、无环境污染的特点。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为原料,经粉碎后的沙棘籽渣粉,使用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分离蛋白质,再经纤维素酶的酶解改性后所得的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使用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分离蛋白质是指:沙棘籽渣粉与水按1: 5-1: 15进行混合,控制温度为40-70°C,pH5.5-6.5左右,料液中加入0.5% (w/w) -3% (w/w)的中性蛋白酶,保温搅拌2小时,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所含的蛋白质,然后在100°C加热30min灭酶冷却到20_30°C的中间产物。经纤维素酶的酶解改性后所得的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是指:灭酶后的湿料滤渣加Λ 0.5% (w/w)-2.0% (w/w)的纤维素酶,控制温度为45-75°C, ρΗ4.5-7.5左右,经2小时搅拌酶解,酶解液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超微粉碎得到粒径为10-20微米沙棘籽渣膳食纤维粉。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为原料,经粉碎机粉碎至40-60目备用;将所述沙棘籽渣粉与水1: 5进行混合,控制温度为40-50°C,ΡΗ5.5左右,料液中加入
0.5% (w/w)-1.0% (w/w)的中性蛋白酶,保温搅拌2小时,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所含的蛋白质;然后在100°C加热30min灭酶后,冷却到20 30°C,再向其中加入0.5%(w/w) 1.0% (w/w)的纤维素酶,控制温度为45 55°C, pH4.5 5.5左右,经2小时搅拌酶解,酶解液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超微粉碎至10-20微米的粉末得到沙棘籽渣膳食纤维粉。实例2: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为原料,经粉碎机粉碎至60-80目备用;将所述沙棘籽渣粉与水1: 10进行混合,控制温度为50-60°C,pH6.0左右,料液中加入1.0% (w/w) -2.0 % (w/w)的中性蛋白酶,保温搅拌2小时,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所含的蛋白质;然后在100°C加热30min灭酶后,冷却到20 30°C,再向其中加入1.0%(w/w) 1.5% (w/w)的纤维素酶,控制温度为55 65°C, pH5.5 6.5左右,经2小时搅拌酶解,酶解液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超微粉碎至10-20微米的粉末得到沙棘籽渣膳食纤维粉。 实例3: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为原料,经粉碎机粉碎至80-100目备用;将所述沙棘籽渣粉与水1: 15进行混合,控制温度为60-70°C,pH6.5左右,料液中加入2.0% (w/w) -3.0 % (w/w)的中性蛋白酶,保温搅拌2小时,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所含的蛋白质;然后在100°C加热30min灭酶后,冷却到20 30°C,再向其中加入
1.5% (w/w) -2.0% (w/w)的纤维素酶,控制温度为65 75°C,pH6.5 7.5左右,经2小时搅拌酶解,酶解液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超微粉碎至10-20微米的粉末得到沙棘籽渣膳食纤维粉。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为原料,经粉碎后的沙棘籽渣粉,使用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分离蛋白质,再经纤维素酶的酶解改性后所得的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后的沙棘籽渣粉是经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经粉碎机粉碎至40-1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分离蛋白质是指:沙棘籽渣粉与水按1: 5-1: 15进行混合,控制温度为40-70°C,pH5.5-6.5左右,料液中加入0.5% (w/w)-3% (w/w)的中性蛋白酶,保温搅拌2小时,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所含的蛋白质,然后在100°C加热30min灭酶冷却到20-30°C的中间产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经纤维素酶的酶解改性后所得的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是指:灭酶后的湿料滤渣加入0.5%(w/w) -2.0% (w/w)的纤维素酶,控制温度为45-75°C,pH4.5-7.5左右,经2小时搅拌酶解,酶解液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超微粉碎得到粒径为10-20微米沙棘籽渣膳食纤维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后的沙棘籽渣与水混合,加入中性蛋白酶保温搅拌2h后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灭酶冷却,再向其中加入纤维素酶,经2小时搅拌酶解,酶解液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超微粉碎得到沙棘籽渣膳食纤维粉,由以上方法制取的可食用沙棘膳食纤维颗粒细腻,总膳食纤维含量达80%以上,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30%以上,产品可用于各类饮料、食品及保健食品领域。
文档编号A23L1/308GK103190632SQ20131009772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邢国良, 成日青, 王捷, 姚玉军, 张久红, 闻茂, 苏志清 申请人: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