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鳜鱼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260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鳜鱼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鳜鱼又名季花鱼、桂花鱼,隶属鲈形目、鳍科、鳜鱼属;该属有7种,以鳜鱼(翘嘴鳜)、大眼鳜、斑鳜和长体鳜等几种常见。目前大部分生产者所养的鳜鱼均为翘嘴鳜,其分布最广,江河湖泊中均有。由于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肥而不腻、营养丰富,且有补虚劳、益脾胃之功效,是经济价值很高和有出口创汇能力的名贵优质经济鱼类,被国际水产品市场誉称“淡水石斑鱼”。

鳜鱼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对饵料有较强的分辨能力,终生主要以活鱼虾为食,即使是刚开口的鱼苗,也要摄食其他鱼类的幼苗。长大后,除食活鱼外,还兼食虾类以及蝌蚪等。其摄食方式,在鱼苗阶段是主动追逐食物鱼,先咬住尾部,然后慢慢吞入;至大鱼种和成鱼阶段,为埋伏袭击式。常在水中隐蔽,发现可口食物时,眼睛紧盯着,并随时调整方位和姿势,当猎物靠近时,便猛然出击,当头咬住,然后吞进,只要食物鱼的体高小于鳜鱼口裂的高度,一般都能吞入。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将要死亡但尚能活动的鱼,以及在水流作用下呈动态的刚死不久的鱼或鱼形的配合饲料,也能诱发其摄食反应,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经人工驯养,也能少量摄食。对于死亡较久的饵料鱼,无论是鳜鱼苗、鱼种还是成鱼,都不摄食,即使摄入口中也会立即吐出。这种摄食习性很明显制约了鳜鱼的大规模养殖生产,然后饲喂活饲料成本高,且会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同时,在鳜鱼养殖中后期,由于动物的粪便和残饵料增加,会下沉到池塘的底部,并且腐烂,滋生很多病菌,生成大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使底部偷死现象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鳜鱼发酵饲料,不但能够有效替代活鱼饲料,同时能够抑制养殖池底部粪便和残饵料的腐烂,降低了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增加;并且能够调节鳜鱼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鳜鱼肠道疾病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措施为:

一种鳜鱼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为凝结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制剂。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分离出单菌株并进行增值培养;

步骤2,将所述步骤1中增值培养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液和植物乳杆菌菌液一同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发酵5-10天,得到复合发酵产物;

步骤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复合发酵产物置入低温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将复合发酵产物水分控制在20%以下;

步骤4,将所述步骤3干燥后的复合发酵产物放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过筛,得到复合微生物制剂。

优选地,上述步骤1中凝结芽孢杆菌增值培养的培养基包括糖蜜、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钾,培养基初始pH为5.5。

优选地,上述步骤1中植物乳杆菌增值培养的培养基包括豆粕、葡萄糖、酵母浸膏、七水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培养基初始pH为5.0。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发酵培养基的配比包括: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凝结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接种菌量之比为2:1或1:1。

优选地,上述步骤3中低温干燥的干燥时间为6-10h,温度为30-45℃。

优选地,上述鳜鱼发酵饲料制粒呈长条形,长宽比以为2:1~3:1。

本发明中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中的凝结芽孢杆菌对酸和胆汁有较高的耐受性,能够进行乳酸发酵,产生的L-乳酸能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并能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凝结芽孢杆菌能够形成芽孢,与其他不产乳酸的芽孢杆菌相比有利于恢复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凝结芽孢杆菌为兼性厌氧菌,当其进入肠道后会消耗游离氧而进行肠道繁殖,有利于厌氧微生物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从而调节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凝结芽孢杆菌在肠道繁殖的过程中还会分泌淀粉酶和蛋白酶,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其产生的B族维生素、氨基酸、短链脂肪酸等物质能增加小肠的蠕动速度,从而改善肠道的消化功能。另外,凝结芽孢杆菌在肠道内定居后还能产生大量抑制有害菌的凝固素(Coagulin)和L(+)乳酸等抑菌物质,因此,对胃肠道炎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中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中的植物乳杆菌在繁殖过程中能产出特有的乳酸杆菌素,乳酸杆菌素是一种生物型的防腐剂。在养殖中后期,由于动物的粪便和残饵料增加,会下沉到池塘的底部,并且腐烂,滋生很多病菌,生成大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使底部偷死现象严重。如果长期使用本发明的饲料,其含有的植物乳酸杆菌就能很好的抑制底部粪便和残饵料的腐烂,也就降低了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增加,大量减少了化工降解素的用量,使养殖成本降低。

由于鳜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对蛋白的要求比较高,为了达到高蛋白的水平,采用至少45wt%的白鱼粉和12wt%的发酵豆粕的主要蛋白源,能满足鳜鱼对饲料的蛋白质营养需求,同时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均有所增加,也不影响生长率。

本发明的饲料制粒为长条形,长宽比为2:1到3:1,主要原料采用白鱼粉,饲料成品颜色为白色或浅色,不容易为鳜鱼识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鳜鱼发酵饲料配比为:

制备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过程为:

步骤1,将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分离出单菌株并进行增值培养;

步骤2,将所述步骤1中增值培养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液和植物乳杆菌菌液一同接种(接种比例2:1)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发酵7天,得到复合发酵产物;

步骤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复合发酵产物置入低温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将复合发酵产物水分控制在20%以下;

步骤4,将所述步骤3干燥后的复合发酵产物放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过筛,得到复合微生物制剂。

然后将复合微生物制剂同白鱼粉等其他组分按照比例混合,然后使用制粒机制备成条形产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应用实施例一的鳜鱼发酵饲料进行饲喂对比实验,设置两个对比组,对比组1为正常鳜鱼全价饲料,对比组2为活鱼饲料,实验周期为3个月。实验结果表明,同对比组1相比,饲喂本发明饲料的鳜鱼肠道疾病发生率极低,且生长率相对较高;同对比组2相比较,采用本发明的饲料饲喂的鱼池水体相对清洁,鳜鱼群体也更加健康。

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知道,本发明的鳜鱼发酵饲料,改变了传统喂食活饵料方式造成的水体污染,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鳜鱼养殖饲料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鳜鱼疾病发生。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