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及使用方法和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

文档序号:76477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及使用方法和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的添加剂及保鲜方法,具体地讲是指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及使用方法和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属于食品添加剂领域。
背景技术
由油茶籽提取的茶油富含人体所必须的17种氨基酸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其质量超过西方第一油橄榄油。我国的油茶籽广泛出口到日本、欧美等国家。由于油茶籽比重较轻,含油成份相对较低,装箱出口运输成本高,而且因油茶籽有茶壳包着,质量很难辨别, 所以出口量少。将油茶籽剥壳后得到的油茶籽仁,体积小,含油量高,附加值较高,出口装箱的成本相对较低,不但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提高了质量等级;即可增加出口厂商的经收入,也得到外商的欢迎。但油茶籽仁属于乔木树籽仁,加工后油茶籽仁容易氧化并相应增加酸价,使油茶籽仁的颜色发黑,品质降低,导致所提取茶油中的酸价提高,品质降低。对提高油茶籽的高附加值出口创汇造成很大的制约。即使采用改进包装,添加常规保鲜剂的方式进行保鲜,其保鲜效果仍不够理想,而且易产生化学添加剂超标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97111A,
公开日1998年10月观日,发明名称《油脂复合抗氧化保鲜剂》,提出了以TBHQ、柠檬酸,柠檬酸异丙脂为主成分的复合抗氧化保鲜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但该技术方案主要添加于液态的油液中,无法应用于油脂类坚果仁等干果类食品的抗氧化保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食品保鲜剂难能满足干果类食品的脱氧保鲜要求的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它脱氧保鲜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毒副作用,原料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的使用方法以及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它工艺简单,添加使用方便,脱氧保鲜剂添加均勻,附着量小,作用持久,制作成本低。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各原料的成分及重量%为特丁基对苯二酚30 % 40 %,磷酸二氢纳粉未20 % 30 %,柠檬酸15 % 30 %, 活性炭5% ;35%。
所述原料的成分及重量%为特丁基对苯二酚36%,磷酸二氢纳粉未23%,柠檬酸18%,活性炭23%。
所述原料的成分及重量%为特丁基对苯二酚40%,磷酸二氢纳粉未四%,柠檬酸沈%,活性炭5(%。
所述活性炭的细度为100 200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的使用方法先将食品脱氧保鲜剂加水混合成水溶液;然后将食品脱氧保鲜剂的水溶液加入经干燥处理的被处理食物中,混合均勻,再将被处理食物干燥。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新鲜油茶籽仁重量的0. 02% 0. 05%称取食品脱氧保鲜剂,按食品脱氧保鲜剂重量的200% 500%加水后混合均勻;
B.将新鲜油茶籽仁送入烘房,启动热风机,在45°C 55°C下热烘新鲜油茶籽仁, 使新鲜油茶籽仁的含水量降至15% 13%,然后从热风机的进风口滴加溶解后的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滴加完成后,再热烘油茶籽仁至其含水量降至11% 12%,将油茶籽仁送出烘房,冷却后即可。
所述的步骤B中,将新鲜油茶籽仁送入烘房后,在朝向烘房热风出口一侧的油茶籽仁物料表面覆盖有棉布或化纤布。
所述的步骤B中,在热风机的进风口上设置有滴液胶管,滴液胶管的另一端与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容器的底部连通,在滴液胶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滴液胶管的滴加速度为1 5升/小时。
本发明的食品脱氧保鲜剂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是一种油溶性抗氧化剂,主要是通过终止链传递达到抗氧化作用,并兼具保鲜防霉的作用,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好,广泛用于食用油脂,能阻止或延迟油脂氧化变质,但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和慢性致癌作用,其添加量应严格限定,国家标准TBHQ的最大使用量为0. 2g/kg。
磷酸氢二钠(DSP)化学式=Na2HPO4. 12H20别名二钠,分子量358. 0。其中磷酸氢二钠的十二水物为白色结晶体,相对密度1. 52,易风化,35°C熔融并失去5个结晶水,IOO0C 时变成无水物,250°C时变成焦磷酸钠;无水物为白色粉末,易潮解;二者均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不溶于醇。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制造焙粉,作品质改良剂,乳化剂,营养强化剂, 发酵助剂,粘结剂。
柠檬酸是有机酸中第一大酸,由于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衍生物的性能,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最重要的有机酸。由于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普遍用于各种饮料、汽水、葡萄酒、糖果、点心、饼干、罐头果汁、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一分子结晶水柠檬酸主要用作清凉饮料、果汁、果酱、水果糖和罐头等的酸性调味剂,也可用作食用油的抗氧化剂。同时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钙、磷物质的消化吸收。无水柠檬酸大量用于固体饮料。柠檬酸与特丁基对苯二酚共同使用可以增强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能力。
活性炭是一种由含碳材料制成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活性炭材料中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孔,具有一种强烈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
本发明的食品脱氧保鲜剂需加水混合后使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食品脱氧保鲜剂采用了特丁基对苯二酚并配合使用柠檬酸和磷酸二氢纳,抗氧化能力强,有利于提升食品的成色和品质。2.本发明利用特丁基对苯二酚、磷酸二氢纳和柠檬酸水溶性、热稳定性好的特性,和活性炭物理吸附性好的特性,将其调制成水溶液,经活性炭物理吸附后,与食品一同干燥,其抗氧化保鲜物质附着在食品的表面,用量少,脱氧保鲜效果好。3.经过水溶及干燥,活性炭内部吸附有抗氧化保鲜物质,并附着在食品的表面,既可保持食品的干燥,又可以提高脱氧保鲜物质在食品表面的附着率,还可以在吸收空气中水分子的同时使活性炭内部的特丁基对苯二酚、柠檬酸和磷酸二氢纳成分水溶,可以持续发挥抗氧化保鲜作用,脱氧保鲜作用的时间较长。4.本发明脱氧保鲜剂配制方便,用量小,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其使用方法简便,保鲜效果好,保鲜期长,特别适于如花生仁、油茶籽仁、松仁等油脂类坚果仁及干果类食品干燥后的脱氧保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所述原料各组份的含量为特丁基对苯二酚 30% 40%,磷酸二氢纳20% 30%,柠檬酸15% 30%,活性炭5% 35%。其中,所述活性炭的细度为100 200目。其中磷酸二氢纳应符合HG^20-2000(食品级)的要求。
所述特丁基对苯二酚的用量为30 % 40 %,小于30 %,保鲜效果降低,大于40 %, 食用安全的风险增加。
所述磷酸二氢纳的用量为20% 30%,小于20%,对降低食品酸价和外观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品质改善的效果较差,大于30%,容易影响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色泽,也不利于调整脱氧保鲜剂的酸碱度。
所述柠檬酸的用量为15% 30%,小于15%,对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催化和再生作用不明显,使其抗氧化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大于30%,会增加食品的酸价,也不利于调整脱氧保鲜剂的酸碱度。
所述活性炭的用量为5% 35%,小于5%,所携带的抗氧化保鲜物质太少,在食品表面的附着密度较低,不利于保鲜抗氧化层面的形成,大于35%,易形成粉尘。
本发明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的使用方法先将食品脱氧保鲜剂加水混合成水溶液;然后将食品脱氧保鲜剂的水溶液加入经干燥处理的被处理食物中,混合均勻,再将被处理食物干燥。
本发明的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新鲜油茶籽仁重量的0. 02% 0. 05%称取食品脱氧保鲜剂,按食品脱氧保鲜剂重量的200% 500%加水后混合均勻;
B.将新鲜油茶籽仁送入烘房,启动热风机,在45°C 55°C下热烘新鲜油茶籽仁, 使新鲜油茶籽仁的含水量降至15% 13%,然后从热风机的进风口滴加溶解后的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滴加完成后,再热烘油茶籽仁至其含水量降至11% 12%,将油茶籽仁送出烘房,冷却后即可。所述的热风机是向烘房提供热风的动力设备,热风机的进风口是通向大气的冷空气入口,热风机的出风口是通向烘房的热空气出口,冷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热风机,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后由经风机从出风口吹入烘房中,热风对烘房加热后从烘房中的热风出口排出。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滴入热风机的进风口后,与冷空气一道被吸入加热装置, 经过加热后蒸发成汽体和活性炭粉尘,再通过风机从出风口吹入烘房并附着在油茶籽仁的表面上,形成脱氧保鲜层。
为使热风中的食品脱氧保鲜剂汽体更多地附着在油茶籽仁表面上,可以在所述的步骤B中,将新鲜油茶籽仁送入烘房后,在朝向烘房热风出口一侧的油茶籽仁物料表面覆盖有棉布或化纤布。以降低热风经过油茶籽仁时的流速,增加热风对油茶籽仁颗粒的风压,以提高食品脱氧保鲜剂在油茶籽仁颗粒表面的附着率。
所述的步骤B中,在热风机的进风口上设置有滴液胶管,滴液胶管的另一端与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容器的底部连通,在滴液胶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滴液胶管的滴加速度为1 5升/小时。所述的滴液胶管和流量控制装置可以是与医用静脉点滴装置一样的结构,以保证滴液定量连续地流入热风机的进风口。
实施例1
取新鲜花生米500公斤,炒干其外表水份;取特丁基对苯二酚4克,磷酸二氢纳 2. 9克,柠檬酸2. 6克,细度100目的活性炭0. 5克,配制成10克的食品脱氧保鲜剂,加水 100克混合成水溶液,然后将食品脱氧保鲜剂水溶液加至炒后的新鲜花生米中,混合均勻, 再将花生米外表的水份炒干,出锅摊凉后,在30°c以下贮藏,半年后检查花生米色泽光亮如初,未检出产生霉斑和变质的花生米颗粒。
实施例2
取新鲜葵花籽500公斤,入锅炒至八成熟;取特丁基对苯二酚3. 5克,磷酸二氢纳 2. 8克,柠檬酸2. 2克,细度150目的活性炭2. 5克,配制成10克的食品脱氧保鲜剂,加水 150克混合成水溶液,然后将食品脱氧保鲜剂水溶液加至炒后的葵花籽中,混合均勻,再将葵花籽炒熟,出锅摊凉后,在30°C以下贮藏,半年后检查葵花籽色泽如初,籽壳干脆,其籽仁食之酥脆可口,味清香,无异味,且未检出产生霉斑和变质的葵花籽颗粒。
实施例3
取新鲜油茶籽仁20000公斤,将新鲜油茶籽仁送入烘房,烘房的上方为热风出口, 在油茶籽仁物料的上方表面覆盖棉布或化纤布,启动热风机,在50°C下热烘新鲜油茶籽仁, 使新鲜油茶籽仁的含水量由20%左右降至15% 13% ;按特丁基对苯二酚36%,磷酸二氢纳23%,柠檬酸18%,细度150目的活性炭23%,配制成1000克的食品脱氧保鲜剂,加水4000克混合成水溶液;在热风机的进风口上设置有滴液胶管,使滴液胶管的滴液口位于进风口的管道内,滴液胶管的另一端与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容器的底部连通,从热风机的进风口采用滴液胶管滴加溶解后的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滴加速度为5升/小时,滴加完成后,再热烘油茶籽仁约8 9小时,至其含水量降至11% 12%,以满足出口油茶籽仁的含水量要求,将油茶籽仁送出烘房,冷却后即可。在30°C以下贮藏,半年后检查油茶籽仁色泽如初,无发黑现象,未检出产生霉斑和变质的油茶籽仁颗粒,其油茶籽仁的出口质量等级可以提高1至2级,经齐效益明显提高。
实施例4
取新鲜油茶籽仁20000公斤,将新鲜油茶籽仁送入烘房,烘房的上方为热风出口, 在油茶籽仁物料的上方表面覆盖棉布或化纤布,启动热风机,在50°C下热烘新鲜油茶籽仁约40小时,使新鲜油茶籽仁的含水量由20%左右降至15% 13% ;按特丁基对苯二酚 38%,磷酸二氢纳20%,柠檬酸15%,细度200目的活性炭27%,配制成600克的食品脱氧保鲜剂,加水MOO克混合成水溶液;在热风机的进风口上设置有滴液胶管,使滴液胶管的滴液口位于进风口的管道内,滴液胶管的另一端与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容器的底部连通, 从热风机的进风口采用滴液胶管滴加溶解后的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滴加速度为2升/小时,滴加完成后,再热烘油茶籽仁约8 9小时,至其含水量降至11% 12%,以满足出口油茶籽仁的含水量要求,将油茶籽仁送出烘房,冷却后即可。在30°C以下贮藏,半年后检查油茶籽仁色泽如初,无发黑现象,未检出产生霉斑和变质的油茶籽仁颗粒,其油茶籽仁的出口质量等级可以提高1至2级,经齐效益明显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成分及重量%为特丁基对苯二酚 30% 40%,磷酸二氢钠粉末20% 30%,柠檬酸15% 30%,活性炭5% ;35%。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成分及重量%为特丁基对苯二酚36 %,磷酸二氢钠粉末23 %,柠檬酸18 %,活性炭23 %。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成分及重量%为特丁基对苯二酚40 %,磷酸二氢钠粉末四%,柠檬酸沈%,活性炭5 %。
4.根据权利要求
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的细度为100 200目。
5.使用权利要求
1-4中任一项所述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的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按新鲜油茶籽仁重量的0.02% 0. 05%称取食品脱氧保鲜剂,按食品脱氧保鲜剂重量的200% 500%加水后混合均勻;B.将新鲜油茶籽仁送入烘房,启动热风机,在45°C 55°C下热烘新鲜油茶籽仁,使新鲜油茶籽仁的含水量降至15% 13%,然后从热风机的进风口滴加溶解后的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滴加完成后,再热烘油茶籽仁至其含水量降至11% 12%,将油茶籽仁送出烘房,冷却后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将新鲜油茶籽仁送入烘房后,在朝向烘房热风出口一侧的油茶籽仁物料表面覆盖有棉布或化纤布。
7.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在热风机的进风口上设置有滴液胶管,滴液胶管的另一端与食品脱氧保鲜剂液体容器的底部连通,在滴液胶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滴液胶管的滴加速度为1 5升/小时。
专利摘要
一种食品脱氧保鲜剂及使用方法和油茶籽仁脱氧保鲜方法,属于食品添加剂领域。各原料的成分及重量%为特丁基对苯二酚30%~40%,磷酸二氢纳粉未20%~30%,柠檬酸15%~30%,活性炭5%~35%。其使用方法为先将食品脱氧保鲜剂加水混合成水溶液;然后将食品脱氧保鲜剂的水溶液加入经干燥处理的被处理食物中,混合均匀,再将被处理食物干燥。配制方便,用量小,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其使用方法简便,保鲜效果好,保鲜期长,脱氧保鲜作用的时间较长。特别适于如花生仁、油茶籽仁、松仁等油脂类坚果仁及干果类食品干燥后的脱氧保鲜。
文档编号A23B9/14GKCN101611916 B发布类型授权 专利申请号CN 200910062651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涂修霖 申请人:广水市涂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1), 非专利引用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