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调色酱油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452001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味调色酱油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调色酱油及其生产方法,属于调味食品,它由普通脱脂大豆制成的酱油加中药材勾兑而成。
传统酱油的口味、功能较为单一,烹饪时人们除放酱油外,还需放其它调料,这样就造成烹饪出来的食品中沉渣较多。现已有用其它调料和中药与酱油泡制出来的调味酱油,其配方和口味各有不同。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味调色酱油,这种酱油含有中药材成份,具备有食用调味和药用功能并可起到替代多种调料的作用。
发明的目的是由如下措施来实现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除去浸泡水成份)首乌1.5-2.5%、花椒0.2-0.6%、八角0.25-0.35%、肉桂0.05-0.15%、陈皮0.01-0.1%、丁香0.01-0.1%、肉蔻0.01-0.1%、草果0.02-0.03%、砂仁0.02-0.03%、黑豆0.05-0.15%、酱油(普通脱脂大豆制)95-98%。
将首乌和黑豆浸泡于水中30-40分钟,再跟花椒、八角、肉挂、陈皮、丁香、肉蔻、草果、砂仁八种按比例混合煮开后自然热浸,共60-70分钟,经压榨按比例加普通脱脂大豆制酱油在锥形桶中渗滤,再经静止沉淀,提取上清液经分装消毒灭菌等工序即为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是一种复合型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食药兼用的首乌和其它中药材及普通脱脂大豆制酱油,它具有保健、调味、调色三种功能。烹饪时可替代多种调料,用起来方便省事,味道丰富鲜美。由于中药材的作用本发明还有温中、开胃、理气的功能。本发明将传统酱油变成为一种具有新口味、新作用和新用法的调味调色酱油。


附图为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图实施例按照附图的生产工艺,生产调味调色酱油,其原料总重量为100公斤(除去浸泡水成份)其中首乌2公斤、花椒0.4公斤、八角0.3公斤、肉桂0.1公斤、陈皮0.05公斤、丁香0.05公斤、肉蔻0.05公斤、草果0.025公斤、砂仁0.025公斤、黑豆0.1公斤、酱油(普通脱脂大豆制)96.9公斤。
将首乌和黑豆浸泡于水中30分钟,再跟花椒、八角、肉桂、陈皮、丁香、肉蔻、草果、砂仁八种按上述比例混合煮开后自然热浸,共60分钟,经压榨按上述比例加普通脱脂大豆制酱油在锥形桶中渗滤,再经静止沉淀,提取上清液经分装消毒灭菌等工序即为成品。
权利要求
1.调味调色酱油,由普通酱油加中药材勾兑而成,其特征在于原料重量百分比为(除去浸泡水成份)首乌1.5-2.5%、花椒0.2-0.6%、八角0.25-0.35%、肉桂0.05-0.15%、陈皮0.01-0.1%、丁香0.01-0.1%、肉蔻0.01-0.1%、草果0.02-0.03%、砂仁0.02-0.03%、黑豆0.05-0.15%、酱油(普通脱脂大豆制)95-98%。
2.调味调色酱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首乌和黑豆浸泡于水中30-40分钟,再跟花椒、八角、肉桂、陈皮、丁香、肉蔻、草果、砂仁八种按比例混合煮开后自然热浸,共60-70分钟,经压榨按比例加普通脱脂大豆制酱油在锥形桶中渗滤,再经静止沉淀,提取上清液经分装消毒灭菌等工序即为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调味调色酱油及其生产方法,它由首乌、花椒、八角、肉桂、陈皮、丁香、肉蔻、草果、砂仁、黑豆共十种食药兼用的中药材和普通脱脂大豆制的酱油调制勾兑而成。本发明集保健、调味、调色三种功能于一体,烹饪时可替代多种调料用起来方便省事,本发明是一种复合型的新调味品。
文档编号A23L1/238GK1237372SQ9811450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3日
发明者袁建民 申请人:袁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