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65669阅读:来源:国知局
含水量控制在10。/『20%。当然,也可以将步骤A所得的米浆放入容器中让其自然沉淀从而除去多余的水份;或者通过滤网将米浆中多余水份滤除。
[0024]D.发酵:将步骤C所得干水后的米浆在恒温的状态下密封发酵3~10天,发酵的温度控制在18°C ~24°C的任一恒定温度;发酵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发酵温度决定,例如在发酵温度较高时只需发酵3~5天,而发酵温度较低时可发酵8~10天;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发酵方式为密封发酵,并且在发酵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只需将步骤C所得的干水后的米浆放入密封的容器中使其自然发酵即可。
[0025]E.水煮并揉搓粉团:将步骤D发酵后的米浆挤压成团,完全浸泡在沸水中煮至2层熟,后将粉团取出,再对粉团揉搓5~10分钟,后再将粉团完全浸泡在沸水中煮至4层熟,后再将粉团取出,再对粉团揉搓5~10分钟,为了使制作出来的榨粉更有筋道,更具韧性和嚼劲,如此反复操作3~5次,直至粉团达到6~7层熟,粉团揉得发亮,并且不粘手为止。
[0026]F.冲压:将步骤E所得粉团放入容器中,使用锤子对粉团冲压击打10~20分钟,通过反复的对粉团冲压击打,可以使粉团快速的产生面筋,并且粉团质地柔软,有弹性和很好的延展性,使其在压榨过程中不容易断,压榨出来的条状米粉不会相互粘连,这样压榨出来的米粉更具韧性和嚼劲。为了减少人力劳动,也可以使用市场上现有的压面机对粉团进行冲压。
[0027]G.榨粉:使用液压自动榨粉机,通过强大的液压压力将粉团压榨成条状米粉,使压榨出来的米粉脆口、滑爽有嚼劲。
[0028]H.煮榨粉:在步骤G所述的液压自动榨粉机下设置用于煮粉的锅,采用现榨现煮的方式,将条状米粉煮熟后,根据个人喜爱的口味,加入配菜即可食用。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步骤G所用的液压自动榨粉机,包括机架2、压榨装置5和控制柜1,所述机架2是框架式结构,控制柜I定位在机架2的一侧上;所述压榨装置5包括液压油泵53、液压油缸51、榨粉筒55和压榨活塞56,液压油泵53通过电机54驱动,液压油缸51通过油管与液压油泵53连接,液压油缸51与液压油泵53之间还连接有用于控制液压油缸51工作的控制电磁阀52,所述电机54和控制电磁阀52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柜I连接,液压油缸51通过液压油缸支架21定位在机架2的上方;为了防止液压油缸51在工作中由于操作失误而超出行程,所述液压油缸51靠上端和靠下端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感应液压油缸51的活塞杆511行程的位移传感器512,位移传感器512与控制柜I电性连接,通过位移传感器限定液压油缸51的工作行程,安全系数高,起到了保护设备的作用;另夕卜,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位移传感器为电磁感应式,其结构简单、感应灵敏、定位精确。
[0030]在机架2相对的两条横梁上设有用于定位榨粉筒55的粉筒滑块4,榨粉筒55定位在粉筒滑块4中且位于液压油缸51下方,粉筒滑块4可相对机架2的两条横梁左右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粉筒滑块4下方还分别连接有导轨41和滚珠丝杠42,导轨41固定在机架2相对的两条横梁上,粉筒滑块4定位在导轨41上且可沿导轨41左右滑动;滚珠丝杠42的一端连接有与控制柜I电性连接的步进电机43,所述步进电机43可以驱动滚珠丝杠42转动从而带动粉筒滑块4沿导轨41左右移动。通过导轨和滚珠丝杠配合,并利用步进电机将粉筒滑块与榨粉筒一同送到压榨活塞正下方,不需要手工推拉粉筒滑块,大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并且,导轨41外侧相应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限定粉筒滑块4行程的限位开关44,限位开关44与控制柜I电性连接,当粉筒滑块4触碰限位开关44时,步进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粉筒滑块与榨粉筒精确的定位在压榨活塞正下方,大大提高了榨粉的生产效率。
[0031]榨粉筒55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粉筛57,所述粉筛57上设置有用于形成粉条的筛孔571,筛孔571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倒锥形通孔(如图6、图7所示),在对位于榨粉筒内部的膏状米浆进行压榨时,由于筛孔571的直径逐渐减小,压榨米粉的压力逐渐增大,如此压榨出来的米粉的口感更佳,更有韧性和嚼劲,吃起来脆口、滑爽。压榨活塞56连接在液压油缸51的活塞杆511前端,榨粉时压榨活塞56位于榨粉筒55内部,并且可以随活塞杆511 —起在榨粉筒56内部上下移动(如图5所示)。
[0032]工作过程:首先启动步进电机使粉筒滑块向外移动至液压油缸支架21的外侧,将步骤F所得的加工好的粉团放入榨粉筒55内,再次启动步进电机使粉筒滑块向液压油缸51下方移动,当粉筒滑块4触碰到限位开关44时,步进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粉筒滑块与榨粉筒精确的定位在压榨活塞正下方,通过控制电磁阀52控制液压油缸51的活塞杆511带动压榨活塞56 —起向下移动至榨粉筒55内,压榨活塞56对粉团进行挤压,粉团由粉筛57的筛孔571挤出,形成条状的米粉,当位于液压油缸51下端的位移传感器512感应到活塞杆511处于最大行程位置,即压榨活塞56位于榨粉筒55的底部时,控制电磁阀52控制液压油缸51的活塞杆511停止向下运动并带动压榨活塞56向上提升,同时位于液压油缸51上端的位移传感器512感应到活塞杆511处于最上端位置,即压榨活塞56脱离榨粉筒55的内部时,液压油缸51停止工作,等待下一次的工作开始。
【主权项】
1.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淘洗并浸泡大米:将大米淘洗干净并浸泡1~3小时; B.磨浆:将步骤A所得的大米使用石磨碾磨成米浆; C.干水:在常温下,将步骤B所得的米浆压干脱水,使米浆含水量控制在10°/『20%; D.水煮并揉搓粉团:将米浆挤压成团,完全浸泡在沸水中煮至2层熟,后将粉团取出,再对粉团揉搓5~10分钟,后再将粉团完全浸泡在沸水中煮至4层熟,后再将粉团取出,再对粉团揉搓5~10分钟,如此反复操作3~5次,直至粉团达到6~7层熟; E.榨粉:使用液压自动榨粉机,将粉团压榨成条状米粉; F.煮榨粉:在步骤E所述的液压自动榨粉机下设置用于煮粉的锅,采用现榨现煮的方式,将条状米粉煮熟后,加入配菜即可食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可将步骤B所得的米浆用纱布包裹,通过挤压纱布将米浆中多余水份脱去;或者将步骤B所得的米浆放入容器中让其自然沉淀从而除去多余的水份;或者通过滤网将步骤B所得的米浆中多余水份滤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与步骤D之间还包括对米浆发酵的步骤,发酵方式为密封恒温发酵,即将步骤C所得干水后的米浆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在18°C ~24°C范围内任一恒定的温度状态下发酵3~10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与步骤E之间还包括对粉团冲压的步骤,即将步骤D所得的粉团使用锤子或压面机对粉团冲压击打10-20分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所用的液压自动榨粉机,包括包括机架(2 )、压榨装置(5 )和控制柜(I),所述机架(2 )是框架式结构;所述压榨装置(5)包括液压油泵(53)、液压油缸(51)、榨粉筒(55)和压榨活塞(56),液压油泵(53)通过电机(54)驱动,液压油缸(51)通过油管与液压油泵(53)连接,液压油缸(51)与液压油泵(53)之间还连接有用于控制液压油缸(51)工作的控制电磁阀(52),所述液压油缸(51)通过液压油缸支架(21)定位在机架(2 )的上方;在机架(2 )相对的两条横梁上设有用于定位榨粉筒(55)的粉筒滑块(4),榨粉筒(55)定位在粉筒滑块(4)中且位于液压油缸(51)下方,粉筒滑块(4)可相对机架(2)的两条横梁左右滑动,榨粉筒(55)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粉筛(57),压榨活塞(56)连接在液压油缸(51)的活塞杆(511)前端,榨粉时压榨活塞(56 )位于榨粉筒(55 )内部,并且可以随活塞杆(511) —起在榨粉筒(56 )内部上下移动;控制柜(I)定位在机架(2)的一侧上,所述电机(54)和控制电磁阀(52)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柜(I)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相对的两条横梁上设有导轨(41),粉筒滑块(4)定位在导轨(41)上且可沿导轨(41)左右滑动;所述粉筒滑块(4)下方连接有滚珠丝杠(42),滚珠丝杠(42)的一端连接有与控制柜(I)电性连接的步进电机(43 ),所述步进电机(43 )可以驱动滚珠丝杠(42 )转动从而带动粉筒滑块(4 )沿导轨(41)左右移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1)外侧设置有用于限定粉筒滑块(4)行程的限位开关(44),限位开关(44)与控制柜(I)电性连接。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自动榨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筛(57)上设置有用于形成粉条的筛孔(571),筛孔(571)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倒锥形通孔。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自动榨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51)靠上端和靠下端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感应液压油缸(51)的活塞杆(511)行程的位移传感器(512),所述位移传感器(512)与控制柜(I)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涉及一种米粉加工技术,包括如下步骤:淘洗并浸泡大米—磨浆—干水—发酵—水煮并揉搓粉团—冲压—榨粉—煮榨粉。本发明一种手工榨粉的制作方法,不需要添加任何添加剂,原大米中的营养成分不会被破坏,并且采用现榨现煮的方式,制作出来的米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筋道、有韧性和嚼劲,符合现代人对饮食健康的要求。
【IPC分类】A23L1/105, A23P1/12
【公开号】CN104982808
【申请号】CN201510422105
【发明人】叶庆
【申请人】叶庆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