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磁性佩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24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磁性佩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理疗效果的保健产品,具体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理疗效果的纳米磁性佩链,该佩链可以佩戴于人体的颈部及腕部,在起装饰作用的同时,可对人体相关部位的穴位起到刺激作用,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背景技术
磁疗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早有应用,并在《史记》、《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中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磁石性及其治疗疾病的范围,称磁性“味辛酸寒”,主治“周痹、风湿、肢节肿痛、头痛,除大热烦满耳聋”;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也记载了磁石可“养肾藏(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肿痛、鼠瘘颈核(即颈部淋巴腺结核)喉痛,小儿惊痫(抽风)”。
国外以磁石治病的历史也很久远。古希腊医生盖伦(公元129-200年)曾利用磁石治疗腹泻;古罗马医生艾蒂尤斯对磁疗作过如下描述“当人们手足疼痛或痉挛、惊厥时,如果用手握磁石即可解除疼痛。”公元1798年英国医生波金斯制造了“金属磁牵引器”并获得专利,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磁疗专利产品。
近几十年来磁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各种磁性医疗器械大量出现,它们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纳米级的磁性材料在医疗保健领域中也得到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97108646.X号公开了一种阴阳平衡袜及其制造方法。其中仅仅公开了红外纳米磁粉在袜子中的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99116983.2号涉及一种具有保健、医疗作用的穴位敷贴,其中公开了纳米级磁性材料在穴位敷贴中的应用。该专利申请也仅公开了穴位敷贴是由赋形材料和纳米级磁性填充材料混合而成的,对纳米磁粉及赋形材料的成分及规格并未作出具体限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设计人对纳米级超微粒子的磁性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利用一定规格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殊效应开发生产了一系列的纳米磁性产品。该产品对人体的理疗作用远远大于普通的磁性产品,取得了明显的医疗效果。
我们的研究证明,铁氧体磁化后能保持较强的磁化性能,其矫顽力(Hc)较强。而对于同一种铁磁材料而言,磁性材料颗粒度的大小对其矫顽力的影响尤为显著,例如对于大块纯铁来说,其矫顽力约为80A/m,而当该磁性材料的颗粒度减小到2×10-2微米,即20纳米时,其矫顽力可增加1000倍。但若材料的颗粒度进一步减小,例如当颗粒度小于6×10-3微米,即6纳米时,其矫顽力反而降低为0,呈现出超顺磁性,即宏观磁性几乎为0。
研究还表明采用一定颗粒度范围的纳米级铁氧体磁性材料,不仅可以提高磁体的磁性强度及其磁性的维持时间,而且对含有该磁性材料的复合材料来说,还有利于提高其延展性能。这是由于纳米材料的颗粒度小,因而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界面的原子排列混乱,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其原子很容易产生迁移,因而使材料呈现出良好的韧性及延展性。
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本实用新型的磁性保健产品采用了各向异性铁氧体磁性材料,其颗粒度为10-25纳米。所采用的填充材料是纳米级的氯化聚乙烯,其颗粒度也为10-25纳米。将两者均匀混合,混合后各向异性铁氧体的重量占混合体总重量的90%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磁性佩链由纳米磁性材料带、夹持环和结合件三部分组成,所述的夹持环固定在纳米磁性材料带的两端,一对结合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夹持环上,它们通过插接或钩接的方式将佩链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在纳米磁性材料带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护层。
该佩链可以是项链或手链,它们分别佩戴于人体的颈部及腕部。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项链或手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项链中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链中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项链或手链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1为纳米磁性材料带,2是夹持环,3是结合件,挂件4连接于项链的一端,可以起到装饰作用。项链与手链的形状大致相同,只是尺寸大小及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形状有所不同。
夹持环2夹持在纳米磁性材料带1的端部,结合件3分别位于夹持环2的端部,它们可以是一对插接件或钩接件,两者结合后,将项链的两端连接成环形。其中的纳米磁性材料带1包括纳米磁性材料层5和保护层6,其中的纳米磁性材料层5由纳米级磁性材料和纳米级填料组成,所述的纳米级磁性材料可以是各向异性铁氧体,在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中,其颗粒度为10-25纳米。其纳米级填料为氯化聚乙烯,在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中,其颗粒度也为10-25纳米。纳米磁性材料与纳米氯化聚乙烯的混合重量比大约为9∶1,即纳米级磁性材料的重量至少为混合后磁性材料层重量的90%。以这种规格和比例制作的纳米磁性材料带具有良好的磁性、韧性和延展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项链中,其保护层6可以是一层塑料薄膜,例如一种由热缩性材料包覆的薄膜。该薄膜可以对其内部的纳米磁性材料层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又不会影响其磁性效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链中,其保护层6可以是一层皮革。为了不影响纳米磁性材料层的磁性效应,在该保护层的内侧,即与手腕相接触的一面,可以沿纵向开设一条开口7,使纳米磁性材料层暴露在外。
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项链的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剖视图。该横截面的形状大致为正方形。
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手链的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剖视图。该横截面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在其保护层的内侧面开有条形开口7。
在本实用新型中,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形状采用了矩形,与现有的项链或手链所采用的其他横截面形状相比,矩形可以加大它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磁性材料带对人体颈部及腕部的刺激作用,取得更好的理疗保健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理疗效果的纳米磁性佩链,其特征在于该佩链由纳米磁性材料带、夹持环和结合件三部分组成,所述的夹持环固定在纳米磁性材料带的两端,一对结合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夹持环上,它们通过插接或钩接的方式将佩链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在纳米磁性材料带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佩链的一端还附加有一挂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链,其特征在于该佩链为项链,其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正方形,所述的保护层为一层热缩性材料形成的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链,其特征在于该佩链为手链,其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长方形,所述的保护层是一层皮革,在该保护层的内侧,即与手腕相接触的一面,沿纵向开设一条开口,使纳米磁性材料层暴露在外。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佩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磁性材料带由纳米级磁性粉末与填料混合而成的,所述的纳米级磁性粉末为各向异性铁氧体,其颗粒度为10-25纳米,所述的填料为纳米级氯化聚乙烯,其颗粒度也为10-25纳米,纳米级磁性粉末与纳米级氯化聚乙烯的混合重量比大于9∶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佩链,它可以是项链或手链。该佩链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对人体的某些穴位起到强磁性刺激作用。该佩链由纳米磁性材环、夹持环和结合件组成,所述的夹持环固定在纳米磁性材料带的两端,一对结合件分别位于夹持环的两端,通过插接或钩接的方式将环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纳米磁性材料带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与人体相接触的一侧为平面形,从而可以加大磁性环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强的刺激作用。纳米磁性材料带的外侧包覆有热缩性材料制成的薄膜或皮革层。
文档编号A44C25/00GK2569608SQ02252978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日
发明者卢恩光, 刘玉印, 路宝玉, 刘传代 申请人:卢恩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