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65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包含:一个基板,具有相对的一个内表面及一个外表面,该基板设有贯穿该内表面及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导风口;一个定位件,环设于该基板的周缘,以与该基板共同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及一个散热模块,设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散热模块包含一个散热风扇及一个导流部,分别结合固定在该基板的内表面,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出风口,该导流部与该出风口相邻设置,且该导流部具有一个导流面,该导流面包含至少一个非平行面,该非平行面是不平行于该内表面。据此,本发明的护套可有效解决以往护套会使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散热效果变差的问题。
【专利说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尤其是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

【背景技术】
[0002]请参照图1,其是中国台湾公告第M452536号《手机保护壳》专利案所揭示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现有护套9,该现有护套9于一支撑板的内、外表面分别形成一内保护层及一外装饰层。据此,该现有护套9套设于一手持式电子装置外部时,可由其内保护层提供保护功能,让手持式电子装置在一般使用状态下能免于刮伤,并且在手持式电子装置不慎摔落或遭到撞击时予以保护,降低屏幕裂损及机壳变形等情况的发生机率;同时,该现有护套9还可借其外装饰层呈现出多元风格的图样,使该现有护套9能兼具有装饰的效果,以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其中,该现有护套9还可以设有数个贯穿的圆孔91,以搭配其外装饰层形成立体触感,从而提升产品价值感。
[0003]此外,诸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451861号《保护套》、第M453334号《手机保护壳的改良结构》、第M453329号《手机保护套结构》及第M453300号《具音效优化的可携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体》等专利案,也分别揭示了各式各样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现有护套;整体而言,该些现有的护套于原有的保护及装饰的效果外,另增添如可放置卡片、优化音效、立体支撑以便阅读等额外的附加功能。
[0004]然而,近年来行动运算产业朝向追求高效能的趋势发展,各厂家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无不积极研发具备高时脉与多工处理特性的产品,却也导致手持式电子装置运作时的发热温度不断提高,再加上产品薄型化的需求,更加压缩了各电子元件的散热空间,时常造成手持式电子装置在运作时发生过热的情况;此时,倘若手持式电子装置外还包覆有护套,势必将进一步降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从而容易产生运作不稳定的状况,影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可靠度,且造成功能特性下降,无法发挥应有效能甚至导致当机情形。
[0005]因此,无论使用前述任何一个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现有护套,都会对手持式电子装置运作时的散热效率造成负面影响,但除了使用现有护套外,又别无他法能够提供手持式电子装置适当的保护以降低受损机率,进而造成了使用者的两难。另一方面,就前述的现有护套9而言,即便该数个圆孔91也可以作为气流流动的通道,使手持式电子装置运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能穿过该数个圆孔91而溢散至外界,但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发热源(例如:电池、天线或电路板)通常集中设置于特定部位,因此该发热源所产生的热能也会汇集于该特定部位,致使纯粹仰赖上述圆孔91被动泄除高温气流所能达成的散热效率,远远不及各该发热源的发热速率,手持式电子装置运作产生的热能仍将积聚于该特定部位,持续损害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可靠度、效能与使用寿命。
[0006]基于上述原因,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现有护套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借助设置一散热模块,可兼具有辅助散热的功能,以提升一手持式电子装置运作时的散热效率。
[000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利用该散热模块的一导流部,能够导引从该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使其直接吹向该手持式电子装置,以确保该护套具有理想的散热效果。
[0009]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通过一控制器及一电池驱动该散热风扇运转,且该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能够一并排除该控制器及该电池所产生的热能,以降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运作温度。
[0010]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包含有:
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包含:一个基板,具有相对的一个内表面及一个外表面,该基板设有贯穿该内表面及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导风口 ;一个定位件,环设于该基板的周缘,以与该基板共同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及一个散热模块,设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散热模块包含一个散热风扇及一个导流部,分别结合固定在该基板的内表面,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出风口,该导流部与该出风口相邻设置,且该导流部具有一个导流面,该导流面包含至少一个非平行面,该非平行面不平行于该内表面。
[0011]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非平行面为相对该内表面具有一个倾斜角度的斜面。
[0012]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非平行面为呈弯弧状的曲面。
[0013]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非平行面与该出风口相邻的位置形成一个第一端缘,该非平行面远离该出风口的位置形成一个第二端缘,该非平行面由该第一端缘延伸至该第二端缘,且该第一端缘与该内表面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二端缘与该内表面的垂直距离。
[0014]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导流部另具有至少一个阻流件,设置于该导流部的导流面上。
[0015]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风扇设于与该基板的导风口相对或邻近该导风口的位置。
[0016]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定位件设有至少一个引流口,使该容置空间与外界连通。
[0017]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风扇为一个离心式风扇,该散热风扇的轴向上具有一个主进风口,该主进风口对位朝向该基板的导风口,该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形成于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上,该出风口朝向该定位件的引流口。
[0018]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模块另包含一个控制器及一个电池,该控制器及电池均结合固定在该基板的内表面,且该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该散热风扇及该电池。
[0019]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导流部及该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容置槽,该控制器及该电池容置于该容置槽当中。
[0020]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导流部的导流面上另开设有至少二个贯孔,分别贯穿该导流面且连通该容置槽。
[0021]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至少二个贯孔包含一个贯孔对位于该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另包含一个贯孔对位于该定位件的引流口。
[0022]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电池为蓄电池。
[0023]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容置空间分为一个电子装置容室及一个风扇容室,该定位件的内表面设有一个肩部,该肩部的延伸平面至该定位件自由端缘的延伸平面之间形成所述电子装置容室,该散热模块容置于该风扇容室中,且该风扇容室与该电子装置容室沿该散热风扇的轴向相叠。
[0024]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另设有一个隔片,该隔片抵接于该肩部以遮盖该散热模块的散热风扇及控制器。
[0025]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风扇的轴向上另具有一个辅助进风口,该辅助进风口与该主进风口呈轴向相对。
[0026]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其中,该隔片设有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沿该散热风扇的轴向与该辅助进风口相对。
[0027]据由前述结构,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不但可设置一散热风扇以兼具有辅助散热的功能,达到提升手持式电子装置运作时的散热效率的功效,还可以借助一导流部导引从该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使其直接吹向该手持式电子装置,达成确保该护套具有理想的散热效果的功效,更可以使该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能够一并排除用以驱动该散热风扇的控制器及电池所产生的热能,具有进一步降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运作温度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一种现有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现有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4-4剖线的剖面结构与组装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情形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的使用情形示意图。
[0035]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的使用情形局部放大图。
[0036]其中:
〔本发明〕
I基板Ia内表面Ib外表面
11导风口2定位件21环墙部
22辅助定位部23肩部24引流口
3散热模块31散热风扇311主进风口
312出风口313辅助进风口32控制器
33电池34导流部341导流面
342非平行面342a第一端缘342b第二端缘
4隔片41穿孔5散热模块
51散热风扇511主进风口512出风口
513辅助进风口 52控制器53电池
54导流部541导流面542非平行面
542a第一端缘542b第二端缘543阻流件
544贯孔544’贯孔S容置空间 SI电子装置容室 S2风扇容室E手持式电子装置
El区域E2发热源R容置槽
〔现有技术〕
9护套91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掌上型游戏机、多媒体拨放器、数位摄影机、数位相机、个人数位助理或卫星导航机等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中尤适用于手机与平板电脑,以下兹举手机护套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0038]请参照图2及3,其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可以包含一基板1、一定位件2及一散热模块3,该定位件2环设于该基板I的周缘,使该护套得以结合一手持式电子装置,该散热模块3则设置于该基板I的内侧,该散热模块3运作时,可导引气流进、出该基板1,以辅助该手持式电子装置散热。其中,该基板I及该定位件2可以由如橡胶、硅胶或树脂等弹性较佳的材质制成,也可以由如金属或塑胶等较硬的材质制成,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39]该基板I具有相对的一内表面Ia及一外表面Ib,该基板I主要对应至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背板,该护套结合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时,该基板I的内表面Ia朝向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背板。该基板I设有贯穿该内表面Ia及外表面Ib的至少一导风口 11,使该基板I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之间的空间能与外界相连通,该导风口 11的数量、大小及形状均不特别限制,在能提供足够导风效果的前提之下,可任意变更导风口 11的形态设计以提升该护套的装饰效果。此外,该基板I还可以针对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相机、喇叭或按键等结构开设对应的开孔,为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故该基板I不应受本发明附图所揭露的结构形态为限。
[0040]该定位件2环设于该基板I的周缘,主要用以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相结合。举例而言,当该定位件2是由弹性较佳的材质制成时,该定位件2可以是形成在该基板I周缘的一环墙,且该环墙的内周面与该基板I的内表面Ia相延接,并于该定位件2的自由端处形成内勾形态以加强其结合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稳固性;当该定位件2是由较硬的材质制成时,该定位件2可以是排列在该基板I周缘的数个爪片,且该数个爪片的内周面与该基板I的内表面Ia相延接,或是如本实施例图式所示,将该定位件2设为形成在该基板I周缘的一环墙部21,且该环墙部21的内周面与该基板I的内表面Ia相延接,并于该定位件2的自由端处设置数个辅助定位部22,使该定位件2可由该环墙部21包覆在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侧缘,以及由该数个辅助定位部22卡掣至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正面,使该护套得以稳固结合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
[0041]该定位件2可与该基板I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并使该基板I的内表面Ia朝向该容置空间S,以供容置该散热模块3及该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定位件2可以通过任何结合方式与该基板I相结合,或是与该基板I 一体成型制造,本发明均不加以限制。详言之,请配合参照图4,该定位件2与该基板I所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S,又可以分为一电子装置容室SI及一风扇容室S2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件2可以选择在其内表面设置一肩部23,以于该肩部23的延伸平面至该定位件2的自由端缘的延伸平面之间形成所述电子装置容室SI,可供容置该手持式电子装置,并由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背板抵靠于该肩部23;该风扇容室S2可以形成于于该肩部23的延伸平面与该基板I的内表面Ia之间,用以容置该散热模块3,且该风扇容室S2与该电子装置容室SI呈相叠,借此该散热模块3及该手持式电子装置能够依序分别容置于该容置空间S当中。该定位件2另设有至少一引流口 24,使该容置空间S的风扇容室S2能与外界连通;即,该定位件2呈环墙型态时,该引流口 24可以为贯穿该定位件2内、外表面的通孔。
[0042]承上,本实施例中的散热模块3可包含一散热风扇31、一控制器32、一电池33及一导流部34,该散热风扇31、控制器32、电池33及导流部34均可结合固定在该基板I的内表面la,且结合方式不限。其中,该控制器32分别电性连接该散热风扇31及该电池33,以于有散热需求时,由该电池33提供电力以驱动该散热风扇31运作。该风扇容室S2与该电子装置容室SI是沿该散热风扇31的轴向相叠,该散热风扇31容设于该风扇容室S2中,且较佳设置于与该导风口 11相对或邻近该导风口 11的位置,以提升散热效率。另,该散热风扇31可选择为一离心式风扇;该散热风扇31的轴向上具有一主进风口 311,该主进风口311较佳对位朝向该基板I的导风口 11,且该散热风扇31的径向上具有一出风口 312,该出风口 312较佳朝向该定位件2的引流口 24。该电池33可以是一次电池(primary cell)或蓄电池(secondary cell),且较佳选用蓄电池,借此,当该电池33所储存的电能消耗殆尽时,使用者可由该护套外对其充电,进而免除反复拆组该护套来替换该电池33的动作,以提升使用便利性。
[0043]又,该风扇容室S2除可供容置该散热模块3之外,还可再容置其他电子装置(例如备用电源、喇叭或闪光灯等等)以提供不同的附加功能;举例而言,当该风扇容室S2另容置有一备用电源时,该备用电源可以电性连接容置于该电子装置容室SI中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电池,以对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电池充电;或者,该备用电源也可以同时电性连接该散热模块3的电池33,以对该电池33充电。再者,该备用电源可以形成可拆卸的形式,以方便使用者自该风扇容室S2中将其取出充电,并且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电池或该散热模块3的电池33的电源消耗殆尽时,再将该备用电源置入该风扇容室S2以对该手持式电子装置或该散热模块3供电。据此,该备用电源具有现有行动电源的功能,且该备用电源可以容置于该风扇容室S2当中,省去使用习用行动电源时必须额外占用空间的困扰。
[0044]该导流部34结合固定于该基板I的内表面la,且该导流部341较佳与该散热风扇31的出风口 312相邻设置,使得该散热风扇31的出风方向朝向该导流部34 ;换言之,该导流部34设置于该出风口 312及该定位件2的引流口 24之间。该导流部34具有一导流面341,该导流面341包含至少一非平行面342,该非平行面342是不平行于该内表面la,可以为斜面或曲面,换言之,该非平行面342可以为相对该内表面Ia具有一倾斜角度的斜面,或者可以为呈弯弧状的曲面,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更详言之,该导流面341上任一点相对该内表面Ia具有一垂直距离,该非平行面342与该出风口 312相邻的位置形成一第一端缘342a,而该非平行面342远离该出风口 312的位置形成一第二端缘342b,该非平行面342由该第一端缘342a延伸至该第二端缘342b,且该第一端缘342a与该内表面Ia的垂直距离较佳小于该第二端缘342b与该内表面Ia的垂直距离,用以导引由该散热风扇31的出风口312吹出的气流。
[0045]该护套还可以设有一隔片4以保护该散热模块3免于受损,该隔片4可抵接于该肩部23以遮盖该散热模块3 (尤以遮盖该散热模块3的散热风扇31及控制器32为主),据以避免使用者在安装该护套时,不慎压迫到该散热模块3而造成毁损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该护套设有该隔片4时,由该隔片4抵接于该肩部23,手持式电子装置则贴合于该隔片4的另一面而不与该肩部23接触。
[0046]请参照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情形示意图。据由前述结构,本发明的护套可结合于一手持式电子装置E,并于该散热模块3的散热风扇31运作时,导引该容置空间S内的气流通过该定位件2的引流口 24排出至外界,使该容置空间S形成负压,从而导引外界气流通过该基板I的导风口 11流入该容置空间S ;如此一来,该护套外部的低温空气可经由该散热风扇31的主进风口 311流入该容置空间S中,以将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运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从该容置空间S中排出,提升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的散热效率;是以,使用本发明的护套,不仅能对手持式电子装置E提供保护的功能,更能提升手持式电子装置E的散热效率,使手持式电子装置E运作时不会发生过热的情况。
[0047]再者,本发明的护套为了顾及薄型化的需求,该散热风扇31的出风口 312无法直接对位朝向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但借助设置该导流部34,从该出风口 312吹出的气流将受该导流面341的导引,由该非平行面342的第一端缘342a被导向其第二端缘342b,进而直接吹向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背板的特定部位,仍然可以确保本发明的护套具有理想的散热效果。其中,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的背板具有一区域E1,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中的发热源E2可以邻近该区域El设置,且该区域El较佳沿该散热风扇31的轴向与该导流部34呈相对。据此,通过该导流面341的导引,从该出风口 312吹出的气流将直接吹向该区域El,再由该定位件2的引流口 24被排出,以排除该发热源E2所产生的热能,俾使本发明的护套达到最佳的散热效率。
[0048]值得注意的是,该散热模块3的散热风扇31较佳为一双向进风式的离心式风扇,也即该散热风扇31的轴向上除了具有该主进风口 311,另开设有一辅助进风口 313,该辅助进风口 313与该主进风口 311呈轴向相对,使得该辅助进风口 313可以对位朝向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借此,当该散热风扇31运转时,除了由该主进风口 311引入该护套外部的空气夕卜,也将由该辅助进风口 313引入该散热风扇31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之间的空气,以达成辅助进风的效果。其中,若该隔片4连散热风扇31也一并遮盖时,该隔片4可设有至少一穿孔41,该穿孔41较佳沿该散热风扇31的轴向与该辅助进风口 313相对,以共同达到辅助进风的效果。
[0049]请参照图6,其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护套同样包含一基板1、一定位件2、一散热模块5及一隔片4。其中,该基板1、一定位件2及隔片4均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揭示的结构相同,故不再赘述。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块5也具有一散热风扇51、一控制器52、一电池53及一导流部54,惟,该导流部54另具有至少一阻流件543,该阻流件543可以为任意形状的阻体,设置于该导流部54的导流面541上,可针对流经该导流面541的气流提供扰流效果。
[0050]请参照图7所示,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情形示意图。其中,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背板的一区域El同样可以沿该散热风扇51的轴向与该导流部54呈相对,且该区域El更佳与设置于该导流面541上的阻流件543相对位。借此,从该散热风扇51的出风口 512吹出的气流将受该导流面541的导引,由该导流面541的非平行面542的第一端缘542a被导向其第二端缘542b,进而直接吹向该区域El ;况且,该导流面541面上设有该阻流件543,能够阻挡流经该导流面541时的气流,达成扰流效果以改变其流向,进一步增加该直接吹向该区域El的气流的比例,有效排除邻近该区域El设置的发热源E2所产生的热倉泛。
[0051]除此之外,由于用以驱动该散热风扇51的控制器52及电池53也会产生热能,因此,在本实施例当中,虽然该导流部54同样结合固定于该基板I的内表面la,惟该导流部54及该内表面Ia之间另形成一容置槽R,该容置槽R用以容置该控制器52及该电池53 ;同时,该导流部54的导流面541上另开设有至少二贯孔544、544’,该至少二贯孔544、544’分别贯穿该导流面541且连通该容置槽R。其中一贯孔544较佳对位于该散热风扇51的出风口 512,另一贯孔544’则较佳对位于该定位件2的引流口 24。
[0052]请参照图8所示,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情形局部放大图。借助于该导流部54的导流面541上开设该至少二贯孔544、544’,从该散热风扇51的出风口 512吹出的气流有部分将由该贯孔544穿入该容置槽R,再依序由该贯孔544’及该由该定位件2的引流口 24被排出,以一并排除该控制器52及该电池53所产生的热能。
[0053]据此,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散热风扇51所产生的气流由该出风口 512吹出后,分别经由该导流部54的导流面541的导引及阻流件543的扰流,能够有效增加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的接触面积,避免该气流快速通过其表面,使得该气流直接吹向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的区域E1,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于此同时,该气流有部分将吹入该导流部54及该内表面Ia之间所形成的容置槽R,以连带排除容置于该容置槽R的控制器52及电池53所生成的废热,有效降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E安装于本发明的护套时的运作温度。
[0054]综上所述,本发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可借助增设一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具有一散热风扇,使该护套除了保护及装饰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兼具有辅助散热的功能,以提升一手持式电子装置运作时的散热效率。
[0055]再者,本发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通过将该散热模块的一导流部设置于该散热风扇的出风口,能够导引从该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使其直接吹向该手持式电子装置,以确保该护套具有理想的散热效果
此外,本发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是利用一控制器及一电池驱动该散热风扇运转,且该控制器及该电池可以容置于该导流部所形成的一容置槽当中,使得该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能够一并排除该控制器及该电池所产生的热能,以降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运作温度。
[0056]只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基板,具有相对的一个内表面及一个外表面,该基板设有贯穿该内表面及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导风口; 一个定位件,环设于该基板的周缘,以与该基板共同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及 一个散热模块,设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散热模块包含一个散热风扇及一个导流部,分别结合固定在该基板的内表面,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出风口,该导流部与该出风口相邻设置,且该导流部具有一个导流面,该导流面包含至少一个非平行面,该非平行面是不平行于该内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非平行面为相对该内表面具有一个倾斜角度的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非平行面为呈弯弧状的曲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非平行面与该出风口相邻的位置形成一个第一端缘,该非平行面远离该出风口的位置形成一个第二端缘,该非平行面是由该第一端缘延伸至该第二端缘,且该第一端缘与该内表面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二端缘与该内表面的垂直距离。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部另具有至少一个阻流件,设置于该导流部的导流面上。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设于与该基板的导风口相对或邻近该导风口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设有至少一个引流口,使该容置空间与外界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为一离心式风扇,该散热风扇的轴向上具有一个主进风口,该主进风口对位朝向该基板的导风口,该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形成于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上,该出风口朝向该定位件的引流口。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另包含一个控制器及一个电池,该控制器及电池均结合固定在该基板的内表面,且该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该散热风扇及该电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部及该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容置槽,该控制器及该电池容置于该容置槽当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部的导流面上另开设有至少二个贯孔,分别贯穿该导流面且连通该容置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二个贯孔包含一个贯孔对位于该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另包含一个贯孔对位于该定位件的引流口。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电池为蓄电池。
1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分为一个电子装置容室及一个风扇容室,该定位件的内表面设有一个肩部,该肩部的延伸平面至该定位件自由端缘的延伸平面之间形成该电子装置容室,该散热模块容置于该风扇容室中,且该风扇容室与该电子装置容室沿该散热风扇的轴向相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另设有一个隔片,该隔片抵接于该肩部以遮盖该散热模块的散热风扇及控制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轴向上另具有一个辅助进风口,该辅助进风口与该主进风口呈轴向相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隔片设有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是沿该散热风扇的轴向与该辅助进风口相对。
【文档编号】A45C11/24GK104284558SQ201310292281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1日
【发明者】李明聪, 林世航 申请人: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