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41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短肽,特别是抗原表位模拟肽。
背景技术
人类致力于肿瘤免疫的研究经历了 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 建立了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免疫治疗等一系 列的免疫疗法。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相关技术方法调动宿主的免疫系统的抗肿 瘤免疫应答能力,消灭已经形成的肿瘤细胞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多数免疫治疗方法能够 增强患者全身的免疫功能,但抗肿瘤效果却与预期的相差很多。主要原因是肿瘤患者免疫 功能状态并不能直接反应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即使患者全身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但肿 瘤微环境内的免疫效应却是仍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器官移植后,由于 受者体内预先存在有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它们可与供者组织相结合,通过激活补体而 直接破坏靶细胞,或通过补体激活所产生的活性片段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中性粒细胞浸 润,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纤维蛋白沉积和大量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 从而使移植器官发生不可逆性缺血、变性、坏死,导致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已有研究利 用血型A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得到的模拟多肽与GST蛋白进行N端融合后 能够特异性结合抗A抗体,具有天然血型A抗原的抗原性,将其用于ABO不相容性移植前受 者体内血浆中的血型特异性抗体滤除。基于这种临床现象,假设将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 膜引入体内存在相应抗体的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内部,这样就有可能在肿瘤内部发生这样 的反应,继而引起肿瘤内部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从总体上改变肿瘤内部免 疫抑制状态,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抗原是糖脂,是异种移植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最主要 靶抗原,人体内存在针对该抗原的天然抗体,异种移植后预先存在体内的天然抗体与移植 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激活补体,最终导致移植器官的坏死。基于上述理论, 将人体内这种天然存在的抗体应用到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利用这种预先存在人体内的天然 抗体,制备与体内存在天然抗体相应的血型抗原,直接肿瘤内注射,体内预先存在的天然抗 体可导致抗原抗体反应发生,并激活补体,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坏死。但B血型糖抗原的合 成技术复杂,纯化困难且成本高;另外多糖成分性质不够稳定,不易于进行修饰等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该模拟肽的氨基酸序列为=His-Ser-Leu-Lys-His-T hr-Gln-Met-Ser-Tyr-Ser-Ser (SEQ NO. 1)。本发明所述的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如多肽固相合 成法;也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得到,例如将编码所述模拟肽的DNA序列克隆到原核/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表达,然后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目的多肽按即可。上述方法均是本领域 的常规技术,这里不再详述。本发明所述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可以模拟B血型的糖抗原表位,代替B血型糖 抗原用于治疗肿瘤。但是本发明模拟肽缺乏跨膜区及胞内段,不易定位于细胞膜表面表达。因此,最好 利用编码所述模拟肽的基因代替人Fas基因胞外段形成融合基因SEQ NO. 2 DNA疫苗。瘤 内局部注射所述DNA疫苗后,能够被肿瘤细胞摄取,并表达模拟肽/Fas融合基因,使本发明 模拟肽锚定于肿瘤细胞表面的,与补体及天然存在的抗体结合发挥CDC及ADCC作用杀死肿 瘤细胞。本发明所述的抗肿瘤DNA疫苗是重组PlRES质粒,其外源基因包括SEQ NO. 2所示 的融合基因。所述DNA疫苗可通过将SEQ NO. 2所示的融合基因插入到pIRES质粒的多克隆位 点构建得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所述DNA疫苗的抗肿瘤活性,可在所述重组pIRES质粒的 另一多克隆位点插入Mip3i3基因。Mip3i3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强大的趋化作用,结合融合 蛋白中Fas胞内段三聚化发生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使肿瘤内部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逆 转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图1是重组pIRES质粒的双酶切鉴定图,其中,1为DNAMAKER,2 6依次为 M-p I RES, P/F-pIRES、P/F-M-pIRES 和 pIRES 的双酶切产物。图2是转染后细胞mRNA表达的RT-PCR鉴定图,其中,1为DNAMAKER,2 6依次为 P/F-pIRES、M-p I RES, P/F-M-pIRES 和 pIRES 的 RT-PCR 产物。图3是Western Blot法鉴定转染后细胞模拟肽/Fas融合蛋白表达的印迹图。图4是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⑶C)统计分析的折线图,其中,为M-pIRES,口 为 P/F-pIRES,_ -为 P/F-M-pIRES,- -为 pIRES。图5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统计分析的折线图,其中,为 M-p I RES, □为 P/F-pIRES,- -为 P/F-M-pIRES,- -为 pIRES。,图6是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转染后细胞凋亡的象限图,其中,A是P/F-M-pIRES的 检测结果,B是P/F-pIRES的检测结果,C是M-pIRES的检测结果,D是pIRES的检测结果, E是阴性对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P表示编码本发明所述肽的基因,F表示人Fas基因,M表示Mip3 β基因。例I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的发现与筛选本发明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最初是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出来的,具体方 法如下1、噬菌体随机12肽库的滴度测定,保证投入噬菌体量约为1. 5X 10、伪。
2、噬菌体随机肽库的亲和淘选法(1)在ELISA板上包被100mg/L,100 μ 1/孔抗血型B抗原单克隆抗体,在湿盒中轻 轻振荡,4°c孵育过夜。取10 μ 1肽库原液用TBS稀释至100 μ 1,加入ELISA板孔中,100 μ 1/ 孔,室温缓慢振荡lh。用0. 1 % TBST洗板10次。加入100 μ 1 0. 2Μ甘氨酸-盐酸(ρΗ2· 2), 将洗脱液用LB培养基稀释扩增,测定噬菌体滴度。(2)PEG/NaCl 二次沉淀法纯化制备噬菌体扩增液。(3)依次递减包被抗体的浓度和逐步增加洗涤液的浓度,对肽库进行数次“吸 附_洗涤_洗脱_扩增”,直至后一轮与上一轮回收率不变。3、噬菌体 ELISA5X1010TU/ml噬菌体(溶于TBS)包被ELISA微孔,湿盒中4°C过夜。第二天TBST、 (含0. 5% Tween 20)洗涤5次,每孔加入0. 5 μ g抗体NaM87. 1F6,37°C孵育Ih后,TBST洗 涤10次。每孔加入1 5000稀释的HRP标记亲和素,37°C孵育30min后,TBST洗涤10次。 以11^(3,3’,5,5’-四甲基联苯胺)为底物显色,测定々45011111。每个克隆包被两孔。噬菌 体原肽库作为阴性对照。4、噬菌体DNA序列的测定以及展示多肽的推导提取单克隆噬菌体的基因组DNA, 10 μ 1送Invitrogen公司测序,测序引物为CCCFCATAGFTAGCGFAACG。用DNAStar软件分析 测序获得的噬菌体外源基因,推导出的多肽序列如下His-Ser-Leu-Lys-His-Thr-Gln—Met-Ser-Tyr-Ser—Ser例2P/F-pIRES、P/F_M_pIRES重组质粒及其抗肿瘤效果的研究一、P/F-pIRES、P/F-M-pIRES 重组质粒的构建①、P/F-pIRES重组质粒的构建以SEQ NO. 2序列为模板,以dATP、dGTP、dCTP及dTTP为原料,通过脱保护基活化、 连接、封闭、氧化等步骤于ABI 394 DNA/RNA合成仪形成模拟肽与FAS基因的跨膜区及胞内 段融合的P/F融合基因,融合基因的上游含有Xho I酶切位点,下游含有Mlu I酶切位点。 将P/Fas融合基因和pIRES质粒用Xho I和Mlu I进行双酶切处理,酶切反应体系共40 μ L, 包括8yL IOXTango Buffer,2 μ L Xho Ι,2μ L Mlu I,10 μ L DNA 和 18 μ L 灭菌水。反 应体系旋涡振荡混勻后置于PCR仪中,37°C反应5小时。纯化上述酶切反应产物,利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连接反应体系共25yL,包括2. 5yL 10 X Buffer, 5 μ L PCR产 物,3 μ L载体,1 μ L Τ4 DNA连接酶和13. 5 μ L灭菌水。体系配好混勻后16°C过夜,连接产 物4°C保存,尽量24h内进行转化。经过上述步骤将P/Fas融合基因插入到pIRES质粒的多克隆位点A中构建出P/ F-p IRES重组质粒。②、P/F-M-pIRES重组质粒的构建以人慢性扁桃体炎组织cDNA作为模板,用上游引物Ml、下游引物M2 PCR扩增 Μ ρ3β基因,扩增的目的片断长度为297bp。总反应体积为20 μ L,其中含2 μ L cDNA和 IU聚合酶其余各试剂的终浓度为引物0. 5 μ mol/L, dNTP 0. lmmol/L, MgCl2 1. 5mmol/L, IXBufTer缓冲液。反应在PCR扩增仪中进行。反应条件首先94°C预变性5min,然后 940C lmin, 56°C lmin,72°C 1. 5min 循环 30 次,最后 72°C总延伸 IOmin0 扩增产物在 100 伏 特电压下,用1. 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方框内为Not I酶切位点;Ε. Ζ. N. A.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Mip3 β基因PCR产物,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和P/ F-pIRES重组质粒用Xbal I和Not I进行双酶切处理,酶切反应体系共40 μ L,包括8 μ L 10XTangoBuffer,2y L Xba 1,2 μ L Not 1,10μ L DNA 禾口 18 μ L 灭菌水。反应体系旋涡振 荡混勻后置于PCR仪中,37°C反应5小时。纯化上述酶切反应产物后利用T4 DNA连接酶行 连接反应。连接反应体系共10 μ L,包括lyL 10XBuffer,lu L PCR产物,2 μ L载体,1 μ L Τ4 DNA连接酶和5 μ L灭菌水。经过上述步骤将扩增的Mip3 β基因插入到pIRES质粒的多克隆位点B中构建出 Pl/F-M-PIRES 重组质粒。③、提取质粒及酶切鉴定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①P/F-M-pIRES、②P/F-pIRES、③M-pIRES、④pIRES常规转 化大肠杆菌后,16小时左右长出菌落。每个培养皿随机挑选数个单菌落,分别置于100 μ L LB培养液(Amp 100yg/mL)中,旋涡震荡混勻。收集扩增的大肠杆菌利用质粒提取试剂盒 提取质粒;将提取的重组质粒分别用Xho I/Mlu I ,Xbal I/Not I进行双酶切鉴定,酶切反 应体系同前,体系配好后旋涡振荡混勻,然后置于PCR仪中37°C反应12小时,酶切产物100 伏电压下用1. 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电泳结果如图1和表1所示,从重组质粒中切下 来的P/Fas融合基因片段大小约为600bp,Mip3i3基因片段大小约为297bp,与预期结果相 符。表 1
M-pIRESP/F-pIRESP/F-M-pIRESρ I RESXball/NotI++-+Xball/Mlul+-++④、重组质粒序列分析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①P/F-M-pIRES、②P/F-pIRES、③M-pIRES、④ρ IRES经过双 酶切鉴定正确后,还需要进行测序以验证插入多克隆位点A、B序列的正确性,A位点 从插入片段的下游1236-1253位置开始延逆时针方向进行单向测序,测序引物序列为 ‘AAAGACGGCAATATGGTG’。B位点从插入片段的上游1543-1560位置开始延顺时针方向进行 单向测序,测序引物序列为‘AAATGGCTCTCCTCAAGC’。测序结果显示P/Fas融合基因的Fas 基因部分、Mip3i3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完全正确。三、DNA疫苗转染真核细胞后的表达情况1、利用Lipofectamine 2000Kit转染黑色素瘤细胞株B16利用Lipofectamine 2000Kit转染B16细胞,将培养板放入5% CO2培养箱中
6(370C )培养,4 6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含有胎牛血清和抗生素的培养基。以与pIRES 大小及性质相仿的PEGFP质粒为进行转染预实验,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 效率为76. 95%,证明转染效率高,适合进行重组质粒的转染。2、RT-PCR 检测收集转染后培养48小时的B16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作为模 板,用 IRES 区下游引物 IRES-R(5 ‘ -TATAGACAAACGCACACCGG-3 ‘)及 pIRES 载体上 游的T7公共引物(5 ‘ -TACGACTCACTATAGGCTAG-3 ‘)扩增A位点基因;用IRES区 上游引物IRES-F (5,-TAAAAAAACGTCTAGGCCCC-3,)及ρIRES载体下游的T3公共引物 (5,-TAACCCTCACTAAAGGGAAG-3‘)扩增B位点基因,PCR产物用1. 5%的琼脂糖凝胶在100 伏特电压下电泳。电泳结果如图2和表2,结果显示P/Fas融合基因、Mip3i3基因可以被转 染的B16细胞转录。 3, Western Blot观察转染前后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每个长满单层B16细胞的IOOmm培养皿中加入Iml裂解液tritonX-114 (美 国Amresco公司),得到细胞全蛋白。根据文献将细胞全蛋白分为去污剂相(细胞膜蛋白) 和水相(除膜蛋白外其余蛋白)。将纯化的膜蛋白进行12% SDS-PAGE分离,蛋白转移至 PVDF 膜上.用封闭液(2%小牛血清白蛋白,0. 05% Tween-20,20mM Tris-HCI, 150mM NaCl pH7. 5)室温封闭2h,用封闭液(1 1000)稀释的抗血型B抗原单克隆抗体室温孵育lh,二 抗工作液为封闭液(1 7500)稀释的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人IgG室温孵育lh. NBT/BCIP 试剂盒进行显色。结果如图3所示Pi/Fas融合基因可以被转染的B16细胞翻译,并且与特 异抗血型B抗原单克隆抗体结合,证明所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4、转染后外源蛋白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影响4. 1补体介导的细胞杀伤(⑶C)实验用无酚红RPMI-1640培养液悬浮转染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计数后调整细胞密度 至1 X 106/ml作为靶细胞,按100 μ 1/孔将细胞悬液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过夜。每 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 5 μ g/ml、5 μ g/ml、10 μ g/ml及20 μ g/ml的抗血型B抗原单克隆抗 体,振荡混勻5s,于37°C湿盒内孵育lh。洗2遍。每孔分别加入100 μ 1新鲜补体,振荡混 勻5s,于37°C湿盒内孵育lh。洗2遍。加入CCK-8溶液lOyL/well,继续培养4h,酶标仪 450m波长测A值。实验结果使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不同分组之间 差异有显著性(F = 293. 119,P < 0. 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P/F-M-pIRES组、P/F-pIRES 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M-pIRESM-pIRES组与pIRES组。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 = 4. 630,P < 0. 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2. 5ug组抑制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药物与浓度之间
交互相应显著。
7
4. 2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靶细胞的制备取对数生长期的转染后细胞为靶细胞,用RPMI-1640培养液调整 细胞浓度至ι χ 105cells/mL。按100 μ 1/孔将细胞悬液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过夜。 每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 μ g/ml的抗血型B抗原单克隆抗体,振荡混勻5s,于37°C湿盒内 孵育lh。效应细胞的制备常规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单细胞悬液,用RPMI-1640培养液调 整细胞密度至1 XlO6Ail。ADCC的检测靶细胞50 μ 1加入96孔培养板内,设3个效靶比, 分别为10 1、20 1及40 1,每份标本做2个复孔。置于37°C、5%C02培养箱中培养 4h。实验终止前4h加入CCK-8溶液10 μ L/well,继续培养4h,酶标仪450m波长测A值。实验结果使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不同分组之 间差异有显著性(F = 293. 119,P < 0. 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P/F-M-pIRES组细胞活力明 显低于其他各组;随着效靶比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步下降。4. 3促凋亡作用的检测用无酚红RPMI-1640培养液悬浮转染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计数后调整细胞密度 至1 X 106/ml,按200 μ 1/孔将细胞悬液加入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分别加入终浓度20 μ g/ ml的抗血型B抗原单克隆抗体,振荡混勻5s,于37°C培养过夜。洗2遍,胰酶消化,转入离 心管中。以AnnexinV,Pl双染,室温,避光反应15min PBS重悬后上机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染色情况。实验结果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提示P/F-M-pIRE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 于其他各组,图6展示了具体的流失细胞图结果。
8
权利要求
一种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该模拟肽的氨基酸序列为His Ser Leu Lys His Thr Gln Met Ser Tyr Ser Ser。
2.一种抗肿瘤DNA疫苗,该疫苗是重组pIRES质粒,其外源基因包括SEQ NO. 2所示的融合基因。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源基因还包括Mip3β基因。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其氨基酸序列为His-Ser-Leu-Lys-His-Thr-Gln-Met-Ser-Tyr-Ser-Ser。本发明所述B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可以模拟B血型的糖抗原表位,用于制备抗肿瘤DNA疫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肿瘤DNA疫苗,该疫苗是由编码权利要求1所示肽和Fas胞内段融合蛋白的基因插入到pIRES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构建得到的,瘤内局部注射所述DNA疫苗后,能够被肿瘤细胞摄取,并表达模拟肽和抗肿瘤因子的融合蛋白,与补体及天然存在的抗体结合发挥CDC及ADCC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文档编号A61K48/00GK101899097SQ20101021941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岑东芝, 张积仁, 李许锋, 罗敏, 邹建军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