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78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姜黄素纳米颗粒,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肾纤维化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
背景技术
肾间质纤维化病理机制有多环节与多靶点的特点,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而多采用综合措施。传统的治疗药物主要有:ACE1、血管紧张素II I型受体拮抗剂(ATlRA)、可溶性TGF-β抗体等。然而由于传统药物的靶向性差,所以抗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差,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我国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疾病中有悠久的历史,目前研究较多的中药有姜黄素、丹参、大黄、冬虫夏草、慢肾康、大黄庶虫丸等。姜黄素(curcumin, CM)是从植物姜黄Curcumalonga L.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和降血脂等作用。目前已有学者证实姜黄素能干扰MCs细胞周期分布,具有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彭文、李琦、付文成等《姜黄素及OX-LDL对系膜细胞凋亡及FAP-1和bag-Ι表达的影响》,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 (4):54-57 ;王浩,付文成,王云满等《姜黄素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系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上海医学,2007,30 (7):545-547.)。然而目前含姜黄素的活血化瘀中药尚缺乏明确的抗纤维化机理,同时靶向性较差。纳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很强的吸附性和生物活性,表现出许多优异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可作为载体,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提高了药物吸收利用度和稳定性,改善药物性质和祀向性。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现有技术中已有将姜黄素载入纳米微粒治疗大鼠囊性纤维化,实现了姜黄素抗纤维化的祀向治疗(Cartiera MS, FerreiraEC, Caputo C, et al.Partial correction of cystic fibrosis defects with PLGAnanoparticles, encapsulating curcumin.Mol Pharm.2010 Feb I; 7 (I): 86-93.X 但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保持水、电解质、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的平衡作用。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较成熟的姜黄素聚乙二醇(polyglycol,PEG)和聚乳酸(PLA)嵌段共聚物对于肾间质没有很好的肾靶向性。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提及的问题想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溶菌酶作为肾靶向载体的姜黄素共聚PEG-PLA纳米颗粒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包括姜黄素纳米颗粒,其中还含有溶菌酶,所述溶菌酶通过共价键与所述姜黄素接合。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5 135纳米。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包封率为65.78 76.36%ο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2.69^3.88%。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polyglycol, PEG)和聚乳酸(PLA)的共聚物。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姜黄素:PEG: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1:5 7:10 14。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姜黄素:溶菌酶:PEG = 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1:4 80:5 7:10 14。本发明中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提高了药物的肾间质靶向性,有效延缓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异味,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等的毒副作用。在靶器官内控制释药,使其药效增强,同时降低对人体其他器官和细胞的不良反应,使姜黄素中药制剂能发展成为安全、稳定、有效的新型中药制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其中不仅含有姜黄素纳米颗粒,还含有溶菌酶,溶菌酶通过共价键与姜黄素接合。本发明中的姜黄素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可有效的利用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很强的吸附性和生物活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提高了药物吸收利用度和稳定性,改善药物性质,减轻或避免毒副作用。同时利用化学键共价结合的方法链接溶菌酶和姜黄素,提高药物的肾间质靶向性,有效延缓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异味,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等的毒副作用。在靶器官内控制释药,使其药效增强,同时降低对人体其他器官和细胞的 不 良反应,使姜黄素中药制剂能发展成为安全、稳定、有效的新型中药制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5 135纳米,包封率为65.78 76.36%,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2.69 3.88%。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polyglycol, PEG)和聚乳酸(PLA)的共聚物。其中优选姜黄素:PEG: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1:5 7:l(Tl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他姜黄素纳米客体或其他的质量比,只要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姜黄素纳米颗粒载体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
实施例1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20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67.76%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3.26% ;多分散指数0.252,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50:1:1。实施例2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15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64.36%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2.69% ;多分散指数0.253,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20:1:2.5。实施例3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29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64.58%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2.79% ;多分散指数0.252,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 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60:1:2。实施例4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34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72.56%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3.48% ;多分散指数0.255,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 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80:1:2。实施例5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23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71.36%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3.88% ;多分散指数0.255,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 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40:1:2。实施例6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31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70.66%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3.06% ;多分散指数0.251,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 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60:1:2。实施例7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33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68.74%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3.56% ;多分散指数0.253,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70:1:2。实施例8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28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63.24%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3.15% ;多分散指数0.253,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50:1:2。
实施例9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35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65.78%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2.80% ;多分散指数0.254,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10:1:2。实施例10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5纳米,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包封率为76.36% ;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2.78% ;多分散指数0.251,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80溶液中均呈现缓慢释放的特征,没有发生突释现象。其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中溶菌酶:PEG:PLA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50:1:2。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 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包括姜黄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还含有溶菌酶,所述溶菌酶通过共价键与所述姜黄素接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5 135纳米。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包封率为65.78 76.36%。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黄素的含量为质量的 2.69 3.88%ο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黄素:聚乙二醇:聚乳酸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1:5 7:1(Γ14。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黄素:溶菌酶:聚乙二醇:聚乳酸的质量百分 含量比为1:4 80:5 7:10 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包括姜黄素纳米颗粒和溶菌酶,所述溶菌酶通过共价键与所述姜黄素接合。本发明中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提高了药物的肾间质靶向性,有效延缓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异味,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等的毒副作用。在靶器官内控制释药,使其药效增强,同时降低对人体其他器官和细胞的不良反应,使姜黄素中药制剂能发展成为安全、稳定、有效的新型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K9/14GK103083244SQ2011103431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彭文, 王云满, 王浩, 殷佩浩, 李琦, 金周慧, 刘育军, 付文成, 朱冰冰, 姚卫国, 程蔚蔚, 孙仲伦 申请人: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